今年以来,益阳市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紧紧抓住结构调整这条主线,大大激发了农民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全市农业生产来势好。一季度,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6亿元,同比增长5.0%,其中林、牧、渔业产值分别为1.1亿元、7.8亿元和2.86亿元,同比增长23.4%、3.7%和7.0%;农民人均现金收入824元,同比增加128元,增长18.3%。
一、生产特点
(一)林业生产超常发展。今年,益阳市上下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大力发展杨树生产,至3月底,全市共完成造林面积101万亩,其中,重点工程造林16万亩,植杨树85万亩,是过去10年造林面积的总和。
(二)牧业生产稳步增长。今年一季度发生的禽流感,虽给益阳市个别地区的家禽养殖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促进了猪、牛、羊消费量的快速增长,全市出栏肉猪107.9万头,同比增长3.7%,出栏菜牛4.32万头,同比增长5.4%,出栏羊11.77万只,同比增长15.6%,出笼家禽517.35万羽,同比下降5.8%。
(三)渔业生产来势较好。2003年末,益阳市淡水养殖面积75.39万亩,比2002年增长2.7%,其中精养鱼池面积达到23.81万亩,比上年增长12.6%,益阳市水产品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受消费量和价格的双重拉动,一季度全市水产品总产量达4.97万吨,同比增长7.5%。
(四)农民收入增幅加快。据660户农户调查,一季度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824元,同比增加128元,增长18.3%,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284元,同比增加21元,增长7.8%,一是农民在本土打工收入人均增加10元,二是外出打工收入人均增加6元。由于农产品价格的上涨、产品出售量大增的双重拉动,农民家庭经营人均现金收入达461元,同比增加110元,增长31.4%,增速比工资性收入高出23.6个百分点,占增收总额的86.4%。
(五)农村投资增势强劲。今年,益阳市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一季度全市完成农村固定资产投资4.59亿元,同比增长15.2%,其中非农户投资1.68亿元,农户投资2.9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8.2%和5.1%。
二、有利因素
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和党的富农政策深入人心,农民种养积极性得到恢复,农业和农民收入将呈现出较快的发展态势,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目标可望实现。主要有利因素有:
(一)粮食种植面积大幅增加。随着国家农业税下调、粮补和保价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稻谷价格大幅上涨。660户农户调查反映:一季度普通稻、优质稻每公斤均价分别为1.3元和1.52元,同比分别上涨32.7%和33.3%。政策支持和价格的作用将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各地出现了减少一季稻,扩种双季稻的好现象,粮食复种指数提高。初步预计全年水稻种植面积将达432.9万亩,比上年增长25%,其中早、晚稻面积分别可达178.8万亩和211.6万亩,比上年增长58.1%和56.6%,一季稻种植面积42.5万亩,同比下降44.1%。
(二)植树造林成为新亮点。百万亩杨树种植是今年益阳市一项重大举措,杨树易栽种、成活率高。初步匡算,林木培育和种植产值可达1.15亿元。
(三)畜牧业生产稳步增长。今年以来,生猪价格比去年有较大幅度的上涨,刺激了生猪生产的发展,使规模养殖户进一步增加,全市养猪专业户1、16万户,比上年增长3.1%。资阳区、桃江县瘦肉型母猪养殖分别比上年增加0.77万头和0.38万头,为益阳市生猪发展打下良好基础。预计全年出栏肉猪330万头以上。随着禽流感疫情的有效控制,养殖户和消费者恐慌心理逐步缓解,禽、蛋价格止跌回升,家禽养殖可望快速复苏。
(四)水产养殖增势强劲。春节以来,益阳市水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大部分水产品的价格比去年同期高出50%左右,有力地调动了渔民的生产积极性,各地出现了争养鱼塘,抢购鱼种的现象。名特水产养殖继续升温,全市名特水产放养面积达22.3万亩,同比增长10%,其中沅江市名特水产放养面积5.05万亩,同比增长1.5倍,安化县柘溪水库今年投放银鱼卵2000万粒,赫山区发展综合养鱼面积4万亩,名特水产养殖面积5万亩,稻田养殖面积0.12万亩,均比上年有不同程度的增长。预计全年水产品产量20万吨左右。
(五)农民收入增速加快。一是工资性收入仍保持较快的增长。去年上半年因受“非典”影响,疫区打工人员收入受到一定的影响,今年打工收入在恢复性增长的基础上,打工人数继续增加,将推动益阳市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快速增长;二是受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产量大幅增加的拉动,益阳市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增长势头强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并可望超过工资性收入的增幅。
三、主要问题
(一)农业生产后劲不足。农民缺资金、缺技术的现象比较严重,农业的科技化程度不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还比较低。部分地方的农民农业生产资金不足,难以扩大生产规模和进行结构调整。如大通湖区由于没有成立信用社,农民贷款难问题得不到解决。
(二)成本提高影响增效。农资价格普遍上涨,短时间内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农业生产的成本增加,将影响农民种植效益的进一步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民的种养积极性。
(三)生产环境亟待改善。目前,党的农村政策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得不到有效贯彻落实,一些地方仍然存在执法不严,乱收费,擅自加重农民负担,甚至坑农害农等现象。地下“六合彩”在一些地方泛滥,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
(四)盲目跟风影响增收。部分农民自主生产意识不强,存在盲目跟风的现象。如有的农民在目前的种粮热潮中,将自己投资较大,且效益并不差的生产项目废弃,改种水稻和油菜。
(五)政策宣传力度不大。一些地方的农民还没有听到中央发了“一号文件”,更谈不上了解精神,激发热情,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四、几点建议
(一)立足备汛,防患未然。各地要立足防大汛、抗大灾,切实做好农业抗灾保安工作,保证人民生产和生活的安全。
(二)增加投入,服务农业。要尽可能地提供资金贷款等方面的便利,继续搞好科技下乡活动,倡导农民学科学、用科学,为农民提供技术上的指导,使农民逐步实现科学种田,科技致富。
(三)控价防伪,切实增效。严格控制农资产品的价格,在控制价格的同时要严厉打击和在农资产品的生产和供应上以次充好的坑农害农行为,严防假冒伪劣农资产品流向农村,切实保障农民利益。
(四)落实政策,杜绝对策。确保党的农村政策在贯彻执行中不走样,不跑调,要规范部门行为,严厉制止乱收乱摊,使广大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五)宣传文件,激发热情。当前,要在农村掀起一个学习宣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热潮,将“一号文件”印成小册子发给农民,使党中央的政策深入人心。
[益阳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