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益阳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引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益阳第三次党代会议精神,以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进一步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招商引资、园区建设、旅游服务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有力地促进了益阳经济的健康发展。今年1-7月益阳累计实现GDP142.3亿元,同比增长10.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6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43.4亿元,增长13.5%;第三产业增加值67.3亿元,增长10.6%。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13.1%、37.8%和4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2.96亿元,同比增长1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96亿元,同比增长2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56元,增长11.4%;财政总收入7月止完成7.15亿元,同比增长33.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46亿元,增长34.9%。
一、经济运行情况:外部环境优化 内在动力增强
(一)第一产业来势喜人
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在益阳逐步落实,农业生产出现了新的局面,1-7月益阳第一产业增加值31.6亿元,同比增长6.5%。一是农民种粮积极性明显提高,粮食生产出现了近年来少有的发展势头,粮食产量扭转了近年来持续下降的趋势。主要反映在:早稻喜获丰收。今年益阳早稻种植面积为172.68万亩,比上年增长52.7%;早稻总产量达575062吨,比上年增加188824吨,增幅达48.9%。早稻播种面积和产量创4年来的新高。增幅创20年来的记录,远远高于常德和岳阳;单产为333公斤/亩,为1997年以来的新高,比常德高出18公斤/亩。春粮产量稳步上升。春粮产量比上年增长7.5%,油菜收获面积达101万亩,平均亩产95公斤,比上年增长5.5%;春茶产量2316.5吨。二是经济林面积创历史之最。今年,益阳上下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大力发展杨树生产,共完成造林面积101万亩,其中,重点工程造林16万亩,植杨树85万亩,是过去10年造林面积的总和。三是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大幅度提升。1-7月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1658元,同比增长15.3%。
(二)第二产业快速发展
1-7月第二产业增加值达43.4亿元,增长13.5%。其中工业增加值34.5亿元,同比增长12.3%;建筑业增加值8.9亿元,增长18.5%。工业经济快速增长,企业经济效益继续好转,成为推动益阳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今年以来,益阳规模工业在纳爱斯、科力远、益阳电厂、橡胶机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的强力拉动下,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1-7月益阳规模工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3.92亿元,同比增长27.9%;完成工业增加值15.34亿元,同比增长19.0%。1、六种经济类型工业全面增长。其增速分别为:国有工业22.5%;集体28.5%;股份合作27.5%;外商及港澳台商31.0%;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增长73.7%。其中股份制工业占整个规模工业的比重达到了47.0%,是益阳规模工业的主体。2、重工业生产快于轻工业。由于益阳电厂、橡胶机等一些骨干企业拉动,重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7.52亿元,增长31.0%,比轻工业快6.7个百分点。3、重点产业支撑作用明显。六大重点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3.27亿元,同比增长31.3%,占整个规模工业比重的61.7%。其中增速最快的为机械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02亿元,增长37.6%;其他依次为:建材工业完成4.09亿元,增长36.6%;造纸工业4.88亿元,增长36.0%;纺织工业7.45亿元,增长31.1%;化学工业6.6亿元,增长29.5%;电力工业5.23亿元,增长20.8%;4、工业经济效益继续好转,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升。上半年益阳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92.6%,比上年同期增加15.9个百分点,减亏增盈8431万元。5、国企改革初见成效。1-7月份,益阳共有69家国企完成了改革任务,完成了年计划的30.4%;有92家企业的破产案件已由法院立案受理,有71家企业的国有资产顺利退出或实现了国有产权的成功转让,获转让金3.51亿元。国企改革使企业和职工真正走向了市场,带动了益阳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
(三)第三产业齐头并进
1-7月益阳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幅达10.6%,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其中运输邮电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社会服务等行业发展较快,增加值分别增长12%、9.5%、13%;房地产业和金融保险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和5.8%。在三产中,旅游业发展较为突出。7月份,益阳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20.8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4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73%和85%。1-7月份,益阳累计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80.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为5.5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5%和256%。
(四)需求全面转旺
从三大需求看,消费增幅提高,投资增幅创出近几年新高,出口保持较高增长态势。
1、消费需求继续转旺。一是各月消费起伏明显。今年以来,长假对消费品市场的促进作用继续显现。从各月零售额完成情况看,长假月份增幅明显高于其它月份,1月和5月的增幅分别达12.4%和13.6%,增幅明显高于相邻月份。二是三大类商品消费提速。1-7月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中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杂项商品等三大类消费支出快速增长,分别增长70.16%、42.69%和30%。三是城乡消费增幅差距缩小。目前,益阳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增幅只低于城镇2.6个百分点,而上年同期达4个百分点,增幅差距明显缩小。主要原因是今年以来支农扶农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刺激,农民收入增加,消费信心增强。
2、投资需求高速增长。1-7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30.96亿元,同比增长28%,其中城镇投资21.3亿元,增幅达35.9%。农村投资9.66亿元,同比增长15.5%。1-7月,益阳基础设施投资完成114297万元,增长37.8%。其中益沅一级公路完成投资4075万元,茅草街大桥完成投资3697万元,城乡电网改造完成投资5700万元,洞庭湖二期治理项目完成投资6434万元,团洲污水处理工程完成投资1740万元,自来水四厂完成投资2270万元。房地产投资快速增长。1-7月,益阳累计完成房地产投资36910万元,同比增长25.8%。其中金禾房地产丽景雅苑完成投资3200万元;芙蓉国房地产完成赫山商业步行街建设2473万元;梅峰房地产完成古道街建设2700万元。园区建设仍是热点。各级政府大力优化园区建设环境,采取优惠政策,逐渐完善配套设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入。朝阳开发区1-7月完成投资3.89亿元,同比增长1.2倍。园区内具有国际球场标准的梓山湖国际高尔夫球场1-7月就已完成球场建设投资3762万元。沅江市农业科技园计划总投资3个亿,今年已完成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500万元;沅江市九棵树工业园八百万米麻布生产项目完成投资1700万元。
3、外向型经济增势强劲。1-6月,益阳进出口总额5793万美元,增长1.5倍。其中,出口总额2290万美元,增长52.5%,进口总额3503万美元,增长3.2倍。1-7月,益阳实际利用外资1312万美元,同比下降45.2%;实际利用内资19.74亿元,同比增长1.5倍,其中利用省外资金10.8亿元,完成省下达计划的90%。
(五)物价稳中趋升
7月份,益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同月上涨4.2%,其中城市上涨7.1%,农村上涨1.5%。八大类消费品价格指数涨幅及降幅分别为:食品上涨10.3%、居住上涨6.0%、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1.8%、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2.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下降1.5%、烟酒及用品下降1.3%、衣着下降2.7%、交通和通信持平。1-7月,益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4%,其中城市上涨4.3%,农村上涨2.6%。益阳商品零售价格水平上涨2.5%。
二、经济运行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1、宏观调控政策对益阳经济的影响显现
就全国今年前几个月总体经济运行态势看,国民经济发展取得较好成绩的同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最突出的是:固定资产投资过快,规模过大,特别是一些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相当严重;信贷投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由此带来原材料、能源及交通运输"瓶颈"制约加剧和重要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压力增大。针对这些问题,今年4月份以来,中央先后出台了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适当提高过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查处"江苏铁本事件"、开展土地市场清理整顿、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推出《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目录》、处理"嘉禾商贸城事件"、实行差别电价等措施。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不是区域经济政策,是全局性政策,必然对益阳相关产业产生影响。现阶段,益阳对宏观调控反应最为明显的将是固定资产投资。益阳投资规模本来就不大,投资增速相对较低,可以预见宏观调控引起的投资增速回落将不可避免。加之从历年的经济运行情况看,投资增速也将因下半年基数较大而减缓,综合这些因素,益阳下半年投资增幅处于较低水平的可能性较大。
工业受到的影响同样值得注意,益阳规模工业的行业结构虽使益阳暂时受宏观调控措施直接影响相对较小,但宏观调控的间接影响,以及信贷规模的收缩、下半年利率提高的可能、电力能源紧张、原材料价格较快上涨都将对工业生产带来不可预知的影响,工业生产下半年有出现滑坡的可能。
2、物价上涨所带来的影响值得重视
价格变化是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反映,从积极的角度看,结构合理、适度温和的价格上涨是经济回暖的重要体现,合理的上涨结构也可以改变以往比较价格的不合理现象(如现阶段粮食价格的上涨)。但价格变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就一段特定时间而言,其对整体经济产生的反作用也不容忽视,现阶段,价格上涨所带来的显而易见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居民生活必需品特别是食品类价格上涨对低收入居民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今年以来,益阳消费价格指数的上升90%来自食品类价格的推动,也就是说从消费价格的角度看,物价上涨主要源于食品价格上涨,其根本原因是市场对近年来农产品供求关系变化的调整,由于食品类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对居民尤其是作为弱势群体的低收入居民的生活影响较大,如果这种状态长期维持,将对社会的稳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诸多的负面影响。其二,原材料、燃料购进价格指数高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倒挂现象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也比较明显,从上半年的情况看,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为0.9%,比全省平均水平低4.3个百分点。其三,价格的较快上涨造成部分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指标的虚增,例如1-7月益阳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1.4%,若剔除物价上涨因素的影响,实际仅增长7.7%;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增长12.7%,剔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只上升9%。
3、农资上涨与农民增收的问题
今年来,农民收入得到一定的提高,这是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加大投入力度,保护农民利益的结果。但在农民收入提高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农资价格的过快上涨对农民增收影响较大,据调查统计:今年以来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牧用饲料等农用生产资料价格普遍上涨,如湘杂棉F1代种子,每公斤110元上涨到今年的220元,其它棉种涨幅在30%-40%,粮食种子涨幅在20%左右,农药、化肥涨幅在20%以上,牧用饲料涨幅在14%以上,因农资价格上涨,农民种粮成本每亩增加15元左右。据南县农调队110农户调查,上半年农民现金收入增长4.9%的同时,农业生产费用支出增长35.9%;桃江农民现金收入支出中,用于农业生产费用的支出增长13.7%,农民人均家庭经营费用支出增长10%,分别高于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幅5.5和1.8个百分点,直接影响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加。如果仅按最低保护价收购粮食,农民增收潜力不大,也就是说农资价格上涨抵消了部分农产品价格上涨,给农民带来的收益不大。
4、农村劳动力转移难度大
劳务经济发展不尽人意。今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劳务经济,采取了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保障进城就业农民的合法权益,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加大向外推介力度等方面的措施,确保增加农民外出务工收入。但益阳劳务经济虽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据调查推算,目前益阳农村有120万左右的富余劳动力,已转移就业仅68万多人。
5、融资乏力
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为了抑制投资过热,银行开始紧缩贷款规模,国家发改委推迟下达部分投资计划,这对地方财力十分薄弱,主要依赖外来融资的益阳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制约。从益阳贷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来看,经济增长对贷款的依存度较高。近十年来,益阳GDP贷款占用系数均在0.7左右徘徊,这表明益阳每元GDP的产出需获得0.7元贷款的支持。反过来增加1元贷款,将增加1.43元的GDP。随着下半年信贷政策的趋紧,益阳经济增长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据测算,减少1亿元贷款,将导致GDP增速回落0.5个百分点。益阳年初预期的开发银行贷款12亿元,现在减至4亿元。其他商业银行也相应减少贷款规模。另外,民间投资难以启动,使益阳许多项目难以开展,形不成投资热潮。
三、对全年经济走势的预测
宏观政策方面:从国家已出台的政策看,国家宏观政策收缩的信号相当明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正在逐步显现。一是货币政策趋紧,信贷投入减少。其他商业银行也相应减少贷款规模,因此今年益阳融资难的问题将非常突出;二是控制投资取向明显,政策手段强化,如严格控制用地审批、禁止新设开发区、严控水泥、电解铝、钢铁等产业的市场准入等等。
经济运行情况方面:要素供需矛盾进一步突出,煤、电、油、土地、运输等"瓶颈"对经济的影响日益显现;物价进一步上扬,生产资料价格的继续上扬加重了企业的生产成本,粮食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对于低收入居民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
尽管经济发展面临不少困难,但总体上看有利条件多于不利条件,主要有利条件:一是益阳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环境已基本形成,微观活力将大大增强,从益阳经济发展周期看,已步入新一轮的快速增长期。二是投资的延迟效应为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了动力。2003年益阳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长,规模迅速扩大,其效应得到逐步显现。今年以来,益阳扩大内需工作成效明显,投资持续高速增长,消费需求逐渐火爆,为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了动力。三是从当前生产和需求的强劲增势分析,益阳经济快速增长的条件已经具备。预计全年益阳GDP增长10.2%,其中,第一产业增长8.2%,第二产业增长11.5%,第三产业增长10.6%。预计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8%,工业产值增长1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22%。
四、几点建议
总的来看,上半年益阳经济运行情况良好,要保持目前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确保全年经济目标实现,应认真研究有关政策,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化解风险,努力克服经济生活中的突出问题,着力夯实发展基础。针对当前益阳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一)要依法加强统筹协调,缓解宏观调控政策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国家强化宏观调控措施的情况下,要注意吃透中央的调控政策,依法加强统筹协调,用足用活有利的政策,使宏观调控政策对益阳经济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限度,促进益阳经济快速发展。
(二)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和促进出口的工作力度,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进一步搞好招商引资项目库建设,努力拓展招商领域,切实提高招商质量,特别是在土地趋紧的情况下,要努力引进高档次的项目,提高土地利用率。要落实业已制订的招商引资奖励兑现等政策,特别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更灵活的政策,主动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圈",积极应对珠三角和港澳地区产业升级、部分制造业梯度转移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积极营造投资"洼地",大批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和各类人才,打造益阳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为益阳经济加快发展强筋壮骨。
(三)积极转变政府职能。首先要转变管理职能。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树立管理即是服务的思想,变审批为中心内容的管理模式为以服务为中心内容的管理模式。要以实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对审批项目、收费项目再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清理。要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为投资者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降低投资者的经营成本,提高投资者的信心,使益阳真正成为创业者成长的沃土和乐园。其次,要加强对企业提高生产经营水平的指导。除了各级举办企业管理层培训外,还要通过各种形式,帮助企业提高员工技术水平,搞好企业文化建设。三是要在融资等方面,加强对广大中小企业的支持,要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政策引导,特别要加大对民营科技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快企业技术升级步伐。支持以园区建设为依托的高新技术产业,以信贷驱动入园企业的建设进程。
(四)坚定"工业强市"的战略不动摇,以促销增效为目标,加快工业发展。一是要加强分类指导,强化重点企业生产的各项保障措施。对沅江纸业、益阳火电厂、纳爱斯公司、益鑫泰公司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要加大调度工作力度,组织专门力量,摸清企业现状,解决存在问题,特别是要加大电力、煤炭、资金等生产要素的组织协调,保障重点企业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二是要指导和协助企业强化管理。一方面要抓好节约挖潜工作;另一方面要抓好盈利大户的增盈以及亏损大户的减亏工作。三要以产权改革和理顺职工劳动关系为重点,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
(五)继续突出投资拉动,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在全国投资过热、实现宏观调控的情况下,我们应想方设法在争取上级支持的同时,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注重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切实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继续保持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持续拉动作用。一是要加强对现有重点投资项目的管理和建设,保证建设工程按质按期投产;二是要加大项目争取力度,抓好新项目的储备、评估、论证、审批和申报等工作,做到成熟一批、申报一批、建设一批,形成项目梯次建设的格局;三是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要以提质扩容为主线,改善城市环境为根本,进一步加大益阳城建、交通、电力、供水、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四是要优化投资结构。要坚持政府投资与社会投资齐头并进,突出民间投资;坚持计划投资与市场融资相辅相成,突出招商引资,不断促进投资从外延式扩展向内含式提升转变。五是认真清理在建项目,对部分低水平、污染严重、耗能高、资金不落实的项目进行必要的限制与引导,防止出现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新的结构性问题。
(六)要进一步关注弱势群体,对低收入户给予政策扶持。要形成工商、税务、工会、金融、民政、劳动等部门联合协同的工作机制,凡被确认为低收入群体者,对其合法经营的项目,要在减免税费的同时,适当给予贷款支持。对于失业者,要针对性地实行免费培训,增强其谋生能力。对于伤残者和因病致贫者,要适当提高生活补助标准。对于低收入群体及其子女租房、就医、就学等,应凭证适当减免其部分费用。
[益阳市统计局 胡文武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