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国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呈现三大鲜明特点:一是经济持续攀升,一季度GDP增长9.8%,上半年达到9.7%;二是物价不断上扬,且呈现明显的结构性上涨特征,具体表现为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幅度高,最终消费品价格上涨幅度相对缓慢;三是国家实行以土地政策、信贷政策等为主要手段的宏观调控。中央先后出台了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适当提高过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查处“江苏铁本事件”、开展土地市场清理整顿、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推出《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目录》等。益阳作为中部地区的一个地市,不可避免地受到这三个因素的综合影响。从1至8月益阳经济运行情况来看,整体经济仍保持了较快的发展态势。展望全年,虽然会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但只要充分利用经济增长中的有利因素,全年经济目标可望实现。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初步测算,1至8月益阳实现GDP164.36亿元,同比增长10.8%,增幅同比提升1.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9.17亿元,同比增长8.5%,第二产业增加值为47.84亿元,同比增长12.7%,第三产业增加值为77.35亿元,同比增长10.7%,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7.7%、33.9%、48.4%,分别拉动GDP增长1.9、3.7、5.2个百分点。
1至8月益阳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0亿元,同比增长8.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7.7亿元,同比增长17.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95亿元,同比增长2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5亿元,同比增长12.6%;1-7月实际利用外资金额1312万美元,同口径相比,下降45.2%;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46亿元,同比增长34.9%;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08.59亿元,比年初增长10.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71.83亿元,比年初增长14.1%;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57.19亿元,比年初增长5.4%;1-8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3.2%,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2.3%;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675元,同比增长13%;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4083元,同比增长6.6%;农村居民现金收入为1900元,同比增长15%;农村居民现金支出为2100元,同比增长9.7%。
二、经济运行中的五大突出特点
1、整体经济:增速加快,波动较小
今年以来,在全国和全省经济形势不断趋好的宏观背景下,益阳经济一路走好。一季度增速达到10.5%,紧接着第二季度继续上扬,上半年经济再跃台阶,达到10.7%,而1至7月、1至8月经济增长分别为10.6%和10.8%,均创“十五”以来同期新高。从去年一季度的9.6%提高到今年上半年的10.7%,再到1至8月的10.8%,连续5个季度持续向上,这意味着益阳目前正处于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五个经济周期的扩张期,而且经济增长日趋稳定。
2、农业经济:粮食增产、结构调优
据市农调队测算:今年1至8月,益阳农林牧渔业生产全面增长,实现总产值6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7%,完成增加值39.17亿元,增长8.5%,产值和增加值的增长幅度均创近年来新高。今年益阳农业生产呈现四大特点:①粮食喜获丰收。今年,由于农民种粮可以享受直补和良补两种补贴政策,农民种田积极性极大提高。益阳早稻播种面积达115.12千公顷,增长52.7%。1-8月粮食总产量达65万吨,同比增长41.3%。②结构调整更趋理性。各地在早稻播种面积大幅增长的同时,没有忽视其他优势经济作物的种植,益阳棉花、苎麻种植面积在上年基础上,分别增长11.9%和9.2%。③林业生产形势较好,造林面积创历史之最。今年在益阳范围内铺开的百万亩杨树工程,得到了益阳上下的积极拥护,到目前已核实的面积达到85万亩。林业成为益阳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④畜牧业形势看好。1至8月出栏肉猪217.8万头,增长5.6%;出栏牛10.2万头,增长5.8%,出栏羊23.5万只,增长10.5%;水产品10.8万吨,增长6.5%。
3、工业生产:增速较快、效益转好
1至8月益阳实现工业总产值131.8亿元,同比增长18.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62亿元,增长26%,规模以下工业69.8亿元,增长13.2%。1至8月完成工业增加值37.72亿元,同比增长11.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17.67亿元,同比增长17.5%,规模以下工业20.05亿元,增长7.2%。工业运行特点是:①生产快速增长,增速放缓。由于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益阳规模工业今年以来虽保持较快增长势头,但增速明显趋缓。1至8月增加值增长17.5%,比上月回落1.5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3.4个百分点。工业生产增长放慢,主要受电力和建材重点行业生产回落的影响。②产销衔接紧密,销售趋旺。1至8月规模工业实现销售产值61亿元,同比增长26.7%,实现产销同步增长。产销率为98.5%,接近上年同期水平。一批产销对路的生产企业得到快速发展,占领了一定的市场。以橡胶机械、谊信农业、惠同新材料等为代表的出口创汇企业的产品出口持续高速增长,打开了益阳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的销路,特别是橡胶机械产品出口订单出现了成倍增长的可喜局面。③效益重返升势,又创新高。1-8月独立核算规模工业实现利润9000万元,同比增盈2500万元,主要得益于盈利企业增加和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其中盈利上千万的企业达5家。受利润增长的带动,工业经济效益指数继6月份后重返升势,达到99%,又创历史新高。
4、消费投资:总量扩张,需求转旺
消费需求继续转旺。一是各月消费起伏明显。从各月零售额完成情况看,6月和8月的增幅分别达14.6%和13.8%,比2月、3月增幅高出3.1和4.5个百分点。二是四大类商品消费提速。1-8月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中食品、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信等消费支出快速增长,分别增长18.2%、41.8%、48.3%和12.8%。三是城乡消费增幅差距缩小。目前,益阳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增幅只低于城镇2.4个百分点,而上年同期达4个百分点,增幅差距明显缩小。主要原因是今年以来支农扶农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刺激,农民收入增加,消费信心增强。
投资需求高速增长。1-8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37.95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城镇投资24.59亿元,增幅达35%。农村投资13.36亿元,同比增长11%。主要特点是:①基本建设投资增速较快。1-8月基础设施投资完成12.78亿元,增长27%。其中益沅一级公路完成投资4075万元,茅草街大桥完成投资3697万元,城乡电网改造完成投资5700万元,洞庭湖二期治理项目完成投资6434万元,团洲污水处理工程完成投资1740万元,自来水四厂完成投资2270万元。②更新投资步伐加快。今年益阳更新改造投资项目41个,计划总投资19.1亿元,1-8月完成投资4.42亿元,增长45%。按构成分:建筑工程投资1.4亿元;安装工程投资0.44亿元;设备工器具购置2.58亿元,设备工器具购置所占比重58.4%,高于上年同期5.4个百分点,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比重上升说明益阳在扩大外延求发展的同时,更注重了依靠先进的技术设备提升现有产业水平。按行业分:制造业和电力生产供应业仍是益阳重点更新改造投资的重点。1-8月完成投资3.7亿元,增长84.3%,完成投资所占比重60%,高于上年同期16.3个百分点。其次是信息传输产业,1-8月完成投资0.8亿元,增长44%。③房地产投资增速趋缓。1-8月房地产完成投资4.76亿元,同比增长22%。年初,益阳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较高,一季度增长56.3%,4月开始增速出现回落,上半年回落到31.3%,1-7月降至25.8%,1-8月回落到22%。后段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进一步显现,这种回落势头预计将会延续。
5、居民收入: 增收显著,重创新高
经济增长的最终目标是居民增收,而居民的收入增长情况也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今年以来,益阳城乡居民收入再跃新台阶。调查显示,1至8月益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675元,同比增长13%,而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更是增长迅速,达到1900元,增幅达15%,创近7年来历史新高。城镇居民的收入主要来自工薪收入和转移收入。去年下半年,国家提高了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水平,大部分企业也提高了员工的工资和福利,使城镇居民工薪收入较快增长。1-8月,城镇居民人均工薪收入4745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5%,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83.6%,仍是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同时,转移收入大幅增长。1-8月城镇居民人均转移收入1259元,增长19.7%,增幅居各项收入之首。农村居民收入主要来自农业收入和工资性收入。1至8月,益阳农民农业经营现金收入37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0%。农民农业现金收入的快速增长,说明中央一号文件的实施,对调动益阳农民种粮积极性,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为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大作用。1至8月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680元,增长13%,这主要得益于农业生产规模化程度的提高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为农民在企业获取工资收入增加了机会。另外农产品价格上涨也是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原因。调查数据显示,上半年农产品价格指数高达129.7%。
三、经济运行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1、宏观调控政策对益阳经济的影响
从当前国家宏观调控的特点来看,中央出台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核心是要把住信贷投放和土地供给两个闸门,以有效控制投资规模,从而缓解煤电油运紧张局面,达到控制物价上涨的目的。从目前情况看,益阳资金供应量已明显减少。一是信贷投放步伐明显放缓。1至7月,益阳益阳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57.21亿元,比年初只增加10.76亿元,同比少增3.34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新增1.89亿元,同比少增2亿元。另外房地产贷款基本叫停,比年初下降0.25亿元,同比少增1.78亿元。二是国债资金减少。上半年经计委争取落实的国债资金、预算内投资约2900万元,远远少于往年同期。三是开行贷款减少。城镇基础设施打捆项目申请开行贷款已由12亿元减至4亿元,且推迟发放。这对资金本不宽裕的益阳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资金供应的减少,对当前急需资金的投资和生产已产生一定影响。如新开工项目进展缓慢。到6月底,年初计划新开工的57个项目,仅14个开工,只占25%,而且一些新开工项目也只进行了征地拆迁等早期工作,进展并不顺利。与此同时,土地供应量减少。由于国家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半年内暂停农用地转用审批,今年益阳计划用地仅255公顷,较上年计划用地减少25%。
宏观调控政策对益阳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但我们更要看到其中积极有利的因素。一是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在直接增加对粮食主产区财政投入的基础上,国家启动了投资规模达几百亿的优质粮食产业工程,主要面向粮食主产区和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同时国家将通过技改贷贴息、投资参股、税收优惠等措施,大力支持主产区进行粮食转化加工,做大做强粮食产业。作为粮食主产区的农业大市,益阳农村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二是有利于产业发展。国家提出安排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专项资金、较大幅度地对龙头企业的投入、对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实行技改贷款贴息等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系列具体措施,有利于发展壮大粒粒晶等国家级龙头企业,有利于推动益阳的农业产业化进程。同时,国家控制的钢铁、电解铝、汽车在益阳为空白,控制的水泥规模也不大(其占益阳规模工业只有8%而已),而支持和鼓励的水电开发、风电场开发、林浆纸一体化、机械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正是益阳具有较好基础,又需要大力发展的产业,这是加快益阳产业发展的大好机遇。
2、经济增长受到产业结构的制约
从供给方面看,GDP增长由三次产业带动。总的来说,“十五”以来,益阳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由2000年的“三一二”演变成2003年的“三二一”,第一产业比重下降4.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上升2个和2.4个百分点。从产业贡献率看,“十五”以来,第三产业对益阳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50.5%,第二产业次之,为35.5%,第一产业最低,为14%。如果单纯从这些数字表面判断,益阳经济发展程度似乎已达到了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但实质上,益阳经济结构还是一种显现经济边缘化特征、低水平的经济结构,主要表现为第二产业占GDP份额和人均额太低。益阳2003年第二产业占GDP比重仅29.1%,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9.6和23.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人均增加值1530元,而全省、全国分别为2700和4795元;第三产业尽管所占比重相对较高,但人均额也偏低。2003年益阳第三产业人均增加值2462元,比全省、全国分别低478元和462元。这种较低的经济结构对经济增长和效益缺乏足够的支持力度。益阳进入1999年以来,农业的增长较稳定,正常年景都在5%左右,第三产业一般在10%左右,因此GDP的增长速度主要取决于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十五”以来益阳经济增速轨迹也说明了这一点。2003年第二产业增速达到13.5%,分别比2000、2001年高出4.9和3.4个百分点,而GDP增幅也达到了“十五”以来最高增幅,由此可见第二产业增长速度已成为益阳经济增长中最活跃的、也是最关键的因素。由于建筑业在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小,因此,工业增长又决定第二产业的增长。根据益阳现有的产业结构测算,工业增长一个百分点,仅相当于GDP增长0.2个百分点。而根据全省产业结构测算,全省工业增长一个百分点,就相当于GDP增长0.4个百分点。从目前来看,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各地工业发展均呈现快马加鞭的好势头,可以说今后一段时期内,各地区经济增长速度主要取决于工业的发展速度和其占GDP的份额。显然,益阳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占GDP比重太小的这种低水平经济结构将会制约整体经济的发展。
3、物价上涨所带来的影响值得重视
价格变化是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反映,从积极的角度看,结构合理、适度温和的价格上涨是经济回暖的重要体现,合理的上涨结构也可以改变以往比较价格的不合理现象(如现阶段粮食价格的上涨)。但价格变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就一段特定时间而言,其对整体经济产生的反作用也不容忽视,现阶段,价格上涨所带来的显而易见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居民生活必需品特别是食品类价格上涨对低收入居民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今年以来,益阳消费价格指数的上升90%来自食品类价格的推动,也就是说从消费价格的角度看,物价上涨主要源于食品价格上涨,其根本原因是市场对近年来农产品供求关系变化的调整,由于食品类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对居民尤其是作为弱势群体的低收入居民的生活影响较大,如果这种状态长期维持,将对社会的稳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诸多的负面影响。其二,原材料、燃料购进价格指数高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倒挂现象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也比较明显,从上半年的情况看,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为0.9%,比全省平均水平低4.3个百分点。而近期随着石油价格的持续走高,上游产品价格上涨的趋势将继续维持。其三,价格的较快上涨造成部分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指标的虚增,例如1-8月益阳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3%,若剔除物价上涨因素的影响,实际仅增长9.5%;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增长6.6%,剔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只上升3.3%。
四、对全年经济走势的基本判断
展望全年经济走势,虽然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但有利因素同样不少。只要我们牢牢把握好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充分发挥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保持全年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目标是完全可能的。
从全球看:当前国际经济形势继续向好。美国经济持续增长,日本经济明显复苏,欧元区经济走出低谷,世界经济正展现出新一轮的周期增长曙光。这给益阳吸引外资,加快承接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是一利好因素。
从全国看:随着国家对经济进行适时适度的调控,局部过热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同时国家把更多的财力、物力放在社会发展和加强薄弱环节上。全国经济处于稳定较快的发展区间,投资、消费和出口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据有关部门预测,全国年度经济增长可达9.5%。
从全省看:1至7月,在投资的高速增长以及消费结构升级的推动下,全省经济快速增长,经济增速达12%。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进一步落实,全省经济增长速度预计将有所回落,但全年经济增长仍可保持在11~12%的较高幅度之间。
从益阳看:1-8月经济的稳定快速增长,为下阶段经济发展提供了较强的惯性。加之,全国、全省经济的快速增长,为益阳经济快速增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因此,下阶段益阳经济运行的宏观环境应该不会发生大的改变。预计年初制定的全年10%的经济增长目标可以实现。如果进一步加大经济工作力度,采取强有力措施发展经济,今年经济增速达10.5%也有可能。
从产业角度看:
(一)农林牧渔业:今年益阳农林牧渔业出现了多年来少有的好形势。初步预计产值全年增长8.1%。原因主要有:①农业高速发展。初步匡算,农业可拉动农林牧渔总产值增长近4个百分点。其中,早稻总产量比上年增长48.9%,仅此一项,就可导致农林牧渔业增长2个百分点。油菜籽产量增长15.4%,可拉动总产值增长0.3个百分点。②畜牧水产业稳定增长。受粮食价格大幅上扬的影响,畜食产品和水产品价格水涨船高。农民养殖积极性提高,牧业和渔业产值增速分别可望达到6%和10%左右,这两项可拉动农林牧渔总产值增长3个百分点。③林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飞速发展。年初百万亩杨树工程的启动,将导致林业总产值以前所未有的的速度增长。另外,今年由于水稻面积增加、畜禽防疫工作加强,因此产生的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也大幅提高。两项合计,可拉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1个百分点左右。但如果农林牧渔总产值增速要达到8.5%以上,则必须在现有基础上,确保晚稻单产增长5.9%以上,总产增长40%以上;麻类单产增长8%以上,总产增长17%以上。
(二)工业:工业全年有望保持9.7%的发展速度。按照年初市政府确定的年度目标,规模工业增加值全年增长14%。据此匡算,全年规模工业要完成增加值27亿元。上半年已累计完成13亿元,还剩14亿元。则下半年每月要完成2.33亿元。从7月和8月完成情况来看,分别完成2.34和2.35亿元。所以不出现特殊情况,年度规模工业增长14%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如果在剩下的几个月中,能够有效解决企业面临的流动资金紧缺问题,保障电力供应,加大技改投入力度,则规模工业生产可能达到16%左右的增速。同时,规模以下工业预计完成总产值111亿元,增长13%。
(三)第三产业:今年以来,益阳第三产业呈现一路走高的发展态势。1至8月增速达10.7%,主要是其中的交通、邮电、餐饮、社会服务业受去年同期“非典”影响,带有一定恢复性增长。下阶段,随着基数逐步加大,预计增势有所回落。同时考虑到第三产业在去年在“非典”的影响下,仍保持了9.9%的增速,因此,今年第三产业达到10.5%的增速困难不大。但如果要全年继续维持10.7%,则有一定难度。
从需求的角度看:
(一)投资年内将保持较快的增长:上半年益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2%,1至8月增速出现回落,但预计全年仍会保持较快增长的态势,实现投资78亿元,增长25%。
今年国家宏观调控,从信贷规模、土地供应等方面实行了严格控制。据金融报表反映,前8个月,益阳新增中长期贷款5.7亿元,同比下降7.4%,其中基本建设新增贷款额下降22.3%。在土地供应方面,今年国家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计划指标,计划用地较上年减少25%,建设用地的减少直接影响土地开发投资的减少,前七个月,基建土地开发投资5459万元,较上年减少23.8%。贷款受阻,建设用地减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益阳后段投资。但是调查中我们也看到,益阳经过多年发展所形成的良好的投资基础以及投资自主增长的内在动力使益阳下阶段投资依旧看好。
①良好的投资基础。首先益阳毗邻长沙,区位优势明显,长株潭一体化所形成的延伸、辐射的效应使益阳近水楼台先得月。其次益阳经过多年建设,交通条件得到较大改善。铁路、高速公路的建成将益阳与外界拉得更近。三是园区的建设与发展给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创业环境。优惠的政策、较好的环境、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周到细致的服务吸引投资者来益投资。今年前七个月朝阳开发区完成投资3.9亿元,占中心城区投资额的60%。下半年总投资2.5亿元的湖大索普卡科研生产基地将动工建设;海纳百川研发基地项目、湘禾肉类加工项目等投资工程将预期开工。同时随着高科园南扩的工程进度的加快,朝阳开发区将迎来新一轮投资高峰。赫山龙岭工业园今年1-7月完成投资1.3亿元,占全区基建投资的62%。下半年预计将有7个项目开工。安化南区建设正如火如荼,目前已完成基础设施投资及二中搬迁工程等投资近亿元。预计下半年连接南北的东坪大桥将启动;投资2000多万元的防洪大堤将动工;最引人注目的是由省电力集团投资公司投资的5亿元的柘溪低水坝电站有望年内施工。四是自然资源丰富。益阳不仅矿产资源丰富,而且山清水秀,交通便利。既有烟波浩淼的湖区风光,又有万顷碧绿的洪山竹海,还有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鹿步溪原始次森林等待人们去开发,益阳投资领域潜力很大。
②投资自主能力增强。益阳不管是在经济总量的增长上,还是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上都还需要大量的投资。加大投资不仅是一个地方政府的迫切需要,更是每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从今年前七个月的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项目建设资金情况来看,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国家预算内资金减少,自筹资金上升。在基本建设项目资金来源中企事业单位自筹资金5.7亿元,同比增长2.4倍。更新改造自筹资金3.6亿元,同比增长1.1倍。一些市场化程度较高,对政府直接投资依赖性小的行业投资在加快。这说明影响投资增长的动力机制中,政策性因素在不断减弱,市场因素在不断提高,企业自主投资机制正在形成。今年的投资项目建设中,一、二产业的这种投资趋势非常明显。特别是工业投资项目,一批由企业自发形成、市场前景看好的项目主导着整个工业投资。益阳投资增长格局已经开始由政策推动为主向市场推动为主的方向转变,这种转变将加快益阳投资建设步伐。
③投资规模扩大。今年是益阳的招商引资年,同时也是政府承诺办好十件实事、年底兑现之年。招商引资年启动对益阳投资增长的作用举足轻重。前七个月,益阳实际利用内、外资20.9亿元,增长1.03倍,正是因为招商引资力度加大,益阳新开工的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项目投资额大幅提高。今年新开工的110个项目,计划总投资40.8亿元,同比增长1.3倍,完成投资额8.5亿元,增长1.8倍。新开工项目是拉动益阳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今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为民办十件实事。十件实事中六件与投资有关。目前这些项目进展情况正在加快,其中沅南二级公路改造中的关键路段白沙—茅草街大桥段将纳入国家统贷统还建设。桃马公路将列入太澳高速公路联络线并由原二级公路改一级公路标准建设。随着这些项目进程的加快,益阳投资建设将前景看好。
但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投资面临项目受到清理、资金紧缩、跨地区项目投资量明显减少等诸多困难,全年要超额完成计划任务达到80个亿,有一定难度。
(二)消费仍有快速发展的空间:益阳消费市场目前已经具备了进一步快速发展的动力和空间。从宏观因素来看:(1)近几年国家几度增加机关、事业单位及离退休职工工资收入,提高低收入家庭生活保障线,落实农民减负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城市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2)城乡居民基本实现小康以后,消费结构升级,促使住房、通讯、教育、旅游、汽车等新的消费亮点相继出现。(3)1-8月居民消费价格持续上扬,尤其是食品消费价格走高,最高达10%以上,直接带动居民基本生活消费升温。从微观因素看:(1)假日经济刺激消费的效应显著,从而拉动消费品市场增长。节假日消费购物仍是居民最主要的休闲方式,也是消费品市场繁荣的重要动因。(2)随着消费品市场竞争的加剧,各商贸企业加大营销力度,根据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开展丰富多彩的促销活动,吸引消费者,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因此,如果能在消费政策、消费环境上再给些激励,全年消费增长达到13%是可以实现的。但如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年要达到14%,则意味着以后4个月,每月要增长16%,难度相当大。
五、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的对策及建议
益阳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面临着双重发展任务,一是要不断改善经济运行质量、提高效益,不断改善居民的生活水平,坚定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二是要尽快地缩小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扩大经济总量。实现这两个目标既面临挑战,也面临良好机遇。当前的经济工作重心是要在切实遵循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努力研究和顺应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趋利避害,扬长避短,不断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1、准确把握宏观调控政策,充分发挥自我优势
益阳虽是一个人均GDP仅5261元、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但经济学上有一条原理,即任何国家和地区必有自己的比较优势。益阳的比较优势产业主要是农业、工业中的食品、造纸、纺织、橡胶设备加工、竹制品加工等产业,而这些产业中大多属于以农产品为原料,也是国家这一次宏观调控加强的产业。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这次机会,壮大、提升这些产业的发展水平。如积极争取中央有关洞庭湖治理工程、以工代赈、大型商品粮基地、“六小工程”和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支持;而益阳的优势行业水泥,由于国家明令禁止和淘汰能耗高、污染大、浪费资源严重、工艺水平低的小水泥,支持发展日产4000吨及以上规模新型干法熟料基地项目,这也意味着益阳水泥行业在现有较好的发展基础上,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再从要素禀赋看,益阳地处中部,承东接西,毗邻长株潭,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农产品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劳动、技术密集型产业。因此要紧紧抓住沿海发达地区在这次宏观调控中产业用地更紧、门槛更高的机遇,努力营造宽松优的环境,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不失时机的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和资本的转移,尽快融入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圈。
2、做大做强工业,提升产业结构水平。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商品市场及各地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益阳工业现状不容乐观,必须加大工业企业的改革重组步伐,做大做强工业。第一要加快速度。从全省十四个市州来看,邵阳已全部完成了国有企业的改制,而常德也完成了90%以上国有企业的改制。但至7月底,益阳382家国有企业只有69家全部完成了改制任务;第二要扩大改革覆盖面。不仅国有企业,而且乡镇企业、集体企业等也要进行改制,可以进行益阳范围内甚至全省、全国范围内的资产、资源、人力等生产要素的合理重组;第三在深度上进行重组,要扶优造强。在推进工业化过程中,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没有效益,就必然难以形成积累。至2003年末,益阳虽有40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当年累计实现增加值22.59亿元,增幅达24.1%。然而,从严格的意义上说,益阳规模工业的发展空间还十分巨大。首先,在全部工业增加值中,益阳规模工业所占比重仅为42.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3.8个百分点,这说明目前益阳工业仍然是以乡镇企业为基础的规模以下工业为主。其次,2003年益阳规模工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率只有20.8%,比66.9%的全国平均水平低46.1个百分点。
3、力保投资超额完成任务。全年经济能否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资的完成情况。益阳投资今年开局起点高,但也应注意投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确保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为此建议:①进一步加大筹资工作力度。首先,紧紧抓住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给益阳带来的机遇(国家适度控制基建规模,是益阳加快产业发展的机遇;国家实行有保有压的政策,是益阳农业和其它优势产业的机遇;国家实行严格的土地政策,促使沿海企业走向内地进行收购兼并,是益阳招商引资的机遇;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是益阳深化改造,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加快发展的机遇),按照“集中力量办大事,握紧拳头保重点”和向农村倾斜、向结构调整倾斜、向生态环境建设倾斜的原则,集中抓好一批事关益阳发展全局和长远利益的大工程、好项目,千方百计争取投资机会,力争有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投资计划。其次,根据益阳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积极筹划和筛选一批影响大、信誉高、发展前景好的优质项目,争取金融部门的贷款支持。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鼓励和支持外商积极参与益阳国有企业的改制改造、农业产业化经营、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四是进一步启动民间投资。今年益阳正在建设的投资项目中,不少企业就是通过股权融资方式筹集的投资资金。目前尽管益阳融资方式出现多元化,但投资格局仍然是政府投资为主,民间投资的潜力没有充分挖掘和利用。因此,今后要进一步放宽对民间资本的产业准入,从相关政策上给予民间投资者的支持,以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的热情。②加快项目工程建设进度。今年益阳在建项目多,投资规模相对较大。在加快项目工程建设进度中,我们不仅要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确保工程进度,同时也要从改善施工环境上为工程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对那些以阻工为手段影响工程正常施工的,要依法予以制裁。③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今年国家加大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力度,严格建设用地审批。在目前国家冻结审批新用地的情况下,益阳要加快投资,就必须要加大盘整存量土地力度。目前益阳仅中心城区就有闲置土地30处,闲置面积至少在800亩以上。如果闲置土地能充分利用,益阳投资额度将更大。
[益阳市统计局苏 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