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益阳市规模工业运行情况及全年走势分析

来源: 时间: 2004-10-20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今年前三季度,益阳市规模工业生产受上年基数影响,呈现回落的发展态势。1-9月规模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0.78亿元,同比增长25.4%;实现工业增加值20.25亿元,同比增长16.3%;累计产销率达99.0%,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15亿元,同比增长39.7%。

    一、运行特点

    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逐步到位,对益阳市工业生产产生一定影响,速度出现回落,但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宏观调控初见成效。

    (一)生产持续增长,增势趋缓。前九个月的生产虽然保持了月月增长,但增速趋缓。从轻、重工业增长情况分析,重工业继续带动规模工业快速发展。1-9月,轻工业完成产值34.10亿元,同比增长21.6%;重工业完成产值36.68亿元,同比增长29.2%,重工业增长快于规模工业整体水平3.8个百分点;快于轻工业7.6个百分点。从各种经济类型工业增长情况分析,股份制工业主导规模工业的发展趋势。股份制工业实现增加值10.56亿元,增长15.8%,由于股份制工业生产在规模工业生产中所占比重高达52.1%,股份制工业的走向决定了规模工业发展趋势。从重点行业的增长情况分析,机械、造纸、纺织、化学、建材、电力六大重点行业全面支撑规模工业持续增长。1-9月,机械工业实现增加值1.63亿元,增长37.3%;造纸工业实现增加值1.84亿元,增长27.0%;纺织工业实现增加值2.36亿元,增长26.0%;化学工业实现增加值2.37亿元,增长25.6%;建材工业实现增加值1.42亿元,增长22.7%;电力工业实现增加值3.09亿元,增长10.3%,上述六大重点行业共实现增加值12.71亿元,增长22.6%,其绝对量达到规模工业增加值的六成以上,有力支撑规模工业的持续增长。从八个区县(市)的工业生产情况分析,各地规模工业的发展水平不一。1-9月规模工业生产增长沅江仅为15.4%,低于全市0.9个百分点,其它区县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依次为:大通湖34.4%、南县24.1%、朝阳23.7%、桃江21.5%、资阳20.3%、赫山17.3%、安化16.6%。

    (二)产销衔接平稳,高位运行。1-9月益阳市规模工业完成销售产值70.06亿元,同比增长24.9%,产销率达到99.0%,产销处于合理状况,8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大多数没有积压,这反映了益阳市规模工业今年以来产销衔接合理,产品流转正常。

    (三)效益不断攀升,连创新高。首先是综合效益提高。全面反映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的经济效益综合指数9月末达到101.6%,首次突破100%,创近几年来最好水平。二是企业盈利能力增强。1-9月益阳市独立核算规模工业创盈亏相抵后的利润1.15亿元,同比增长39.7%,创利过千万元的企业有朝阳纳爱斯、市橡胶机、桃江板溪锑矿、沅纸4家,共盈利8807万元。三是亏损企业亏损额及亏损面下降。1-9月亏损企业亏损额为8446万元,同比减亏895万元,下降9.6%,亏损企业79家,同比减少17家,亏损上千万元的企业仅益阳电厂,亏损在五百万元至一千万元间的企业有市齿轮厂、沅江荣信纺织、桃江锰矿3家。四是税收大幅增长。1-9月累计完成各项税收2.98亿元,同比增长30.7%。

    二、目前规模工业运行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工业结构不优。益阳市工业经济结构,经过近几年的调整,虽然有了一定的改善,但结构不优问题仍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公有制经济比重大。国有工业占整个规模工业的三分之一强。而全省只占四分之一。二是外商投资工业少。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所占比重只有4.5%,而全省为5.0%;三是产业、产品结构不优。高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引进开发不够,重点传统产业科技含量低,产品竞争力不强,效益好利润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在规模工业中所占比重小,1-9月规模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为15.39亿元,仅占20%。结构不优是制约益阳市工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投入产出率低。“高投入、低产出”是益阳市工业的普遍现象。首先是物耗比重大。1-9月益阳市规模工业每创造1万元增加值,投入中间消耗2.5万元,而全省为1.9万元。比全省高30%。其次是资产贡献小。近年来益阳市规模工业中的电力工业投入资本较高,行业及企业总资产规模上升,今年1-9月行业总资产达30.36亿元,比上年同期的27.77亿元增加2.59亿元,而总资产贡献率却反而下降,今年1-9月该行业总资产贡献为5.8%,比上年同期的6.1%下降0.3个百分点。

    (三)生产后劲不足。益阳市骨干企业缺乏新亮点,全市28家中型工业企业,1-9月完成工业增加值9.64亿元,增长9.3%,增速低于全市规模工业7个百分点。骨干企业拖累了规模工业的发展。

    (四)资产负债重。1-9月益阳市独立核算规模工业企业整体资产负债率高达73.2%,全省为62.8%,高出10.4个百分点。企业对债权资金的安全边际为1(即负债率为50%)。资产负债率超过60%就属于高负债,超过70%即为过度负债。过度负债企业经营风险激剧加大。长期积累的包袱越背越重,是企业陷入困境的重要因素。

    三、后段走势及明年预测分析

    1-9月益阳市规模工业生产虽呈现冲高回落的发展态势,但仍在较高位运行,且运行的质量不断提高。根据全国经济加快发展的大环境,结合益阳市的具体情况,我们认为只要把握好机遇,采取得力措施,努力化解宏观调控的影响,避弊就利,引导和保护好各方面的积极性,益阳市规模工业在剩下的几个月中,是能够完成年初确定14%的增长目标。如果措施得力有望达到15~16%;全年实现利润1.2亿元,有望达到1.5亿元。预测2005年全市规模工业生产可望承接今年的惯性,增速能维持在今年的增长水平。我们对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进行分析:

    (一)有利条件

    1、随着全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需求转旺,消费需求将进一步拉动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为益阳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2、工业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市委、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注。特别是今年上半年,市领导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来益考察论证,举办益阳工业强市战略研讨会,谋划益阳工业发展蓝图,益阳“工业强市”战略地位得到空前的提高。

    3、益阳市加快发展的电力能源工业为其它工业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同时也基本满足了高耗能工业生产的需要。

    4、国企改革力度加大。改制企业“丢掉包袱,轻装上阵”,内在动力不断增强。

    5、益阳市工业经济运行环境不仅在宏观上有了积极改善,而且在微观上也得到巩固。据企业景气调查结果表明:三季度,益阳市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企业景气指数为104.23,比二季度提高8.62点,四季度有望高位运行。

    6、四季度益阳市将有一批新建已投产,预计到年底产品销售收入能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要新进规模工业的“笼子”,将为益阳市规模工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制约因素

    出口退税率下调,出口企业市场压力锐增,其盈利空间缩小,使产品国际竞争力下降,尤其是靠价格优势打入国际市场的部分中小型出口企业,面临竞争压力,给益阳市出口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不利的效果。项目建设滞后,招商引资难度加大。企业融资困难,资金成为当前制约企业生产发展的“瓶颈”。煤、电、油、运及原材料价格上涨,将影响企业生产。

    四、对策与建议

    1、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改善现有工业经济结构。优化的经济结构,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合理配置有限资源,而且有利于促进增长质量的提升。我们必须紧跟国家产业政策,加速推进益阳市工业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首先,把握好先进发达地区进行产业转型的机遇,加快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努力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规模和水平。其次,加快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

    2、加强监控,组织协调,做好服务。当前,煤、电、油、运及资金等生产要素供应不足与工业经济加快发展之所需是一对突出的矛盾。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在加强监控,组织协调,做好服务上有效化解这对矛盾,确保煤、电、油、运生产要素发挥最大效益。进一步加强资金协调,切实抓好重点企业流动资金贷款项目的推荐和落实,努力增加有效资金供给,多渠道解决企业资金紧缺的问题。

    3、加大技改与创新投入,增强企业发展潜力。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增强产业和产品竞争力,是提升工业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举措。加强建立和落实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企业不断加大技术创新投入。1-9月益阳市规模工业企业提取技术开发费61.6万元,同比增长87.3%。虽然有了大幅增长,但总量仍然太小,不到销售收入的1‰,企业自身的技术开发力度不大。政府年初确定的完成技改投资10亿元的计划,目前只完成了49.7%,还不到一半。四季度要加大技改投入的力度,通过技改,增强企业发展潜力。

    4、谋划项目建设,促进益阳市工业发展。项目是资金、人才、技术的载体,只有大项目才能带来大投入,只有大投入才能推动大发展,由于益阳市在省里及国家争取到的立项项目不多,也就带不来大的投入。没有投入当然也就没有产出。所以我们要把谋划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益阳工业大发展的突破口。

[益阳市统计局  贺吉平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