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益阳市城市居民收入可望增长一成

来源: 时间: 2004-10-21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今年以来,尽管我国对宏观经济实行了调控,但益阳市充分利用自身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错位发展,国民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1-9月全市GDP增长10.7%,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城市居民家庭收入和消费水平。

    一、可支配收入平稳增长

    据100户城市居民抽样调查资料显示,1-9月,益阳市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6307元,同比增加637元,增长11.2%。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7.1%。收入增长的因素主要体现在:

    (一)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的自然增长

    1、工薪收入增长9.5%。1-9月,城市居民人均工薪收入为5259元,比上年同期的4801元增加458元,增长9.5%,增幅比上年同期提升4.5个百分点。工薪收入中,工资及补贴收入5136元,增长8.8%;其他劳动收入123元,增长53.0%。工薪收入增长主要是因为去年7月和10月份国家普调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增资部分均体现在今年。另外我市改制成功的企业职工收入的稳步增加也带动了工薪收入的增长。

    2、转移性收入增长19.2%。1-9月,城市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为1410元,比上年同期1183元增加227元,增长19.2%。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全市城市居民离退休人数继续增加,由上年的户均0.52人上升到0.55人,加上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增加,引起离退休养老金由上年同期的751元上升到947元,增加196元,增长26.1%。另外捐赠收入由上年同期的350元增加到376元,增长7.4%。离退休养老金和捐赠收入分别占转移性收入的67.2%和26.7%,成为转移性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

    (二)城市居民收入非正常因素影响

    1、去年上半年全国突发的"非典"疫情使全市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第三产业的冲击尤为突出。而今年我市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开展,促使城市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

    2、随着益阳市国有企业改制的进一步深化,部分改制成功的企业已顺利实现了职工身份置换与工龄买断,得到了一次性补偿资金。调查户中有的职工一次性买断工龄获得收入1万多元,少的也有5千多元。100户调查户1-9月人均获取一次性工龄买断收入187元,占可支配收入的3.0%,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3.3%。

    二、消费支出快速增长

    受收入增长因素的带动,1-9月,全市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359元,比上年同期的4630元增加729元,增长15.8%,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1.6%,快于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4.6个百分点。

    (一)享受型消费支出增长成为消费增长的主导因素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提高,城市居民花钱买享受已成为一种时尚。在100户居民调查户中,1-9月,更新或添置洗衣机2台、电冰箱5台、空调7台、家用汽车1辆、移动电话19部、彩电2台、家用电脑1台、摄像机1架,涉及总金额20余万元,人均消费支出达667元,占整个消费支出增加绝对额的91.5%,拉动消费支出增长14.3%。上述耐用消费品的高额支出,致使交通和通信支出、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分别增长99.1%和44.7%。

    (二)旅游消费和医疗保健消费增长势头强劲

    1-9月,益阳市城市居民充分利用"五一"黄金周和暑假,回归大自然,游览风景名胜和人文景观,陶冶情操,促进了旅游消费支出的高速增长。1-9月,人均旅游消费支出172元,比上年同期增加66元,增长62.3%。另外,城市居民"花钱买健康"日益成为一种共识,从而带动了医疗保健消费的火热。1-9月,人均医疗保健支出262元,同比增加72元,增长38.2%。

    (三)生存型的消费呈现平稳增长态势

    食品、衣着、杂项商品及服务等生存型消费支出受物价上涨因素的影响,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7.9%、6.2%、11.2%,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分别增长7.9%、7.8%、9.6%。

    (四)教育文化娱乐、居住消费支出下降

    受去年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高基数的制约,加上控制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带来了文化娱乐支出的减少。1-9月,城市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1099元,虽然同比下降12.0%,但在消费支出中仍排位第二。居住因今年1-9月新购房装修的比上年同期减少,导致居住支出由上年同期的人均405元下降到288元,下降28.9%。

    三、全年居民收入、消费支出预计

    (一)预计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

    1-9月,全市城市居民家庭收入增长是在去年两次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工资及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企业改制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取得的。收入状况是我市整体经济发展形势对城市居民收入影响程度的真实反映。可支配收入除1月份因春节增长不可比之外,其余月份累计增长维持稳定状态,增长幅度保持在11.2-14.7%之间。工薪收入作为可支配收入的主体,1-9月份增长9.5%,比上年同期增幅高4.5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增幅水平在10%左右波动;转移性收入1-9月增幅达19.2%。作为可支配收入的两大主体收入稳定增长,更能进一步表明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能增长12%,在去年突破7000元大关的基础上,再次突破8000元水平,达到8300元左右。

    (二)预计全年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13%

    1-9月,全市城市居民消费中享受型消费保持高速增长,生存型消费呈现平稳增长态势,给全年消费支出增长打下了良好基础。预计全年人均消费支出6800元,可望增长13%。

    四、几点建议

    居民收入与消费指标越来越成为各级领导、部门及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特别是"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及我省提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决定后,居民收入与消费指标在整个统计工作中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搞好搞准这两个指标数值,建议:

    (一)将城镇居民收支指标代替城市居民收支指标

    从今年开始,省局将市区和县加权的数据作为反映各市州城镇居民收支状况,作为考核各市州的依据。但益阳市一直沿用城市居民收支指标来代替城镇居民收入支出指标,不贴切,建议将加权数据代替现行使用的数据,保持与全省口径一致。

    (二)将城镇住户调查工作覆盖到全市各区县(市)

    现在益阳市开展城镇住户调查工作的只有市区100户和南县50户,样本数量偏少,代表性不够。加上其他区县(市)没有开展此项工作,不能全面反映全市和各区县(市)城镇居民收支情况。为了做好这一工作,各区县(市)应尽快建立城镇居民收支调查网点,以便全面反映全市城镇居民收支状况。

    (三)将城镇居民收支指标纳入"双文明"考核内容

    经济指标的考核,需要一系列相关的指标作佐证。城镇居民收支指标在整个统计指标体系中也可以说是主要指标。另外无城镇居民收支数据,县域GDP核算也缺乏依据。将这两项指标纳入考核范围,与"十六"大精神及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是相符的。

[益阳市统计局   苏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