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益阳紧紧围绕年初提出的各项经济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宏观调控措施,求真务实,加快发展,整体经济呈现速度加快、效益提升、后劲增强的发展态势。初步核算,1-11月益阳GDP达256.81亿元,同比增长11%,增速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9.13亿元,增长7.9%;第二产业增加值71.43亿元,增长13.9%;第三产业增加值116.25亿元,增长10.6%。预计全年GDP将达到283亿元以上,增速达10.5%以上,有望超额完成年初预期目标。
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
2004年,益阳经济之所以能达到较高的增长速度,其主要原因是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增强,三次产业共同拉动,消费、投资两大需求趋于旺盛。
从生产的角度看:三大产业共同支撑经济增长
1、第一产业全面升温,经济拉力明显增强
年初,中央及时出台了一号文件,并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配套措施,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和农村经济迅速升温,对经济的拉动力明显增强。1-11月第一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达17.3%,拉动GDP增长1.9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出0.9个百分点。粮食生产呈现“三个增加”的好势头。由于政策和市场价格的强力拉动,益阳今年粮食生产出现面积增加、产量增加、效益增加的“三增”局面。预计全年粮食总产量可超过180万吨,比上年增产23万吨以上。畜牧水产业稳步发展。据统计,1-11月出栏肉猪316.81万头,增长6.1%;出栏牛13.23万头,增长9.5%,出栏羊38.25万只,增长10%;益阳名特水产养殖面积达20.5万亩,比上年增长45%。林业生产超常发展。今年以来,益阳上下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百万亩杨树工程,杨树种植面积达87.8万亩,造林面积创历史之最。预计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将达到120亿元左右,增长8%;增加值74亿元,增长7.8%。
2、第二产业持续增长,对经济的拉动依然强劲
1-11月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1.43亿元,增长13.9%。其中工业增加值52.77亿元,增长12%,建筑业增加值18.65亿元,增长22%。从对经济的贡献率来看,第二产业较上年同期有所下滑,但仍保持了35.5%的经济贡献率,拉动GDP增长3.9个百分点。从工业来看,工业生产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主要特点是:①增速有所回升。主要原因是益阳口味王槟榔有限责任公司、益阳市水泥厂、益阳汇源麻业有限公司等14家新上规模企业进入规模工业范围,从而缓解了规模工业增速的滑坡。今年以来,随着益阳国企改革和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强,工业发展环境日益改善,规模工业企业不断涌现。目前,益阳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34家,比上年同期增加30家。②七大重点行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11月机械、造纸、纺织、化学、建材、电力、食品七大重点行业共实现增加值18.01亿元,增长17.2%,其绝对量达到规模工业增加值的六成以上。③产销衔接良好。1-11月规模工业完成销售产值89.4亿元,同比增长26.7%,产销率达到99.5%。
3、第三产业亮点纷呈,是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1-11月益阳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0.6%,是近几年最高增幅,对经济的贡献率达47.2%,拉动GDP增长5.2个百分点,成为益阳经济增速实现突破的主要支撑力量。从内部各业来看,运输邮电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社会服务等行业发展较快,其增加值分别增长11.5%、9.0%、13.5%;房地产业和金融保险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5%和5.8%。在第三产业中,旅游业发展较为突出,国内外旅游者和旅游总收入均成倍增长。
从需求的角度看,两大引擎作用突出
1、投资增势强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创近年新高
1-11月,益阳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8.06亿元,同比增长28%,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41.04亿元,同比增长40.2%。据测算,1-11月,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为“十五”以来最高水平,拉动经济增长5.3个百分点。投资的主要特点:①基本建设投资增长迅速。今年1-11月完成投资20.77亿元,同比增长34.7%。基本建设投资快速增长主要是因为基础设施和工业投资的加大以及教育、文化、旅游业投资的大幅上升。②更新改造投资突飞猛进。1-11月完成更新改造投资9.73亿元,增长52.3%。从行业来看,制造业是支撑更新改造高速发展的主要因素。1-11月制造业完成投资6.2亿元,增长71.7%,占技改投资的63.7%。③房地产投资快速增长。1-11月房地产开发投资6.25亿元,同比增长42.9%。预计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0.41亿元,比上年增长30.1%,其中城镇投资59.4亿元,增长38%。
2、消费持续升温,带动经济快速增长
1-11月,益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89.69亿元,增长13%,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9.6%。而消费的持续升温,也进一步带动了整体经济的快速增长。据测算,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为59%,拉动经济增长6.2个百分点。随着收入水平的提升,新的消费热点不断涌现。当前居民商品消费集中在商品房和新一代时尚家电产品上。受资阳区古道街、赫山区商业步行街及丽景雅苑商品房销售带动,1-11月益阳商品房销售面积达125.95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1.4倍。城镇居民用于购买彩电、空调、电脑、手机等耐用消费品的支出每户达到2千元以上。预计全年消费品零售总额可达102亿元,增长13%。同时今年以来,受农副产品和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的双重影响,益阳居民消费价格呈不断上扬态势。1-1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3.7%。食品类价格的涨幅依然主导着物价总水平的走势,1-11月食品类价格指数上涨8.8个百分点。
从效益看: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升
工业效益综合指数突破100%大关。全面反映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的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0月份达到103.2%,创近几年来最好水平。企业盈利能力增强。1-10月益阳独立核算规模工业盈亏相抵后的利润1.38亿元,同比增长41.1%,有29家企业盈利上百万元,创利过千万元的企业有益阳纳爱斯、市橡胶机、桃江板溪锑矿、沅江造纸厂、科力远5家,共盈利1.09亿元。亏损企业亏损额及亏损面下降。1-10月亏损企业亏损额为8876万元,同比减亏1598万元,下降15.3%;亏损企业76家,同比减少18家。
城乡居民收入基本实现同步增长。1-11月益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84元,增长12.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720元,增长15.2%。城乡居民收入的大幅提升,进一步带动了储蓄存款的增长。10月末,益阳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68.34亿元,比年初增长11.8%。
财政收入增长速度高于经济增速。1-11月,益阳财政总收入10.71亿元,同比增长24.3%,完成预算的87.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66亿元,增长22.9%,完成预算的87.1%。
前段经济的快速增长,为全年经济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预计益阳全年经济增速在10.5%以上,经济总量将达到283亿元以上。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4亿元,增长7.8%;第二产业增加值81亿元,增长12.7%;第三产业增加值129亿元,增长10.5%。
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
益阳经济已同全国一道步入新一轮增长周期,前景较为乐观,但也存在一些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工业基础薄弱,发展太慢。益阳工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1-11月,益阳人均工业增加值仅1147元,只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53%;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3.9%,而全省为33%。工业薄弱的另一表现是益阳规模工业在全部工业中比重太小。2003年,益阳规模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仅为42.8%,比全国低33.8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也只有20.8%,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6.1个百分点。目前益阳尚处于工业化初期,这一时期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工业地位提高,工业特别是规模工业逐渐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而益阳今年工业虽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但增长后劲不足。从4月开始,工业增速开始下滑,直到10月这一局面才得以缓解。工业发展不快,不仅表现为速度慢,而且大大落后于省内其他兄弟市州。1-11月,益阳工业发展速度排全省末位,其中规模工业增速为倒数第二位。
二是经济外向度不高,招商引资工作仍需加强。1-10月益阳进出口总额仅1.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仅1967万美元,下降27.3%。据测算,益阳经济外向度不足4%。
三是经济运行质量偏低。众所周知,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质量的重要指标,1-10月益阳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只有4.4%,比全省低7.2个百分点,比岳阳低2.2个百分点,比常德低1.8个百分点。同时,益阳规模工业经济效益指数比全省水平低44个百分点;工业百元产值创利润比全省低4.3元;农民纯收入比全省水平低171元,比长沙低1384元,比岳阳低584元,比常德低188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全省水平低250元;人平储蓄3687元,比全省水平低870元。
明年经济形势展望
2005年,是实施“十五”计划最关键的一年,也是为“十一五”时期奠定良好基础的一年,保持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至关重要。从“十五”计划前四年来看,益阳GDP年均增速只有9.2%,比计划目标低0.3个百分点。市委已明确提出2005年要力争实现“一保一争”,即确保经济发展在全省不退位,力争主要经济指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因此,益阳加快发展的压力依然较大。
从目前情况分析,明年国内外经济环境总体上有利于益阳加快发展。
一是世界经济呈现稳定增长趋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权威机构预测,2004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5%,是近30年来最快的增速;2005年增长速度也可达到4.3%。二是国内经济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尽管国家将继续实施相对紧缩的宏观调控政策,但国内外权威机构预测2004年我国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将达到9.4%左右,2005年如果国际经济政治环境不发生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国内不出现大范围的严重自然灾害和其他问题,全国GDP依然保持8%以上的增长水平。全省明年经济增长目标为10%左右。此外,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及泛珠三角洲经济圈的形成,将给益阳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三是益阳经济增长动力逐步增强。近年来,通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努力扩大改革开放,积极推进“三化”进程,经济发展基础明显改善,产业升级步伐有所加快,微观经济主体活力不断增强,经济开始进入新一轮较快增长期。
从各产业来看,益阳经济增长也具备不少有利条件:一是第一产业有望保持7%以上的增速。虽然受政策效应递减、农产品价格涨幅回落等因素的影响,明年农业难以保持像今年这样高水平的增长,但中央已明确提出加强农业仍然是明年整个经济工作中的首要任务,继续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和农业投入力度,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因此,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会减退,益阳农业发展的相对优势仍将保持。二是第二产业继续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随着“工业强市”战略的进一步推进,建材、电力、机械、化工、造纸等支柱产业作用更加突出。沅江纸业苇浆工程、双龙橡机、博力科技等技改项目的竣工投产,企业改制后迸发的活力,将使得益阳规模工业增速超过今年。规模以下工业也有望保持12%以上的增长幅度。三是第三产业可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2005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第三产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特别是金融保险、物流业、旅游、文化、体育等休闲健身产业、信息咨询、中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将加速发展,预计第三产业明年增幅可达10.6%。
从投资和消费两大引擎来看,对经济增长也有较强的拉动力。
预计明年投资增幅有一定回落,但仍会保持较快增长的态势。今年国家实行宏观调控后,对信贷规模、土地供应等方面控制较严。前10个月,益阳基本建设新增贷款为1.4亿元,同比下降44%。在土地供应方面,今年国家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计划指标,计划用地较上年减少25%。贷款受阻、建设用地减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益阳明年投资的增加。但我们应看到,益阳投资环境的改善及需求空间较大等因素,使益阳明年投资形势依然看好。从目前来看,益阳招商引资项目较多,这些项目的逐步落实,无疑会在明年形成新一轮投资热潮。其次,一大批新建项目已开始或计划开工。计划投资7亿元的小柘溪电站已在日前开工,而计划投资46亿的益阳电厂二期工程、总投资11亿的319国道绕城高速公路、总投资3亿元的资江四桥、投资2.6亿元的桃马公路等项目也将争取在明年陆续开工。另外,随着高新区南扩工程、修山电站、沅益一级公路、小马公路、赤山大桥、桃江资江大桥、通乡公路、秀峰湖二期工程等在建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步伐加快以及沅纸苇浆工程、“油中王”、“粒粒晶”、海纳百川、速生杨、生态稻米、退耕还林等一系列产业工程项目快速推进,益阳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在明年将有较快增长。因此,预计益阳全社会投资将会保持30%以上的增幅。
消费市场目前已经具备了进一步快速发展的动力和空间。从宏观因素来看:(1)近几年国家几度增加机关、事业单位及离退休职工工资收入,提高低收入家庭生活保障线,落实农民减负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城市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2)城乡居民基本实现小康以后,消费结构升级,促使住房、通讯、教育、旅游、汽车等新的消费亮点相继出现。(3)居民消费价格持续上扬,尤其是食品消费价格走高,直接带动居民基本生活消费升温。从微观因素看:(1)假日经济刺激消费的效应显著,从而拉动消费品市场增长。节假日消费购物仍是居民最主要的休闲方式,也是消费品市场繁荣的重要动因。(2)随着消费品市场竞争的加剧,各商贸企业加大营销力度,根据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开展丰富多彩的促销活动,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因此,如果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继续实行鼓励的消费政策,明年消费增长可以达到13%。
在分析经济发展有利条件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不利因素:一是宏观调控政策将会延续,扩张性财政政策将减弱,资金紧张矛盾将更加突出;二是益阳产业结构不优、竞争力不强,基础设施建设欠帐较多、就业压力较大等长期积累的深层次问题依然突出;三是能源供应紧张,原材料涨价,加息预期强烈等因素将会使工业成本增加,不利于工业的发展。
在分析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的基础上,我们对2005年益阳经济发展进行预测:全年GDP增速有可能达11%,总量有可能达到32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长7%,第二产业增长14.7%,第三产业增长10.6%。
对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贯彻落实各项政策,确保农村经济发展。一是要贯彻落实与中央一号文件相配套的政策措施。增强农民对党的富民政策的信心,进一步提高种粮的积极性。努力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使农民得到的实惠不因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而丧失。二是要充分利用目前的有利时期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三是增强信贷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力度。银信部门应当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主动对农业生产项目进行贷款可行性调研评估,降低担保的门槛,使一部分市场前景好,对农村经济发展作用大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能够得到信贷的支持。四是要努力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要增强中心城区和小城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功能,大力扶植和发展农产品加工,就地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
(二)着力培育产业集群,加快工业化进程。从目前产业发展的现状看,益阳产业集群尚处于起步阶段。在一些工业园区内,也形成了具有产业集群发展的雏形,但没有形成真正的专业化分工和协同关系,也没有形成上下游产业及支撑产业相互关联的效应。因此,要以区域特色产业为依托,围绕机械、电力、造纸、食品、竹木制品、冶金、建材等优势产业,尽快形成配套半径小,区域整体优势明显的环境,同时做大做强核心企业,使其真正成为区域经济的航空母舰,成为产业发展的增长极。
(三)突出投资拉动效应,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目前,益阳正处于工业化的初始期、城镇化的扩张期、农业产业化的培育期,必须坚定不移地把扩大投入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项目增加投入,以大投入促进大发展,保持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强力拉动。为此建议:一是加大重点项目实施力度。二是加快推进城镇建设。中心城市建设,要坚持以提质扩容为主线,以改善人居环境为根本,以基础设施配套为重点,完善规划体系,加快建设进程,提升建设档次,增强城市功能。三是筹措建设资金。努力拓宽“项目聚资、招商引资、民间投资、银行融资、企业自主筹资”的渠道,创新思路,开发包装好项目以增加投入。
(四)整合现有经济资源,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要根据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进一步发展县域经济的精神,对各区县(市)进行科学准确的定位,确立各自的优势产业和发展方向,实现错位和互补发展。建议确定扶持赫山区和沅江市为经济强县,争取上级政策支持。
[益阳市统计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