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益阳市为民办实事,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基本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解困的重要举措,是发展益阳、振兴益阳的迫切需要,是省市政府向全市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一年来,益阳市上下紧紧围绕省市为民办18件实事,坚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怀富民之心,凝富民之智,兴富民之举,把办好18件实事作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来抓,提出了通过办好18件实事带动全市各项工作任务全面完成的整体思路,如期如质地完成了省市政府为民办18件实事的目标任务,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益阳市为民办18件实事成效显著
(一)狠抓城镇就业再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切实加大了解决益阳市城镇就业难和农村劳动力剩余的力度,极大地缓冲了益阳市劳动力就业的压力,增加了城乡居民的收入。在落实实事中,益阳市通过抓税收减免、社保补贴、再就业援助、免费培训、小额担保贷款等措施,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实行城乡平等就业制度,全面落实好财政资金等再就业的扶持政策。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47万人,占省任务2.6万人的133.4%,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17万人,占省任务1.6万人的135.9%,其中安排大龄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7131人,占省任务0.6万人的118.9%。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实行阳光工程,加大职业培训,树立“桃花江保姆”、“益阳厨师”等劳务品牌,超额完成了全市80万农村劳动力的目标任务转移,农村劳动力转移新增达8.89万人,超额完成省下达的5.2万人新增劳动力转移任务。
(二)紧紧抓住旧城改造、县到乡镇公路和村通达公路改造的契机,努力改造农村公路网络和加强洞庭湖区畅通工程建设,实行科学规范化管理,城市规模建设、通乡公路和通达公路改造全面提质提速。2004年益阳市城区规模建设突飞猛进,银城路、长春路已全线建成通车,梅林路、云山路、迎宾路已拉通路基,跨铁路高架桥进展顺利,可望明年4月1日通车。新建和改造通乡公路198.3公里,完成投资9587万元,完成新增通达乡镇个数24个,完成省下达任务155公里的128%;完成通村公路275公里,完成投资12006万元,完成通达村个数61个,占任务231公里的115%。城市规模扩大、县乡公路、通村公路的建设与改造里程创益阳市历史之最,很大程度地改善了益阳市城乡交通环境,促进了城乡经济繁荣,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良好的出行条件,也为当地农村就业、致富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加快了小康建设步伐。属洞庭湖区畅通工程的赤山大桥、麻河口大桥,省道204线沅茅公路,均已进行开工庆典,对完善益阳市公路路网结构、促进益阳经济发展、加强洞庭湖区人民防汛抗灾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三)抓好了城镇社会保障和农村扶贫帮困工作,确保了养老金的足额发放,充分发挥了社会保险和扶贫帮困在市场经济中“稳定器”、“减压阀”的支柱作用,切实解决了人民群众的后顾之忧。全市企业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率已达100%,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新增参保人数4.2万人,占省任务4.1万人的101%,失业保险新增参保人数1.11万人,占省任务1万人的111%,医疗保险新增参保人数2.52万人,占省任务2万人的126%。今年市财政预算安排低保资金1001万元已全部到位,已超过省确定增长率为98.3%的目标。解决贫困农民温饱和帮助越过低收入线10114人,完成省目标任务1万人的101%。
(四)依法解决了失地农民和城镇拆迁户的补偿、安置,有力地融洽了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今年来,益阳市一手抓拆迁许可中的严格把关,一手抓实施中的规范管理,结合宣传《行政许可法》,有针对性地向广大市民宣传《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今年益阳市批准城市房屋拆迁许可7宗,批准拆迁面积3.5097万平方米,拆除单位自管房、直管公房101户,私房93户,拆迁工作量大,其中包括秀峰公园二期工程、益阳市实验学校扩建等实事拆迁项目,实际监控资金1633.99万元,实际到位1633.99万元,拆迁安置资金全部到位,益阳市当年城镇项目拆迁安置资金到位率已达100%。通过加强对拆迁项目监督,强化管理,严格依法拆迁,2004年批准的房屋拆迁项目无一人上访,涉及拆迁安置上访省人数、批次工作,实现了省确定比上年下降50%的目标。当年新征土地补偿费3个月内支付率达到了100%,征地补偿清欠率89.8%,已超过省85%的目标任务。
(五)保证了食品、药品放心工程的实施,强化了农产品的认证、基地生产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加工企业和生产基地的食品安全意识,加大了国家颁发的《食品生产许可证》的认证工作力度,规范了涉药机构和药品市场,赢得了产品市场,确保了人民群众的健康与安全。今年,全市各级财政共落实种植、养殖业“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工作经费72.6万元,益阳市无公害大米产地认定面积134.51万亩,为考核任务的448.4%,完成无公害蔬菜产地认定面积42.815万亩,为考核任务的214%,完成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生产面积308.65万亩,为考核任务的440.1%,均超额完成省下达的任务。已实现蔬菜农药残留经省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抽样检测,为13.4%,超标率低于15%以下。无公害生猪出栏产地认定287.8万头,全市生猪瘦肉精残留市场检出率2%以下(湖南省畜禽水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提供为零)。无公害水产品、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无公害生猪养殖的发展,有利地促进了益阳市第一产业的发展。益阳市东湖10万亩水域已成为湖南省第一个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无公害畜禽水产品产品认证3个、益华水产品公司、南县顺祥水产品公司4大系列6个产品获得了HACCP和SSOP欧美“双注册”和“双认证”。全市今年已有54家企业获得了国家颁发的《食品生产许可证》,另有51家已通过省级专家组评审,材料正在上报国家质检总局,超额完成了省8件实事中分解下达益阳市的40家目标任务。在54家中,全部获得“QS”质量证书编码,编码已下发到了各企业,其中32家“QS”证书编码已上网公布,超额完成省40家的目标任务。79个同品种质量考核辖区内抽检75个品种180批次,不合格的7批次,合格率为96.1%,乡镇以上药品、医疗器械监督检查单位1803家,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170家,各区、县(市)负责1633家,监督检查覆盖率达100%。药品放心工程的实施,规范了药品购销渠道,切断了地下药贩向农村涉药机构非法售药的渠道,药品质量得到了保障;方便了群众购药,并且品种较全;降低了药品价格,药价降幅25%左右,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六)加强了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中、小学教育等基本公益事业建设,加速了天然气管导工程等重点工程建设,逐步解决群众关心的就医难、就读难、燃气难问题。在公共卫生建设和重大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的防治方面,全市8个乡镇中心卫生院项目建设已全部于11月底投入使用;7个疾病预防控制项目中,安化、大通湖10月份即已投入使用,其余在11月底已全部竣工,5个传染病区建设已全部完成主体建设;市紧急救援中心10月底已经完工,目前已投入使用。在中、小学教育方面,益师附小、市试验小学的改建任务已经完成,市特校建设任务已全部完成,市一中扩建工程如期进入规划实施阶段。在天然气管导工程建设方面已按进度计划完成任务,2005年7月1日将正式供气。
(七)抓好改善城市环境和创省级卫生城市工作,从环境质量、污染控制、环境建设等几个方面大大优化了益阳市人居环境。城镇化水平提高1.8个百分点,达到33.5%。为把益阳打造成“最适宜人类居住的环境”城市,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留山水风光,造现代新城”的发展思路,一是加大了对绿化的投入,在以往每年绿化投入不到100万元的情况下,今年达到了2000万元,切实加快了益阳市的绿化进程;二是大力发展公共绿地,先后投入资金1亿多元,兴建了奥林匹克公园、秀峰湖公园、百竹园、朝阳广场等处的共用绿地,并兴建了30多个小游园,新增城市共用绿地41万平方米。三是开展实施还绿于民工程和创园林式和花园式单位活动等。到2004年年底,益阳市园林绿化面积达1273.96公顷,绿化覆盖面积达1362.32公顷,共用绿地面积263.77公顷,人均公共绿地6.21平方米,完成了省6.2平方米/人的目标任务,远远高于全省1.05的平均水平。益阳市中心城区2004年用水量为5730.22万吨,污水排放总量为3763万吨,其中生活污水排放量达3316.02万吨。为把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市政府筹资13500万元修建日处理能力20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年内12月10日已投产试运行,中心城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可达到省45%的目标。创省级卫生城市工作成绩斐然,市容市貌日新月异,市民素质和爱卫意识明显提高,创卫工作受到了省专家组和评估组的高度评价,达到了省级卫生城市的标准。
(八)着力抓好城乡居民安居工程和农村敬老院的建设,尽可能的解决了一部分城镇中低档收入户、农村贫困户的住房困难和农村五保户无老所养问题。为加快城镇经济实用房建设,解决城市中低收入户住房困难,全市完成投资1.1亿元,竣工面积14.08平方米米,安置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户1200户,超额完成了省目标任务,完成了省下达的14万平方米的任务。帮助解决贫困农户住房345户,占任务331户的104%。对全市农村20所改扩建敬老院落实配套资金80万元,县乡两级自筹356.6万元,乡镇20所敬老院的改造任务已高标准全部完成。益阳市本次20所农村敬老院的改扩建工程的设计规划,突出了高起点、大手笔,富于浓郁的时代气息。大部分门楼用的琉璃瓦,围墙用的欧式风格,建的分户厕所,修的花园式地坪,石桌石椅,奇花异草,健身小道蜿蜒相通;对房屋屋面进行了全面检修,室内墙面,天壁全部刷新,住房加做了纱门、纱窗。居室内配套了高低、挂衣柜,居住条件在为改善。为了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装修了活动室,有的还新添了29寸彩电和VCD,并配备了象棋、弹子跳棋、扑克牌等娱乐设施。同时对菜地进行了重新规划,对渔场进行了出淤护坡,使整个院内呈现出一派环境优雅、设施齐全、明亮宽敞、井然有序的祥和气息,2004年7月全省乡镇敬老院建设现场会议在益阳市南县的胜利召开。
(九)全面推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成效显著。益阳市对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名存实亡的国企在盘活国有资产存量,清除不良资产和企业债务做了大量工作,对名有实无的国企职工身份进行了依法有偿解除,通过招商引资,使原有企业重获新生,促进了经济繁荣,增加了大量就业岗位;对国企离退休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优先考虑进入社会统筹,切实从根本上解决了国企离退休职工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问题。2003年底,益阳市共有国有企业382家,总资产54.98亿元,总负债59.77,共有职工11.14万人,其中在职职工8.2951人,离退休职工2.8449万人,大部分国企资不抵债,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到今年年底,全市共有212家国有企业完成了改革任务为全市国有企业总数的55.5%,超过了18件实事中承诺的完成50%的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任务。全市依法有偿解除劳动关系的国企职工共有35794人,占应解除劳动关系职工总数的69.99%,有124家国企进入了破产程序,其中有104家国企依法破产终结,共破除企业债务233840万余,169国企成功地实现了国有产权转让,共获转让金69267万元。
(十)狠抓退耕还林工作、大力进行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农村新建沼气池等项目建设,合理使用了闲置资源,荒山荒地、生活垃圾、水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和开发,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密切了党群关系,升华了政府在人民群众当中的威望,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团结,极大的改善了生态环境。全市完成退耕还林23.26万亩,为省任务16.43万亩的142%,其中退耕地造林7.61万亩,荒山造林15.6万亩。益阳市造林任务通过了省级复查和国家级检查。安化县还代表湖南省通过国家林业局中南规划设计院的全面核查,核实率达100%。全市共解决2.24万人的农村人口饮水困难,圆满的完成了省委、省政府给益阳市的工作任务,工程落到实处深得民心。工程建设项目遍及安化县、桃江县、赫山区三个项目区,涉及32个乡镇85个行政村,139个自然村6044户,兴建工程162处,概算投资466.6万元。全市累计完成土石方113142方,砌石7571方、砼2152方,架设管道150.68千米,完成投资466.6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30万元,地方配套236.6万元。为保证工程建成后能长期稳定的发挥效益,不再出现“返困”现象,所有建设项目工程质量过关,合格率100%。在工程项目布局上,都是选址在饮水最困难,有水源可找的地方,水量稳定,水质良好,达到了《农村饮用水卫生标准》,能够满足用水户的正常供水。今年高标致高质量的修建了农村沼气池2万多个,凡是有沼气池建设任务的地方,都出现了农户争项目、争技术员的局面,一些没有沼气池建设任务的村组,农民纷纷提出要求,希望政府给予支持,早日把沼气池建起来。沅江一位村民感慨万千地说,我平生受益最大的两件事,一是治好了血吸虫病;二是建了沼气池。
二、政府为民办实事的有益启示
启示一:有利于明确工作重点,解决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益阳市为民办的18件实事中的66个项目,大部分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有的是多年来没有解决的老大难问题,通过列入18件实事内容后,这些问题都得到了解决。比如益阳市中心城区中小学生校规模太小的问题多年未得到解决,益师附小班级学生人数严重超标,每个班学生平均高达近90人,学校扩建已迫在眉睫,列入实事后,几乎是一气呵成。还有农村就医难、行路难、饮水难、五保户养老难的问题等,列入实事后,都迅速完成了改扩建工程,如我们紧紧抓住乡镇卫生院建设,尤其是边远偏僻乡镇卫生院的建设,切实解决农民就医的困难。安化县云台卫生院和南县武圣宫卫生院改扩建完成后,当地及周围几万人就医的问题得到解决。为了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分配给益阳市建好7个疾控中心、5个传染病区的任务,集中精力、集中时间、战胜各种困难,7个疾控中心基本完成,5个传染病区年底竣工。届时,全市疾病预防体系基本形成,解决了群众的一个热点问题。一些市民纷纷反映为群众办了一件大好事。又如解决就业难的问题。今年,益阳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4万人,特别是解决大龄就业困难对象7000多人,虽然解决就业给政府造成了压力,但我们采取措施,主攻重点,较好地解决了群众关心的这一难点问题,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启示二:有利于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各级各部门的执政能力。18件实事的实施,是对益阳市执政能力的一次大考验,是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各级各部门协同作战的大练兵、大合唱,得出一个结论:为民办实事是一件造福于民、长治久安的大好事。
我们办好18件实事,深入实地解决了一大批在办实事过程中比较棘手的问题。全市上下形成了为办实事献策出力、为办实事保驾护航、为办实事创造优良环境的氛围。为民办实事是一件造福于民、长治久安的大好事,但它不是阳春白雪,任务是艰巨的,需要各级各部门既要有为民解决困难的胆量和勇气,又要有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吃苦耐劳的思想准备。市委、市政府把落实省为民办18件实事,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转变工作作风、树立求真务实的精神、提高各级各部门的执政能力来抓,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把好事办实、注重实效出发,深入基层,摸实情、出实招、求实效。市直责任单位将主要精力全部放到实施8件实事上面,单位负责人都亲力亲为、亲临一线指挥。如市城建局、市卫生局、市规划局、市国企改革办、市畜牧局、市能源办等单位的主要领导为把实事办好,“三过家门而不入”;市交通局、市公路局、市水利局的机关干部下基层包项目、包路段,参与18件实事的项目实施。市考核办成员单位及工作人员身负重任,尽职尽责,日夜加班,严格督查落实。
启示三: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树立党和政府的形象。通过办好18件实事,群众与党和干部关系更加密切,党和政府的形象在群众的心目中更加高大。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得以充分体现。政府为民办实事,老百姓看在眼里,甜在心里,群众真心拥护。如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困难后,安化县仙溪镇沿右村的村民感慨地说:“党和政府把我们看得重,使我们用上了自来水,我们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该镇圳上村写着大红标语:“缺水苦了祖祖辈辈,引水福了子子孙孙”。桃江县灰山港镇大竹山村饮水困难问题解决后,当地村民为感谢政府为民办实事,还给市政府送了“饮水思源,勿忘党恩”的牌匾。2002年至2003年实施了退耕还林钱粮补贴兑现政策,农民得了实惠,退耕还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一些造林户反映,退耕还林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国家每亩补贴钱粮折合达230元,并连续补8年,林木成材后仍归自己,这是国家让利于民,造福子孙后代的大好事,这样的好事我们非常喜欢,这样的政策我们绝对拥护。南县实施通达工程后,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的目标,当地村民加深了对党和政府的感情,也加深了对干部的了解,认为是在帮助农民发家致富,建设富民路、爱民路。敬老院的建设,老人们无不欣慰地说:“我们感谢共产党和政府让我们过上了幸福日子,现在过的真是神仙日子啊!”
启示四:有利于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益阳市为民办实事共落实财政专项资金累计达1.87亿元,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8亿元,为加快益阳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大大改善了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了全市人民的生活水平。益阳市为民办实事共落实财政专项资金累计达1.87亿元,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8亿元,安化县滔溪乡小淹至通溪通乡公路硬化项目17公里项目完成以后,使国贫县安化的特贫乡——滔溪乡,农、林产品及药材等经济产品价格普遍提升20%以上,特别是药材价格上涨幅度近50%,沿线农民平均收入增加280余元。又如安化龙塘尤甲村通达工程项目完成以后,使离外界30多里、处于深山老林、与世隔绝的尤甲村,终于与外界公路相连,每根楠竹由原来的2元/根上涨到现在的10元/根。8件实事的实施,有力促进了益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大大改善了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了全市人民的生活水平。
启示五:为民办18件实事的基本经验:一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益阳市为民办18件实事的指导思想和依据。二是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是为民办好实事的基础。三是因地制宜、一切从实际出发来制订年初目标是办好实事的重要环节。四是科学管理,层层落实责任是办好实事的关键。五是发扬团队精神,加强部门协调,开辟“绿色通道”,“急事急办、特事特办”是办好实事的有效途经和方法。六是求真务实、加大督查、考核力度是办好实事的重要保障。
三、几点建议:
一是设立为民办实事的常设机构。全面负责日常综合协调工作,承担调研、综合、督查、考核等职能,充当市委、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参谋助手。摸底调查、征求民意,建立中、长期为民办实事规范,以保持为民办实事的连续性。
二是对年初制订的实现目标进行可行性论证。各项考核指标任务应切合实际,各责任单位应与上级相关部门及时衔接,年初在工作目标的制订上应反复权衡,认真定夺,中途一般情况下不得更改,否则在工作中容易造成被动。
三是要集中力量办大事。要集中精力解决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当前,群众需要解决的问题较多,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建设、医疗机构建设等,但不能全面撒网,要选择重点,特别是要选择目前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项目,集中精力加以解决。如要继续关注交通问题、农村医疗问题、农民饮水问题、教育问题、药品食品安全问题等一系列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和生命安全的重大问题。
四是要充分考虑地方政府办实事的难度。为民办实事是对各级政府执政能力的检验。实事办好了,大大增强了党和政府的威信,也赢得了民心。但也要充分考虑地方政府在办实事过程中的难度。益阳市经济基础薄弱,群众增收比较困难,加之自然灾害频繁,需要建设的项目较多,而有关项目大多需要地方的配套资金,增加了地方财政的压力。又如土地征用、手续审批、社会保障资金的下拨等,一定要按特事特办的原则实施。
五是加强媒体监督,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氛围。通过办实事,真正增加党和政府的威信,真正取信于民,诚信政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益阳市统计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