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农民收入是实现益阳城乡和谐发展的关键

来源: 时间: 2005-10-12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众所周知,益阳是一个农业大市,乡村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70%以上,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5.6个百分点。而收入是消费和投资的前提,如果农民的收入不能快速增加,农村的消费和投资就不可能有效启动,进而农村经济就会增长缓慢,其社会事业要快速发展就失去了保障;若人口占绝大比重的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缓慢,和谐发展的益阳就会成为空话。可见,尽快增加农民收入对于构建和谐益阳是何等重要?!

    失衡的现状

    客观地讲,近十多年来,益阳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农民的收入也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据抽样调查,2004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713元,为1990年(588元)的4.6倍,14年来每年递增了11.5%。但与城镇相比,无论是居民的收入,还是经济的发展,其差距都在逐步扩大,城乡之间发展失衡的状况日益严重。请详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益阳乡村人口逐步减少,14年间乡村人口所占比重下降了16.4个百分点,而其GDP所占比重却下降了25.1个百分点,占全市70.1%的乡村人口只产生了全市48%的GDP,经济发展的差距在不断扩大;同时,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也由2.2∶1扩大到2.8∶1。总之,益阳城乡之间的均衡、协调发展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

    近年来,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特别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下发和省政府出台的免征农业税及对粮食生产实行“三补”政策,为益阳农民持续稳定地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在这种大好形势下,还有如下一些制约因素需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一)农资价格猛涨使生产成本大增。据对桃江县的调查,今年上半年,碳氨每吨达600元,同比上涨160元;尿素每吨2200元,上涨500元;钾肥每吨1700元,上涨460元;磷肥每吨500元,上涨180元;进口复合肥2100元,上涨300元;国产复合肥1000元,上涨250元。同时,部分农药和种子也出现了15%以上的涨幅。据测算,每亩早稻因化肥和农药涨价而增加成本45元左右,加上牛耕田和机滚船费用的上涨,每亩早稻的生产成本约增加60元。

    (二)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障碍较多。近年来,益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虽逐步扩大,但还有不少障碍。一是进城手续繁杂,费用较多。据对34位进城农民工的调查,他们共支出各种手续费用3259元,人平达96元。二是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绝大多数农民工都是从事的脏、重、累活,老板们基本上不组织技术培训。许多农民工每周的工作日超过了6天,每天的工作时间在9小时以上。三是权益难以保障。据调查,一方面,当农民工的权益受到侵害时,约有70%的人不知道或不愿意找劳动仲裁机构或政法部门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另一方面,农民工的权益也的确容易受到侵害。据34位农民工反映:有4位的工资被拖欠,金额达15300元;有14人被抢或被盗过;没有一个单位为他们办理了医疗保险,他们一旦生大病,就只能望“病”兴叹。

    (三)地下六合彩等赌博活动严重影响正常生产。据调查,益阳农村部份地方地下六合彩、“白板杀”等赌博活动猖獗,不少农民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已严重影响他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四)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也将影响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而目前的情况是县、乡、村几乎都负债累累,发工资都成问题,哪里还有钱搞建设。据对益阳湖区农村的调查,今年很多村连一分钱的建设都没有搞。益阳地处洞庭湖畔,一旦遭遇较大的洪涝灾害,农民的收入就将受到直接的危害。

    对策与建议

    如果从数学公式的角度来看,要增加农民收入无非是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是缩小分母,即减少农民的数量;二是扩大分子,即在发展生产、充分就业、增加收入的同时,降低生产经营的成本,做大纯收入这个蛋糕。若结合益阳实际,从操作层面来看,具体有如下建议:

    第一,必须进一步做好劳动力转移这篇文章

    从多年的调查数据可知,益阳农民纯收入稳步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劳务收入,它平均每年对益阳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65%。过去,虽然各级政府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投入很少,但它对农民增收的作用巨大,而且,在益阳未来较长的一段时期内,仍将发挥重要的作用。目前,我们必须明确这样一个概念:农村劳动力转移,既包括地域之间的转移,又包括产业之间的转移(即从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因此,今后全市各级必须加大这一方面的资金投入和工作力度。首先,应大大降低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费用,并设立一种公开、透明的专项扶助基金,以帮助那些特困家庭,使益阳农村的每一个孩子至少能得到九年的文化教育,以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其次,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必须拿出专项经费,根据劳务市场的需求,低成本或无偿地开办更多、更好、更及时的职业技术培训班,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技能。这样,农村劳动力的技能越多,素质越高,转移的可能性就越大,增收的途径也越多。三是必须切实提高劳务市场的信息和服务的质量,对转移的劳动力不仅要加强管理,而且更要多一点关注,多一点帮助。四是要加大土地有偿流转和集中的力度。我们要鼓励农户、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之间通过有偿转让、转包、返租倒包等多种形式,实现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促进土地向专业大户集中,提高农业劳动效率,并为益阳农业产业化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第二,必须继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近期内,益阳农村大量的劳动力仍将依附于农林牧渔业。而无数的事实证明,农民要想在这一领域确保收入增长,就必须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这对于益阳来说尤为必要。

    从上表可知,在益阳第一产业中具有结构优势的只有渔业,十多年来,其比重始终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且优势逐步扩大。而其它三业均处于劣势,都需要大力调整和优化,即不断调低农业的比重,适当调高林业的比重,大大调高牧业的比重。其次,在每个产业的内部又必须搞好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例如,今年全市有一季稻76万亩,如果将其中的30万亩改成双季稻,按每亩增产500斤,每斤0.7元计算,则全市可增加粮食产值上亿元,增加纯收入几千万元。再次,还必须不断提高每种农产品的优质品率。

    第三,必须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目前,益阳农业正经历着由主要面向国内,甚至是省内的半封闭状态,向以世界农产品市场为导向,以农产品国际价格为晴雨表的开放性产业转变的时期,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资金、技术、信息、管理、观念等各方面均表现出严重缺陷。而化解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就是推进农业产业化。为此,全市各级一要提高认识,加强对农业产业化的组织领导;二要突出特色,努力搞好基地建设;三要培育龙头企业,实现农产品加工升值;四要加快信息网络建设,努力开拓农产品市场。

    第四,在稳定粮价的同时,必须控制农资价格过快上涨

    如果粮价大幅度回落,整个农业和农村工作将会陷入十分被动的局面。显然,在今后几年内,稳定粮价对益阳农民增收有着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我们必须尽快规范农资市场管理,净化市场环境,建立有效的农业生产资料质量管理体系;并控制农资价格过快上涨,以降低农民的生产成本。

    第五,必须尽快改变现行对农村、农业投入的体制

    很明显,要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就必须增加对农村和农业的投入。从益阳目前的财力来看,其投入必须主要依靠国家和省里。但上级权力部门在分配、使用支农资金时存在三大弊端:一是上级资金的分配往往要依据下级的“活动”情况而定,基层取得支农资金的成本大,效率低。二是资金的分配,特别是使用比较散,各部门自成体系,没有形成统一合力。三是资金在分配、使用过程中漏洞较多,层层盘剥。国家和省级单位不必多说,益阳市就有一个仅12人的支农单位,最近却投资上百万元,兴建了一栋漂亮的办公楼和住宿楼,办公室多达几十间。显然,这种例子在全国许多地方都可以找到。因此,我们呼请上级政府必须尽快改变目前支农资金分配和使用的体制,使支农资金分配公正透明、使用规范合理,实实在在让广大农民朋友受益。

    第六,各级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必须持之以恒

    农业是一个弱势产业,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保护。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其农民的收入中约有20%来源于各级政府的转移支付。我国政府从去年起也在实施利农的反哺政策,而且力度逐步加大。但我们益阳各级政府拿不出钱来反哺农民,又该做些什么?我认为,至少应该持之以恒地做好如下工作:一是精简机构,压缩编制,减少行政开支。二是理清工作思路,抓住工作重点,优化经济环境。三是把利农政策宣传透,把农民负担减到位,把科学技术、经济信息送到手。

    我想,在新的执政理念指引下,通过全市上下齐心协力,益阳农民的收入必将会稳步增长,城乡之间也会得到和谐稳定的发展。

[益阳市统计局罗建明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