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我市规模工业企业面对市场的变化,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努力克服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困难,化解不利因素的影响,全市规模工业保持了较快的增长。但同时受原材料、燃料、动力、运输等生产要素的提价,企业生产成本急剧上升,尤其是进入三季度末,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有所下滑,生产增速开始减缓。
一、工业经济运行特点
1、生产稳中有增,增幅有所回落
今年1-9月,我市38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26.5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3%,较1-8月回落0.7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当月完成工业增加值3.18亿元,同比增长17.1%,增幅比上月回落15.1个百分点。从轻重工业结构看:呈现“轻快重稳”的发展态势。1-9月,全市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3.5亿元,同比增长33.7%;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3.07亿元,同比增长10.4%。轻工业不仅增速快于重工业23.3个百分点,而且在规模工业中所占份额也超过了重工业,规模工业中轻重工业所占份额之比已为50.8∶49.2。从所有制结构看:呈现“私强公弱”的发展态势。随着民营经济的突起和企业改制的深入,非公有制经济总体增势强劲,其发展势头明显强于公有制经济。1-9月,非公有制经济中,按工业增加值增幅依次为:其他经济类型完成增加值2.14亿元,增56.4%;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16.67亿元,增23.8%;股份合作企业完成增加值0.53亿元,增13.6%;而外商及港澳台商企业完成增加值1.16亿元,降0.3%;公有制经济中,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1.96亿元,增19.8%;国有企业完成增加值4.11亿元,仅增8.3%。从隶属关系看:呈现“民升国降”的发展态势。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市、县(包括县以下)属工业企业增长迅速,与国有企业为主体的中央、省属工业企业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1-9月,市、县属企业分别完成增加值1.77亿元和19.49亿元,同比增长18.5%和36.4%;中央、省属企业分别完成增加值3.8亿元、1.5亿元,同比下降19.2%、1.6%。其中:仅橡胶机、益阳电厂、桃江锰矿、特种电机四家就减产1.12亿元。可见,规模工业的增长完全由市、县属企业支撑,而中央、省属企业整体上对规模工业非但没有拉动作用,反而拖了后腿。县属企业的迅速增长,主要得益于以乡镇为“依托”的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从重点行业看:呈现“喜忧并存”的发展态势。1-9月,六大重点行业完成增加值14.89亿元,同比增长13.7%,其增速低于整个规模工业7.6个百分点。其中:食品行业完成2.81亿元,增长64.7%;纺织行业完成3.51亿元,增长41.1%;建材行业完成1.71亿元,增长22.7%;造纸行业完成2.31亿元,增长4.3%;机械行业完成1.63亿元,下降3.5%;电力行业完成2.92亿元,下降16.0%。
由于国有企业及重工业的增速放缓,加之中央、省属企业和部分重点行业生产的滑坡,导致前三季度我市规模工业增幅出现回落。
2、产销衔接良好,保持较高水平
1-9月全市规模工业完成销售产值94.46亿元,同比增长34.4%,产品销售率达99.5%,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今年以来,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的进一步加强,虽然有些行业更易受市场生产要素制约,也使我市部分企业的产销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主要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下降。但大多数的企业能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市场变化的要求,以销定产,积极增加出口,1-9月我市规模工业完成出口交货值4.51亿元,同比增了1.1倍,尤其是以科力远、橡胶机、惠同新材、亚华水产、鸿源稀土为典型的一批出口创汇企业,产品出口港澳台、东南亚地区及欧美市场,并在当地立稳了脚跟,其出口交货值不断增加。由于出口形势的改善弥补了国内市场的不足,规模工业累计产销率始终保持在99.5%以上的较高水平。
3、效益增幅下降,盈亏分化严重
从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分析,今年1-8月我市规模以上工业效益综合指数为110%,比上年的100.6%提高9.4个百分点。但与今年上半年的综合指数同比提高15.5个百分点的情况相比,效益增幅已明显回落,其主要原因就是构成综合指数的七项指标中的成本费用利润率不升反降所致。上半年的成本费用利润率为1.99%,比同期上升0.86个百分点,1-8月的成本费用利润率为1.43%,比同期下降0.27个百分点。从企业盈亏情况分析,近年来,支撑我市工业经济效益走高的重点盈利大户,如今出现分化。科力远等企业继续增盈,仍居于全市盈利企业的前茅。而纳爱斯、橡胶机、渣滓溪锑矿、板溪锑矿、鸿源稀土等企业出现减利。华昌锑业、万鑫水泥、特种电机等企业则由盈至亏。1-8月,我市独立核算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亿元,同比增长14%。其中:盈利企业盈利额为2.25亿元,同比增盈0.54亿元,增长31.6%,利润累计增盈名列前三位的分别是湘安钨矿、惠同新材、东坪钒冶炼厂,它们是推动我市工业经济效益继续走高的后起之秀。增盈上100万元的企业有19家。亏损企业亏损额为1.25亿元,同比增亏0.41亿元,增长49.4%,亏损面达19.4%,同比上升1.1个百分点。亏损大户益阳电厂,增亏几千万元,而累计增亏上100万元的企业有9家。
总之,今年我市规模工业发展虽然挖掘了不少的增长点,表现在工业经济总量上仍在加速扩张,但潜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二、规模工业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我市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既有来自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所导致的问题,也有来自微观企业自身发展面临的问题,需引起各级重视。从前三季度规模工业运行情况看,有以下突出问题值得关注。
1、资金供需矛盾突出。由于今年国家继续实施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资金供应趋于紧张,再度出现了“三角债”或“多角债”,导致企业流动资金紧缺,资金周转放慢,使用效率降低。1-8月,全市独立核算规模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8.5亿元,应收帐款净额14.7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3%和1.9%。两项资金占用达23.23亿元,占流动资产平均余额的48.7%,严重影响流动资金周转,加剧了资金紧张程度。进入下半年后,金融机构短期工业贷款余额20.16亿元,虽比年初增加7.6亿元,但工业生产较快增长所需资金的缺口仍然较大。尤其在我市这种工业经济欠发达的地方,不仅贷款少,且商业银行信贷审批权限上收,导致一些规模小、资信等级低的中小企业贷款难度很大。
2、企业增产增收难增利。今年以来,由于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以及运输成本的增加,严重制约工业经济效益。据调查,今年上半年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只上涨6.4%,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上涨了11.1%。由于“高进低出、入不敷出”,原材料、能源的大幅上涨导致企业生产成本急剧上升。进入三季度后,虽然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与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总体差距有所缩小,但我市规模工业企业因传统产业所占比重过大,属典型的耗材耗能企业,经营效率难以有效提高。1-8月,全市独立核算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73.22亿元,增长36.8%,而只实现利润1亿元,仅增长14%。可见,产品销售收入的增长与其利润的增长极不协调,反差太大,企业增产增收却难以增利。
3、国企改制收效不尽人意。我市的国企改制从总体上讲,由于起步较晚,与兄弟市相比已经落后了,越是落后感到的压力越大,加之现在改制的企业,基本上是国有停产或半停产企业,大量工人下岗,迫于解决国有企业机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已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选择一些战略投资者或战略合作伙伴,这些企业改制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盘活了企业现有存量资产,改善了经营机制,恢复了生产能力,扼制了原有亏损,但难以促进企业有更大发展,不能保证改制后的企业在技术改造投入、产品结构升级、质量管理水平和企业整体素质上有大的或实质性的改善和提高,以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扩张能力不强,仍不能完全摆脱其弱势地位,其结果就表现在大部分国企改制后没能有效做大做强,只实现了恢复性生产。我市这一轮的国企改革已进行了三个年头,已改制企业304家,改制后真正做大做强产值过亿元的企业仅金北顺纸厂、金胜纺织、明星麻业、洞庭食品四家。
4、缺乏新上大项目的支撑。从工业投资情况看,今年以来,我市在建的35个重大工业投资项目中(计划投资5000万元以上),目前能竣工投产的只有惠同新材二期、沅纸第一期新增生产线、韶峰昌源建材等2-3个项目,项目竣工投产比例太低,且单个项目对工业经济的影响作用不明显,对今年全市规模工业增长的拉力有限。如果从现有中型骨干企业的生产情况看,1-9月共完成增加值10.73亿元,同比增长4.2%,增速比全市整体水平低17.1个百分点。骨干企业增长缓慢,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企业投入严重不足,缺乏资金对生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和更新,未提高现有产能。目前全市落实的工业技改更新投入虽达11.4亿元,但与年初的计划还有一定差距。而且从今年我市新进规模工业笼子的68家企业来看,没有一家产能上亿元的企业,产能上千万元的企业也只有10多家,其余均为自然成长的小型企业和新开工投产小型企业。由于缺乏新上大项目的有力支撑,规模工业难以实现持续快速发展。
三、全年预计分析与建议
根据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大环境,结合益阳的具体实际,全年我市规模工业仍将受到不利影响。但只要我们采取得力措施,努力化解宏观调控所带来的滞后影响,把握机遇,化解风险,抓紧一批新建扩建工业项目的完工投产,将拉动我市工业生产增长。如泰格林纸(集团)沅江纸业有限公司的第一期新建工程三季度已开工生产(该项目设计能力为年产10.2万吨),惠同新材的第二期已开工投资等。加之新进68家规模企业的发力,全年预计完成工业增加值约38亿元,同比增长18%左右,全年预计实现利润1.8亿元左右,比上年略有增长。为此,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加大改革力度,优化工业结构,全面推进企业创新,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提高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密切关注和研究工业经济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趋势。具体来讲:
1、找准宏观调控与微观发展的切入点。自觉贯彻落实中央的宏观调控政策是服从国家大局的需要。但对于我市这样一个工业经济还比较落后地方来说,找准宏观调控与微观发展的切入点尤为重要。在国家宏观调控实行有保有压的情况下,我市“压”的效应已得到不断体现,而“保”的项目又是否得到充分发展,现在的关键是我们能否既把握住宏观调控形成的“倒逼”机制,主动压缩低水平重复建设,又善于狠抓工业有效投资,防止工业经济的大起大落,实现其持续快速增长。
2、克服当前工业经济运行中的不利因素。采取措施努力化解各种制约因素,特别是提高企业对各种生产要素变化的预见性和前瞻性,建立预警机制,努力提高企业对各种不利因素的消化能力。当务之急就是要将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及运输成本增加等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企业内部挖潜降到最低限度,达到既增产增收又增利的目的。
3、积极引导企业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针对当前情况,我们必须对那些高消耗、低附加值的产品进行引导转产或限产;积极开发市场前景好,又符合产业政策的高科技产品,增强我市工业经济的特色竞争力。对于鼓励的高新产业及有前途的转产换代企业,财政、金融部门应制定计划,分批给予重点扶持。
4、要立足长远发展来解决国企改制问题。国有企业改革是市场经济发展变化的必然产物,企业改制的成败将对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要从一切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出发,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要多深入基层,多到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制定切实成熟的改制方案,特别是要做到有目的地选择战略投资者,诚招战略合作伙伴,真正实现国企改制的“双赢”、“多赢”。
5、从精心组织谋划项目来带动全面招商。招商引资是我市经济工作中的一条短腿。作为几大工作重点之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要立足益阳特有的资源比较优势,精心组织谋划一批项目,加紧挤进国家和省计划的“笼子”,争取大项目、好项目落户益阳。通过项目积极引进境内外战略投资者,以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成功率。在注重引进资金的同时,也要把目光瞄准技术和人才的引进,形成资金、技术、人才“三位一体”全方位招商。要对在引进技术和人才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比照资金引进的奖励办法予以重奖,使我市规模工业取得项目、资金、人才和技术的有力支撑,实现其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益阳市统计局贺吉平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