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一年来,益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围绕全年经济发展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突出加快发展主题。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项目立市、开放活市战略,继续深化改革,大力招商引资,加快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经济运行呈现发展速度逐月加快、效益明显提高、发展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明年是“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开局之年,如何客观分析和正确把握经济形势,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对益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至关重要。
一、全年经济运行态势
(一)经济增长速度稳定,可望完成年度计划目标。今年以来,益阳经济基本延续了上年快速运行的良好趋势,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10.7%、10.7%和11.2%。1至11月益阳GDP298.1亿元,同比增长11%。预计全年GDP329.2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3.3亿元,同比增长6.4%;第二产业增加值101.1亿元,同比增长14.1%;第三产业增加值144.8亿元,同比增长11.2%。
(二)农村经济平稳发展,农业增长超过预期。去年益阳农业发展较快,基数较大,今年又遭受了冰冻和山洪暴发等自然灾害,原本估计今年农业增长会比去年慢3个百分点。由于抗灾救灾措施得力,灾害损失得以控制。中央一号文件得到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的实施,农产品价格回升,农民生产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农村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预计全年农林牧渔总产值130亿元,比上年增长6.5%。①粮食生产稳步增长。今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369.76千公顷,比上年增加25.38千公顷,增长7.4%,预计粮食总产量可达206万吨,增长8.4%。其中稻谷面积317.41千公顷,增加22.57千公顷,增长7.7%,稻谷总产量达189万吨,增长8.4%。②主要经济作物面积和产量有增有减。全年油菜种植面积69.51千公顷,产量近10万吨,分别增长3.4%和2.5%。花生丰产丰收,全年种植面积7千公顷,比上年有所减少,但单产增加较多,达到125公斤/亩,总产量达1.3万吨,分别增长17.6%和5.5%。苎麻上年市场行情好,价格较高,今年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益阳共种植苎麻31.45千公顷,增长3%,总产量预计近9万吨,增长10.7%,单产达190公斤/亩,增长7.5%。棉花上年市场价格较低,今年种植面积调减到18.14千公顷,调减22.2%,单产也比上年降低了12%。③养殖业快速发展。1-11月出栏肉猪341.88万头,增长10.2%;出栏牛15.23万头,增长14.3%;出栏羊43.91万只,增长12.8%;出笼家禽1823万羽,增长12.4%;蛋品产量达到5.7万吨,增长13.1%;水产品总产量19万吨,增长7.9%。④林业生产形势较好。继去年完成87.8万亩杨树造林之后,今年又种植杨树103.6万亩,栽种杨树2843.7万株,新植楠竹2.5万亩,使益阳杨树面积累计达230万亩,楠竹面积累计达187万亩。
(三)工业经济快速增长,规模工业对经济增长作用突出。1至11月工业增加值66.8亿元,同比增长13.3%。预计全年工业增加值74.8亿元,同比增长13.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9亿元,增长22%;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35.8亿元,增长5.2%。规模工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有:①轻工业增速快于重工业。1至11月轻工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7.55亿元,同比增长37.5%;重工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6.54亿元,同比增长14.6%。轻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在规模工业中累计达到了51.5%,增速比重工业高22.9个百分点,轻工业对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5.17%,拉动规模工业增长15.8个百分点,轻工业的快速增长主要是由于泰格林沅江纸业、纳爱斯、三益茶叶、洞庭食品有限公司、德胜纺织、亚华水产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的快速增长。②非公有制经济增长强劲。随着民营经济的突起和企业改制的深入,非公有制经济总体增势强劲,其发展势头明显强于公有制经济。1-11月,非公有制经济中,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21.46亿元,增长25.1%;股份合作企业完成增加值0.69亿元,增长19.1%;外商及港澳台商企业完成增加值1.48亿元,增长2.8%;其他经济类型完成增加值2.84亿元,增长54.8%;公有制经济中,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2.37亿元,增长15%;国有企业完成增加值5.25亿元,仅增8.6%。③高新技术企业作用突出。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企业坚持科技兴企,科学管理,积极应对宏观调控,生产经营形势较好。益阳共有高新技术企业33家,高新技术产品27项,益阳高新技术企业预计完成总产值28.2亿元,增长35.2%。④县域工业形势看好。八个区县(市)工业经济快速增长。1至11月,资阳区、沅江市、赫山区规模以上工业分别以47.3%、42.6%和37%的增幅位居区县(市)的前三位,大通湖区、南县、桃江县、朝阳区、安化县同比分别增长36.4%、30.9%、30.8%、24.5%、19.2%。但市直工业自年初开始一直呈现下降的态势,且降幅基本保持在7%左右。1至11月,益阳火电厂、橡胶机、益鑫泰、齿轮厂、滨湖等企业产值均不同程度下降。⑤产销同步增长。1-11月益阳实现销售产值121.77亿元,同比增长35.2%。产销率达到99.5%,比去年同期提高了0.2个百分点。实现出口交货值达5.8亿元,同比增长1.1倍,以橡胶机、三益茶叶、科力远、亚华水产、惠同新材等为典型的一批出口创汇企业,产品出口港、澳、台,东南亚地区及欧美市场。
(四)第三产业全面发展。运输邮电业持续增长。1至11月客运周转量22.9亿人公里,同比增长14.4%。货运周转量53.1亿吨公里,增长10%。邮电业务收入9.3亿元,增长15.6%。预计全年运输邮电仓储业增加值42.3亿元,比上年增长13%;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32.8亿元,增长13%;房地产业12.9亿元,增长9.5%;其他服务业46.3亿元,增长12.5%;金融保险业10.7亿元,增长5.9%。今年,益阳旅游业取得长足进展。预计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2.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84.2%,旅游外汇收入696.8万美元,同比增长5.3倍。接待国内旅游者405.3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4.59亿元人民币;全年旅游总收入15.15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31.1%。农家乐休闲旅游、南洞庭湖、桃花江生态文化旅游、以益阳奥林匹克公园、梓山湖公园为核心的体育文化旅游呈现旺盛的发展势头。通过举办第十八届世界杯羽毛球赛,提升了益阳旅游业的整体水平,提高了益阳的知名度。
(五)经济增长质量提高,市场物价继续走稳。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企业效益提高,政府财力增强。预计全年益阳规模工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8亿元,比上年增长2倍;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10%,比上年提高4.6个百分点。预计益阳财政总收入15.06亿元,同比增长15.4%,同口径增长24.4%。1至1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4%,预计全年为102.5%,比上年回落1.2个百分点。
(六)投资消费需求拉力强劲。今年益阳固定资产投资承接去年快速增长态势,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今年1-11月,益阳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58.74亿元,同比增长44.1%。其中:基本建设投资30.48亿元,同比增长39.3%;更新改造投资16.01亿元,同比增长64.6%;房地产开发投资9.40亿元,同比增长50.4%。预计全年益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首次达到100亿元,较上年增长30.1%。在城镇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39.21亿元,同比增长29.4%;更新改造投资19.29亿元,同比增长50.2%;房地产开发投资12.42亿元,同比增长50.5%。主要呈现四个特点:①工业投资增长迅猛,亮点纷呈。随着“工业强市”战略的实施,益阳工业投资步伐明显加快。1-11月完成工业投资25.57亿元,同比增长1倍,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43.5%,比上年同期提高12.4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完成投资18.36亿元,同比增长1.2倍;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投资7.16亿元,同比增长62.5%。主要投资项目有:沅江纸业完成投资2.02亿元,惠同新材料0.65亿元,湘中木业0.5亿元,修山电站1.8亿元,柘溪电站1.59亿元,东坪电站1.51亿元。②投资主体多元化,国有投资比重下降,非国有投资比重加大。国有经济投资基本集中于基础设施领域,1-11月完成投资23.21亿元,同比增长2.4%,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39.5%,比上年同期下降16.1个百分点;非国有经济完成投资35.53亿元,同比增长96.4%,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60.5%,比上年同期提高16.1个百分点,拉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2.8个百分点,贡献率达97.1%。③项目个数明显增加。1-11月在建施工项目1372个,比去年同期增加1141个,同比增长4.9倍。其中:投资规模500万元以上项目645个,比去年同期增加483个,同比增长3倍;本年新开工项目1159个,比去年同期增加966个,同比增长5倍。④投资向园区聚集。1-11月益阳七个开发区在建施工项目300个,完成投资13.87亿元,分别占城镇投资在建施工项目总数、完成投资额的21.9%、23.6%。
1至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6亿元,同比增长13.2%。预计全年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15亿元,增长13.4%。分季度看,第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1亿元,同比增长13.0%;第二季度24.9亿元,增长13.2%;第三季度28.1亿元,增长13.3%。分销售地域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36.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8%;县及县以下零售额64.7亿元,增长12.9%。分销售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90.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8%;餐饮业零售额10.7亿元,同比增长17.7%,餐饮业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超过10%,为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七)居民收入继续提高。1至11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96元,同比增长6.4%。预计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50元,比上年增长6.8%。导致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是经营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大幅增长,增速分别为28%和59.8%,工薪收入仅增长2%。1-11月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150元,比上年增长16.8%。预计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30元,比上年增长8%。外出务工是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途径,目前益阳外出打工的人数占农村劳动力的23.5%。1-11月农民工资性收入1057元,比上年增长16.8%。农业收入保持了继续增长的势头。1-11月农民人均农业现金收入1335元,同比增长20%。取消农业税、粮补、直补政策的继续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2005年农民人均政策性增收将达60元。
二、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
一是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下跌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影响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今年以来,尽管仍有不少农产品,如水产品、蔬菜的价格稳中有升,但上升幅度明显减缓。总体上已呈现回落态势。特别是粮食价格出现了先涨后跌的势头。到9月份,籼稻和籼米价格已分别降为每公斤1.4元和2.44元,较上年同月分别下降5.7%和4.5%。另一方面,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却在持续上涨。据统计,益阳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在去年涨幅突破两位数的基础上,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分别上涨14.7%、14.7%、14.1%。显著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制约了纯收入的增长。
二是产成品的价格稳中有降而原材料、能源价格持续上涨,导致部分行业效益下滑。由于市场供应较为丰富,国家实行“双稳”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今年以来,市场工业品的价格也开始回落。前三季度,益阳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幅度为6.4%,涨幅较去年同期低1.5个百分点。其中生活资料出厂价格仅上涨1.2%。实际上,近几年来多数工业品价格一直是稳中有降,价格给企业提供的赢利空间变小。然而,由于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和国内房地产等某些投资需求拉动等因素的影响,原材料、燃料、动力等上游产品价格在去年高幅增长之后仍继续攀升。前三季度,益阳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0.4%,其中,燃料动力类、化工原料类价格分别上涨18.9%和12.5%,涨幅比上年同期还分别提高了8.7和3.1个百分点。这种价格一涨一跌,两相挤压,造成企业、特别是加工企业经营成本费用上升,效益恶化。
三是工业生产中的不利因素明显。一方面,规模工业生产和效益的增长主要靠县域工业支持,市直工业生产持续下降,亏损额达数千万。另一方面,规模以下工业增长速度较慢,增加值增速在6%左右徘徊,这种状况如果继续下去,将影响整个经济发展。
四是信贷资金供求矛盾加深,企业资金紧缺。据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资料显示,益阳获得贷款的企事业单位共526户,占实发卡企业数的21.4%。表明近80%可能有贷款意愿的企业未能获得贷款。在获得贷款的526户企业中,前10户企业贷款余额占总量的30.5%,增量份额达到62.3%。贷款向中心城区、少数行业、少数企业高度集中趋势愈加明显,贫困地区和中小企业更加难以得到贷款支持。商业银行系统内上存资金剧增,加剧了益阳信贷资金供求矛盾。
三、对明年益阳经济走势的判断
明年是“十一五”计划的开局之年,从增长周期看:目前益阳经济运行仍处于自2000年以来的新一轮增长周期的高平台波动期。促成经济增长继续上行的有利条件和导致增长下滑的不利因素都同时存在。
(一)有利条件分析:发展的基础和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依然较好。一是经济发展的累积效应和改革效应逐渐显现。“十五”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迅速,有效地拉动了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345.81亿元,是“九五”时期的1.8倍。年投资额由2000年的48.73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00亿元,年均增长15.5%。一大批交通、能源、水利、工业建设、市政重大项目的实施,将为益阳经济进一步加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财政管理体制、国有企业的改革、乡镇管理体制改革,将进一步增强益阳经济发展的活力。二是经济自主增长的内在动力机制已基本形成。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加之消费环境和消费理念日益改善,为消费需求的扩张、消费结构的升级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三是结构升级步伐加快支撑益阳经济高速增长。目前,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阶段的更替,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升级会加快,加之由于城市化、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内需将会从量和质上全面扩大,从而支撑益阳经济新一轮的发展。四是宏观环境有利于加快发展。中国经济正处于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这是一个高增长、低通胀的好时期,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成为今后五年推动中国经济社会进入新一轮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中央的发展思路日益清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从而为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也有利于益阳经济的加快发展。
(二)面临的不确定因素。一是连续实施了几年的国家惠农政策对农民增收和农业生产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政策空间已经不大,对今后农业发展的效果将变小。二是国家仍将坚持宏观调控中实行“双稳”的基本政策,严把土地、信贷关,经济发展中的用地与资金紧张的矛盾仍将突出。三是世界经济开始进入收缩期的可能性增加。主要国家和地区经济运行中的减缓苗头开始显现;加上经济发展受各种政治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国际石油和铁矿石价格仍将保持高位运行的态势,国际汇率波动和贸易摩擦时有发生。世界经济面临着石油价格居高难下、贸易保护情绪上升和金融市场可能收缩等三大近期危险。基本趋向是略有减缓。
综合上述分析判断,我们认为2006年益阳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速度,GDP增速在11.5%左右,运行质量将进一步提高。
[益阳市统计局 曾益良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