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益阳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着力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努力克服能源、原材料涨价及流动资金紧张等瓶颈制约,全市工业规模壮大,生产快速增长,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工业经济呈现增长快、效益好、结构正在优化的局面。
工业经济运行状况及特点
(一)运行状况
2005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70.65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工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可达24%,将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41.83亿元,比上年增长23%;规模以下工业完成增加值28.82亿元,比上年增长7.5%。如图所示。工业经济的发展对GDP的增长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而其贡献又主要来自规模以上工业的强劲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不仅在整体经济势力上取得了显著提高,而且在企业生产规模上也得到了发展壮大。至2005年末,全市独立核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资产累计达到132.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6.42亿元;企业的平均总产值突破千万元,已达1475万元,比上年增加417万元。
(二)主要特点
特点之一:生产形势好转,增速逐步加快。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呈现出先抑后扬的发展走势,四个季度末的累计增速逐步走高。
从轻重工业结构看:轻工业发展速度快于重工业。2005年,全市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9.66亿元,比上年增长39%;重工业完成增加值22.17亿元,增长11.4%。轻工业增速比重工业高27.6个百分点,轻工业对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68.7%,拉动规模工业增长15.8个百分点。轻工业虽然取得了快速发展,但在规模工业中所占比重仍小于重工业。全年重工业在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仍达到53%,比轻工业高出6个百分点。从所有制结构看:股份制工业充满活力,主体地位不断巩固。全年股份制工业完成增加值24.29亿元,比上年增长27.0%;股份制工业增加值总量在规模工业中排在第一位,其比重已达58.1%,比上年提高6.2个百分点,对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4.4%,拉动规模工业增长14.8个百分点。股份制工业中,纳爱斯、科力远、洞庭食品、三益茶叶等一批企业生产经营形势看好,今年以来,生产发展一路走高。从中小企业的发展看:小型工业增速加快,中型工业增速放缓。全年益阳市规模工业中小型工业完成增加值23.74亿元,比上年增长32.7%,比全市规模工业多增9.7个百分点,对益阳市规模工业的贡献率达到67.8%,拉动规模工业增长15.6个百分点。而中型工业全年完成增加值18.08亿元,比上年增长9.1%,比全市规模工业少增13.9个百分点,贡献率只有32.2%,仅拉动规模工业增长7.4个百分点。从生产的主要产品产量看:燃材料产能扩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加强。益阳市规模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大部分保持了稳定增长,尤其是燃料及原材料生产发展势头较好,产能不断扩大。全年生产原煤28.16万吨,比上年增长21.5%;钨精矿(折三氧化二钨65%)2236吨,增长19.4%;大米14.81万吨,增长3.3倍;化肥4.91万吨,增长11.3%;水泥338.01万吨,增长10.2%;十种有色金属3.07万吨,增长6%;原电池及原电池组80127万只,增长6倍。同时,企业新产品开发力度加强,以资江电子元件和科力远为骨干的一批新产品开发企业加大投入,新产品生产取得快速发展,新产品产值持续稳步增长。全年完成新产品产值3.72亿元,比上年增长38.3%。从重点行业看:增速差异悬殊。益阳市规模工业的七大重点行业全年累计完成增加值32.61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对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73.7%,拉动益阳市规模工业增长17个百分点,其中:食品工业完成增加值5.05亿元,比上年增长76.9%;纺织工业完成增加值4.52亿元,比上年增长34.6%;装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4.88亿元,比上年增长31.4%;化学工业完成4.38亿元,比上年增长27.8%;建材工业完成增加值2.54亿元,比上年增长20.6%;造纸工业完成增加值3.37亿元,比上年增长15.1%;电力工业完成增加值7.56亿元,比上年增长0.8%。增速最快的食品工业与增速最慢的电力工业相差76.1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的加快增长主要得益于滨湖柴油机厂,益阳电梯总厂、益阳链条厂、益阳缝纫机厂等租赁企业的强力拉动,产值较去年有较大增长。
特点之二:产销率高位运行,出口交货值成倍增长。全年规模工业实现销售产值152.44亿元,比上年增长35.7%,产销率达到100.1%。比上年提高了0.4个百分点。全年产销率波动较小,波动区间在2.6个百分点之内。出口创汇成倍增加,以橡胶机、三益茶叶、科力远、亚华水产、惠同新材等为典型的一批出口创汇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益阳市外向型工业有长足发展。全年实现出口交货值达6.85亿元,比上年增长1.2倍。
特点之三:效益大幅提高,盈利快速增长。全年经济效益指标及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刷新历史记录,达到129.6%,比上年提高24.2个百分点。反映工业构成综合指数的七项指标中,除资产保值增值率比上年有所降低外,其余六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特别是总资产贡献率达到9.14%,比上年提升1.44百分点;体现企业盈利能力的成本费用利润率达到3.13%,比上年提升0.98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逐月上升,年末达到61433元/人,比上年增加了12145元/人,是历史上的最好水平。从企业盈亏情况分析,近年来,支撑益阳市工业经济效益走高的重点盈利大户,稳中有增。独立核算规模工业企业全年实现利润总额3.73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倍。其中:盈利企业盈利额为4.11亿元,比上年增盈1.31亿元,盈利上千万元的大户有纳爱斯、湘安钨矿、惠同新材料、马迹塘电站、沅江纸业、东坪钒冶炼、科力远、橡塑集团、板溪锑矿、渣滓溪锑矿10户,比上年增加3户。即湘安钨矿、惠同新材料和东坪钒冶炼是今年新出现的盈利大户,成为益阳市工业经济效益持续走高的中坚力量。累计增盈上300万元的企业有11户,亏损企业亏损额为0.38亿元,比上年减亏0.58亿元,亏损面11.35%,比上年下降2.1个百分点。亏损大户益阳电厂今年的经济效益有明显改观,主要是营业外收入增加所致,使该厂实现扭亏为盈。
特点之四:差距明显缩小,排位得到提升。2005年益阳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速度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比全省增速高2.4个百分点,与全省增速最快的市相比,只差2.6个百分点,这一差距比2004年缩小了14.8个百分点。多年来,益阳市规模工业增速在全省平均水平以下徘徊的局面得以改变。在全省各市州中的排位也由2004年的第14位提升到2005年的第5位,前移了9位。
支撑工业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
今年以来,由于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紧紧把握发展这一条主线,找准顺应宏观调控与加快益阳发展的结合点,使益阳工业在发展中顺应宏观调控的发展潮流,谋求在调控中更快发展。同时,加强对工业经济运行的宏观管理和指导,努力缓解原材料涨价、资金短缺等矛盾,为全市工业经济的增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1、投产企业增加增强了工业实力。从工业发展的情况分析,近几年,益阳市工业大幅度增长,主要得益于以乡镇工业为载体的农村工业和以开发区为平台的园区工业的快速发展,承接了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吸引了一些外出打工事业有成后回乡创业的能人,引进了一批行业骨干企业。特别是2005年下半年以来建成投产企业明显增加,据测算,全年益阳市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增量中有近三分之一来自新增企业。新增企业中,产值在1000万元以上的48家,这些企业的开工生产,明显增强了益阳市规模工业实力,有力地拉动了生产的增长。
2、加强了工业经济运行中的市场导向。密切关注可能出现的风险并在宏观调控的指导下加以规避,努力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及时解决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积极引导企业及时把握市场变化趋势,提高对市场反映的敏锐性,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激发企业自主经营、自我发展源动力,加快新品开发、技术升级步伐,鼓励企业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3、投资成为拉动工业的有效增长。2005年,益阳市加大了工业投资力度,工业总投资32.26亿元,比上年增长73%。其中:用于制造业的投资达到20.99亿元,比上年增长88.3%。制造业投入的显著增长,促进了制造业生产的加速发展,使其在规模以上工业中的比重迅速上升到76%,比上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拉动了规模以上工业的有效增长。
4、传统优势产业在宏观调控中得到发展。中央加强和实施宏观调控的目的是有效防止部分行业过热,投资需求过旺,保持经济平稳协调较快发展。一方面宏观调控在对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的行业实行控制的同时,也为其他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另一方面,宏观调控控制的主要是增量,在以发展为主题的大环境下,对存量经济不但不会有大的影响,反而在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得到有效控制后,为存量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此,2005年,益阳市能源、原材料、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均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对全市工业经济的增长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带动作用。
工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2005年,益阳市规模工业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引起各级重视。从全年规模工业运行情况看,有以下突出问题值得关注。
1、资金供需矛盾仍然突出,两项资金占用居高不下。独立核算规模工业企业近来资金供需上的矛盾较前三个季度有了一定的缓解,但资金供应紧张的状况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全年独立核算规模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9.21亿元,应收帐款净额14.81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34.2%和7.9%。两项资金占用达24.02亿元,占流动资产平均余额的49.5%。
2、产品销售成本增加,产品销售利润率下降。由于原材料、能源价格的上涨幅度远大于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的幅度,企业经营成本增加,产品销售利润率下降。2005年,全市规模工业产品销售成本107.59亿元,增长42.6%,增速比销售收入高出3.6个百分点。产品销售利润率为8.1%,比上年下降1.8个百分点。从纺织行业来看,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7.32亿元,居各行业之首,但产品销售利润率只有5.3%,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3、利润集中程度过高,效益提高的基础不稳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行业集中。一半以上的利润集中在食品、有色金属和化工三大行业,而三大行业中除化工行业的生产与效益增长基本同步外,其余两大行业的生产只增长了76.9 %和19.3%,而实现利润则分别增长1.09倍和52.5%,利润的增长主要是依靠生产之外的因素¾¾价格的增长来实现的。如湘安钨矿的三氧化钨市场价格(不含税)比上年上涨了4万元/吨;二是地域集中。近七成的利润集中在朝阳、沅江和安化三个区县(市)中,而实现利润比上年大幅提高的又只有安化县和沅江市,分别比上年增长1.08倍和94.5%。
2006年运行趋势分析与建议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年,从经济发展规律分析,益阳经济目前正处于自2000年以来的新一轮增长周期的高平台波动期,倍受关注的工业经济,既面临着加快发展的大好机遇,也面临着制约发展的不利因素。如果我们能在宏观调控中正确把握机遇,克服不利因素,充分挖掘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承接目前快速增长的惯性。2006年益阳市规模工业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长走势。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保持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06年益阳市工业系统应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围绕全市经济发展目标,充分利用宏观经济调控这一契机,加快工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步伐。要以市场为导向,高标准地推进新一轮嫁接改造和调整。着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科技产业,加速提升电力、机械、化工、纺织和造纸等传统产业,打造一批销售收入过十亿的“经济小航母”,实现益阳市大型工业企业零的突破,提升本市工业的整体水平。要努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坚持高水平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的发展思路,正确处理好规模与效益的关系、资本运营与企业重组扩张的关系、挖潜与创新的关系,加强诚信建设,实现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2、努力搞活小企业,提升工业的整体水平。小企业是益阳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采取切实措施搞好搞活小型企业,制定相应政策,支持一批有产品、有市场、有潜力的小企业加快发展,营造适合小型企业发展的社会气氛,使其做强做大,努力培育成本市经济持续发展的新增长点。
3、加快结构调整和升级,积极转变工业增长方式。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推动着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我国已进入经济发展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期,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明显不适应新的经济增长环境,这种现象必须改变。
4、协调处理好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增强工业发展后劲。2006年,我们要按照“十一五”规划要求,提高供应能力,提高企业节能降耗意识,提高能源原材料的利用效率,控制消耗高、效益低的行业和企业的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
5、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非国有经济,努力改变工业增长方式。大力开展资源节约活动、推行清洁生产,建立起各产业体系之间原料、产品、废弃物的相互交换关系,形成完整的循环产业链,走产业化、绿色化、生态化协调发展的道路。
[益阳市统计局 贺吉平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