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2%

来源: 时间: 2006-02-17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2005年,由于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的继续实施,农村经济进一步活跃,益阳市农村50万元以下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较强增长势头,全年共完成投资21.13亿元,比上年的18.03亿元增加3.1亿元,增长17.2%。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有力地促进了益阳市农村经济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特点表现在:

    一是农户投资大幅增长。全年农户投资14.89亿元,比上年的12.46亿元增长19.5%。主要是由于农户的生产性投资增加所致。一方面是农机具购置增加。自2004年国家实行粮食补贴、减免农业税、农机具购置补贴、粮食保价收购等一系列的惠农政策以来,农民投资农业生产的热情高涨。据调查,2005年农民购买各种农机具普遍较往年增多,一些工业较发达的乡镇农民大多几家联合购买农机具轮流使用,既不耽误农时,又不耽误在企业打工,劳动效率大大提高。如桃江县的灰山港、武潭、马迹塘、罗家坪等乡镇农民购买农机具投资分别为200万元、200万元、160万元、80万元。南县被省农机局确定为农机购置补贴省级项目县,补贴金额19万元。另一方面是农户私人企业更新和添置设备投资增加。如朝阳区的谢林港镇800多家凉席加工厂更新添置了设备。另外,受上年养猪效益好的影响,规模养殖发展迅速,农民投资大量资金修建猪栏。据赫山区对10个村的调查情况看,人平建生产用房面积为0.51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3平方米。

    二是非农户投资继续增加。全市非农户投资6.24亿元,比上年的5.57亿元增长12.%。主要是狠抓了乡村公路建设、农村沼气池建设、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乡镇卫生院建设、农村敬老院改扩建等省市十八件实事项目的落实,全市上述项目共完成投资2.63亿元;其次是乡村小型水利设施建设投资增加;再次是乡镇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设备的更新改造,促使非农户投资增加。

    三是住宅投资比重减少。2005年,住宅投资19.8亿元,占总投资的56.7%,比上年的69.4%减少12.7个百分点。其一是早几年建房高潮已经过去,大部分农户的住房条件已经基本改善;其二是随着外出打工和做生意的增多,目前有一部分农户不再在农村建房,而是在镇上、县城或做生意的城市当地购买新房或是二手房。其三是农民的投资意向有所变化,更加注重生产性投资了。

[益阳市统计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