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月益阳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

来源: 时间: 2006-06-13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今年以来,益阳市经济持续增长,消费品市场也承接上年良好的发展势头,继续保持相对活跃的运行态势。1-5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14亿元,同比增长13.5 %,作为推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的消费“马车”正步入快车道。
  
    一、消费品市场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消费欲望增强,市场购销旺盛。近年来,益阳商品市场购销两旺,价格稳定,商家促销活动繁多,居民消费欲望增强,整体呈现有序增长的态势。一月份因有元旦、春节两个重头节日的拉动,实现零售额达12.82亿元,增幅由上年同期的12.4 %升至14.4 %,居前五月增幅之首。全市一季度实现零售额35.92亿元,增长13.8%。预计上半年累计可实现零售额66亿元,增速快于上年同期,保持在13%以上。
  
    (二)大型超市做庄,节日市场活跃。大型超市凭借强大的资金实力、规范的经营管理和娴熟的市场运作能力,继续引领消费品市场较快增长。据调查,中心城市重点商场春节黄金周期间销售额同比增长二成。黄金周已经成为商业的促销季,对刺激居民消费,拉动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发挥稳定的作用。
  
    (三)零售业主导市场,餐饮业排头领跑。近年来,随着商业企业资产重组的推进和零售市场对外开放的加快,零售业态更新发展,规模优势日益显现,所占市场份额也在不断扩大。前五月益阳市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49.33亿元,同比增长13.4  %,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88%;餐饮业实现零售额5.81亿元,同比增长15.7 %,增幅快于零售业增长,继续领跑消费品市场。

    (四)农村市场趋旺,城乡比翼双飞。由于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消费环境较好,使得城市仍然是实现购买力的集聚地。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支农、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农民收入水平也相应提高,消费能力增强。今年1-5月,城市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1.26亿元,同比增长15.5%;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34.88亿元,增长12.3 %,城乡增幅差距为3.2个百分点。
  
    二、消费品市场存在的不足
  
    一是与周边地区比位次偏后。在周边五市中,增速分别低于长沙2.7个百分点、常德1.6个百分点、怀化0.4个百分点;与长株潭比,低1.9个百分点。
  
    二是启动农村市场难度较大。益阳市农业生产在相当程度上仍受制于自然条件,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仍不稳固。今年一季度,农民收入增速明显放缓,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4.6 %,比上年下降了10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之比由上年的2.65:1扩大到2.86:1。农村商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市场网点布局不够合理,基础设施落后等,将长期制约农村消费市场的提质扩容。

    三是商品市场秩序尚未根本好转。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对市场监管的强化,商品市场秩序有所改善,但在部分地区,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掺杂使假、假冒伪劣、虚假广告等损害消费者权益的现象仍普遍存在,直接影响到消费品市场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三、发展消费市场还需夯实基础
  
    (一)夯实农村消费市场基础。益阳是农业大市,农村居民消费能力的挖掘与释放,将对消费品市场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要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加大对农村道路、通信、文化教育、医疗保健等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的投入,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以小城镇建设为依托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点带面全面活跃农村消费市场。
  
    (二)加快城市消费市场现代化步伐。多方引进市外先进流通企业,鼓励各种业态共同发展是现阶段地市级城市消费市场发展的普遍经验。优质流通企业的进驻对提升城市商业现代化水平,对整个零售市场的发展具有典型示范作用。同时,要发展大型综合超市、便利店、专卖店、仓储商场、购物中心等多种新型业态,以提高流通业活力,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

 

[益阳市统计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