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要充分发挥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半边天”作用

来源: 时间: 2006-07-17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当前,我国农村妇女劳动力占农业劳动力60%以上,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力量。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离不开妇女的参与、妇女的智慧和妇女的创新。组织动员广大妇女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使广大农村妇女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和受益者,也是广大妇女发挥作用、施展才华的良好机遇。

    一、农村妇女为农村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十五”期间,益阳市广大农村妇女发愤图强增本领,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积极参加“双学双比”和实施“巾帼科技致富工程”等活动,为农村经济建设、增收致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1、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

    当改革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时,也吹醒了益阳的农村妇女,她们解放思想,奋发进取,积极投身于改革的浪潮,投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社会实践,积极参加各级妇联组织的“学文化、学技术,比成绩、比贡献”的“双学双比”竞赛活动,参加各级组织的各类农业技术培训和推广活动,通过学习和培训,广大妇女自身素质大大提高,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和市场经济观念得到了强化,各种本领大为增强。她们通过学习和实践,提高了实用技术运用能力,增长了见识,拓展了思路,增强了致富本领,拓宽了生产劳动领域,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成为农村建设中的一支生力军。

    2、在物质文明建设中争做贡献

    一方面,农村妇女们积极参与当地经济建设,为农村经济的发展争做贡献。她们利用自身优势,在种植、养殖、加工、服务等行业大显身手;积极参与产业结构调整,兴办农业企业,走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道路;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依靠科技,闯出了适合自己发展的增收致富的路子。

    另一方面,她们走南闯北输出劳务,努力增加经济收入。农村劳务输出是农民增加收入、脱贫致富的有效手段。益阳的农村妇女们,在最大程度地获得农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大胆走出家门、走向市场,寻找致富门路。据不完全统计,益阳市输出的80万农村劳动力中,有57%是女性,她们每年返回的劳务收入有近27亿人民币。

    3、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大显身手

    近5年来,广大农村妇女积极参与各种创建活动,争创文明家庭,摒弃封建、愚昧的传统风俗,抵制赌博迷信等活动,弘扬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她们以强烈的责任感,热心社会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维护社会稳定,帮助弱势群体,服务社会;她们积极参与小公民道德建设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优化青少年教育环境,关心青少年的成长,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4、在民主政治建设中不让须眉

    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广大农村妇女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民主意识和参政议政的能力明显增强。2005年,益阳市3434个行政村,每个村民委员会中均有1名以上女性成员,有3419个村党支部中有1名以上女委员,许多优秀妇女脱颖而出。

    二、农村妇女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农村妇女们在推动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农村妇女的发展能力还比较低,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再立新功,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1、参政比例不高,不利于聪明才智的发挥

    2005年,市、县两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女性所占比重均在20%以下,县处级女干部占同级干部的比例不到15%,各级领导班子中的女性比例总体偏低,女性领导干部任副职多,任正职少,全市还没有1个区、县(市)配备有3名以上女性乡镇长或书记,村民委员会成员中女性也只占有31.5%。与占人口半数的妇女人力资源和妇女的参政潜力比,妇女参政比例低、参政议政程度不高,一方面导致女性的意愿不能在决策层有效地表达和融入政策之中,另一方面不利于女性特有的优势和聪明才智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发挥。

    2、整体素质较低,不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

    一是思想观念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在思想意识上,仍有一部分妇女受旧思想观念的束缚,缺乏理想和追求,不思进取,思想停留在“满足温饱,吃穿不愁,围着灶台、丈夫、儿女转”的状态,缺乏参政意识,不愿意参加社会活动;在经济意识上,受小农经济思想的影响,部分农村妇女缺乏开拓创新、竞争进取精神,不想不敢投身高新农业技术产业,对新品种、新技术接受能力不强,不敢冒风险,不敢创大业、致大富;在家庭生活上,由于受几千年封建思想的影响,部分农村妇女仍然把人生理想、个人生活幸福寄托在丈夫、子女身上,缺乏自我意识,缺乏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心甘情愿地扮演着从属的角色。

    二是文化科技素质与新农村建设要求不相适应。虽然这些年,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努力下,实施了九年义务教育,使年轻女性受教育权利有了保障,但在整体上农村妇女的文化素质提高相对较慢。目前还只有60%的农村妇女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全市已获得“绿色证书”的妇女还不到20%。真正掌握高新技术的人数不多,这种低层次的文化技术状况,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相适应,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3、收入相对偏低,制约着妇女实现自身发展和增收致富

    近年来,益阳农民收入虽然增长较快,但人均收入水平仍然偏低,城乡差别依然较大。2005年,益阳市农民人均纯收入2976元,虽然在“十五”期间年均递增了8.6%,但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5274元,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也分别少了142元和279元。目前,益阳市农村还有11.5万贫困人口,农村人口贫困率达3.7%。在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虽然实施了小额信贷和其它一些帮助农村妇女脱贫致富的项目,但因资金额度少,覆盖人群不够广,远远满足不了广大农村妇女脱贫致富的需要。有的虽有一定的资金扶持,但因资金到位时间晚,一些季节性强或市场变化快的项目就难见到成效。

    4、条件环境不优,制约了农村妇女全面发展

    目前,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卫生厕所普及率和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均还不高,环境污染、饮水安全、食品安全和部分农村人口返贫等问题比较突出,农村道路、饮水、电网、通信等公共基础设施相对滞后,既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又制约了妇女的发展。妇女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亟待改善。

    三、充分发挥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半边天”作用

    要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激发广大农村妇女的参与热情,调动她们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她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既要致力于农村妇女思想观念的转变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又要根据农村妇女的个性特点和现实社会生活环境,进一步加强农村妇女能力的培养,发挥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特殊重要的作用,使她们在“生产发展”中创佳绩,在“生活宽裕”中做贡献,在“乡风文明”中做表率,在“村容整洁”中显身手,在“管理民主”中献良策。

    1、更新广大农村妇女的观念

    为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要紧密联系农村妇女的思想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广大农村妇女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大力发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鼓励她们在参与中发展,在竞争中进步,在创造中前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女性;引导农村妇女破除墨守成规、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小农经济思想,树立市场意识、竞争意识、科技意识、超常规发展意识,使广大农村妇女充分认识自己的社会价值,彻底摒弃自卑、自弱、依附、顺从的心理弱势,成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新女性;引导农村妇女树立新思想、新观念和新的思维方式,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健康心理品格,增强各种本领,努力寻求能够充分实现自身价值的最佳途径,求得自我意识的觉醒,自我素质的提高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成为敢向人前站,敢在潮头立,敢想敢干有作为的新女性

    2、提高广大农村妇女的素质

    充分利用各种技术服务中心和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等载体,向广大农村妇女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帮助她们掌握现代社会必需的知识和技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每个村均要建立和办好“妇女之家”,通过举办各种文化培训班,开展技术经验交流、技能比武、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把“妇女之家”办成科学文化学习的课堂,致富信息交流的窗口,实用技术比武的阵地,最大限度地把妇女们吸引到学文化,学技术中来,达到人人长知识,个个获技艺的成效。要引导妇女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学以致用,把实用技术尽快转化成商品生产,转化成先进生产力,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要把培训和推广新技术、创造新成果结合起来,形成人才培训、推广技术、发展生产的协调统一。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农村妇女参加转移就业培训和技能培训,把她们培养成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

    3、组织妇女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生产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前提,生活宽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目标。妇女是农业发展、农民致富的主力军。要引导和组织广大农村妇女积极参与农村经济建设,以奋斗求发展、创新业。要引导农村妇女积极参与农村优势产业建设,大力发展粮食、柑橘、茶叶等传统优势产业,参与草食动物和淡水养殖业、蔬菜、竹木等产业的改造提质,引导农村妇女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和有机食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花卉园林业等新兴产业和农村第三产业,依靠知识、依靠科技,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和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进程中,实现增收致富。加快农村妇女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步伐,通过转移就业,增收致富。在农村妇女中大力开展“争创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加工大户、流通大户”活动,鼓励农村妇女经纪人队伍发展。鼓励农村妇女大胆迈出家门闯市场,跨出农业求发展,转移就业谋致富,走出农村奔小康。引导一批已经完成原始积累的农村妇女,带着资金、技术、经验和市场信息,返回家乡投资创业。

    4、动员妇女参与人居环境治理

    村容整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标志,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所在。女性在村容村貌整治和家庭文明建设中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美德在农家”为载体,组织农村妇女参与“和谐家庭”、“绿色家庭”、“节约型家庭”、“平安家庭”和“科技文明示范户”等家庭文明创建活动,以家庭的文明促进社会文明。引导农村妇女积极参与乡村清洁工程,大力发展农村沼气等可再生清洁能源,开展“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和改路、改水、改厨、改厕、改栏”活动,参与爱国卫生运动,绿化美化环境,为村容村貌治理和乡镇集市的环境整治作出积极贡献。要引导农村妇女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做当荣之事,拒为耻之行,带动家庭成员坚持学习,树立新观念,弘扬新风尚,建设新生活,动员她们积极参与“为国教子、以德育人”为主题的“争做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家教实践活动,为新农村建设培养合格人才。要引导农村妇女崇尚科学,破除陋习,移风易俗,推行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建立平等、文明、和睦、稳定的家庭关系,形成尊老爱幼、家庭和睦、邻里互助、文明和谐的农村社会新风尚。

    5、鼓励妇女参与民主政治管理

    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要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大力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传农村妇女参政议政的重大意义,为妇女发展营造良好氛围。要鼓励和引导农村妇女积极参与民主管理,重视发挥农村妇女在村级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努力提高村民委员会中女性的比重,切实提高女委员参与决策和民主管理能力,培养一批女村支书、女村委会主任,使其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优秀女性中大力发展中共党员,使其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要通过推广“妇代会+协会”的模式,大力开展“双培养、双带动”工作,把女能手培养成为妇代会干部,把妇代会干部培养成致富带头人。要从增强妇女法制意识入手,引导广大妇女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增强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开展以无毒品、无赌博、无暴力、无黄色、无邪教为主要内容的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以家庭平安促社会和谐稳定。

    总之,只有充分调动广大妇女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使广大农村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才能在新农村建设中实现自身的进步与发展。

 

[益阳市统计局 游晓丽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