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我市个体经济快速发展。据2004年第一次经济普查数据反映,我市个体经济发展较快,对拉动全市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改善人民生活、社会稳定、推动城镇化建设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全市具有发展潜力和发展前景的重要经济增长因素。个体经营户已成为富民强市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一、全市个体经济发展状况及分布
1、户数、从业人员及资产
户数分布:第一次全市经济普查资料显示,2004年,我市二、三产业个体经营户116857户,分布在14个行业,且集中分布在批发零售、交通运输电信、工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住宿餐饮五个行业,其户数和所占比重是:批发零售业51385户,占44%;交通运输电信业19407户,占16.6%;工业16811户,占14.4%;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8647户,占7.4%;住宿餐饮业7257户,占6.2%。上述五大行业个体经营户占全市个体经营户的比重达88.6%。
从业人员分布:2004年末,全市从事二、三产业的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为212887人。其中:从事批发零售业81366人,占38.2%;工业50539人,占23.7%;交通运输电信业23684人,占11.1%;住宿餐饮业18335人,占8.6%;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15448人,占7.3%。以上五大行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个体户从业人员数的比重达88.9%。
资产分布:2004年末,全市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个体经营户拥有固定资产原值24.9亿元。其中:资产最多的是批发零售业,拥有固定资产6.12亿元,占24.6%;交通运输电信业5.61亿元,占22.8%;工业3.27亿元,占13.1%;住宿餐饮业1.99亿元,占8.0%。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1.36亿元,占5.5%;以上五大行业固定资产合计占全部个体户固定资产总额的比重达74%。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我市个体户所从事的经营活动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业、工业、交通运输电信业、住宿餐饮业和居民服务及其他服务业。
2、主要经济指标及行业分布
从营业收入看:2004年,全市个体经营户实现营业收入131.1亿元,各行业实现营业收入及所占比重分别是批发零售业65.73亿元,占50.1%;工业33.61亿元,占25.6%;交通运输电信业11.76亿元,占9.0%;住宿餐饮业6.88亿元,占5.2%;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3.77亿元,占2.9%;以上五大行业营业收入占全部个体户营业收入的比重达92.8%。
从缴纳税收看:2004年,全市个体经营户缴纳各项税费2.29亿元。缴纳最多的是批发零售业,达8101万元,占35.4%;交通运输电信业,5975万元,占26.1%;工业4212万元,占18.4%;住宿餐饮业1512万元,占6.6%,居民服务及其他服务业925万元,占4.0%。以上五个行业合计缴纳税费占全部个体经营户缴纳税费总额的比重达90.5%。
3、个体经济区域分布
全市个体经济从规模和效益看,呈现出以城区(县城)为中心,逐渐向周边乡镇扩散的局势。从户数看:赫山25465户,占21.8%;南县22206户,占19.0%;桃江20717户,占17.7%;排在前三位,三个区县个体户数量占个体户总数的58.5%;安化16071户,沅江14817户,资阳12171户,大通湖3303户,朝阳2107户,分别占13.8%、12.7%、10.4%、2.8%、1.8%。从年末从业人员看:赫山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52678人,占24.7%;南县37615人,占17.7%;桃江36979人,占17.4%;三区县占全市总数的59.8%。沅江个体从业人员27186人,安化24466人,资阳22891人,大通湖5152人,朝阳5924人,分别占12.8%、11.5%、10.8%、2.4%、2.7%。再从个体户经营收入看:赫山27.06亿元,占20.7%;桃江23.83亿元,占18.2%;南县22.34亿元,占17%;三区县合计73.24亿元。占55.9%。其余5个区县(市)只44.1%。从经营户数、从业人员、营业收入三大分析指标可以看出,三个区县都是排在前三位,是全市个体经济的主成份。
二、个体经济在全市经济中的地位作用
上述资料可以看出,个体经济在安排就业和推动全市经济及社会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涉及行业广泛。个体经营户所从事的行业涵盖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除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以外,还涉及到房地产、卫生、教育、文化体育和居民服务等十四大行业。
2、从业人员众多。全市个体户从业人员共有212887人,这是一支十分庞大的队伍。解决了很大一部分人的就业与生存问题,缓解了社会的就业压力,维护了社会稳定。与法人企业(不含行政事业单位)相比,有的行业甚至占据了绝对优势。如批发零售业个体户从业人员是批发零售企业从业人员的5.59倍;住宿餐饮业为4.34倍;交通运输业为2.38倍;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为28.50倍。
3、创造了更多的社会财富。个体经济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为全市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个体批发零售营业收入为65.73亿元,是批发零售法人企业营业收入的1.6倍;个体住宿和餐饮业营业收入6.9亿元,是住宿和餐饮业法人企业营业收入的3.7倍。根据普查资料测算,全市个体经济增加值为86.6亿元,占整个二、三产业增加值的47.5%,为我市生产总值贡献了33.6个百分点。其中个体工业创造的增加值14.8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25.2%;个体运输业创造增加值15.1亿元,个体服务业创造增加值12.3亿元。
4、加快了我市的工业化进程。个体工业的飞速发展,为工业强市作出了重要贡献。一大批个体工业通过发展壮大和走联合发展道路成为了全市的工业产业化龙头,如沧水铺的编织袋业、味姜加工业、兰溪的米业、李昌港的布鞋业和遍布全市山区的竹木藤产业、槟榔业等。
5、促进了市场繁荣。近几年来,我市城乡贸易发展很快,特别是第三产业发展迅猛,满足了不同层次人群的需求。如市区的银城、朝阳、桥南、马良等大市场、维克仓储、商业步行街等,各县、乡(镇)都建有自己的商贸市场。这些各具特色的市场,方便了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精神生活,改善了购物环境,减少了购物资金外流。
三、全市个体经济存在的突出问题
这些年来,我市个体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发展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是管理不规范。个体经济几乎都是家族式经营管理,绝大多数个体户的生产经营活动主要是为了求生存,其经营规模小,按个体户户数计算,平均每户从业人员只有1.8人,每户年营业收入仅为11.2万元。同时产品质量差,科技含量低,服务档次低,市场竞争力弱,倒闭的多,如全市个体工业比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少二千多户。二是行业分布不合理。虽然个体户分布在十四个行业,但有的行业为数不多,大多数都是从事批发零售、住宿餐饮、道路运输、文化娱乐,社会服务和农副产品简单加工等一些传统的行业,缺乏技术密集型的新产业,缺乏本地特色的规模经济,往往是重复建设,重复经营,同行比拼,无绪竞争。三是缴纳的税费低。全市个体户虽然户数多,从业人员多,但缴纳的税费低。2004年个体户户平缴纳的税费为1963元,低于全省2671元的平均水平708元。四是无照经营突出。据普查资料表明,全市个体经营户总数中,45460户没有办理营业执照,占全市个体经营户数的38.9%。说明个体经营户法制观念淡薄。这也是造成户均提供税费低下的主要原因。五是发展意识不强。个体经济在经营中普遍存在盲目性,短时间内什么赚钱大家就一窝蜂上,缺乏长远发展意识。六是社会服务体系不配套。目前个体经济的行业引导、科技培训、信息咨询等社会服务体系十分缺乏。乡、镇、街道以及社区、居委会只是搞什么调查或收取什么费用的时候到个体户那里去,平时很少光顾,谈不上什么指导。有关部门对发展个体经济说的多、做的少、虚的多、实的少,支持关心不够,任由自生自灭。七是个体经济资金不足,在融资上困难重重,资金问题仍然是制约个体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八是违法经营、占道经营严重。一些个体经营者素质低下,违法经营、占道经营,干扰了正常的经营环境,影响了市容市貌。
四、促进个体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据有关资料表明,个体经济发展较快的温州形成了以“效率”、“商机”为核心的时间观;“不怕吃苦,只要有钱赚就做”的价值观;“不分国有、集体、个体私营,只要有工作就干”的就业观;“人人想当老板,争当老板,人人都有创业冲动”的创业观。新观念为温州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我们应向温州人学习,创新服务理念、创新投资理念、创新就业理念、创新管理理念,引导个体私营业主进一步解放思想,走出过去的行为模式,寻求新的发展。认真落实好各项政策措施,用“放水养鱼”等优惠的政策激励个体户发展。
2、进一步优化环境为个体经济发展创造条件。经济发达地区经验表明:人才跟着环境走,资金跟着人才走,栽有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在硬环境上,继续搞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美化自然环境,使投资者有一个好的发展平台。在软环境上,政府及其各个部门要切实转变观念,想投资者之所想,急投资者之所急,努力提高办事效率。同时强化服务,坚决走出“管理就是收费罚款,收费罚款用来养人,养人继续收费罚款”的怪圈,真正做到“你投资我服务,你发财我收税,你有困难我帮助”。建立和丰富信息服务平台,为广大的投资者提供各类信息,积极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挂钩,将最新科研成果、有价值的投资项目及时向有关企业和投资者推荐。
3、进一步加强引导,做大做强个体经济。要使个体经济具有较强的发展生存能力、适应市场竞争,要积极引导个体私营企业在市场机制的框架内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自我规范、自我完善、自我改造、自我发展。要引导个体业主克服“小富即安”、“小功即满”的思想,改变“跑单帮”、“自己做事自作主”的经营理念,在业主自愿的情况下通过合作、联合、实行股份制等合理方式实现企业凝聚,形成规模化的民营经济实业群体。甚至可以鼓励个体私营业主通过兼并、收购国有破产企业等方式实施低成本扩张,淘汰弱者,壮大强者,增强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后劲和活力。在产品质量上,引导个体户发展科技含量高的产业,发展具有益阳传统工艺特色的产业,如花纸伞、竹工艺品等。在行业布局上,引导个体户由重复经营向特色经营发展,鼓励个体户逐步扩大规模,培育产业集群,总体提升竞争力。同时进一步放宽准入市场,拓宽个体经济的发展空间。认真落实好各项政策措施,用“放水养鱼”等优惠的政策激励个体户发展,做大做强。
4、进一步推进依法经营,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要依法保护个体经营户的合法权益,坚决打击走私贩私,制假售假和欺行霸市等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大力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对“吃、拿、卡、要”等行为要坚持打击。坚决制止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三乱”行为,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为个体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5、进一步完善社会服务体系,为个体经营户解决后顾之忧。各级政府部门都应发挥服务职能,关心支持个体经济的发展,加强对个体经营户的创业指导,科技培训和信息咨询服务以及资金扶持,切实解决个体户住房和子女入学等方面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医疗、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障制度。同时,要充分发挥个体私营协会在发展个体经济中的协调服务、参谋咨询、桥梁纽带等作用。进一步更新观念,拓展服务功能,为个体经营者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我们相信,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个体经济,多为他们办实事,益阳市的个体经济必将健康有序的发展,个体经济也必将为益阳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着力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益阳统计局周建新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