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规模工业呈现生产高速增长,效益稳步提高的良好发展态势。上半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3.35亿元,同比增长25%,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主营业务收入71.21亿元,增长36.1%,居全省第4位。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27亿元,增长22.1%,居全省第12位。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28.7%,提高15.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3位。
工业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
今年上半年,我市工业运行呈现前高后低,波动度大,高速增长的基本态势。1-2月高速增长,增幅在30%以上,3-4月出现回落,增幅在20%以下,5月快速反弹,增幅回升到30%以上,6月明显减速,增幅21%(见图)。尽管工业增长波动较大,其发展速度却是多年来最快的,效益也是最好的,且工业生产特点明显,整体效益稳步提高,内外动力正在增强。主要表现在:
(一)工业生产特点明显
1、轻工业发展处于领先地位,成为工业增长的半壁江山。上半年,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1.53亿元,同比增长30.6%,拉动工业增长13.1个百分点;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1.82亿元,同比增长19.7%,拉动工业增长11.9个百分点,其增速比轻工业慢10.9个百分点。轻工业的较快发展得益于食品、造纸、竹木加工和纺织等行业的快速发展。食品工业主要受沅江裕双粮食、南县顺祥水产和克明面业、赫山粒粒晶、口味王槟榔等企业的强力拉动。纺织工业主要受沅江、大通湖等地新进规模企业的拉动。竹木加工主要受桃江、安化等地竹木加工企业的拉动。轻工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2.6%,成为我市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
2、民营工业增长强劲,小型企业成长壮大。上半年,民营工业完成增加值17.31亿元,同比增长28.4%,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民营工业的强劲增长得益于一批小型工业企业在逐步做大做强,进入规模工业,强力拉动工业增长。
3、重点产业发展强劲,行业优势正在发挥。上半年,九大重点产业实现增加值20.05亿元,同比增长22.0%,其比重达85.9%。食品工业实现增加值2.66亿元,增长47.2%;造纸工业2.16亿元,增长37.6%;装备工业3.11亿元,增长24.6%;纺织工业2.94亿元,增长23.8%;建材工业1.41亿元,增长15.6%;电力工业2.2亿元,增长4.3%;化学工业2.55亿元,增长17.0%;竹木加工业1.16亿元,增长30.2%;有色金属冶炼工业1.86亿元,增长1.2%。
4、中型企业作用明显,园区工业发展迅速。上半年,26家中型企业实现增加值9.17亿元,同比增长18.8%。其中增产上2000万元的有沅江纸业、科力远、资江电子、纳爱斯、益阳橡塑、德胜纺织、马迹塘电厂、普华纺织、汉森制药9家。上半年,园区工业完成增加值5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的21.9%,增长30.5%,高于全市平均水平5.5个百分点。
5、县域工业普遍增长,三区工业阔步领先。八个区县(市)工业增加值均有较大的增长,资阳区、高新区、大通湖区增速分别达46.4%、36%和35.4%,位居区县(市)的前三位;赫山区、沅江市、南县、桃江县、安化县同比分别增长35.2%、32.3%、26.7%、26.1%、21.4%。
(二)经济效益稳步提高
上半年,我市规模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向好,全市工业实现销售产值80.61亿元,同比增长33.8%,产销率99.6%,比1-5月提高0.5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4个百分点。原煤、发电量、罐头、纱、布、化肥、水泥、十种有色金属、机制纸、内燃机均实现100%的销售。现价出口交货值4.06亿元,同比增长36.9%。科力远、橡胶机、亚华水产、鸿源稀土、富晖制衣等一批企业出口形势较好。
效益综合指数明显提高,达到128.7%,同比提高15.4个百分点。一是效益指标整体好转。从内部构成看,影响效益综合指数的七大指标中有四项指标呈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19.2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提高1.8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提高0.7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逆指标)下降1.8个百分点。二是完成税收大幅增长。上半年,实现税收34033万元,同比增长48.2%;实现利润总额12678万元,同比增长22.0%。有色金属工业、造纸工业、竹木加工业分别实现利润5035万元、1253万元和1116万元,增长1倍、56.0%和45.0%,占全市利润总额的58.4%。三是亏损面缩小。上半年,规模工业亏损企业61家,同比减亏4家,亏损面缩小6.0%。四是区县企业效益明显提高。高新区、大通湖区、安化县效益综合指数分别达202.2%、157.1%和153.7%,居区县(市)前三位;赫山区、南县、资阳区、桃江县、沅江市分别为131.5%、129.0%、120.8%、119.8%、107.9%。
(三)发展动力正在增强
动力之一:扩大生产规模,拉动工业增长。通过近几年的招商引资,扩大外延投资,一批新建工业企业建成投产,拉动了全市工业的发展。在扩大外延再生产的同时,积极争取技改项目投资,对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扩大提升产品质量,促进增值增效。如沅江纸厂通过技改后新生产线投产,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加1.8亿元。
动力之二:增加规模企业,拉动工业增长。目前,我市共有规模工业企业422家,比2005年增加31家,其中:新进企业65家。上半年,65家企业共完成产值7.10亿元,拉动规模工业增长6.5个百分点,对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26.1%,这批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进入规模工业后,有力拉动全市工业的增长。
动力之三:优化发展环境,拉动工业增长。近几年,我市把优化企业环境摆到重要位置。一是通过大力推动工业强市战略,在全市上下形成了共识,坚定了全市人民工业强市信心。二是通过治理“三乱”,使乱收费、乱罚款、乱集资行为有效遏制,为企业营造好的发展环境。三是通过狠抓社会稳定,打击犯罪,确保企业生产和社会秩序的稳定,使企业领导和员工增强了信心。据企调队调查,今年上半年企业家信心指数提高0.5个百分点。
两大问题值得关注
第一,成本费用提高,盈利能力下降。今年以来,由于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仍持续保持高价位,而产成品销售价格的涨幅相对滞后,形成“高进低出”。上半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103.8%)低于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106.1%)2.3个百分点,价格倒挂使企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出现增收不增利状况,上半年,成本费用利润率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据调查,益阳气缸垫有限责任公司由于电力、油、铜等原材料价格上涨,使生产成本提高20%以上,而产品价格普遍下降。
第二,亏损额增加,影响工业整体效益。上半年,亏损企业亏损额达9381万元,同比增亏41.0%。主要是益阳电厂和益阳齿轮、明星麻业等企业亏损加剧。工业企业亏损增加,影响全市工业经济整体效益的提高。
全年预测与建议
要实现市委、市政府年初制定的规模工业增长目标,虽然存在一定的难度,但只要我们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克服不利因素,全年目标有望实现。
有利条件:
1、“十五”期间,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为2006年乃至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氛围更为浓厚。我国经济良好的发展前景使国际制造业向我国加速转移。益阳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正在努力创造具备持续吸引资金和技术流入的优越条件。
2、工业增长的内在动力增强。今年来,我市工业在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措施过程中,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适度调整投资结构,加大了对循环经济、医药、能源等调整改造的力度,新开工建设了一批项目,进一步打造我市工业发展的新优势。全市工业共实施投资额在500万元以上的优势产业项目65项,总投资达10.2亿元。这些项目的投产,将对2006年全市工业加快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
3、部分生产要素紧张的矛盾得到化解。过去几年,煤电油运一直困扰着工业的快速发展,但从去年下半年以来,电力紧缺、运力紧张的矛盾开始有效改观,电力和运力对工业的制约逐步化解。上半年,全市规模工业用电量7.19亿度,同比增长20.5%,没有出现非正常的拉闸限电现象。从运力看,经过近几年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陆运、水运运力增强,据交通部门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市完成货运量2054万吨,同比增长21.9%。电力和运力保障了生产发展的需要。
不利因素:
1、贸易壁垒和人民币升值影响。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出于国际政治和经济利益角度的考虑,国际社会对我国产品从技术、环保、数量等方面设定壁垒和限制,潜在的贸易摩擦将难以避免。同时,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加大,加上出口退税率调整、利率调整等等不确定因素,也将对我市持续快速增长的工业出口带来影响。
2、技术用工短缺,制约企业发展。由于我市企业长期在用工的劳动报酬、各种福利和社会保障等方面远跟不上时代和经济发展的要求,难以留住人才,致使大批的熟练技工纷纷向沿海发达地区流动,造成我市一些工业企业出现了用工短缺的现象,尤其是熟练技工奇缺,制约企业的生产和发展。
3、企业资金短缺、融资难现象仍将延续。企业资金短缺已是制约当前工业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后,紧缩银根、贷款利率上浮,企业普遍感觉到融资难及融资成本上升。
为了确保全年工业增长目标的实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效益。上半年我市的生产增幅居全省第二位,但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居全省倒数第二位,仅高于自治州。面对今年以来较为不利的原材料、燃料市场和相对压缩的产成品市场,以及产能过剩行业调控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我们要重点抓好扭亏增盈工作,帮助亏损企业查找原因,分别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摆脱亏损局面。
二是加强银企合作,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加大金融机构对我市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的资金支持。积极促进信贷中介体系、中小企业担保体系以及信贷风险防范体系建设,支持和鼓励各类社会中介机构、担保组织为中小企业提供创业辅导、信息咨询、贷款担保、技术支持和财务咨询等服务,解决中小企业抵押担保难的问题。同时,积极探索投融资的途径和方法,加快建设投资、决策、收益、风险承担一体化的新型投融资机制,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民间资本的投资积极性,为工业企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益阳市统计局 孙凌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