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2006年经济形势分析及2007年走势展望

来源: 时间: 2007-01-15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2006年,益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中部崛起的战略机遇,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全市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势头,呈现“速度加快,运行平稳,效益提升”的特征,达到了“十一五”开好局、起好步的要求。

    一、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

    预计全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335.1亿元,比上年增长12%。增幅比上年高0.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6.1亿元,增长6.8%;第二产业增加值103.1亿元,增长18%;第三产业增加值145.9亿元,增长11.7%。

    (一)从三次产业看,工业增势强劲,农业生产形势看好,三产业稳步发展

    1、工业增势强劲。预计全年工业增加值87.5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全市规模工业完成增加值60.5亿元,比上年增长25.8%,增速居全省第一位。⑴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快速发展。国有工业增加值11.4亿元,同比增长22.6%;股份制企业增加值36.6亿元,增长20.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3.5亿元,增长80.8%。⑵轻重工业同步发展。轻工业完成增加值25.40亿元,比上年增长24.6%;重工业完成增加值35.1亿元,增长26.8%。⑶优势产业的支撑作用突出。六大优势产业实现增加值38亿元,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62.8%,增长20.9%。⑷小型企业成长壮大,中型企业作用明显。随着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批小型民营企业生产经营形势看好,陆续进入规模工业笼子。民营工业全年完成增加值37.3亿元,比上年增长33.6%,高于全市平均水平7.8个百分点。年末全市共有规模企业451家,比2005年净增69家,其中新进企业94家。这94家企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6.5亿元,对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35%。全市中型企业实现增加值25.2亿元,增长14.2%。其中产值增加5000万元的中型企业有沅江纸业、科力远、湘安钨矿、海纳百川、纳爱斯、资江电子、益阳橡塑、汉森制药、马迹塘发电厂、南县德胜纺织、口味王槟榔等18家。全市工业总产值过亿元的企业有42家,共完成产值105亿元。⑸园区工业发展迅速。园区工业完成增加值11.4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的18.8%,增长29.7%,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9个百分点。

    2、农业生产形势看好。预计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5亿元,同比增长7%。除甘蔗产量有所下降,其他主要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全年稻谷单产415.3公斤/亩,比上年增产18公斤。稻谷总产量198.34万吨,比上年增产9.41万吨,增长5%;油料总产量13.56万吨,增产22534吨;棉花2.98万吨,增产8076吨;苎麻总产量9.3万吨,增产3532吨;蔬菜130.29万吨,增产21.81万吨;茶叶1.32万吨,增产1018吨;水果25.08万吨,增产6.22万吨。全面完成了了植树造林任务。春季造林122.1万亩,其中杨树造林101万亩,重点工程造林21.1万亩。预计全年出栏肉猪387.71万头,同比增长2.8%。出笼家禽1500万羽,增长6%。出栏牛16.91万头,增长4.7%;羊51.7万只,增长1.9%。水产品总量达23.02万吨,增长5.7%。

    3、第三产业稳步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收入12亿元,比上年增长13%。客运周转量28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2%,货运周转量64亿吨公里,增长12%。保费收入9亿元,比上年增长16%。12月末金融存款余额296亿元,比年初增长49.3亿元,增长18.9%。其中企业存款42.5亿元,比年初增加9.6亿元;储蓄存款223.1亿元,比年初增加30.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70.2亿元,比年初增加10.6亿元,增长6.6%。第19届世羽赛和各种会节的举办,提高了益阳的知名度,有力地促进了益阳体育、旅游、文化等相关产业的发展。通过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狠抓核心项目建设,提升行业整体素质,旅游业取得长足进展。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6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5亿元。

    (二)从三大需求看,投资高速增长,出口形势看好,消费市场兴旺

    投资高速增长,工业投资成为重点。预计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0亿元,比上年增长4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自4月以来增长速度已连续9个月超过40%。其中,城镇以上投资97亿元,增长35%;农村投资33亿元,增长59%。完成工业投资55亿元,同比增长70.5%,电力建设成为益阳一道亮丽风景,完成投资23亿元,同比增长2倍。完成技术改造投资35亿元,同比增长80%,占全社会投资的27%。50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50亿元,同比增长55%,对投资支撑作用明显。房地产交投活跃,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3亿元,同比增长25%,商品房销售面积6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2%。

    今年以来,全市消费品市场货源充足,销售活跃。预计全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30亿元,总量居全省第8位,比上年增长14%。1、城市消费品市场逐年扩大,农村市场趋于活跃。全市城市市场消费品零售额49.4亿元,增长16.2%,占全部零售总额的38%;县及县以下市场80.6亿元,增长12.6%,占全部零售总额的62%。2、个体私营经济活跃,推动消费品市场发展。限额以下企业和个体户实现零售额110亿元,增长13.2%,对全市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80%以上,是全市零售市场快速发展的主要力量。3、假日经济带动了全市城乡消费品市场的繁荣活跃。各地商贸流通企业紧紧抓住节日销售的有利时机,以文化、情感、服务促销售,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促销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市场消费。

    1至11月全市进出口总额1.52亿美元,同比增长97.8%。其中出口总额0.86亿美元,增长30.8%,进口总额0.66亿美元,增长4.9倍。

    (三)从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看,财政大幅增长,规模工业效益明显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有所增长,物价小幅回升

    财政收入在上年较高基数上实现了大幅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19.02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地方财政收入11.59亿元,同比增长25.5%;财政支出在保工资、保正常运转的同时,加大向“三农”、社保、就业再就业、改善困难群众生活的投入,杜绝了新欠工资现象,部分县市增加了津补贴发放。

    1至11月规模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39.8%,同比提高18.6个百分点;利润总额4.3亿元,增长55%。出现了一批盈利大户,如湘安钨矿、纳爱斯、惠同新材、板溪锑矿、橡胶机、鸿源稀土、辣妹子公司、渣滓溪锑矿、泰格林纸集团沅江纸业等9家企业全年盈利超过1000万元。其中湘安钨矿7300万元,纳爱斯6500万元,惠同新材3700万元。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38元,同比增长10.8%。供电、供水、电讯、金融、教育等行业工薪收入提高较快,部分行业和企业的管理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收入也有较大提高。人均家庭消费支出6985元,同比增长11.4%。农民人均纯收入3386元,比上年增长11.4%。其主要特点:1、工资性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家庭经营中一产业收入略有增加,二、三产业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2.2%。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份工业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今年以来,由于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仍持续保持高价位,而产成品销售价格的涨幅相对滞后,形成“高进低出”,挤占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全市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103.5%)低于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106.5%)3个百分点。益阳电厂、齿轮厂、资江机器厂、汉森制药亏损较大,科力远等企业利润大幅度下降。二是能源消耗居高不下。全市规模工业万元增加值消耗标准煤4.4吨,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5吨。1-11月,全市有28家规模企业能耗在1万吨标准煤以上,总耗能175万吨标准煤,占规模工业耗能的75%,而这些企业的增加值只占全市规模工业的22%。按“十一五”规划,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要在“十五”的基础上降低20%,也就是年均节能4.4%。根据“十一五”规划的要求,结合益阳目前的实际情况初步测算,规模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到2010年至少须降到3.58吨标准煤以下,才能保证全市节能降耗目标的完成。但今年益阳的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仅比上年降低0.2吨标准煤,下降2.5%。

    三、2007年经济走势展望

    2006年,益阳经济总体将保持速度较快、效益提升、通胀较低的运行态势。展望2007年经济发展的基本走势,在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发展环境较好的条件下,受工业推动和投资拉动作用增强等积极因素的影响,预计全市经济将继续呈现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较好

    国际方面:今年12月份的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已跌破60美元,创近一年来的新低,预计明年国际原油价格将维持在60美元水平线上下震荡,原油价格的稳步走低有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从2003年以来,全球经济步入了新一轮经济周期的扩张期,在经过连续四年较强劲增长的基础上,2007年整体经济前景依然看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世界经济2007年将增长4.9%,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

    国内方面:2007年是我国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年,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与此同时,党的十七大也将在明年下半年召开,地方各级党委换届工作已顺利结束,领导班子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得到加强,团结干事、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氛围更加浓厚。国内区域协作与发展战略的实施力度不断加大,宏观调控政策的科学性、连续性、有效性明显改善,我国经济经过前几年的加速增长以后,正逐步朝向稳定、较快、健康的增长阶段。据有关专家预测,明年我国经济增速尽管可能有所放缓,但仍然能够达到9.5%左右的水平。

    从省内看: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以来,省委、省政府紧紧抓住时机,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战略,经济发展逐年加快,2004-2005连续两年经济增长超过11.5%,“十五”期间经济年均增速达到10.2%。今年在“工业强省战略”的推动作用下,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GDP增长12%左右。综合分析来看,我省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惯性,决定了今明两年宏观经济在快车道上运行的必然性。

    (二)全市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增强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协作和中部崛起的战略机遇,突出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发展园区经济为突破口、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支撑点,坚持走跨越式经济发展之路,凝聚人气、鼓足勇气、真抓实干,已连续9个季度经济增长在两位数以上,2006年经济增长速度达到12%,是13年以来的最高速度。年初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各项经济指标均已完成或超额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居全省第一位,在新一轮的经济竞赛中,益阳正以全新的姿态出现。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人均主要经济指标和人民生活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综合实力力争进入全省第二方阵”的发展目标。随着经济基础的日益夯实,尤其是工业发展能力的不断提高和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进一步加快,全市经济自主增长能力肯定将不断增强,预计经济发展将步入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期。

    (三)2007年经济发展目标及条件分析

    根据2006年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和明年的实际条件及新的经济增长点,按照积极向上,可能实现的原则,我们认为2007年GDP增长12%有一定把握,各项指标数据如下:

    GDP376亿元,增长12%;

    一产业增加值91亿元,增长6.5%;

    二产业增加值122亿元,增长18%;

    三产业增加值163亿元,增长11.8%;

    规模工业增加值71.5亿元,增长2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7亿元,增长28.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8亿元,增长14%;

    农民人均纯收入3725元,增长1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52元,增长10%.

    2007年经济增长12%的主要支撑条件:

    1、规模工业。根据各区县(市)摸底调查掌握的情况,今年底至明年初全市规模工业新入“笼子”的企业大约有60多家,可净增3亿元增加值。明年年中新增加50家左右,可净增3.5亿元增加值。由于规模做大和新建投产而进入“笼子”的企业可提供6.5亿元增加值。

    有色金属矿采选及压延加工业、装备制造业、食品加工业等重点产业在益阳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目前正处在快速发展期,明年增加值分别可净增2.5、1.8和2亿元。

    电力、纺织、建材产业随着扩建项目竣工投产,产能将扩大。柘溪水电站二期、东坪电站、修山电站明年均将投入运行,根据扩产后的生产能力测算,明年增加值分别增加2亿元、1.5亿元和1亿元。

    造纸行业及某些骨干企业由于环保及其它因素的制约,明年将要关停减产。南县和沅江两地的造纸企业将减少增加值1.5亿元,长丰化肥等骨干企业的停产将减少增加值0.5亿元。

    根据上述几个方面预测的结果,明年规模工业增加值可净增16亿左右,增长25%。

    2、固定资产投资。预计2007年完成投资167亿元,同比增长28.5%。

    续建项目方面:火电二期预计能完成投资20亿元以上(两台60万千瓦机组分别于2008年2月、8月投产,明年将是投资高峰年);柘溪电站计划2008年3月竣工投产,预计能完成2.5亿元;株溪口电站计划2008年4月投产,预计2007年能完成投资3亿元;多晶硅光伏产业基地预计能完成1亿元。除以上项目外,剩余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36个,剩余投资37.3亿元,按2007年完成40%计算,预计2007年投资能完成15亿元。综上所述,重大续建项目能完成投资41.5亿元。

    新开工项目方面:泰格林纸60万吨林桨纸一体化项目预计2007年下半年能开工建设,计划总投资28亿元,2007年能完成5亿元;桃江万鑫水泥日产4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线,计划投资2亿元;安化高明循环经济工业区钨深度加工,计划投资3亿元;滨湖年产30万吨再生铅棒环保型生产线,计划投资0.5亿元;佳宁娜白银深加工,计划投资0.5亿元;第三期农网改造也将正式启动,计划投资未定,但预计在2亿元以上。

    房地产项目:香港城、佳宁娜、福中福、银色现代城、上城世家等项目投资较大。

    3、农村经济。初步预测2007年农林牧渔业产值增长6.7%,增加值增长6.5%。明年部分农产品(稻谷、苎麻、蔬菜)产量增加。种植业产值可望增长6%,增加值增长5.5%左右。生猪出栏增长速度提高,争取达到7%以上,牧业产值增长8%,增加值增长7.2%左右。水产品产量增加,效益提高。全年水产品产量增长5%左右,增加值增长7.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增收因素一是农民外出务工环境进一步改善,工资性收入将增长15%左右。二是牧业生产恢复性发展、农产品价格上涨将使家庭经营收入增长8%。

    4、城镇居民收入。据2006年全市325户城镇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推算,每户在国有经济单位就业的有0.78人,按人平月加薪300元计算,每户全年增收2808元,按每户平均人口2.9人,人平增加968元。每户离退休人员0.43人,按企业离退休人员人平加薪180元计算,每户全年增加929元,人平增加320元。此外,行政事业单位增加的工资,在统计上体现在2007年;同时其他就业人员工资也在提高。预计明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

    虽然近年来益阳发展速度较快,但如今还没有赶上全国、全省的平均水平。今年益阳GDP增速为12%,与全省经济增长速度持平。根据第四次党代会确定的发展目标,益阳要实现后发赶超,在2010年跻身全省第二方阵。因此,未来几年发展速度必须超过全省平均水平。2007年经济增长目标应当是“GDP达到380亿元,比上年增长13%。从生产角度看:一产业增加值达到92亿元,增长6.5%;二产业增加值124亿元,增长20%;三产业增加值164亿元,增长12.5%。其中全部工业、规模工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05亿元和72亿元左右,分别增长20%和26%。从需求角度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需完成149亿元,增长1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需完成170亿元,增长31%。

    四、建议

    明年经济增长力争较高的预期目标,既具有必要性,也具有稳妥性。全市上下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切实解放思想、放开手脚,狠抓工作落实和开拓创新。

    (一)继续狠抓工业生产和园区发展。一是培养壮大骨干企业。要集中力量培育益阳的六大优势产业集群,抓好电力、食品、纺织、等骨干企业的生产和销售至关重要。要充分利用益阳区位优势变好的有利时机,积极面向国内外大公司、大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大胆引进先进生产力改造和提升益阳有潜力、有市场的企业,使之做大做强。要继续抓好已建项目的达产,续建项目的竣工,拟建项目的启动工作,进一步通过新建项目的产能来提高工业的发展速度。二是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各工业园区要抓住园区建设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的有利时机,按照土地集约化经营、资源循环式利用的要求,搞好园区规划建设,做大作强几家布局合理、主业突出、特色鲜明的高成长性工业园区,使得工业园区真正成为益阳工业增长的发动机。

    (二)继续大力改善投资结构,保持投资的强劲增势。要按照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要求,在继续优化环境、加大投入的同时,应特别注重调整和优化投资结构,加大工业改建与技术改造的投资力度,注重发展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的新兴产业,切实从增量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今后一段时期,要在紧盯重点项目建设进度的同时,紧紧抓住中央实施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机遇,着眼长远,多争取一些国债项目和资金,建成一批、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大中型项目,保持投资对经济的持续拉动。

    (三)继续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大力开拓农村市场。一是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尤其是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收入;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开拓农村消费市场;三是稳定居民支出预期,增强即期消费,重点是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解决教育、医疗卫生、住房等领域的突出问题,减轻居民增加消费的后顾之忧。

    (四)以3+5城市群建设为契机,推进益沅桃一体化。益阳的城市规模较小,承载能力不大,辐射能力有限。益阳的中心城区面积,只相当衡阳的45%、岳阳的54%、常德的72%。中心城区人口只相当衡阳的46%、岳阳的57%、常德的68%。要缩小这些差距,在未来的“3+5”城市群建设中,提高益阳中心城区的影响力。就需要迅速扩大益阳的城市规模,提质扩容,增强其辐射和带动能力。为此应寻求一条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不需付出巨大投资成本扩大益阳城区的捷径,这就是益沅桃一体化。益沅桃一体化指的是通过一定的机制将益阳市中心城区、沅江市城区、桃江县城区融成一片,将其整合成一个整体的城区经济单位,形成一个新的中心城区。通过扩大城市容量,提高区域经济运行质量,增强对工业项目的承载能力和对周边区域的辐射能力,全面提升益阳参与构建“3+5”城市群、对接长株潭的竞争力

 

[益阳市统计局 曾益良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