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益阳高新区上下紧紧围绕工委、管委会年初提出的工作目标,坚持把工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狠抓新型工业化建设,大力实施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机遇,促进了规模工业的快速发展,经济运行质量也稳步提高。1-6月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5.57亿元,同比增长42%,拉动经济增长约12个百分点;1-5月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亿元,同比增长55.5%;实现利润4122万元,同比增长56.1%。
一、主要运行情况和特点
1、生产快速发展。1-6月,全区规模工业完成总产值18.47亿元,同比增长49.1%。其中,国有企业、股份合作企业、股份制企业和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分别完成工业总产值2.07亿元、0.14亿元、15.83亿元和0.43亿元,同比增长91.2%、41.1%、45.1%和43.3%。实现增加值5.57亿元,同比增长42%。
2、工业产销衔接较好。1-6月全区规模工业实现销售产值18.54亿元,同比增长48.3%,产销率达100.4%,连续6个月保持在100%以上水平,主要是纳爱斯、科力远和惠同公司订单增多,产品供不应求。
3、高技术产业发展加快,主导产业打开新局面。近几年来,全区工业结构在调整和发展中得以优化和升级,高技术产业和主导产业发展不断加快,比重日益提升。今年1-6月,全区规模以上高技术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5.1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3.6 %,占全区规模工业比重82.2%。合成材料制造业、橡胶专用设备制造业和电池制造业三个主导产业呈现产销两旺的良好态势,1-6月共完成产值7.58亿元,同比增长64.8%,占全区规模工业比重41%,拉动全区规模工业产值增长24个百分点。
4、民营工业不断壮大。在进一步搞活民营经济政策的引导下,全区民营工业队伍不断壮大,生产加速,活力增强。到6月末,全区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21户,占全区规模工业的77.8%;拥有资产14.8亿元,占全区规模工业的80.9%;完成工业总产值15.59亿元,占全区规模工业的84.4%,同比增长41.8% ;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1亿元,占全区规模工业的93.1%,同比增长53.2%。
5、经济运行质量平稳。1-5月全区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平稳,反映经济运行质量情况的七项指标大部分好于上年同期。1-5月,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22%,比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57%,同比下降9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6.12次,同比提高0.7次;劳动生产率17万元/人,同比增加3.4万元/人;总资产贡献率2.18%,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12.36%,同比提高6.3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3.54%,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产销率100.4%,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1-5月全区规模工业实现利润4122万元,同比增长56.1%。实现利税6807万元。规模工业企业在综合经济效益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上半年,全区规模工业企业安置就业人员6242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302人,缓解了就业压力。
二、增长的主要因素
1、各级领导和部门高度重视规模工业发展。各级领导和部门经常深入27户规模工业企业,对企业遇到的问题现场解决,对生产经营提出合理建议,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2、新增企业推动了规模工业的快速增长。6月底,规模工业企业已发展到27家,比上年同期净增12家,并涌现出了博云高科、金能新材料、益华水产品等骨干企业。新增企业上半年完成总产值3.15亿元,推动了规模工业的快速增长。
3、龙头骨干企业的发展壮大是经济总量增长的有力保证。上半年工业总产值过亿元企业有纳爱斯、科力远、惠同和双龙橡塑,共完成总产值12.74亿元,占全区规模工业总产值的69%,这四家企业对稳定全区规模工业经济总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4、支柱产业的大幅增长拉动了规模工业快速发展。支柱产业中合成材料制造业累计完成总产值1.82亿元,同比增长1.2倍,橡胶专用设备制造业累计完成总产值1.6亿元,同比增长1.4倍。两产业合计总产值占规模工业的18.5%,拉动规模工业增长15个百分点。
[益阳高新区经贸(统计)局 郭丽华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