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高新区2007年1-3季度经济运行形势分析

来源: 时间: 2007-11-01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今年以来,全区上下在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工作大局,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全区经济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态势,工业生产和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财政税收形势喜人,招商引资成绩显著,消费市场繁荣活跃,经济运行环境进一步改善。据初步测算,1-3季度全区生产总值17.83亿元,同比增长38.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56亿元,同比增长6.7%,第二产业增加值12.05亿元,同比增长47.4%,第三产业增加值5.22亿元,同比增长26.2%。

    一、1-3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简述

    1、农业方面: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农业可耕作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但高新区不断深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支持发展新型农业,促进现代农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结构。1-3季度,高新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213万元,同比增长6.8%,其中,农业产值3960万元,增长6%;林业产值332万元,增长7.3%;牧业产值4650万元,增长8%;渔业产值209万元,增长1%。

    2、工业方面:企业生产经营平稳增长,部分产品销售大幅提高,主导产业支撑作用日益明显。规模工业发展快,高新区规模工业由年初的17家发展到目前的35家,规模工业带动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明显。1-3季度,规模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2.93亿元,同比增长69.8%,实现工业增加值10亿元,同比增长59.6%,跃居全市第一位;全区规模工业用电总量8794万千瓦小时,同比增长28.1%;产销率达101.2%,连续9个月保持在100%以上水平。  

    第一,主导产业支撑作用日益明显。日化行业、新能源、新材料、机械加工制造业和水产品加工是高新区的主导产业。1-9月完成总产值24.02亿元,占全区35家规模工业的72.9%,拉动全区规模工业产值增长约47个百分点。

    第二,规模工业中重工业增速快于轻工业。高新区继续集中力量推动工业集群升级,加快发展高增长的产业战略项目,提升重化工业和装备工业发展水平,巩固经济增长的产业基础,工业生产迈上新台阶。1-3季度,重工业和轻工业完成总产值14.2亿元和18.7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7.1%和39.7%,重工业生产比轻工业快97.4个百分点。

    第三,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呈现出快速增长的特征。1-3季度科力远、双龙橡塑、博云高科和金能公司共创新产品产值2.59亿元,同比增长210.3%。纳爱斯、科力远、惠同、海纳百川、双龙橡塑、天心博力、华葛食品、益华水产和晶鑫新能源公司等13家高新技术企业已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种35个,完成总产值24.58亿元,同比增长39.9%,占全市高新技术总产值60%左右,实现增加值7.33亿元,同比增长29.1%;出口创汇9519万美元,同比增长165.7%。 
 
    第四,新成长的规模工业企业,加快了规模工业快速发展。今年4月和9月新进规模的金能公司、益华水产公司、博云高科、益达公司、晶鑫新能源公司等18家新投产企业前3季度完成总产值8.96亿元,占全区总产值的27.2%,为全区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作出了一定贡献。  

    3、固定资产投资方面:1-3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完成投资20.64亿元,同比增长78.6%,增速居全市第一位,已完成全年计划的82.6%。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完成投资19.73亿元,同比增长80%,位居全市第二;农村固定资产完成投资0.91亿元,同比增长51.3%。今年随着市中心逐渐转移到高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项目迅猛增长,累计完成投资9.92亿元,同比增长138.3%。技改投资完成1.47亿元,同比增长32%。
    
    第一,城镇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1-3季度,城镇化建设项目165个,计划总投资116.16亿元,完成投资19.73亿元,投资较大的有晶鑫新能源光伏产业基地建设,留学生创业园建设,房地产开发项目中的福中福国际城,佳宁娜梓山湖等,这些项目的实施,标志着高新区城镇化建设进入到新一轮高速发展期,城镇化的水平将逐步提高。
    
    第二,工业投资成倍增长,高新区工业项目占居大头。工业企业投资项目49个,计划总投资28亿元,其中计划投资较大的有:光伏产业基地、柘溪电站调度中心和留学生创业园,计划总投资分别为4亿元、2.35亿元和1.86亿元。前3季度工业投资累计完成6.19亿元,同比增长122.6%,占整个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31.4%,工业项目投资已成为拉动全区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

    4、社会消费零售方面: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消费需求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市场物价继续稳定上升。1-3季度,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3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6亿元,同比增长15.6%;农村消费品零售额0.33亿元,同比增长12.1%。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2.9%。

    5、招商引资方面:1-3季度,招商引资总计项目103个,实际利用外资1938万美元,同比增长4.1倍,实际利用内资18.27亿元,同比增长89.9%,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 
    
    6、财政方面:财政收入完成进度较快,地方可用财力大幅增加。1-3季度,全区累计完成财政收入3.17亿元,同比增长84.4%。其中国税征收0.6亿元,增长40.8%;地税征收0.89亿元,增长92.3%;财政征收1.68亿元,增长102.1%;重点企业税收特别是原入园企业和搬迁企业税收增幅较大。1-3季度重点企业实现税收0.78亿元,同比增长74.5%,其中,原入园企业(纳爱斯、科力远、惠同和海纳百川)实现税收0.6亿元,增长58.5%;搬迁企业(双龙、自来水、新华书店、中石油、中石化等)实现税收0.18亿元,增长166.4%。从入库的税收看,重点企业仍是拉动高新区税收增长的主要因素。

    7、城乡居民收支方面:1-3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39元,同比增长19.2%,人均消费性支出8142元,同比增长18.6%。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222元,同比增长19.9%。

    二、存在的问题

    1、部分企业仍有亏损。1-3季度,全区亏损企业10户,亏损额697.5万元。其中,亏损百万元以上企业有中核无纺有限公司和建业混凝土公司,共计亏损465.7万元,占全区亏损企业亏损额的66.8%;亏损50-100万元之间的企业有自来水总公司、海纳百川和湘中竹木,共计亏损176.9万元,占全区亏损企业亏损额的25.4%。

    2、少数项目不能达到预期效益。当前,支撑工业经济仍然是纳爱斯、科力远、惠同、双龙橡塑等少数骨干企业。新增企业中晶鑫新能源公司等部分企业的设计生产能力较大,但与预期效果还有一定的差距。

    三、建议加强四个方面的工作

    为完成全年主要经济指标预期目标,全区上下要在工委、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切实解放思想、放开手脚,狠抓工作落实和开拓创新。

    1、进一步加强对工业生产的指导。把发展工业作为重中之重,增强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抢抓机遇,扎扎实实落实好4季度后续新进的12家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推动高新区规模工业增长,不断提高工业化水平。

    2、继续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特别要加大工业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培育新一轮工业发展的增长点,提升经济竞争力,使高新区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发展。 

    3、采取切实措施,全面落实现有重点投资项目和重大招商项目的如期竣工投产。要继续严格执行重大项目领导分工负责制,要进一步加大重大项目的跟踪服务力度,为重大投资项目排忧解难,使其尽快形成现实的生产能力,尽快发挥投资效益。
    
    4、正确处理好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增强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今后宏观调控的重点应放在优化投资结构、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刺激消费和出口的增长,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方面。特别要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逐步提高消费水平,努力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规范、净化消费市场,鼓励、支持居民适度合理消费。

[益阳高新区经贸(统计)局 郭丽华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