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益阳市高新技术企业紧紧围绕加快新型工业化这一目标,以提高创新能力为重点,充分利用科技人材,增加科技投入,加快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科技投入显著增加,新产品不断涌现,科技成果丰硕,科技对工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明显。
一、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迅速
益阳市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活动现状表明,企业用于科技开发的各项投入增加,已具备较强的科技研发实力,科技进步已取得明显成效。
1、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益阳市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企业实现高新技术总产值64.6亿元,增长66.6%;完成高新技术增加值20.7亿元,增长77.4%;完成销售收入64.1亿元,增长68.6%。科技研究、开发项目有所增加,全市高新技术产品305种,其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达261种。
2、优势产业基本形成。益阳市已基本形成以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五大高新技术产业。2007年五大高新技术产业实现高新技术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5.4%,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79.2%。
骨干企业龙头带动作用发挥较好。纳爱斯益阳有限公司、益阳橡胶塑料机械集团、科力远高技术有限公司等高新技术企业已发展成为拉动高新技术产业乃至全市经济的龙头或骨干企业。
3、校技结合成效明显。2007年,市政府先后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和湖南大学等6所大学院校、科研院所签订了全面开展战略合作协议,益阳橡机、宇晶机械、益华水产、华葛食品等企业与上述大学有关领域代表共同签订了多项校企合作项目协议。
4、园区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容器。随着开发区的快速发展,已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主要载体,板块效应明显增强,坚持“大工业、高科技、新城区”的发展目标,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增长。益阳高新技术工业园区虽然建园时间短,但一直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到目前为止,园区已有入园高新技术企业16家。完成高新产值占全市的60.2%;完成高新技术增加值占全市的57%。高新园区基础设施基本配套,项目布局初具规模。
二、投入不足制约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益阳市高新技术产业虽然有所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与先进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突出表现在:
1、企业规模偏小。益阳市高新企业中,尚无1家大型企业,中型高新技术企业只有9家,占全市高新企业的20.5%。
2、发展不够平衡。目前益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分布呈现较明显的区域特征,有一半以上的高新企业集中在赫山、资阳、高新区等3个区内,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总量的68.4%。
3、投入及项目储备不足。从科技投入看,投入不足已成为制约益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一大“瓶颈”。今后几年,益阳市重大项目多数仍为机械、电力、造纸、纺织、冶金等传统产业,重大高新技术项目偏少,项目储备不足。
三、着力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1、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一是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投入。抓住国家实施生物育种、电子专用设备仪器、新型电子元器件和新型平板显示器件、生物基材料、信息安全等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机遇,选择一批科技含量高、特色突出、有一定规模、影响比较大的项目,做好项目申报工作;二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重视高新技术产业引导资金和重大科技专项经费的投入,按照公开、规范、高效的原则,建立健全财政科技投入管理机制,更好地发挥政府投入的引导作用。三是加大高新技术项目的引进力度。切实提高对科技招商的认识,建立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科技投入体系。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联系,大力引进高新技术特别是高水平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产业化项目。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注意引进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发展前景好的项目。四是积极组织企业上市融资。努力推动益阳市优秀企业的上市工作,力争益阳市上市融资尽快取得突破。
2、加快高新技术项目建设。努力推进重点项目的前期准备、开工、投产工作。
3、积极发展科技龙头。努力扩大产业能源,重点向高技术含量方向发展,打造科技龙头企业。
4、大力引进和培育科技人才。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一批科技创新人才、科技管理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加快科技人事制度、分配制度、评价和奖励制度的改革,充分调动各类科技人材的积极性。
[益阳市统计局 李伟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