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加快城市建设步伐 提升城市综合实力

来源: 时间: 2008-04-23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城市综合实力是指一个城市在一定时期内经济、社会、环境、基础设施、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各个方面的综合发展状况、发展水平和发展能力,反映了城市在各方面的现状和发展态势。
国家统计局根据2006年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社会经济基本情况统计数据,对人口与劳动力、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及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五大类、51个指标综合,并对286个地级以上城市进行了评价和排位。现就其情况作如下分析。

    一、城市综合评价体系的构成

    城市综合评价指标见下表:
 




    二、益阳市城市综合实力的现状

    根据国家统计局对2006年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综合实力进行的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益阳市城市(包括城区、郊区,不包括市辖县、市,下同)综合实力在全国286个测评城市中列第212位,在湖南省内处于第12位。

    (一)综合实力比较

    1、GDP总量及水平比较。2006年益阳市城市GDP为121.96亿元,在全省13个地级市中,列第9位。全国百强城市中,GDP总量超过1000亿元的有30个,其中12个城市超过2000亿元,上海、北京、深圳居前三位。湖南13个城市中只有长沙市超过1000亿元(1066.64亿元)。其他12个城市依次为:岳阳344.36亿元、常德325.27亿元、株洲285.25亿元、湘潭242.61亿元、衡阳146.64亿元、郴州143.88亿元、益阳121.96亿元、永州120.35亿元、娄底106.62亿元、邵阳78.06亿元、怀化73.34亿元、张家界66.70亿元。

    2、主要效益指标比较

    (1)与全国城市平均水平比较。在测算的10个主要经济效益指标中,2006年益阳市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每万元GDP耗电等5个指标高于全国城市平均水平;人均GDP、每百元GDP提供的财政收入等5个指标低于全国城市平均水平。特别是人均GDP只有全国城市平均水平的29.4%,是全国百强城市平均水平的22.3%。

    (2)与全省平均水平比较。高于平均水平的有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比例、每万元GDP耗电等4个指标;低于平均水平的有人均GDP、每百元GDP提供的财政收入等6个指标。而人均GDP只有全省城市平均水平的36.0%

    (3)与省内城市比较。2006年益阳市10个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在全省13个城市排位中,生活污水处理率列第一位; 每万元GDP耗电、每万元GDP耗水列第5位;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列第6位;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比例居第8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比例居第10位;每百元GDP提供的财政收入、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居第11位;人均住房面积居第12位;城市人均GDP居末位。

    3、产业构成比较。2006年,益阳市城市第一、二、三产业的增加值分别为21.32亿元、43.43亿元和57.21亿元,结构比为17.5:35.6:46.9,产业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全国百强城市第一、二、三产业的增加值分别为2212亿元、53486亿元和50659亿元,结构比为2.1:50.3:47.6。第一产业比重比全国百强城市高15.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比全国百强城市分别低14.7个百分点和0.7个百分点。益阳市是农业大市,第一产业比重大大高于全国百强城市。

    (二)益阳市城市综合实力结构

    2006年益阳市城市综合实力在人口与劳动力发展、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等5个子系统中,没有一项进入全国100强,最好名次是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名列114位,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人口与劳动力发展、经济发展名次分别为191名、223名、231和233位。综合名次在全省13个地级城市中列倒数第2位。

    三、影响益阳市城市综合实力的因素

    (一)城市规模小

    益阳市的中心城区规模较小,承载能力不强,辐射作用有限,这是制约城市综合实力提升的重要因素。数据显示,益阳市中心城区面积、人口、城市化率远低于除娄底外的衡阳、岳阳、常德3市。特别是中心城区面积,只相当衡阳的67.6%、岳阳的57.7%、常德的69.2%。

    (二)经济发展水平低

    由于历史的原因,益阳市经济总量一直偏小。2006年益阳市GDP336.21亿元,仅占全省GDP的4.49%。特别是工业化水平滞后。经过多年的发展,益阳市工业尽管已具有一定的规模,但工业经济总量仍然偏小,在全省经济总量中所占份额偏低。一是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比重小。2006年,益阳市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份额仅为3.3%。二是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仅为26.1%,比全省的35.6%低10.5个百分点。三是企业盈利能力有限。2006年全市规模工业实现利税13.46亿元,仅占全省的1.95%;规模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43.4%,比全省平均水平187.9%低44.5个百分点。

    (三)部门与区域发展不平衡

    城市综合实力与经济实力、科教文卫、城市交通、供排水及电力、居民消费等有着高度相关性。只有这几方面全面协调发展,城市综合实力才能有效、快速提升。2006年全国百强城市中有三分之二的城市得益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近年来,益阳市虽然花大力气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使基础设施建设得到长足发展,但由于经济实力较弱,对城市综合实力提升推力小。

    四、加快城市建设步伐

    城市是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先进社会文明的集聚中心,城市综合实力的增强对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提高城市综合实力,我们认为:

    (一)增大经济总量

    1、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工业强城战略。工业化是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与支撑,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益阳市要实现工业强市的战略目标,必须走新型工业发展之路。只有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才能推动城市化进程。

    (1)培养产业集群,实现工业产业与长株潭对接。我们要通过做大做强益阳市具备一定特色和优势的产业集群,集中扶持并发展壮大一批优势产业的骨干企业,实现与长株潭工业的互补,促进与长株潭的对接,实现益阳市工业的快速发展。

    (2)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强市场竞争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升市场份额的重要途径,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同时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突出抓好重大技改项目建设。努力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优势产业中的比重、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园区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我们要充分发挥对外开放优势,搞好园区建设,在高起点上推进新型工业化。

    (4)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工业化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综合利用率,延长产业链,能够大幅度地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工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2、突出发展第三产业,努力扩大消费需求。现代社会经济中,第三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其现状及发展既关系到现代化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又关系到对整个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

    (1)加快发展服务业。支持大中型流通企业发展,实现规模扩张和核心竞争力提升,力争把益阳市建设成为湘中北地区的现代物流中心;推动科技、法律、会计、审计、评估、咨询、代理、产权交易等服务;积极发展互联网产业服务,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引导城乡商业网点合理布局,加快中心城区和中心城镇集贸市场建设;积极发展社区服务业,改造提升餐饮等传统服务业;积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大力发展供水、供气、公交等公共服务业。

    (2)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当今几乎所有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城市,都有与之相匹配的文化产业作为支撑和推动。实现文化的经济化和产业化是全球性结构调整潮流。益阳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繁荣正面临难得的机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努力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全面提高广大市民的文化素质,满足城市居民的文化生活需要。
    
    (3)培育壮大旅游业。旅游业是收益最大、成本最低、发展前景最好、最有条件实现收入大增的朝阳产业。益阳市既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又有丰富的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我们要依托原生态的自然景观和原生态的民族文化,培育壮大旅游产业。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抓好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基础性工作。

    (4)规范发展房地产业。房地产是现代城市经济的缩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孕育巨大的市场需求,房地产在“衣食住行”消费中,仍属主要消费之一。益阳市的房地产业已成为城市经济的先导产业,2006年,益阳市房地产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四分之一,其增加值已占全市GDP的4.6%。由于住房升级、外来人员购房等多因素影响,房产销售继续火爆,房地产业对城市经济的贡献率还会增加。

    (5)着力增加城乡居民消费。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不断提高消费能力。鼓励中高收入阶层扩大服务消费,培育新的消费热点。进一步拓展农村消费市场,扩大农村消费。加强蔬菜、肉类、酒类市场监管,严厉打击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二)扩大城市规模

    国际发展经验表明,在城市化进程中,发展最快的是大城市,其次是小城市,最慢的是小城镇。城市越大,它的效应和规模效益更大,对资金、技术、人才和劳动力的吸引也就更大;城市越大,更容易调整城市的经济结构,强化城市内部分工,建立起门类齐全的专业机构、中介机构,为社会提供全面的服务,进一步促进整体效益的提高;城市越大,消费市场发育会更加完善,社会需求增加,生产发展更快。针对益阳市城市规模较小的现状,在未来的“3+5”城市群建设中,要使益阳市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迅速扩大益阳市的城市规模,提质扩容,增强其辐射和带动能力。其具体措施是加快“益沅桃”一体化建设。

    将益阳市中心城区、沅江市城区、桃江县城区融成一片,整合成一个整体的城区经济单位,形成一个新的中心城区。通过扩大城市容量,提高区域经济运行质量,增强城市吸引、聚和能力,增强对工业项目的承载能力和对周边区域的辐射能力,全面提升益阳市参与构建“3+5”城市群、对接长株潭的竞争力。

    (三)优化投资环境
    
    根据《科技智囊》杂志社与零点调查公司调查研究,现代投资者关注的投资环境因素主要有行政管理服务,信息供应、人身财产安全感等14项。这些因素是投资者考察、评价、选择各地投资环境的主要依据。

    1、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

    (1)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窗口建设,健全信息公布制度,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政务项目,加大上网、上报、上墙(公开栏)、上电视的力度,全方位增强政务活动的透明度。

    (2)努力提高决策水平。进一步完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重大问题要实行集体决策,认真听取有关专家意见和建议,实行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不断提高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水平。

    (3)进一步改进和规范政府管理方式。明确政府各部门职能,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政府管理,提高政府工作效能。

    2、制定切实可行的地方规则。政府抓经济发展的方式要逐步从出台“优惠政策”转向制定规则,出台法规。政府部门要率先垂范,带头守规则,首先讲信誉。同时,指导并监督企业遵守法律、法规,引导并鼓励消费者拒绝扰乱市场的各种违规行为。切实可行的规则行为是城市竞争力的体现,是投资环境的基石,是避免乱收费、“吃、拿、卡、要”乃至“审批设障”的根本措施,也是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制度保障。

    3、提供可靠的安全环境。在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城市的人身、财产、投资、生产以及社会安全,越来越为投资者首选。为了保障城市安全,要进一步加大经费和人力投入力度。因为城市安全是不可估量的无形资产,与增加投资而获取的回报不可比拟。

    (四)全面协调发展

    城市综合实力的提升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全面发展,我们要抓住长株潭成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益阳成为“3+5”城市群成员这一契机,使益阳市人口与劳动力、经济、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等各方面协调、和谐发展,全面提升益阳市城市综合实力和水平。

[益阳市统计局 陶一毛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