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是创造人类文明和推动社会进步的伟大力量,男女平等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2007年,由于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益阳市妇女发展规划》(简称《规划》,下同)稳步实施,妇女事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深入人心,妇女地位进一步提高,参政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妇女合法权益基本得到保障,妇女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2007年统计监测资料显示,《规划》所确定的可量化的69项目标,已提前达到2010年目标或中期目标要求的有46项,占66.7%,尚未达标的有19项,占27.5%,有4项因缺乏数据支持(3项无数据,1项无基数)不好判断。这一结果反映了益阳妇女发展与益阳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步的良好态势,但有近30%的指标尚未达到《规划》确定的目标,要全面实现《规划》目标,仍需继续努力。
一、妇女发展的外部条件明显趋好
2007年益阳市实现生产总值408.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9809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8%和2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797元,比上年增长17.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3913元,比上年增长16.1%;全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达到18514元,比上年增长22.2%。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实现《规划》目标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为益阳市妇女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二、妇女健康水平逐步提高
为了全面提高全市的卫生服务水平,近年来,各级政府狠抓乡镇卫生院建设,大力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妇女医疗保健条件得到改善,妇女的生命质量明显提高。
1、妇女享有良好的保健服务。2007年,益阳市乡镇卫生院妇幼保健专职人员配备率达到了100%;完成了省下达的7所乡镇卫生院改扩建任务;每个区县(市)已全面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市共有277.26万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总参合率达到了77.59%。
2、妇女保健意识增强。2007年,益阳市育龄妇女生殖保健知识普及率和计划生育知识普及率均在98%以上;城乡预防艾滋病、性病知识知晓率有较大提高;住院分娩率明显提高;节育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得到有效控制;全民健身活动的氛围日渐浓厚,参加健身活动的妇女儿童日益增多。
3、妇女身体素质提高。2007年,益阳市有3.1万名女性参加县以上运动会,其中有7名在重大国际比赛中获得奖牌,有8名在全国比赛中获得奖牌,有55名在省际比赛中获得奖牌,妇女预期寿命进一步提高。
三、妇女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各级党委政府一直把国民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益阳市各级各类教育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女性接受教育机会不断增加,受教育程度和素质普遍提高。
1、女童受到平等的义务教育。2007年,全市小学适龄女童净入学率为99.4%,初中阶段女生毛入学率99.4%,初中女生三年巩固率为90%,初中毕业生年升学率77.8%,均与男生持平。
2、高中阶段教育逐步普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73.2%,女生与男生基本持平;职业中学在校学生大幅增加,女生所占比重由2000年的48%上升到52.8%。
3、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不断。增加连续多年高校扩大招生规模,为益阳市女性接受高等教育创造了良机。2007年,益阳市普通高校在校学生2.28万人,其中女性1.12万人,所占比重49.1%,比上年提高了5.9个百分点;成人高等教育在校女生0.3万人,所占比重49.2%,比上年提高6.3个百分点。
4、农村妇女的实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大力开展各种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妇女增收致富的能力。2007年“绿色证书”受教育的女性有2354人,农村女农民技术员有1230人。
5、女性素质不断提高。近年来,女性平均受教育年限不断增加,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中女性所占比例均在45%以上,并且具有高、中级职称的女性不断增加。
四、妇女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权益得到保护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实现男女平等和妇女自身发展的基本条件。近年来,益阳市各级政府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和妇联组织,积极开辟适合妇女特点的就业领域,努力做好社会保险扩面等工作,妇女在劳动就业、保险及权益保护方面得到巩固和提高。
1、女性就业人员逐年增加。2007年全社会从业人员中有108.7万名女性,分别比2006年和2000年增加0.2万人和4.69万人,所占比重为44.52%,分别比2006年和2000年提高0.03和0.47个百分点。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中,女性所占比重在40%以上的行业有:制造业(42.3%)、住宿和餐饮业(62.8)、金融业(56.3%)、教育(48.6%)、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55.1%)、文化、体育和娱乐业(45.1%)。
2、妇女得到较好的社会保障。近年来,省、市政府把提高社会保障覆盖面纳入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强化社保征缴扩面,女性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的人数逐年增加,所占比重不断提高。至2007年底,全市有10.8万名女性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11.3万名女性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16.5万名参加了失业保险,所占比重分别为48.7%、35.1%和76.7%,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自2004年启动以来,扩面比较迅速,目前已有14.7万人和22.1万人参加了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其中女性所占比重分别为31.3%和38.5%。
3、困境中的妇女得到扶助。2007年,有7200名残疾女性接受就业培训,扶持贫困残疾妇女3532名,贫困地区当年参加科培的女性8974名,分别比上年增加2047名、612名和2017名;贫困地区当年发展女科技示范户714户,发展以妇女为主的扶贫经济实体35个,安排贫困妇女就业1855人;被扶助的城镇贫困女职工有5416人。
五、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的程度进一步提高
女性参与决策和管理,是女性社会政治地位的具体体现,是男女平等最高层次的内容。益阳市各级各部门按照《规划》提出的目标要求,加大对女干部的培养和选拔力度,使益阳市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的程度得到提高;广大女性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广泛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积极参与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参政议政水平不断提高。
1、区、县(市)女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比例保持稳定。2007年,益阳市各区、县(市)共有女性人大代表314人,占代表总数的19.89%,女性政协委员273人,占委员总数的20.5%,女代表和女委员所占比例保持基本稳定。
2、妇女积极参与民主管理。益阳市不断扩大妇女民主参政的渠道,落实妇女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鼓励妇女参与村、居民委员会成员选举,提高妇女参与民主管理的比例和水平。2007年,有166个社区和2758个村党支部班子配备有1名以上女性;3375个村民委员会班子中配有女性成员;企业职代会中女性比重基本巩固;社会团体负责人中有女性293人,比上年增加89人。
3、女性参政议政水平有所提高。2007年,益阳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大领导班子均配备有女性;区(县、市)级党委、政府和政协领导班子中女干部配备率已达100%;市委工作部门中有一半以上的单位配备有1名以上的女处级干部;市直部门担任正职的女性又有增加。
六、妇女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
近年来,益阳市把加强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建立法律救助体系、为受害妇女提供多种形式的法律服务和救助作为一项大事来抓,加大对社会丑恶现象依法惩治的力度,保护处于困境中的妇女,加强法律援助,取得了积极成效。
1、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普法教育的深入,人们的法律意识和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意识不断增强,据调查,2007年全市维护妇女法律法规知识知晓率达89%。
2、侵害妇女人身权益的犯罪活动得到遏制。2007年,益阳市公安机关共破获强奸妇女案件38起,破获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他人卖淫案件40起,有效维护了妇女的人身安全,保证了社会秩序稳定。妇女的合法权益得到了较好维护。
3、妇女得到了有效的法律援助。2007年,全市共有为妇女儿童提供法律援助的机构175个,比上年增加36个,由妇联创办的法律援助机构73个,比上年增加31个,得到法律援助机构援助的妇女儿童有114人。
七、生存与社会环境不断改善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实施和益阳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级政府加大了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力度,加强社区建设,不断完善服务设施,大力开展创建文明家庭、“双学双比”等活动,为广大妇女营造了一个方便舒适、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良好生存与发展环境。
1、生存环境明显改善。2007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3%,比上年提高2.44个百分点;城市污水处理率已达66.27%;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为69.6%,比上年提高10.1个百分点。
2、社会环境不断优化。2007年,城乡各种福利事业单位有207个,比上年增加99个;全市每万人口平均拥有福利床位16张,比上年增加7张;城镇社区服务设施和城镇便民利民服务网点分别比上年增加606个和80个;广播和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各级评选出“五好文明家庭”1382个、县级以上“三·八”红旗手250名。
3、困难妇女得到救助。目前,益阳市基本形成了以政府救济为主、社会互助为补充的社会救助工作体系,为困难妇女建立了有效的社会救助“安全网”。2007年,全市为包括妇女在内的27万人提供了社会救济,比上年增加3.4万人,其中有22.4万名城乡居民享受了最低生活保障,比上年增加8.5万人。
《规划》实施7年来,益阳市妇女事业得到了很大发展,但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妇女的生命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剖宫产率、孕产妇死亡率居高难下,要达到《规划》目标任务相当艰巨;妇幼保健部门尚未对城市妇女进行妇科病的普查普治;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和吸毒人数不但未控制,而且增长过快,严重危害妇女的健康。
二是妇女就业与社会保障的权利有待进一步落实。2004年以来,益阳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中女性所占比重逐年下降,2007年为36.4%,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下岗职工中女性人数增加,所占比重达60%,比2000年提高31.5个百分点;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女职工比上年减少1.5万人,所占比重比上年下降6.7个百分点;参加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的女性虽有增加,但所占比重仅有31.3%和38.5%,分别比上年下降5.4个和2.7个百分点;城镇职工生育保险覆盖率与目标比还有一定差距。
三是妇女参政议政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县级后备干部中女性比重仅13.5%;市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女性所占比重偏低,分别为12%、16%和17.8%;各级领导干部中女性比重仍不高,市、县政府工作部门领导班子中配有女性的单位均不到一半,尚未达到2005年的目标;乡镇(街道)、社区、村(居)委会班子女性配备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四是妇女合法权益有待进一步维护。2007年,有涉及妇女财产的民事、刑事案件4264件,比上年增加3886件;有关侵犯妇女财产权利的信访案件180件,比上年增加129件;刑事犯罪被害人中妇女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得到法律援助机构援助的妇女比上年减少。
五是妇女生活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文化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缺乏专供妇女活动的文化场所和设施,资阳区、赫山区、南县、安化县未建妇女健身活动中心;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出现滑坡;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和城市居民用气普及率严重偏低,与《规划》目标尚有23.5个和29.1个百分点的差距。
六是监测统计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由于认识不够到位,有的部门和单位尚未将“两纲”监测统计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未明确科室或安排专门人员负责“两纲”监测统计工作,对监测指标未建立原始记录和分性别的统计台帐,致使在数据收集的过程中,有的单位或无人受理,或很难取得数据,还有个别监测指标无数据来源,直接影响对《规划》的整体监测和评估。
实现妇女事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全面实现2000-2010年《规划》目标,任务还很艰巨。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改善保健条件,提高妇女健康水平。整合全社会卫生资源,加大对妇幼保健工作的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和稳定基层保健队伍,进一步完善妇幼保健网络,加强对农村人口、流动人口中孕产妇女的管理,保证他们享有良好的卫生保健服务。加强卫生知识宣传,预防和控制性病和艾滋病等疾病的蔓延和增长。
2、加大工作力度,使妇女享有平等的就业和社保权利。要进一步加大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力度,加强妇女的职业培训,提高妇女的自身素质,增强社会竞争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妇女就业渠道,消除就业中的性别歧视,提高女性就业比重;对下岗失业妇女再就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创造就业机会,为扩大妇女就业门路提供便利条件;及时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城镇职工、特别是女职工的社会保险覆盖面。
3、坚持男女平等,充分发挥“半边天”作用。要进一步完善平等竞争机制,健全监督检查机制,为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提供平等的竞争机会;加强对女干部的教育和培养,提高她们的参政议政能力和领导决策水平;加大选拔和任用女干部的力度,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女干部的配备率,把女干部放到更重要的岗位,发挥其聪明才智,给予她们更多的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机会,使 妇女“半边天”作用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4、完善法律体系,维护妇女合法权益。要进一步完善法律保护体系,建立由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牵头,有关职能部门组成的协调机构,负责检查、督促保护妇女权益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为受害妇女提供多种形式的法律服务和救助,加大执法力度,对侵害妇女权益的犯罪,严惩不怠,切实维护好妇女的合法权益。
5、采取有效措施,优化妇女生活环境。加大投入力度,为妇女建设更多的文化、健身活动场所;进一步加大农村改水改厕力度,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居民用气普及率,为妇女创造更为健康、方便、舒适的生活环境。
6、强化部门责任,确保各项指标全面达标。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不仅让男女平等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还要成为社会各界的共同行动,从而形成推动《规划》顺利实施的良好氛围。要强化政府行为,进一步明确各有关部门责任,将《规划》的实施纳入年度工作的考核体系。各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对《规划》重点、难点指标,要采取有力措施,相关部门协同作战,全力攻克。各有关部门要明确专门机构和人员承担监测统计工作,完善原始记录,建立分性别的统计台帐,对缺口指标,要加强调研,想方设法取得数据,以便及时了解两个规划的实施情况,对照《规划》所定目标,进行监测评估,为各级领导指导妇女工作提供决策依据,为建设和谐益阳作出贡献。
[益阳市统计局 游晓丽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