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月益阳市经济形势及后段走势分析

来源: 时间: 2008-07-03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今年以来,益阳市遭受了历史罕见的冰冻雨雪灾害,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奋起抗灾救灾,努力把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同时,采取果断有力的措施恢复生产和保障人民生活,全市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农业和农村经济平稳发展,工业经济步入快车道,投资规模继续扩大,消费市场日趋活跃,财政金融运行稳健,城乡居民收入增加。1至5月,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76.33亿元,同比增长13.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9.62亿元,同比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56.63亿元,同比增长19.7%;第三产业增加值80.09亿元,同比增长12.5%。
    
    一、经济运行的基本特点
   
    (一)农业生产出现回升。1至5月,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8.6亿元,同比增长6.3%。全市早稻播种面积131.53千公顷,比去年增加7.28千公顷;油料面积7.64千公顷,减少0.15千公顷;棉花31.06千公顷,增加5.4千公顷;苎麻21.94千公顷,减少11.86千公顷。苎麻面积锐减的原因是目前市场上产大于销,供大于求,导致价格偏低,麻农种植积极性下降。甘蔗1.84千公顷,减少1.66千公顷;烟叶0.32千公顷,减少2.26千公顷;蔬菜20.96千公顷,增加0.61千公顷;瓜果4.16千公顷,减少0.52千公顷。共出栏生猪220万头、牛7.4万头、羊25万只,同比分别增长20%、13.2%、8.2%。水产品产量10.4万吨,同比增长4.6%。在经济效益和政策扶持的双重驱动下,生猪生产恢复较快。特别是规模养殖成为发展的方向,自去年国家扶持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以来,今年益阳市争取国家投入的生猪规模养殖场项目建设资金达1300万元,比去年净增250万元,全市规模养猪户与2006年相比净增3000户以上,规模户生猪出栏占全市总出栏的45%左右。能繁母猪存栏达27.15万头,同比增长21.3%,生猪生产发展后劲增强,规模不断扩大。
   
    (二)工业快速增长。1至5月,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50亿元,同比增长22.4%。其中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38.86亿元,增长28.9%;从规模工业看,一是新进企业带动强劲。5月末,全市规模工业企业594家,其中由规模以下成长壮大新进规模“笼子”的64家。新进规模企业壮大了规模工业生产总量,同时,这些企业普遍发展较快,拉动了全市工业增长。二是县域工业全面增长。大通湖同比增长41.7%、赫山32.5%、桃江31.5%、沅江31.3%、高新区30.4%、安化30.4%、南县12.8%、资阳11.6%。三是产销衔接良好。1至5月,产销率99.4%。四是重点行业贡献突出。电力、食品、纺织、装备制造、造纸、化学及竹木加工工业共完成增加值33.75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的86.9%,同比增长28.6%。竹木加工业同比增长62.5%、食品57.4%、装备制造27.9%、造纸业增长36.3%、电力23.9%、纺织23%、化学工业14.6%、有色金属冶炼业11.2%。建材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建材工业减产的主要原因是电力供应紧张,开工不足。
   
    (三)消费品市场红火。1至5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54亿元,同比增长20.8%。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1.99亿元,增长24%;农村消费品零售额36.55亿元,增长17.4%。拉动消费市场增长的主要原因:1、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居民购买力增强。2、节日期间积聚了人气,活跃了益阳消费市场。竞争激烈的商家在节日期间打出了多种促销手段,采用打折、抽奖、赠送等灵活多样的经营方法,在保量更保质的前提下,推出自己的特色服务,注重提高服务质量,大大促进了消费市场的增长。3、消费结构升级。随着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家具、家电更新换代加快。私家车大量进入家庭,金银珠宝等奢侈性商品迅速增长,部分人群由温饱型消费逐渐向享受型转变,为消费市场提供了上升空间。4、年初冰冻灾害的作用。由于今年元月天气从13号开始出现冰冻,使部分小区出现断水或断电的情况,致使部分居民为生活方便而住进了各大宾馆,这段时间各宾馆都处于爆满。冰灾期间,引发了御寒衣物和取暖器的消费高峰。5、消费品特别是食品价格的上涨,扩大了零售额。
   
    (四)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由于在建大项目增多、施工进展顺利等因素的共同作用,益阳市投资继续高位运行,1至5月,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2.93亿元,同比增长33.8%。其中完成城镇以上投资56.93亿元,同比增长32.5%;完成农村投资16亿元,同比增长38.7%。从行业结构看,工业投资引领增长。1至5月,全市完成工业投资36.54亿元,同比增长36.6%,占全社会投资的50%,拉动全社会投资增长18个百分点。工业投资中,十大优势产业完成投资34.04亿元,同比增长39.7%,占工业投资的73.9%。其中:装备制造业完成投资6.95亿元,同比增长1.3倍;纺织业完成投资3.64亿元,同比增长1.2倍;造纸业完成投资2.19亿元,同比增长1.4倍;竹木加工业完成投资0.92亿元,同比增长1.2倍;有色金属冶炼行业完成投资2.66亿元,同比增长97.4%;化学工业完成投资0.78亿元,同比增长95.2%。房地产开发投资继续猛增。1至5月,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6.37亿元,同比增长55.7%。这是益阳市房地产开发投资连续18个月以超50%的速度增长。全市房地产项目施工面积308.1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8.8%,1至5月,商品房屋销售面积74.2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8%;商品房屋销售额12.43亿元,同比增长72.1%。
   
    (五)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1-5月,全市地方财政收入8.17亿元,为目标任务的43.52%,同比增长23.1%。财政总收入12.27亿元,为目标任务的36.9%,比上年同期增加2.15亿元,同比增长21.2%。
   
    (六)招商引资实现新的突破。1-5月,益阳市利用市域外资金84.34亿元,同比增长23.3%。其中境内省外资金43.66亿元,同比下降0.1%。直接利用外资1667万美元,同比增长71.9%。工业项目引资59.92亿元,占全部到位资金的71.1%,同比增长23.4%。区域经济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展。在巩固珠三角地区招商成果的同时,积极拓展长三角地区的招商。1-5月,长三角地区到位资金6.14亿元,占7.3%;珠三角地区到位资金21.57亿元,占25.6%;京津地区到位资金9.81亿元,占11.6%。
   
    (七)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1-5月全市农民现金收入人平1978元,同比增长13.0%,其中:工资性收入人平740元,增长15.6%,主要是农民外出从业人数增加。家庭经营收入人平1020元,同比增长10.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97元,增长12.6%。其中,工薪收入3566元,同比增长1.3%;经营净收入877元,增长68.7%;财产性收入122元,增长6.2倍;转移性收入1200元,增长12.9%。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经济增长速度因灾减缓。受冰雪灾害的影响,益阳市各行各业均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尤其是工农业受损严重,影响财政收入增长,拉低了GDP增幅。1至5月,财政总收入增长速度比上年同期低19.9个百分点。益阳电厂、湘安钨矿等重点企业入库税收因灾减少。今年1至5月GDP增速同比回落0.1个百分点,比全年经济增长目标低1.6个百分点。为了确保完成全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下半年GDP增速要达到16%。

    2、物价上涨较快。物价总体水平承接了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上涨的惯性,继续上扬。1-5月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累计上升7.9%,市场价格总水平呈逐月上涨态势。从消费品种类来看,食品类价格上涨23.8%,烟酒及用品增长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下降0.3%,衣着下降0.1%,医疗设备保健用品增长1.1%,交通和通信下降2.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下降2.4%,居住增长11.9%。目前市场上晚籼米价格由上年同期的每公斤2.6元涨至3.2元,早籼米由每公斤2.2元涨至2.6元,分别上涨了23.1%和18.2%。

    3、工业生产成本费用提高,亏损加剧。1至5月,规模工业利润总额0.58亿元,同比下降67%;亏损企业亏损额3.07亿元,同比增亏2.09亿元。主要是益阳火电厂一家1至5月亏损2.8亿元。其他亏损较大的企业有沅江市明星麻业有限公司、益阳市自来水总公司、湖南省资江机器有限责任公司、湖南海纳百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益阳康益机械发展有限公司、湖南中核无纺有限公司、湖南聚泉高新建材有限公司和南县自来水公司。造成工业企业亏损上升的主要原因是银行加息和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自去年以来,受国家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提高利率的影响,全市工业企业利息支出大幅增加,从而相应减少了企业利润。1至5月,全市工业企业利息支出为5.2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06亿元,增长3.4倍。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也直接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造成企业减利或亏损。1至5月,全市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总体水平同比上涨12%,工业品出厂价格总体水平上涨10.2%,由于产品的销售价格涨幅与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倒挂1.8个百分点,导致企业盈利能力继续下滑。

    三、后段经济走势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今年经济增长目标是GDP增长15%。从目前情况分析,实现年度目标的有利因素较多。

    首先,宏观经济发展环境基本稳定。尽管美国次贷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金融危机使美日欧经济明显减速,但受发展中国家经济强劲增长的带动,今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可望达到3.4%。从国内经济走势看,尽管遭受了冰雪灾害,国民经济仍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国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6%。汶川地震对灾区及与灾区经济往来密切的地区经济发展会产生一定影响,由于受灾地区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比较小,不会改变整个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态势,预计全年全国经济增长10%左右,这种稳定增长的宏观环境对地方经济发展是十分有利的。从省内看,经济增长速度逐月回升。1-5月全省GDP增长10.5%。由于冰雪灾害影响,全省前5个月经济增长速度在全国排位靠后,下阶段压力较大。而部分受灾严重的市州生产恢复缓慢。益阳市灾损相对较小,生产恢复相对较快,在今年下一阶段全省经济发展格局中将发挥更大作用。

    其次,国际国内产业转移不断加快。随着国际贸易和科技革命、知识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速,区域经济合作进一步加强,国际产业转移步伐加快。今后一个时期,中国仍将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重点战略区域。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由于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许多国际上有名的跨国公司开始成规模地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发展,并获得了巨大成功。可以说,随着地区盈利水平的提高和环境容量大、综合成本低等优势的凸显,中西部地区已经越来越有条件与沿海发达地区一道分享国际产业转移带来的机遇。从国内来讲,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也已蔚然成势。近几年来,受土地、房屋、劳动力、原材料等生产要素价格上升、出口退税率下调等国家对外贸易政策调整影响,东部沿海发达城市一些企业生产成本上升,经营环境趋紧,企业生存与发展面临新的选择。东莞、深圳、上海、惠州、广州、鹤山、中山等地一些企业纷纷迁往江西、湖南、广西、香港等地或越南、泰国、印度、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形成企业“迁移潮”。据有关调查资料,珠三角地区目前约8万家港企中,有37%的企业正计划将全部或部分生产能力搬离珠三角,更有超过63%的企业计划迁出广东。截至2007年6月,有7000余家浙江民营企业撤离上海。这些外迁企业主要是中小型企业,主要从事制鞋、家具、五金、电子元器件、塑料制品、玩具和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国家为鼓励企业到中西部投资,推进产业梯度转移,提高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水平,缩小东、中、西部差距,加快形成布局合理、比较优势明显、区域特点鲜明的加工贸易发展格局,商务部确定了31个“全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分布在15个中西部省份,其中约半数是省会城市。益阳能作为先期入选的非省会城市,为实现后发赶超赢得了发展先机。
    
    第三,区域经济新格局加速形成。益阳最大的优势是紧靠长株潭,最大的机遇是对接长株潭。目前长株潭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产业集聚度、产品配套率偏低,最具优势的机械工程产业本地配套率只有20%左右。这为周边地区加快发展配套产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岳阳、衡阳、常德、娄底都提出要加强与长株潭的分工协作,实现错位发展、互补发展,益阳地理区位上有优势,在与长株潭的合作与对接中更应该走在前列。今年3月开始的益阳高新区东部新区建设,为对接长株潭,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充分依托东部新区“东进东接、对接长株潭”优越的先发位置,将东部新区打造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循环经济园区,承接海内外产业梯度转移的重要基地,长益常经济走廊重要的工业中心。通过一个时期的发展,益阳高新区东部新区将成为环省会城市的前沿区和先导区,成为全市新型工业化的核心区。

    预计上半年全市GDP216.92亿元,同比增长1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8.58亿元,同比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70.49亿元,同比增长20.4%,其中工业增加值62.92亿元,同比增长23%;第三产业增加值97.85亿元,同比增长12.3%。预计上半年规模工业增加值48亿元,同比增长29.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4.08亿元,同比增长34%。城镇固定资产投资73.27亿元,增长33%。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0.81亿元,增长37.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84亿元,增长21%。农民现金收入2320元,增长14.9%。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6530元,增长12.8%。预计全年GDP520亿元,增长15%左右。
    
    四、对下一阶段经济工作的建议
    
    1、加大项目工作力度,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投资是益阳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经济的较快发展与投资的高速增长紧密相连。今年以来,益阳市投资增长虽然超过30%,但在市州中明显退位,且后劲不足。目前投资增速主要靠续建项目支撑,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仅6个,且完成的工作量较小。要根据国家的投资方向和重点,积极加强与省和国家有关部门的衔接汇报,努力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投入。加强新开工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加快项目动工建设步伐。当前,要以益阳市确定为全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对接地为契机,努力争取较多的项目特别是大项目落户益阳。对投资项目特别是重点项目,要认真搞好协调服务工作。对列入今年市调度的重点项目,继续采取逐一跟踪服务等措施,有关部门应密切配合,及时协调解决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重点项目顺利建设。
    
    2、加大工业园区建设力度,保持工业经济的良好势头。工业园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增长点。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是国内外通行的成功做法。前5个月,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4.95亿元,同比增长22.8%,增速低于全部平均水平。要抓住园区建设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的有利时机,按照土地集约化经营、资源循环式利用的要求,搞好园区规划建设,做大作强一批布局合理、主业突出、特色鲜明的高成长性工业园区,使得工业园区真正成为益阳工业增长的发动机。

    3、重点帮扶一批潜力较大的优势企业,加快发展,积极为企业生产经营解忧排难。目前,益阳市有一批实力较强,发展前景较好的企业。如中联重科混凝土搅拌机、太阳鸟游艇、5万吨辣妹子续建、通威饲料年产30万吨饲料生产线。中联重科搅拌机生产线项目累计完成投资达1.59亿元。益阳电厂、纳爱斯、科力远等为代表的支柱型企业,已经成为高新区规模工业增长的动力之源。以晶鑫科技、达普林科技为代表的外资企业,是近几年来通过招商引资落户高新区的以新能源、新材料的研发生产为主的高科技企业。在这些企业当中,以弘基矿业、瑞能动力(铁牛集团)较为突出,2家企业1-5月完成产值5071万元,产销衔接较好,是潜在的支柱企业。此外,在建项目中的金立平板电视、中科恒源风电产业、凯迪绿色能源等企业将成长为新一轮的过亿元企业。要加强对重点企业、行业、地区的协调,深入基层企业,及时有效地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和实际困难。引导企业正确判断原材料供应、产品销售形势,科学组织企业生产经营。引导企业加强管理,节能降耗,降低成本。同时,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步伐,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4、抓好农副产品生产和市场监管,遏制物价过快上涨。目前,益阳市物价涨幅仍居高位,而且,除食品涨价因素外,原材料价格和工业品价格、生产资料价格和生活资料价格以及农资价格均在上涨,表明当前成本推动型的通胀压力在增大。为此,我们建议,应把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后段的重要任务,认真贯彻国家对粮、油、肉等启动临时价格干预政策措施,遏制物价过快上涨。一是要继续抓好农业灾后恢复性生产,稳定粮食生产,增加油料生产,扩大蔬菜生产,做好畜禽防疫工作,认真落实国家和省里扶持粮食、油料、生猪、生产发展的政策措施和“米袋子”、“菜篮子”行政首长负责制,完善储运体系,保障农产品供给;二是加强价格监测、预警和市场监管,加大价格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串通定价、制假售假、商业欺诈等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市场正常秩序;三是完善因物价上涨对低收入群众的补助办法,确保困难群众生活稳定。

[供稿:益阳市统计局 曾益良]
[责编: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