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返乡农民工稳定情况调查及分析

来源: 时间: 2009-04-01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返乡农民工就业情况是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的问题,也是关系到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和社会稳定的大事。3月中旬,我们组织开展了返乡农民工稳定情况的调查,通过抽样调查、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和个别交谈等方式,基本掌握了当前返乡农民工的就业情况和稳定情况,现将情况综述如下:
    
    一、返乡农民工的就业情况

    益阳市共有乡村人口382.87万人,劳动力资源总数222.57万人,剩余劳动力120余万人,2008年已累计转移就业约112万人。自去年四季度以来,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遇到困难,特别是沿海劳动密集型和外向型企业生产经营不景气,导致大批中小企业关闭歇业,造成大量职工尤其是农民工失业返乡。据调查,截止今年2月底,益阳市返乡农民工总数21.03万人,其中春节后继续外出找工作的4.28万人,待业在家的返乡农民工16.76万人,占历年转移输出就业的15%左右。目前这些人中一部分仍在观望,等待机会外出务工;一部分不想继续外出的人员已经在家备耕农业生产或在本地找到其它就业岗位。由于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高度重视农民工回流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安置、稳定返乡农民工,鼓励农民工自主创业,目前益阳市总的形势比较好,就业局势相对稳定。据市农调队抽样调查资料预计,益阳市一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中工资性收入461.94元,同比增长1.98%,主要是在本地务工的人数增加,使人均在本地劳动得到的收入增加33.21元,增长22.42%。如赫山区泉交河镇竹泉山村措树湾组10户调查户中就有4人在本地企业益阳龙源纺织有限公司上班,他们一季度在公司获得的劳动收入人平就有3354元,同比增加466元。

    二、农民工返乡带来的问题与隐患

    虽然各级各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就业大局基本稳定,但农民工返乡带来或存在的问题与隐患仍然不容忽视。
   
    (一)治安隐患增加。一是农民内部纠纷增加。农民工返乡后,国家一系列的支农惠农政策,使土地对农民工的吸引力大大增加,由于转包、出租土地的时间和其他条件界限不清,可能引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由于经济收入减少,一些农民工夫妻因经济原因发生矛盾的情形可能会大量增加,从而引起离婚诉讼;部分返乡农民工未能索回属于自己的工资报酬,可能引发涉及农民工工资的劳动争议、劳务合同纠纷案件;一些因建房、疾病、天灾人祸等特殊原因不得不向他人借债度日的农民工,因不能按其归还借款,以及借贷关系中利息不合理等原因而导致的诉讼案件发生。二是群诉群访事件增加。随着返乡农民工在家“赋闲”时间的增长,求知、求富、求乐的愿望以及要求民主、民生、民权、劳动保障的意识将更加强烈,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农村社会保障、房屋拆迁、土地征用以及债权债务等新旧矛盾在时间和空间上被压缩在一起,由此可能引发新的群诉群访事件。三是违法犯罪案件增加。部分返乡农民工可能因生活贫困等原因,难免会铤而走险,可能会做出危害社会安定的极端行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成为新的社会不安定因素。
   
    (二)再就业难度大。首先,由于沿海发达地区企业不景气,在短时期内不可能得到改善,减员减薪力度可能还会加大,使部分农民工无法重返原务工地务工,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会滞留农村,农民收入在今年甚至未来更长的一段时间将呈现下滑趋势,从而加剧本地的就业压力。其次,虽经各级各部门大力挖掘,但益阳市能提供的就业岗位仍然有限,且在短时间内不可能有大幅度的增加,除了城镇新增就业人口和国企失业职工等需要安置外,今年还是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所以返乡农民工的就业存在很大的困难。
   
    (三)创业条件有限。虽然有个别经济实力较强的农民工返乡后自主创业,在当地办起了实体,吸纳了少量的农民工,但绝大多数农民工无力创业。一是缺少资金支持。农民工虽然在外打工有了一定的积累,但就兴办企业、投资生产经营而言,仅仅是杯水车薪。二是缺少信息支持。由于农村条件有限,地处偏远,信息不灵,农村企业或农民工个人接触市场、了解市场、熟悉市场的窗口少,因而很难掌握波动较大的市场行情和抓住发展项目的机会。三是缺少市场竞争力。农民工创业大多局限于家庭或家族式经营,单枪匹马地干,势单力薄,形不成合力,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四是缺乏创业的胆量和信心。部分返乡农民工有了一定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和创业意识,但是,往往把“创业”想得很复杂,怕失败,“知难而退”。
   
    (四)个别返乡人员处于极端贫困。益阳市大部分外出务工人员由于文化水平低,就职于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如鞋厂、玩具厂、电子五金厂。工资水平不高,每月除去生活开支,积蓄微薄,缺乏创业成本,如遇上大病或天灾人祸等,不说就业和创业艰难,就连起码的生存都成问题。
   
    (五)耕种技术生疏无法进行农业生产。相当一部分返乡民工,特别是举家外出务工的农户,因多年的在外务工,对农业生产知识几乎荒废,更难以达到现在的农业生产技术要求,虽想重操旧业,从事农业生产,但对今年的农业生产感到茫然。如南县的部分农民工反映去年农村主要经济作物的产量和价格如此之低,有的连成本都难收回,不知道今年耕种什么作物收益好。

    三、对策和建议
   
    (一)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做大做强企业,确保市内企业农民工就业稳定的同时,创造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吸纳返乡农民工就业。
   
    (二)引导回流人员参加技能提升培训。利用阳光工程、农民创业培训工程等,优先做好对需要培训的返乡农民工的专业技能、法律法规、政策知识和维权等方面培训,使其学到更多的适用性技术,真正掌握一门职业技能,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同时,对重新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要提供优良品种、科学种植方面的服务。
   
    (三)鼓励和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设立农民工返乡创业服务窗口,着力在提供返乡创业项目、提供优质服务、争取小额贷款等方面,大力支持返乡农民工,引导他们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竹木加工、食用菌、畜禽养殖、中药材、蔬菜等产业。积极支持有创业发展愿望和条件的返乡农民工创办、领办企业,并在办证、信贷、劳动力招收、税收、用地等方面予以优惠。 
   
    (四)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管理。要高度重视农民工返乡可能引发的社会问题,防止和克服“群诉群访、聚赌斗殴”的不良倾向。采取有效措施,做好综治、维稳工作,进一步扩大低保范围,保障农民工的正常生产生活,确保社会稳定和经济平稳发展。加大法律宣传力度,组织进行《婚姻法》、《劳动者权益保障法》、《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刑法》等法律知识讲解,引导返乡农民工回乡即安、遵纪守法。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摸清不稳定因素,预防违法犯罪行为,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将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要积极帮助农民工化解各类纠纷,完善群体性事件处置预案,畅通农民工诉求渠道,有效防止涉讼缠访、集体上访或群体事件的发生。
   
    (五)加强返乡农民工监测管理。要高度重视农民工返乡问题,及时掌握农民工返乡动态信息。认真组织开展全面调研,建立预警和处置机制,健全农民工返乡统计、检测制度,加强动态监控和统计分析,通过调查统计对返乡农民工情况进行摸底登记,掌握情况和趋势,了解数量和分布,以及各自的特长、想法、要求等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引导政策。

[供稿:益阳市统计局 罗寒松]
[责编: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