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益阳市农村消费市场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 时间: 2009-04-03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消费、出口、投资被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在金融危机蔓延的情况下,出口受阻,投资增长趋缓,使得进一步拉动消费扩大内需成为当务之急。扩大内需是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关键词,而农村消费市场更是成为担当此轮扩大内需重任的"生力军"。益阳作为农业大市,要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工作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扩大农村消费市场,激活农村消费需求,对繁荣益阳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一、益阳市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中央农村政策指引下,益阳市农村经济呈现较好的发展态势,农民收入加快增长,生活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农村市场启动缓慢,使得农村消费发展仍处于较低水平。

    1、农村消费在全社会消费总额中所占份额少。近年来,益阳市农村消费总量虽在逐年扩大,但在全社会消费总量中占所比重仍然偏低。2008年农村零售品总额为86.86亿元,比2000年增长1.6倍,年均递增12.9%,占全市总人口四分之三的农村居民,在全社会零售品总额构成中仅占46.2%,比2000年下降了0.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之比由2000年的2.17:1上升到2.38:1。

    2、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偏高。近年来,随着农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水平稳步提高。2008年,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941元,比2000年增长95.4%,年均递增8.7%,农民生活正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提高型转变。以家用电器、交通通讯、文化娱乐为代表的消费,在农村市场以年均15%左右的速度递增,体现农民生活质量的恩格尔系数为50.8%,比2000年降低了3.8个百分点。虽然益阳市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在逐年下降,但是与城镇居民比较高10.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消费整体质量依然偏低。2008年,益阳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526元,仅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三分之一,在如此高的恩格尔系数条件下,限制了农民购买力向非食品消费的转移速度。

    3、农村居民耐用家电消费品普及程度低。2008年,农民每百户彩电、冰箱、洗衣机、电脑平均拥有量为96台、28台、61台和2台。继城镇家电热后,农村家电除彩电普及率较高外,其他产品并未像人们预料的那样如期出现,普及程度低。

    二、农村消费市场发展因素分析

    1、有利因素:①宏观政策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把农业农村工作任务概括为"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在国内外经济形势急剧变化之际,稳定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刺激国内消费,成为决策层维稳中国经济寄予厚望的政策取向之一。各种惠农政策的实施,家电、汽车下乡,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将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为消费市场升温给予有力支持。②小城镇发展是启动农村消费的推进器。近年来,益阳市小城镇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吸纳能力不断增强,是益阳市实现经济平稳增长的基础。在金融危机日趋严峻的形势下,小城镇的托底作用越来越突出,能够直接拉动投资和消费,其扩大内需的潜力巨大,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突出矛盾的重要支撑点。③独特的区位优势为农村消费发展创造了条件。益阳是环湖南省省会经济圈的重要城市,有着明显的区位优势。是中部地区重要的物流集散地,两小时车程可以辐射湘、鄂、赣等省多个城市;益阳拥有湘中北地区最大的铁路枢纽站,湘黔、石长和洛湛铁路穿境而过,货物一天内可直达广州、深圳、湛江等口岸城市,独特的区位优势成为农村消费发展潜在动力。④消费结构升级换代是农村消费发展的亮点。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和文化素养的提升,人们的消费观念逐步转变,新型、时尚、文化、旅游消费逐渐引领市场潮流,食品讲究营养,衣着时尚靓丽,住房宽敞舒适,生活用品高档,注重文化教育,是当代农民生活消费的追求。

    2、不利因素: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526元,仅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三分之一,其差距由2000年的3759元扩大到7922元,低收入导致低购买力。②市场秩序亟待整顿。农村商业网点布局分散、规模偏小,且存在秩序混乱、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的现象,坑农害农事件时有发生,约有六成左右的农民曾买到过假冒伪劣商品,严重损害了农村消费者权益,使得农民原本十分有限的购买力大打折扣,影响了消费信心。③农村消费品价格偏高。由于农村流通不畅,物流成本偏高,同样的商品,到农村的配送成本高出2成左右,提高的成本直接转嫁到农民身上,增加了农民负担,不利于扩大农村消费。④传统消费观念制约消费扩张。传统的消费崇尚节俭,加之不健全的农村社会保险制度,使"轻消费,重储蓄"的观念在农村,特别是中老年人群中表现得突出。据调查,2008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银行存款达1337元,高储蓄率虽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在经济起步发展阶段是非常必要的。但是随着经济总量扩大,高储蓄将影响消费的扩张。   

    三、加快益阳市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的建议

    针对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家出台了扩大内需的政策,以促进经济平稳增长,扩大居民消费成为新的着力点。挖掘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在当前形势下意义尤为重大。据测算,农村人口每增加1元的消费支出,将对整个国民经济带来2元的消费需求。目前,农村消费水平整体偏低,如果真正启动了农村消费市场,中国经济将有望保持30年以上的持续高速增长。目前,农业大市是益阳最大的市情,增加农民收入,启动农村消费,应是各级党委政府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

    1、采取得力措施,增加农民收入。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只有收入水平提高了,才能扩大消费需求,优化消费结构。首先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夯实农民增收基础。益阳市是农业大市,发展现代农业是有效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后发赶超的必然途径。加快品种改良步伐,扩大先进适用技术覆盖面,提高农作物产出效益;强化集约经营,扩大产业化生产规模,树立有益阳农字特色的优势品牌,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其次要加快非农产业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鼓励农民自主创业,选择市场前景好、效益高的发展项目,增加家庭经营非农收入;再次要加大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力度,促进转移劳动力由劳力型向技能型、智能型转变,多方增加农民收入。最后要加快小镇城建设步伐,把小城镇建设成为非农产业的聚集地。抓住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大基础建设投入这一契机,搞好规划,把小城镇建设成上档次、上规模,商业发达,环境优美,能容纳更多农民的居住地,成为农村商品的集散地和农民购物的天堂。

    2、完善农村消费市场体系,优化消费环境。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交通通讯、家用电器进入农家拓展发展空间;疏通流通渠道,扩大农村商业网点,逐步完善农村消费市场体系,建立以农贸市场为依托,以各类专业市场为中心,以购销网点为补充的全方位市场网络,将连锁经营、代理销售、配送服务等营销方式延伸到农村,千方百计降低消费成本;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优化农村消费环境,保护农民消费权益。

    3、大力推进农村社保医保,解除农民消费顾虑。2008年益阳市农民人均存款达1337元,据此推算,农村居民储蓄总量在50亿元左右,高额储蓄为农村社保医保的顺利推进打下了基础。推进农村社保医保要依据本地实际,坚持城乡统筹,缩小城乡差别,逐步建立起由农民、集体、国家共同负担,共尽责任的多主体、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生有所靠"的基本生活问题。消除后顾之忧的农民可以转化为新的消费群体,潜在消费转化为现实,将对经济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如果农民把三分之一的储蓄于消费,将会拉动益阳市国民经济新增30亿元左右的消费需求。

    4、加大宣传引导力度,促进消费观念更新和消费结构升级。农民健康消费观念的养成,既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又具有经济建设与思想文化建设相结合的特点,不可能一蹴而就,各级要加大宣传力度,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积极引导农民不断更新生活观念,适度消费,增强消费意识和消费信心。

[供稿:益阳市统计局 林志平]
[责编: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