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促就业 效果明显保稳定

--对益阳市返乡农民工就业情况调查

来源: 时间: 2009-05-08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为进一步了解益阳市返乡农民工就业进展情况,4月中下旬,市县两级统计部门采取部门座谈和农户调查的方式,开展了调查。从了解的情况看,由于各级政府采取有力措施,返乡农民工就业形势总体较好,没有发生因劳资纠纷、土地承包纠纷和社会治安纠纷等问题引发的农民工聚集上访和群体性事件,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一、返乡农民工就业基本情况

    据统计,截止3月底,益阳市返乡农民工21.34万人,占转移输出就业总人数的19%。在返乡农民工中:重新外出的11.91万人,占55.8%;被本地企业吸纳的2.15万人,占10.1%;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2.33万人,占10.9%;暂未找到工作的4.47万人,占21.0%;自主创业的0.48人,占2.2%。

    二、多措并举帮助农民工就业

    1、提供服务平台,推动就业。市县两级劳动服务部门和乡镇劳动服务站,在农民工和用工单位间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一是加强与劳务输入地区的联系,及时掌握市场需求动态,并召开农民工专场招聘会。二是充分挖掘本地企业用工潜力,帮助返乡农民工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如沅江市明星麻业、尤利格尔公司、鑫海渔业等企业今年以来已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就业岗位2600多个。三是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等多种媒体,快速传递用工信息,使信息覆盖到全市每个角落。四是加强劳务协作,引导农民工按需有序流动,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就业率。

    2、开展技能培训,帮助就业。
为了提高农民工的就业技能,劳动部门联合农业、共青团、妇联、教育等多个部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技能培训。一是依托本地企业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如莎丽袜业和旭荣制衣需要一批熟练的缝头工和电动车工。当地劳动部门动员企业先培训,后招聘,并和培训对象签订合同,在三个培训期内发放基本生活补贴。培训期满后,考核合格者即被聘用。二是注重实用技能培训。益阳市在阳光工程培训、扶贫培训和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中,注重实用技能进课堂,根据不同乡镇和区域的产业分布状况,采取定单、定向、定点的方式培训。如沧水铺和衡龙桥镇突出塑片加工技术的培训;新市渡镇突出竹制品加工和小铸件制造技术培训。通过培训,农民既掌握了一技之长,又为当地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对口的专业技术工人。三是开展SYB(创办你的企业)培训。对一部分有资金、有技术、有创业意愿的返乡农民工,益阳市开展了SYB培训。如赫山区集中组织对129名有创业意愿的返乡农民工进行创业指导,其中86人自主确定了项目。沧水铺镇村民张松鹤就与另外3人合作租赁了100亩荒山进行开发,目前进展顺利。

    3、引导自主创业,带动就业。益阳市将返乡农民工纳入创业政策扶持范围,在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息咨询等方面提供支持,帮助有创业愿望的农民工自主创业。据不完全统计,截止3月底,沅江市回乡创业人员有110人,创办企业80家(包括种植、养殖、加工等),提供就业岗位3000多个;桃江县回乡创业的人数达1959人,共创办企业195个,解决农民工就业7000多名,实现了创业与就业的双赢效应。

    4、实施政府帮助,确保就业。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有一部分是家庭人口多、生活比较困难的农户,其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外出务工,而他们一旦失业,如不能尽快实现再就业,必将导致生活困难。为此,益阳市劳动和民政部门根据有关政策,采取得力措施,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并解决一部分困难农民工就业。如南县东洲村李国荣,夫妇两长期外出打工,供2个小孩读书。返乡后无收入来源,加之突然得了一场病,生活艰难,政府及时救助,解决了全家的基本生活问题。同时,各级政府想方设法,腾出部分公益性岗位,安排特困返乡农民工。

    三、农民工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返乡农民工就业形势总体较好,但在调查中,我们也注意到农民工就业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值得关注。

    1、农民工重新外出就业期望值高与企业开工不足的矛盾。一是劳动时间延长而劳动报酬减少。如南县罗文村的曹女士,在广东中山打工,每天工作时间由去年的12个小时增加到14个小时,而每月劳动报酬却由1500元降到了1200元。二是在外求职难,工作机会减少。待业的多。由于企业开工不足,到广东打工的许多农民工是工作一个月,休息一个月,有的停工时间更长。如安化县对120户农村住户调查显示,外出人数147人,但就业的只有三分之二左右。

    2、农民工自主创业与资金短缺的矛盾。
返乡农民工在自主创业过程中,遇到了资金、电力、场地、项目等诸多困难,特别是资金短缺,融资难、贷款难困扰创业。如南县农民陈三民,2008年底从福建回乡创业,租赁闲置场地,开办了南县三民畜禽养殖场,从事猪、牛、鸭等畜禽养殖,已建专业养殖房5栋、专业孵化房2栋,共计3000平方米,生产初具规模,并与常德童胖子鸭业签订购销合同,现已投入项目资金80多万元,急需创业扶持信贷资金100万元,才能保证养殖场正常发展。

    3、返乡农民工“就业难”和“用工难”的结构矛盾。返乡农民工待业大军在寻找就业机会;而另一方面一些企业又面临用工短缺。益阳市一些纺织和轻工企业是劳动密集企业,用工数量较大。由于工作环境较差,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劳动报酬不高,这些企业用工存在很大的缺口,经常招不到合适的工人,严重影响到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同时,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别,沿海地区企业工资标准相对较高,部分农民工返乡后,不能适应本地的就业环境;有的或是技能单一,难以找到同等工资待遇的岗位,出现了有人没事做,有事无人做的尴尬局面。如南县德兴纺织厂一次要招80多个挡车工,结果只招到了30人。

    四、对加快返乡农民工就业的建议


    1、强化就业指导,拓展服务平台。进一步充实市县职业介绍中心力量,把就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并依托各级劳动服务站,积极做好对返乡农民工劳务信息的收集、发布,开展有组织的输出活动、职业介绍及其他后续保障服务,帮助返乡农民工实现再就业。同时对具备农业生产条件和技能的返乡农民工,积极鼓励和引导他们从事农业生产,将农民工回流的压力转变为积极发展地方经济的人力资源优势。

    2、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就业能力。政府要加大对农民工的技术培训力度,把失业返乡农民工全部纳入政府公共培训范围,利用阳光工程、农民创业培训工程,把年轻失业返乡农民工的技能培训纳入“职教三年攻坚计划”,采取集中培训、依托企业培训等多种形式,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和返乡农民工意愿,围绕当前失业返乡农民工转岗就业需要开展新技能培训,围绕产业升级开展培训,围绕新农村建设开展适合其自身特点的实用技术培训,围绕返乡农民工开展创业培训,有效提高求职者的就业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

    3、鼓励自主创业,抓好典型引路。
对有创业愿望、有资金、有技术,并掌握一定信息的返乡农民工,要鼓励他们自主创业,为他们搭建好创业平台。特别要利用各种优惠政策,如给予小额担保贷款支持,给予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等,吸引返乡农民工积极自主创业,使他们成为当地的创业致富能手和“领头羊”。同时,要树好自主创业典型,大力宣传他们的创业经验,使他们既有事业成就感,更有社会认同感,起到带动一方农民致富的积极作用。

    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纳返乡农民工就业。有关部门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广开资金来源,多渠道融资助推大项目建设,在促进我市经济发展的同时,为返乡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目前我市正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及东部开发新区等一系列建设项目正在启动,相关部门应主动联系,鼓励重点工程吸纳返乡农民工就业,并上门指导返乡农民工积极参与重大投资项目建设。

    5、加强监察监督,维护合法权益。
政府相关部门要开辟农民工劳动争议仲裁“绿色通道”,快立、快调、快审、快结,及时处理重大劳务纠纷和集体劳动争议;积极协助解决返乡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认真受理失业返乡农民工的欠薪投诉,并积极协调输入地有关部门、企业和企业主管部门,妥善解决工资兑付问题。同时,要主动免费为失业返乡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服务。

[供稿:益阳市统计局 周瑞阳]
[责编:黄湘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