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工业的优势产业 与现实选择

来源: 时间: 2009-06-02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一个地区优势产业的选择有很多方法,最简单的就是以该地区工业各行业产值(或销售收入、增加值)的比重来确定。但是,全面、准确地选择地区优势产业,则需要统筹思考工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既要考虑不同工业产业的规模大小,又要考虑该产业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全省乃至全国)的市场竞争力;既要考虑不同产业的社会贡献多少(税收、就业等),又要考虑该产业对其他工业的带动辐射作用及影响力。益阳作为一个工业欠发达的地区,把握发展方向,抓住发展重点尤为重要。

    一、益阳工业的产业分布及特征

    益阳历史上是一个工业弱市,通过实施“工业强市、项目立市、开放活市、科教兴市、依法治市”发展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工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产业体系。工业门类多,拥有很多基础性的产业和产品,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工业中的39个大类里,益阳规模工业除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其他采矿业、烟草制品业、石油加工及核燃料加工、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和工艺品制造外,其余33个行业都涉及。我们把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按行业大类对排前15位进行了统计。

    经过多年的发展壮大,益阳逐步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支柱产业,2008年工业增加值行业排序前十位的依次是电力生产与供应业16.12亿元,农副产品加工15.11亿元,化学工业10.55亿元,纺织业10.36亿元,竹木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10.16亿元,有色金属冶炼10.15亿元,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8.18亿元,专用设备制造5.29亿元,通用设备制造5.2亿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4.72亿元,15大行业大类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4.5%。

    按照工业产品相似(相近)的原则,我们可以把一些行业进一步归纳整合一起,农副产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制造可归入食品行业,金属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可归入装备制造行业。电力生产和供应可归入电力行业,非金属矿物主要是水泥、石灰和石膏等建材产品生产。经过整合,初步归纳为九大产业。这些产业既包括基础较好的传统工业,又包括新材料、电子、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九大产业所属行业大类。

    通过对九大产业三年的发展进行比较分析,我们发现九大产业的比重和贡献都占据了绝对优势
益阳产业发展特征

    一是多数产业发展速度加快。2006-2007年,益阳规模工业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全省平均增长速度,分别排全省第1位、第2位,增速达25.9%、29.6%。2008年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波及影响,益阳工业发展速度有所回落,增速为24.9%,但仍稳居第一,快于增幅排名第二位的长沙2.6个百分点,后发赶超步伐明显加快。从产业看,食品、装备制造等发展速度相对较快。

    二是产业规模偏小。我们对全市九大产业三年的发展进行了描述,从表3可以看出,益阳企业规模明显偏小。2008年九大产业中没有一个产业的增加值达到30亿元,最高的装备制造22.73亿元。增加值总量最多的装备制造和食品两大行业占GDP比重分别为4.45%和4.01%。2008年快报全市规模工业企业629家,占全省5.7%;规模工业增加值127.92亿元,占全省的3.6%。

    三是产业的“支柱”性不明显。支柱产业就是那些能推动经济增长,引导产业结构迅速变化,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份额,支配着产业结构方向的产业。按照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在《中国支柱产业振兴方略》中提出的判断支柱产业的量化标准,行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超过5%。
目前益阳市工业产业发展门类已比较齐全,但大项目少。工业经济在全市经济中的比重逐年增大,但分散在各个行业,产业的“支柱”作用并不明显。

    四是各产业发展不平衡。食品、装备制造、竹木加工一直保持高速发展,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不明显。纺织、建材、化学明显受到金融危机冲击。造纸由于国家环保整治力度加大,2007年生产回落明显。从表上可以看出,九大产业产值、增加值总量和增长速度的排位不断发生变化,优势产业的位置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强化。

    二、益阳优势产业的现实选择

    虽然产业的优势分析有很多种方法,但产业的区域优势、带动优势和效益优势是判断和选择一个地区优势产业的主要标准。经过多年的发展,益阳产业协作能力明显提高。目前已开始聚集了一批有竞争力、有发展前景的产业集群和重点企业,在装备制造、电力、棉麻纺织、建材、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方面基本形成了较好的产业协作配套基础,具有比较明显的发展优势,但我们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处于产业链比较低端的地位。要抓住中部崛起和产业转移的机遇,确立重点发展益阳比较优势产业,争取和提升竞争能力,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确立发展方向。

    一是区域优势方面。一般来说,区域优势是相对于其他地区而言,益阳工业中那些有相对比较优势的产业,这是从地区工业结构的集中程度来衡量某一行业是否有发展前景。有些产业,在一个地区比重较大,但放在全省看却又微不足道;有些产业在本地的比重较小,而在全省却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就是产业建立在区域分工基础上的相对优势所在。通过区位商分析可以测定各工业生产部门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相对专业化程度。一般来说,区位商大于1,表明该产业专业化程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产品有一定的外向度,区位值越大,说明这个产业的地方性比较优势越强,专业化水平越高,产品输出越多。区位商等于1时,表明该产业的专业化水平与全省相当,产品基本自给自足。区位商小于1时,说明该产业的专业化水平低于全省,需要从外地输入该产业产品。通过计算得到,益阳纺织、竹木加工、造纸、食品等四大产业区域分工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如船舶工业,2008年产值8.6亿元,这样的规模在工业中比重很小,但区域优势明显,生产的船舶占到了全省60-70%的份额,我们不再只分得“一杯羹”,而是几乎吃下了整块“蛋糕”。

    二是带动优势方面。工业生产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要投入和消耗大量其他农业、工业或服务业产品。投入和消耗的多少,反映了该工业行业对其他行业的带动辐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说,那些带动辐射作用强的产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也大,因此可以作为衡量和选择有比较优势与发展前景产业的重要标准。带动力是反映某一产业最终产品时,对其他行业所产生的波及影响程度。对其他产业的产品需求越大,则该产业影响力越大,反映该产业对其他产业的拉动作用。按照益阳九大产业的分类,从全国投入产出基本流量表分析得出,益阳九大产业中机械设备制造、金属产品制造、化学和食品行业等带动作用很大,这也同样符合益阳产业发展战略思路。

    三是效益优势方面。选择地区优势产业,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判断标准,就是从产业规模的角度来确定。要综合考虑产业的发展趋势和贡献大小,对社会的贡献越大越好,即向国家交纳的税收越来越多,为老百姓提供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多,老百姓收入越来越高。2008年益阳九大产业利税总额、应付工资、从业人员的各项指标情况。

    益阳九大产业对社会贡献都很大,发展趋势和贡献率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尤其是装备制造、食品、有色金属冶炼三大产业的效益优势非常突出和明显。

    从2006-2008年三年数据分析,九大产业无疑是益阳的特色和优势,我们可以发展其他产业,但不能放弃现有基础和成效。我们再结合益阳市的综合交通优势、资源禀赋、产业发展基础、周边地区产业模式以及国家、省的产业发展政策等因素,我们认为益阳目前优势产业必须围绕九大产业做文章,要有选择性、战略性的做文章,要切忌在发展中急功近利,“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充分考虑不同产业产品的消耗结构和影响率的迥异,着重发展对其他产业带动程度大的优势产业,特别是带动力大的传统行业和先进的装备制造业。

    三、做大做强益阳优势产业的几点思考

    做大做强益阳工业,既是工业本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富民强市的需要。而要加快工业发展,必须立足现有基础,充分发挥优势产业的作用。
   
    (一)重视传统产业发展,发挥传统产业的作用。传统产业之所以能快速稳定发展,说明有市场、有效益、有潜力。传统产业传承历史,还具有技术、工艺、人才等方面的优势。重视和发展传统产业,并不排除传统产业中运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走劳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并存的复合式产业发展道路。纺织业在益阳的发展有80多年的历史,曾经盛极一时,风光无限,也创下了“达人”牌袜子、“桃花”牌内衣、“龙洲”牌床单、“益鑫泰”服饰等知名品牌。大力推进纺织技术进步,落实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增加科技研发投入,增强纺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支持纺织新材料,清洁生产技术,支持纺织行业自主品牌建设,支持纺织企业加强产品设计、提高产品质量、开拓市场。认真执行国家产业政策,规范市场竞争环境。水泥产业发展要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总量控制,有保有压,区别对待,分类指导;二是严格市场准入,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政策;三是建立落后产能推出机制;四是鼓励水泥企业兼并、重组、联合,提高生产集中度。加快发展食品工业,着力提升传统产业结构,增强传统优势产业竞争力。要从整体上搞好益阳传统工业的升级换代,集中力量对一些有发展潜力,优势的产业和产品进行技术改造,使产业技术层次上一个新台阶,保持和提升产业的竞争力。
   
    (二)优化产业布局,实现产业集群发展。要按照产业化、集聚化、国际化的思路来战略规划,加快重点产业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一是进一步做大做强重点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大企业具有投资能力强、知名度高、影响力大、带动效果好的特点。从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看,工业的发展和强大取决于大型超大型“航母”的出现。我们选择优势产业,无不体现这一特点,而要使这些优势产业发展壮大,还必须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规模、质量和竞争力。通过大企业大产业来发挥其带动辐射作用,在全市范围内形成各优势产业集群,并加强相关产业配套协作。二是选准适合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产业。益阳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在发展中小集群时,不能简单模仿和重复他人走过的路,必须结合本地的资源状况,企业发展的实际,技术优势,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集群产业,组成企业群落,营造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从地域分布上看,对益阳着力培育的九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应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如装备制造业中的工程机械、船舶应以高新区、沅江、桃江为集聚基地;有色金属则以安化、桃江为主;食品分布较广,可主要做南县、沅江、资阳等;造纸主要做沅江、大通湖两大块;水电以资江梯级开发为主,核能加快桃花江核电站建设力度;电子信息以龙岭工业园为基地布局。围绕九大优势产业,积极构建上下游产业关联大,带动作用强的产业链,打造配套半径小,区域整体优势明显的产业配套环境,进一步增强专业化协作能力,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三是打造企业(产品)品牌。从国际竞争的角度看,品牌对提升利润空间和竞争力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创造品牌是产业集群持续稳定发展至关重要的举措。要加强企业之间相互协作,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重点扶持技术含量与附加值高,有市场潜力的品牌产品企业。鼓励企业和产品积极申报“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湖南名牌”,打造一批产业名牌。四是培育战略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是提升区域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以益阳橡塑、中联重科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以资江电子、龙建达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以太阳鸟游艇、中海船舶为代表的船舶生产,以克明面业、益华水产为代表的食品加工,以沅江纸业、金北顺为代表的造纸工业等优势明显。我们要围绕这些龙头企业、名优产品和大型项目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综合配套能力,同时引导有色金属、建材、电力、竹木加工等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产业向深加工、精加工及产业中高端伸展,促进产业从低端集群向中高端集群转化。对有特色的企业扩大规模,发展上下游配套企业,延长产业链,形成现代产业集群。
   
    (三)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科技创新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毋容置疑,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要求。无论是工业经济还是工业企业,今后的竞争都在于科技创新的竞争。我们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改造来提升现有产业,尤其是比较优势突出的产业。要将科技创新置于工业发展的全部环节和整个过程,要加强技术改造,在提高产品加工深度、精度和档次上多做文章,以增加附加值,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对于技术含量较高,技术进步较快,其工作重点要放在加大研究投入,提高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含量上;对于目前不具有分工优势的产业,也要积极引导和帮助企业利用现代技术,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我们选择的优势产业只是现阶段相比较于其他产业有一定的优势。因此,要充分发挥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通过政府引导、调控作用,建立一个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机制和环境;二是发挥企业特别是规模大的企业的科技投入、技术转让和带动辐射作用;三是发挥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中的主导力量。将科技创新与高新技术作为推动工业经济新增长最重要动力,实现对传统产业的渗透、改造和提升,实现各优势产业的不断壮大。象有色金属冶炼业,必须进一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加强下游产品成本的开发,延伸产业链。
   
    (四)加快资源型企业发展,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益阳的矿产资源相对比较丰富,素有“小有色金属之乡”的美誉,已知的矿床、矿点140多处,已探明的40多处,锑、钨、钒、石煤储量占全省第一,稀有金属分布广。矿产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如何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这关系到整个工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工业经济发展的目的在于创造利润,增加就业,降低成本,依托本地资源发展工业,无疑是降低成本的最有效途径,针对资源丰富,产业不突出或产业发展停滞的企业,我们要将软肋打造成强项,就得在这类产业发展中加强管理,防止盲目开发,避免资源浪费,延长矿产使用寿命。益阳能源丰富,水电、火电、太阳能、生物质能以及正在投资建设中的核电、风电,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电力供应充足,具有超前发展的基础条件和根本保障。我们可以依托丰富的水力、风力资源及现有规模和光伏产业技术,大力发展电力工业,建设成为湖南乃至中南地区重要的能源工业基地。

[供稿:益阳市统计局 王毅]
[责编: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