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工业产业集群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来源: 时间: 2009-06-19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曾说发展产业集群是发展工业、发展制造业的最高境界,比之创立品牌、技术创新都更为重要,更有竞争力,更能经受危机的打击和洗礼。国际国内产业集群的历史和经验也昭示我们,一旦产业走上集群化发展的道路,品牌和创新都会与之俱生。近年来,益阳市工业产业集群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出现了可喜的迹象,并在某些产业领域有了加快与提升发展的机遇和条件。

    一、益阳工业产业集群的现状

    1.初步形成十大行业集群的雏形

    2007年全市工业增加值113.63亿元,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88.23亿元,占比重77.6%。规模工业中电力、食品、纺织、装备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建材、有色金属冶炼、化工、竹木加工、电子等十大行业工业增加值80.25亿元,占到规模以上工业的90.96%。2008年,全市工业增加值149.78亿元,上述十大行业工业增加值114.42亿元,占到规模以上工业的89.44%,十大行业集群初具规模。

    2.十大行业企业数较多,龙头企业带动效应增强

    电力:目前益阳装机容量已经达到400万千瓦,其中火电180万千瓦,水电180万千瓦。由中核集团投资的益阳桃花江核电股份公司自2008年成立以来开展了大量的前期工作,益阳有望建成中国内陆第一座核电站。

    食品业:全市现有规模以上食品企业113家,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企业72家,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4家。克明面业、辣妹子、益华水产、和平水产、粒粒晶米业、七箭啤酒等企业脱颖而出,“青松”皮蛋、“宴香”植物油、“湘益”茯砖茶、“南洲”曲酒、“桃花液”矿泉水、“油中王”等成为益阳食品业的知名品牌。

    纺织业:全市共有规模以上纺织企业67家,拥有总资产24.06亿元,企业人员1.8万人。主要生产能力有棉纺锭32万锭,气流纺4500万头,苎麻长纤维纺锭10万枚,各类织机1800台,电动袜机800台,针织内衣主机设备280台(套),其中棉纺锭和苎麻长纤维纺锭占全省的比重分别为11%和60%。其中规模较大的企业是德盛纺织、金胜纺织、龙源纺织、湘南拓普、明星麻业、普华纺织。

    装备制造业:全市共有装备制造企业近3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到90家,从业人员1.42万人,资产总额30.66亿元。门类较为齐全,金属制品、精密机械、农业机械、汽车装备、游艇造船、工程机械均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新滨湖、益阳橡塑、新兴管件、大汉汽车、中联重科、康益齿轮、“太阳鸟”、“中海船舶”、资江机、全永磁悬浮风光电互补等企业较为突出。

    造纸业:益阳现有23家规模造纸企业,拥有资产总额26.68亿元,从业人数4924人,其中沅江纸业、金北顺、林源纸业等较突出,主要产品有胶印书刊纸、凸版纸、高档文化纸、中高档生活用纸、打字纸、拷贝纸、瓦楞原纸、彩色纸、白板纸等38个品种。

    建材业:包括水泥、竹木建材制品、新型墙材、防水材料、砖瓦、预制构件等六大类,其中又以水泥、竹木建材制品、新型墙材和防水材料四大类为主。益阳市建材工业企业1141家,规模企业140家,从业人员1.64万人,其中突出的企业有东方水泥、欣达建材、天健木业、建玲竹业、桃花江实业、万森木业等,建玲竹地板为全国十大品牌之一。

    化工业:益阳市规模以上化学工业企业34家,规模以上化学工业从业人员4785人,全市已形成化肥、农药、化工原料、日用化工、化学试剂、化工矿山、橡胶制品、塑料制品、无机盐、精细化工等十大门类,八十多种产品的化学工业体系,突出的企业有纳爱斯、赤峰农化、闽乐化工、首玉化工等。

    冶金业:益阳市冶金产业近几年来势迅猛,在前几年遍地开花的基础上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和资源整合,提高了回采率和附加值,一大批强势企业和基地呼之欲出,如安化高明的钨业基地、资阳新桥山的冶炼基地。另外,中冶科工集团、紫金矿业、辰州矿业、弘基矿业、华林钒业以及西部矿业等企业正在向技术和产品的高点挺进。

    电子业:全市有电子工业企业65家,规上19家,年产值已超过18亿元,其中较突出的企业有艾华集团(铝电解电容器占全国的10%),龙建达电阻、朝阳电子等,欧信手机项目厂房已快竣工,即将投入生产。还有一批线路板企业已入驻创业园,并有奥士康已经签约。

    3.产业所依托的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

    食品方面,益阳市2008年粮食产量已达到217.5万吨,目前加工产值之比与粮食产值之比仅为0.3:1,与发达国家的3:1相差甚远,潜力巨大,水域面积和水产品总量均处于全省前三名,可以满足水产养殖与加工的扩展。2008年生猪已达到了435万头,可以满足大规模发展肉类加工的需要。

    造纸方面:益阳市芦苇面积40万亩,杨树350万亩,可以满足造纸业扩大到150万吨的规模。

    水泥方面:益阳市可供水泥生产的石灰石矿已探明可开采储量4980万吨,远景储量15亿吨,按年产100万吨计算,可供开采130年左右。

    竹木加工方面:益阳市有林地面积850万亩,其中楠竹187万亩,达到了2.2亿根,是全国十大竹子之乡之一。

    矿产方面:益阳市素有“小有色金属之乡”的称誉,目前已查明的拥有矿种50多种,可开发利用的25种,已开发利用的23种,已探明储量的13种,优势矿种为锑、钨、金、钒、锰、铅、锌、稀土。

    锑:资源储量115.8万吨,保有储量14万吨,占全国的四分之一。

    锰:矿石资源储量1118万吨,保有储量952万吨,目前全市年采锰矿石量在8.5万吨左右。

    金:资源储量4.75万吨。目前年消耗储量300公斤。

    钨:资源储量7.5万吨,保有储量6.5万吨,现年消耗2000吨。

    钒:资源储量4.6万吨,保有储量114万吨,目前年消耗矿石储量5万吨左右,益阳市矿产资源潜在价值按2004年矿产品价格计算约为3000亿元。

    劳动力方面:益阳市农村富余劳动力共计约130万人,其中已转移就业近90万人,尚有40万人需进行转移就业,益阳市农村劳动力素质比以前已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一是经过多年市场培育,二是社会职业培训的水平提高,三是政府培训投入的力度加大,方式创新。

    4.有一大批产业面临加快和提升发展的机遇与条件

    今年国家出台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其中益阳市有六大产业与国家振兴规划相吻合,根据益阳市产业的实际情况,下列六大产业具有加快提升发展的机遇与条件。

    装备制造业:长沙是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年产值已达到1000亿元,其中,远大空调、三一重工、北汽福田等企业的本地配套率不到30%,益阳作为毗邻城市,在为长沙装备制造业提供配套方面大有可为,同时,永磁悬浮风光电互补项目要通过调度尽快形成产量,抢占市场,要扶持瑞能发动机项目的生产,按照协议尽快在益阳形成整车生产。要扶持中联重科搅拌车项目尽快达产,要积极引进三一重工与山河智能到益阳布点。

    船舶产业:目前国际国内船舶产业遇到了一定的困难,面临订单撤退和价格下跌,但益阳市的船舶产业与其他地方有所区别,我们的优势在内河挖沙船和游艇,同时,益阳市有一支全国内陆最大的捕捞队伍,常年外出作业的人数达到400人。可以重点发展内陆捕捞船,通过本地捕捞队伍带动壮大。发展船舶产业到江苏张家港一带寻找投资者。

    纺织产业:纺织产业在经历去年的阵痛之后,国家又提高了出口退税,我们可以抢抓机遇,盘活益阳麻纺厂,提高纺织产品的质量,结合科技创新,使竹麻纤维纺织技术尽快形成生产力。同时要大力开拓非洲市场,如今年上半年亿丰制衣出口形势就比较好。

    食品产业:食品作为生活必需品,消费弹性较好。据调查,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益阳市食品产业受到的冲击最小,几乎没受到什么影响,从今年股市的价格反映的情况也大致相同,所以食品产业面临着加快发展的机遇。

    化工产业:沿海发达地区自从太湖蓝藻事件爆发后,加大了对化工产业的整治力度,对项目在投资规模和环保要求上都提高了门槛,2007年,江苏无锡关闭了近2000家化工企业,这些化工企业都要寻找出路,只要我们正确认识,认识到“化工未必就是不环保”,同时采取正确对策,益阳市加快发展化工产业是有条件的。最近经委一个关于发展化工产业的调研报告也说明了这一点。江苏常州大力整治小化工,同时又开辟化工园区,并且在长江建起专用化工码头,这也说明了高附加值与高税收的化工产业的吸引力。

    冶金产业:目前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冶金产品价格下行,但这也是冶金业下轮反弹的机会,一旦危机结束,资源性产品必将大幅涨价,所谓水则资车,旱则资舟说明了这个道理。时寒冰在《中国怎么办》一书中提出中国应大量储购资源性产品,今年湖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就斥资12亿元收储铅锌钨锑铟等资源性产品,证明冶金行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性地位,发展前景不容忽视。

    二、益阳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

    1.产业结构低端化,产业价值链断裂

    益阳市主要产业结构低端化问题比较突出,产品处于价值链的低端,技术含量较低,附加值低,以纺织业为例,益阳市主要以粗纱为主,高支纱(200支以上)基本没有。冶金业主要以初级原矿或矿产品为主,没有延伸加工制品。同时,产业链条断裂,产品孤立,没有形成上下游配套。如纺织的面料,成衣以及印染都没有,使得产业缺乏自我增强的内在机制。同一产业之内的企业之间互补协作性不强,有时甚至无序竞争,削弱了产业的发展能力。

    2、产业规模不大,集聚效应不强

    益阳市主导产业在市域内比较优势明显,但产业规模相对较小,与国内产业集群发达地区相比,其规模更是相形见绌。2008年,益阳市纺织产业总产值只有41.5亿元(规模工业),福建长乐纺织产业总产值突破了200亿元,江苏常熟市(县级市)的纺织产值突破了600亿元,江苏吴江市(县级市)在2004年就达到了411亿元,江阴市(县级市)2006年就达到了834.6亿元。就装备制造业而言,益阳市2008年的总产值为74.9亿元(规模工业),而邻近的长沙去年已在1000亿元左右。在这种较小的总体规模下,内生的吸收资本、技术、人才能力都不强,难以快速集聚生产要素,实现跨越式扩张。

    3、人才、技术、资金、企业家精神等资源要素不同程度的短缺

    产业集群是各相关要素在某地域以恰当比例结合而形成的立体系统,要素的不完备性或组合比例非适当性都会造成集群发展的各种问题。据调查,益阳市企业对于人才、技术、资金的吸引都存在较大难度。人才方面,一是对博士以上层次的招聘有难度。据晶鑫新能源公司反映,他们聘请的高级人才都要每周一从长沙接来益阳上班,周末再送回长沙,增加了成本,不过他们总还算能找到人才来服务,而对一些条件差一点或位置偏一点的企业就更难了。另外管理人员、技工人员也都普遍紧缺。资金方面,益阳市资金紧缺问题由来已久,中小企业更是难上加难。2008年1-4月,益阳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增加了33.46亿,但工业贷款只增加了4.87亿元,工业贷款的增长只占新增贷款的14.5%。技术方面,一是企业拥有自主技术较少,二是对引进的技术吸收消化能力较弱。中国产业集群研究的权威王辑慈教授认为,在集群的最初发展阶段,外部效应、积聚因素和结网协同并没有很大的影响,而显著的企业家活动,他们对承担风险并建立新企业的愿望,他们进入现有技术和市场新领域的能力,对于集群的产生和发展是决定性的,这就是指出了企业家精神的重要性。益阳市一些企业家素质不太高,或是小富即安,或是肥水怕流外人田,或是宁当鸡头,不当凤尾而不愿意引大靠强,或是缺乏诚信意识,这些因素都影响着企业家精神的养成和提高,从而也影响产业集群的发展和提升。

    4、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作用发挥欠佳

    支持性的服务体系是产业集群形成的支撑条件,产业集群要发展,离不开社会服务体系的有力支撑,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不仅可以为集群提供信息、技术,更重要的是还能协调集群成员之间的关系,使集群形成一种特殊的文化氛围。提供服务业的行业协会、同业商会、咨询机构、科研机构、融资机构等社会化服务在益阳市作用发挥还有待加强,行业协会和同业商会一般要担负起贸易展会、信息平台、协调群内群外关系、行业培训咨询、推介区域品牌、融通资金、权益维护乃至技术交流等作用,但益阳市有许多产业没有成立协会或商会,已经成立的有纺织、装备制造、电子、汽车、建材,但其作用的发挥仅局限于代表产业参加政府的有关会议,或组织企业之间开展联谊与联欢的交流活动以及最基本的信息沟通,价值性较高的作用还要进一步努力。就研发和技术支撑体系来说,益阳市力量不够,各种级别的工程中心、技术中心少,与产业对接的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少,另外高校也少,规模企业的R&D的投入占产值只有0.43%。就融资而言,银行信贷偏紧,担保公司又少,担保规模小,担保能力弱,企业之间的互相拆借由于民间资本不多也没有得到较大发展,甚至益阳的资金相当一部分被投到了其他投资收益更高的地区。就物流而言,目前基本处于一种自发自然的状态,现代物流的体系和操作主体都有所缺位。

    5、政府的产业扶持力度有待增强

    一是规划有乱的现象。从基础设施、环境条件来看,工业园区是产业集群发展的最佳载体,引导工业园区向产业集群转型显得较为重要,但目前园区有的名不符实,项目混杂,定位不清,或者恶性竞争,你有我有全都有。二是地方“软环境”有“硬”的地方。有不少投资商和企业主反映,益阳市投资环境经过长期努力打造,至今仍有一些硬伤,“上面很好,下面好狠”的“肠梗阻”还是时有发生,使比较孱弱的企业难以经得起折腾。三是产业扶持政策有待进一步明确。益阳市对企业对项目的优惠政策一般是大项目大优惠,一事一议,一般项目难优惠,而且没有分解到行业。而国内有些地方则针对本地的不同产业分别制定了产业优惠政策。如果重点要打造十个产业,则有十个操作性较强的分产业优惠政策。

[供稿:益阳市统计局 李小虎]
[责编: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