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益阳南县坚持"发展为上、投资为本、环境为要"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工业立县"战略,目前食品加工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现已形成了较强的发展优势,已成为南县重点工业支柱产业之一,为食品产业集群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了充分发挥南县绿色食品加工产业的生态优势、品牌优势、龙头优势,以优势带动企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想方设法提升产业链;我们结合南县实际,对南县克明面业、何强面业、茅草街米业、南洲酒业、顺祥水产等20家食品加工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重点调研,现将情况综述如下:
一、南县食品工业现状
南县食品工业基础较好,近年来,通过盘活资产、产品开发、政策扶持、招商引资等方式,食品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了南县工业中居首位的行业。
(一)发展现状
南县食品工业进入九十年代后期,由于市场、体制等因素的影响,整个食品行业急剧萎缩。近年来,随着企业改制的完成和招商引资企业的入驻,全县食品业复苏较快,现已成为南县工业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一是形成了较好的规模基础。至2008年底,全县有大小食品工业企业164余家,其中规模工业企业16家,规模食品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0.67亿元,实现税收3313.5万元,实现利润6483万元,分别占全县规模工业的39%、45.5%、56.5%和75.9%,食品工业在南县规模以上工业中的优势十分明显。在全市食品工业中,南县产值排名靠前,挂面生产产品产量名列第一,油脂,白酒、肉类、蛋制品、蔬菜、大米加工等产量亦名列前茅。二是造就了一批有影响的优势企业。南县现有年产值过千万元的食品工业企业20多家,其中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达到4家,这些企业部分在全省乃至全国有较大影响:克明面业规模、效益和销售等均居全国同行业第一位,成为我国挂面行业的领导品牌;顺祥水产是湖南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湖南省水产加工业"五强企业",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和出口示范企业,被省人民政府确定为全省"131"工程项目承担单位;湖南茅草街米业被衡阳金虎粮油收购后,今年新上一套国内最先进的日产150吨的大米加工生产线,其大米加工达到日产210吨的规模,其"洞庭珠"牌大米成为省市知名品牌,年产值实现了过亿元;鑫农油脂发展步伐加快,去年投资600万元以上,新建标准化厂房,新上了年产10万吨的饲料生产线,今年又将投资2000万元以上,新征10亩厂房用地,上色拉油生产线,公司年产值将在亿元以上。三是培育了一批知名品牌。南县农产品品牌战略在不断加快,农产品在市场的知名度在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实力在不断增强。到目前为止,南县农产品中已有南洲大曲、陈克明面条、好好食鱼罐头、福十二槟榔等4个省名牌产品;有何强面业"何强"牌、洞庭蛋业的"洞庭"牌、南洲酒业的"南洲"牌等3个品牌的商标为"湖南省著名商标";克明面业的"陈克明"商标成为益阳市首个"中国驰名商标";克明面业、顺祥水产食品获进出口权。还有一些具有南县特色的农产品如纱、蔬菜制品、麻辣肉制品等产品在市场上也享有盛誉,一批有地方特色的品牌脱颖而出。还有,在食品工业企业中,有7个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中有克明面业和顺祥水产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四是多形式、多层次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南县克明面业已具备一定规模,年产值已在5亿元以上,税收2000万元以上,其年产量达到15万吨,正在筹备上市。第二,食品工业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湖南茅草街米业、全福米业、兴达油脂、南洲酒业、河口精炼植物油厂、仙壶米业、郭少华面业、昆香科技等企业,均是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发展起来的食品骨干企业。第三,民营企业发展迅速。在小食品加工领域,近年来民营企业已占据主导地位,涌现了一批如秋师傅食品有限公司、南县洞庭蛋业等一批民营骨干企业。第四,食品工业逐步走向世界。克明面业公司开发的方便米粉、高筋、强力、营养、儿童等系列面条产品,均具有国内领先水平,于去年获得进出口权,产品开始逐步走向世界;顺祥水产的龙虾产品出口欧美,得到了国外消费者的认可,是南县唯一出口创汇的食品加工企业。
(二)主要问题
南县食品工业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2008年规模以上食品工业的挂面行业企业产值、税收分别占全县规模以上食品工业的57%、和80%,占粮食加工规模工业企业占全县规模以上食品工业的比重更分别达66%和96.8%。这种以挂面生产为龙头的粮食加工业比重太大,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南县其他食品工业不发达,有待于进一步加大发展力度。特别是南县位于洞庭湖区,水产品资源丰富,而水产加工却没有得到迅速发展。二是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从企业生产规模来看,全县20户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除克明面业外,其它19户企业2008年户均工业产值只有3590万元,固定资产也不足600万元。规模以下特别是数量众多的民营个体企业的规模就更小了,绝大多数是年产值不到100万元,固定资产在50万元以下企业。三是产品开发能力弱。食品产业的研究与开发水平低,创新能力不足是制约食品产业的一项瓶颈。长期以来,影响南县食品产业上档次的关键技术问题(如畜、禽肉类深加工)一直没有重大突破,在新技术的开发与运用方面滞后。四是生产经营方式落后。除克明面业拥有先进的经营管理、设备工艺外,其它食品加工企业的经营、装备、工艺均非常落后;新工艺新技术采用少。五是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低。受企业规模小、生产经营方式落后等影响,加上绝大部分是粗加工,部分为产业链低端新产品,南县食品产品竞争能力不强,企业盈利与创税能力更差。
(三)形势分析
1、发展食品工业,市场潜力巨大。食品消费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第一需要,食品工业伴随着人类的发展与进步而不断延续与提升,成为"朝阳"产业。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国都将食品工业作为重点产业进行发展,其产值远远高于同期汽车、电子信息、纺织等工业的产出,成为目前最大的工业产业。我国居民食物消费中,工业化生产的食品不到30%,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已达70%,高的已达90-95%;我国食品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只有0.3:1,南县包括挂面行业在内也不到0.23:1(剔除挂面后只0.1:1),而世界平均水平已达1.5-2:1,发达国家更高达3-4:1。这种差距伴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逐步缩小,给食品工业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虽然目前面临着国际金融危机,但是我们国家是个人口大国,其食品市场是全世界最大的,有广阔的发展市场与前景。
2、发展食品工业是解决困扰南县"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南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69.1%,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仍高达近44%,"三农"问题日趋突出。加快发展食品工业,既可有效地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又可通过发展农副产品加工,搞活农副产品流通,扩大农村消费市场,促进农村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从而带动农村经济全面走向繁荣。
3、发展食品工业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长期以来,工业一直是南县经济的一条短腿,新型工业化进程和工业对经济的贡献率大大低于全省、全市的平均水平。因此,在2009年至2015年这个关键时期,必须把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放在全县经济工作的首位。但南县总体工业基础薄弱,加快发展必须选择有比较优势的行业率先突破。相对而言,南县发展食品工业的比较优势明显:一是食品原料资源丰富。南县主要农产品在全市乃至全省都占有重要地位。2008年,南县生产的粮食、油菜、蔬菜、水产品等农产品产量均居全市首位。其中稻谷39.5万吨,占全市的18.2%;油菜籽4.7万吨,占37%;蔬菜26.78万吨,占13.1%;水产品6.48万吨,占26.7%。近年来,南县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农产品的集约化、优质化、商品化生产取得了明显进展,建立了一批稳定的优质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公司+基地+农户"的产销格局初步形成,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二是发展硬环境日趋完善。经过近年的大发展,南县基础设施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特别是随着杭瑞高速公路建设的启动、南茅复线的建设和益阳至南县的高速公路及有关火车线路经过南县规划等,将大大改善南县交通现状。三是有区位、地域和环境优势。南县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已成为湘、鄂和益阳、常德、岳阳等地的交接处,必将成为结合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同时,南县位于洞庭湖区腹地,境内沃野坦荡、水系纵横、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洞庭湖是国内乃至世界知名的湖泊,南县素有"洞庭明珠"、"洞庭鱼米乡"、"湖广熟、天下足"的美誉,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自然和历史品牌,大力发展南县的食品工业。
二、食品工业发展对策和建议
为实现上述食品工业发展目标,加速"食品工业强县"的建设步伐和打造"中国挂面之都",必须采取更加优惠的政策和行之有效的措施予以全力推动。
(一)制定企业战略规划,明确发展方向。企业要健康成长,发展是硬道理,战略是关键。企业要在风云变幻和竞争激烈的经营环境中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就必须站在战略的角度审视企业的发展前途,制定明确的企业长远战略目标,正确地确立企业发展方向,选择企业合适的经营领域或产品市场领域,从而更好地把握外部环境所提供的机会,增强企业经营活动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促进企业发展壮大。
(二)建立基地,确保原料供应。在原料基地建设上,要切实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确保重点,优先保证县内龙头骨于食品加工企业的原料需求。主要建设好茅草街米业10万亩优质食用稻、顺祥水产5万亩水产养殖、朝阳蔬菜1万亩绿色蔬菜种植、鑫农油脂和兴达油脂10万亩优质油菜等基地。二是依托食品加工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建设基地。对基地的建设规模、进度、方式、品种等,要以企业为主运作,政府部门则在引导、政策、技术、协调等方面提供服务。三是加快原料品改步伐。针对南县食品加工用原料普遍存在的品种不对路、收获季节分布不均问题,要切实加快水产、优质水稻、油菜等农产品品改步伐,扩大特早熟、特迟熟、反季节农产品生产比重,以满足食品加工企业对原料品种以及扩大有效加工时间的要求。四是因地制宜,优化布局。选择有一定基础、自然条件适应的地区,集中连片开发,发展大户经营,提高原料基地的产出效益。
(三)以科技创新为中心,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食品产业长远发展必须有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一是与高校合作,扩大产业领域。与高校、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的业务合作关系,以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技优势为依托,以企业在资金、生产、销售等方面的实力为基础,将科研优势迅速转化为企业的产品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促进企业新产品开发和产品品质的提升。二是加大研发经费投入,营造自主创新良好环境。企业要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鼓励全员参与自主创新,形成了人人参与自主创新,注重科研开发的良好氛围,真正实现了"生产一批、储备一批、研发一批"的良性循环。 三是强化品牌建设。立足于企业自身优势,积极引进先进生产和加工技术,实现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着眼于新产品、新包装、新风味的开发,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特"的原则,集中力量抓好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质量高、市场占有率高的产品。加强现有产品品牌的包装、推广和管理,以质量高、风味好、形象佳,提高知名度、增加美誉度、树立信誉度,防止假劣产品品牌冒用,真正树起深受消费者欢迎的食品品牌。
(四)以人才为重点,培植产业发展的动力源。南县食品产业要得到长足的发展,必须突破人才要素的制约。一是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企业要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力资本是第一资本的观念,从根本上改变家族式企业的管理办法,建立起科学管理制度,形成有利于人才尤其是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大胆创新的制度,实现从个体户到企业家的转变。二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提升团队综合素质。目前,由于南县食品产业革命的人才奇缺,培养人才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应借大学生就业难之机,从大专院校和人力资源市场引进一批优秀食品工程类专业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建立专家型人才队伍。三是建立有效的人才管理办法。企业必须建立一整套从人才进入到人才退出的人力资源管理办法。对人才的激励应采用多种方法、多种措施,在物质激励的同时能够和晋升、休假等多种方式相结合,以满足人才的多方面需求,为员工提供持续培训和教育,使人才的知识结构不断得到更新,使人才素质跟上国际发展要求,跟上企业发展要求。
(五)着力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一要采取扶优扶强措施,大力实施"龙头带动"战略。通过扩建、改造现有骨干企业和新建部分食品加工项目,在全县食品工业中培育一批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和促进食品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重点培育以下三类龙头企业:现有优势明显的克明面业和顺祥水产公司,要加速建成全市食品工业的龙头企业,争取申报成为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现有一定基础的湖南茅草街米业、鑫农油脂、南洲酒业、福十二槟榔、兴达油脂等企业,要逐步发展成行业龙头企业;对发展潜力大的南洲王、秋师傅、洞庭蛋业、何强面业等企业,要加快发展成新的行业龙头企业。二要强化品牌意识,实施"品牌兴业"战略。通过扩大产品生产能力、采用先进技术、加强生产营销管理等措施,全面提高南县食品工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履盖面。重点培育以下三类品牌:陈克明系列面条和好好食系列鱼虾熟食制品、南洲白酒、福十二等要成为全国知名品牌;何强系列面条、洞庭蛋制品、夏桂秋系列面条、洞庭珠大米、南洲王熟食、秋师傅熟食、鑫欣饲料等,要发展成省内和省际知名品牌。
[供稿:南县统计局]
[责编: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