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迎难而上 加大力度 继续加快投资增长速度

来源: 时间: 2009-06-26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今年以来,益阳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出现较大回落,与兄弟市州的差距明显扩大。加大投资力度,加快项目建设,促进益阳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成为当前益阳市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现状分析:形势严峻,忧中有喜

    今年1-5月,益阳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6.12亿元,同比增长31.7%,低于全年目标3.3个百分点,比全省增 幅低8.7个百分点,城镇以上投资排全省第10位。其中:城镇以上投资75.69亿元,同比增长33%;农村投资20.43亿元,同比增长27.1%。从增幅来看,为2005年以来最低;从增速在全省排位来看,为2002年以来最差。因此,益阳市投资增长形势比较严峻。但随着国家经济刺激政策作用的逐渐显现以及市委市政府促进投资工作力度的加大,投资形势开始出现一些积极变化。

    1、投资增速同比回落,回落幅度逐月缩小。今年1-2月,益阳市投资增速仅为25.5%,同比回落26.9个百分点,创2004年以来全年开局增速最低。但随后的三个月,投资增速回落幅度开始缩小,1-3月、1-4月、1-5月增速同比分别回落16.5个、8.5个、2.1个百分点。尤其是1-4月、1-5月投资增速连续两个月出现回升,这种趋势有望保持。同时我们也应保持清醒,这种回落幅度缩小的另一个原因是去年1-7月投资增速的逐月回落,因此投资增长严峻的形势并没有发生改变。

    2、工业投资增长放缓,基础性行业投资增长加快。1-5月,益阳市完成工业投资43.27亿元,同比增长18.4%,同比回落18.2个百分点。十大优势产业中电力、装备制造、纺织、造纸、竹木加工业投资均出现下降,分别完成投资9.43亿元、5.67亿元、2.22亿元、2.06亿元、0.67亿元,同比下降17.8%、18.4%、39.1%、6.1%、27.4%。基础性行业投资快速增长,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1-5月,益阳市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4.77亿元,同比增长47.5%,分别比1-2月、1-3月、1-4月提高8.9个、7.4个、6.8个百分点。其中市政设施投资8.83亿元,同比增长1.9倍;交通运输业投资2.76亿元,同比增长95.4%;水利投资1.88亿元,同比增长3.2倍。民生工程投资2.07亿元,同比增长53.7%。生态环保投资2.2亿元,同比增长2.7倍。

    3、省级以上投资下降,地方投资积极性提高。1-5月,省级及以上项目41个,同比下降14.6%;计划总投资134.54亿元,同比仅增长2.4%;完成投资8.39亿元,同比下降幅度则高达40.4%。在国家“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政策的作用下,市、县投资积极性高涨,在建项目857个、计划总投资477.3亿元、完成投资87.7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5%、30%、48.9%,高出全社会投资增幅3个、9.3个、17.2个百分点,对全社会投资增长贡献率高达124.6%,拉动全社会投资增长39.5个百分点。
 
    4、续建项目纷纷投产,新开工项目支撑作用渐强。今年以来,一批项目纷纷竣工投产,1-5月,新投产项目148个,新增固定资产21.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2.1%、1.2倍。407个续建项目(不含房地产和农户)完成投资32.45亿元,同比仅增长1.7%,这表明续建项目对投资的支撑作用正在减弱。但可喜的是,本年新开工项目规模在逐步加大,为投资增长注入新的活力,1-5月,新开工项目363个,计划总投资94.24亿元,同比增长1.4倍,增幅逐月走高,分别比1-2月、1-3月、1-4月提高79.9个、60.3个、53.6个百分点,完成投资37.88亿元,同比增长1.3倍。

    二、环境分析:利弊共存,危中有机

    (一)有利因素

    从全国来看:经济刺激方案有利于加大投资。面对世界金融危机冲击,为保增长,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已经发生方向性转变。中央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包括增加财政支出,扩大信贷规模,增发建设国债,实施重大项目和重点领域投资等,为益阳市加大投资提供了难得的政策环境。目前国家刺激经济给益阳市带来的难得机遇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4万亿投资重点投向是农业、基础设施、民生工程、节能环保等,这为益阳市加快城乡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发展瓶颈制约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民生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二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为我们向上争取资金进一步拓宽了空间。三是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消了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加大对重点工程、“三农”、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为项目融资提供了便利。四是增值税改革为企业技术改造投资降低了成本。五是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对益阳市装备制造业、水泥行业、新能源等行业形成直接利好,核电项目有望提速。

    从全省来看:为充分利用金融危机带来的重大机遇,转“危”为“机”,实现经济后发赶超,科学跨越,省委省政府适时提出了“弯道超车”策略,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组建湖南担保有限责任公司、试点小额贷款公司、完善中小企业融资风险补偿机制,着力解决中小企业和项目融资难题;新增1亿元专项资金,用于企业技术改造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贷款贴息。千方百计扩大投资和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从益阳市来看:近几年,益阳市上下已形成强烈的加快发展、后发赶超意识,“项目立市”是益阳市五大发展战略之一。经过几年发展,益阳市基础设施条件、产业配套等日趋完善,资源优势日益明显,并且是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对外来投资的吸引力越来越大。
    
    (二)不利因素

    1、金融危机影响依然明显。金融危机对投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经营状况恶化,投资能力下降;二是盈利预期发生变化,投资信心不足,意愿下降。一些投资者放慢了投资步伐,甚至放弃了投资计划。1-3月,益阳市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12.14,比去年同期回落22.8个百分点,表明益阳市企业家对当前经济形势谨慎有余,乐观不足。如矿产品价格大幅下滑,造成益阳市安化县采矿企业产品积压,资金紧张,无力也无意扩大投资。桃江县萌立尔订单同比下降90%,企业开工不足,现有生产能力得不到充分利用,扩大产能已不现实,其项目二期现已基本停滞。
金融危机使得民间资本投资出现收缩,由政府资本主导的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生态环保投资出现大幅增长,而在民间资本活跃的产业类投资领域,投资相对谨慎。1-5月,益阳市工业投资同比仅增长18.4%,同比回落18.2个百分点,低于全社会投资增速13.3个百分点。影响最为明显的是境外投资,1-5月,外商投资仅2.15亿元,同比下降21%;到位外资0.48亿元,同比下降38.3%。

    2、房地产市场可能步入调整期。益阳市房地产投资经历了2005年以来的黄金时期,现调整特征日益明显。1-5月,益阳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5.14亿元,同比下降7.5%,这是自2001年以来房地产开发投资首次下降。并且房地产其它指标也显示房地产市场步入调整的可能性在加大。如新开工面积79.2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4%;商品房屋销售面积3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7.5%;本年到位资金21.09亿元,同比下降15.8%;本年购置土地面积10.9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5.8%。新开工面积和土地购置面积的下降表明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后劲在减弱;到位资金的下滑则说明开发商资金紧张加剧,而销售下降使资金回笼时间更长,开发与销售形成良性循环的难度加大,必将进一步影响其开发的意愿。

    3、资金始终偏紧。资金短缺始终是制约益阳市投资增长的一大瓶颈。1-5月,本年到位资金122.41亿元,同比增长28.1%,其中本年筹集资金115.43亿元,同比增长25.1%,分别低于全社会投资增速3.6个、6.6个百分点。在各种资金来源中,国家预算内资金受益国家扩大投资出现大幅增长,到位资金8.68亿元,同比增长1.8倍,但其仅占全部到位资金的7.1%,影响不大。而银行贷款到位18.11亿元,同比下降26.6%;自有资金25.6亿元,同比仅增长10.3%;房地产的预收款及按揭贷款到位5.77亿元,同比下降27.2%。由于自有资金不足、银行贷款不畅、房地产市场不景气,致使项目筹资压力很大。

    从财政资金来看:益阳市是财政弱市,长期依靠转移支付,对中央、省市项目要求的配套资金难以满足,由于今年要求地方配套的项目和资金都明显增加,配套压力更显突出。益阳市财政实力较强的沅江市2009年建设配套金需近2亿元,而2008年全年地方财政收入也就2.1亿元。益阳市去年4条高速公路举行了开工动员会,但因为融资困难,至今没有实质性开工。S308线西姚公路、S202线华茅公路等项目也因地方政府配套的拆迁资金难以到位,导致项目进度缓慢。从银行资金来看:虽然国家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对益阳市广大中小企业和建设项目而言却难以真正落实。在今年的“信贷早春行”活动中,安化县与银行签订意向性贷款0.61亿元,但现在只有0.08亿元已完成审批;桃江县签订意向性贷款9.28亿元,到位也只有1.4亿元。

    三、对策建议:内外兼修,多措并举

    在当前形势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要采取多种措施,趋利避害,充分运用国家政策,积极寻求外源,强化基础,全力做好争资立项和招商引资工作。

    第一、紧抓政策机遇,争取各类支持。要抓住这次扩内需的机遇,多方积极争取中央、省对益阳市在资金和项目安排上有所倾斜。要加强分析研究,准确把握政策;要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联系,多汇报,准确把握信息;要加强项目的规划、包装、推介,将项目准备工作做细做精。总之,要抓住这次机遇,科学规划,切实加强对重大项目的策划、储备、立项和实施工作,增强投资增长的活力和后劲。

    第二、继续加强招商引资,提高项目质量。要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在追求招商规模扩大的同时,更要提高对投资商的鉴别力,提高招商引资项目质量。在产业选择上要有广阔视野,既要立足本地资源、产业现状,又要结合国际产业转移趋势、国家产业布局和振兴规划,避免引进那些淘汰类产业。在危机之中,更要树立招大商意识,因为危机会成为一些有势力的大企业大集团扩张的良机。要紧盯与益阳市资源和产业关联度较大的大企业大集团,了解其发展战略与动态,制定切实可行的具有很强针对性的招商计划,主动出击。

    第三、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消除发展障碍。一是要以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大力推进行政审批改革,简化程序,提高政府服务效能;二是要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打击那些阻工扰工、强揽工程、索拿卡要等违法行为;三是要加大工作力度,积极稳妥推进拆迁安置,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第四、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和技术改造投资,提高产业承载能力和工艺技术水平。要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契机,大力改善市政基础设施;要充分利用国家和省扩大交通投资的机遇,大手笔规划、构架、建设益阳市交通网络,大力提高产业承载能力。要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品和产能,提高产品档次和工艺技术水平,促进产业结构提升。

    第五、努力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拓宽融资渠道。要充分利用各类融资手段和工具,实现资本与产业的联姻。要继续融洽银企关系,督促企业改进管理,建立现代管理制度,达到银行放贷要求。要鼓励银行进行业务创新,开发更多符合益阳实际的贷款产品,如联户担保、存货抵押贷款等。要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要加大直接融资力度,把符合条件的优秀企业推向资本市场,发行股票或债券。要积极引导地产资本进入工业领域进行工业地产开发,建设标准厂房。要激活本地资本,出台有关政策,鼓励创业、鼓励扩大规模和提高工艺和技术水平,对本地资本与外来资本要一视同仁,享受同等优惠政策。要规范民间借贷,积极引导,发挥其简便、灵活、运行成本低的优点,并加强监管。

    第六、强化基础工作,加强项目调度与监测。要在益阳市各级建立部门信息共享和交流制度,定期召开部门联系会议,分析投资形势、了解项目建设中的问题、加强项目调度。同时完善投资统计工作的保障机制,给予必要的经费和人员支持,加强统计业务培训,加强投资统计基础工作,及时掌握项目动态变化。

[供稿:益阳市统计局]
[责编: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