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发展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具体表现,县域经济发展离不开新型城镇化,没有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扩张,就没有工业化发展,没有城镇人口的发展,就没有商贸市场的发展。因此,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当前桃江县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需要。现就桃江新型城镇化建设现状进行初浅的分析。
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要特点
1、城市化水平逐年提高。新型城镇化建设主要是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工业化水平提高、经济结构的调整等。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城市化水平总体上是正相关的。对城市化水平的拉动作用明显。从2005年-2008年四年中,桃江城镇人口逐年提高,城镇人口分别是18.8、22.51、25.03、 27.26万人,城市化水平分别是22.6%、27.01%、29.91%、32.41 %。
2、城镇投资规模逐步扩大。由于城镇投资环境的不断变化,工业园区的迅速发展和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桃江县城镇投资规模快速增长。从2005-2008年四年来城镇投资分别是58832、74263、88106、203612万元,年均递增41.42%,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分别是58.90%、57.07%、44.75%、69.94%。特别是2008年桃花江核电站的开工,使得城镇投资大幅增长131.1%。同时随着大批农民进城务工,补充了城市发展所需的劳动力,加快了城市发展速度。就2008年来说,全县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75483人,其中输出103628人,转移71855人。
3、城镇居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桃江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逐年提高,从2005-2008年四年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7460、8323、9888、11458元,城镇居民四年增加人均可支配收入3998元,年均递增14.40%。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144、5873、6944、8027元,城镇居民四年提高人均消费支出2883元,年均递增14.34%。伴随着城市品位的提高,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从2005-200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分别是192522、219200、254520、308783万元。年均递增16.01%。其中:县以上零售额年均递增17.83%。高出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均速度1.82个百分点。
4、城镇化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逐渐呈现。城镇是经济发展的引擎、招商引资的平台、展示形象的窗口。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是高度相关的,城镇发展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城镇发展又成为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的力量。从2005-2008年,全县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势头,经济发展速度加快,质量提高,经济活力不断增加,实现GDP分别是416763、480416、600553、751288万元,年均递增15.35%。四年来的人均GDP分别是5640、6438、8007、9985元,四年时间增加人均GDP4345元。标志着桃江县经济正处在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是城镇化加快发展的大好时期。
二、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城镇功能发展不平衡。桃江县辖11镇,四个乡,共有建制乡镇15个。桃花江镇为县城镇,灰山港、武潭、马迹塘三个镇是其它十个镇中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较好点的镇。其他七个镇大都难如人意,有的镇甚至连自来水、排水管道、路灯、市场都没有,更不用说集贸市场、幼儿园、垃圾处理场了。
2、镇区面积小,商贸市场规模小。全县除桃花江镇外,其他各镇镇区面积都比较小,规划发展不够,难以拓展,大部分镇只有一条一字型的街,商贸就以这条街为主,还有的镇市场都没有。市场是新型城镇化最重要的推动力量。桃江县还没有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整合开发城镇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以资源换资金,以存量引增量,逐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手段市场化、资金来源多样化,大力吸引社会资本、民营资本、外资投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走以城建城、以城养城、以城兴城之路。
3、旅游产业有待进一步的开发。旅游产业能有效地带动城镇化发展,桃江县自然生态旅游环境资源丰富,如桃花江森林公园,桃花湖,桃花江美人窝渡假山庄、罗溪瀑布等,近年来,随着旅游发展规划的进一步完善,虽然来桃江县旅游的人数越来越多,综合收入逐年增加。但桃江县旅游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要加大投入,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桃江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建议
1、科学规划是新型城镇建设发展的前提。桃江县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要以县城桃花江镇建设为龙头,带动全县城镇化发展。首先要站在发展区域经济的高度,从资源状况、交通条件、生态环境、经济基础等谁诸多因素出发,确定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其次是要形成特色。即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以主导产业为龙头,形成一定格局的产业群体:并以此为依托,在城镇形成一种优势,再以这种优势为磁场,吸引各个经济要素的聚集。加强县城规划向四周辐射,以市场兴镇、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兴镇,突出特色,务求实效,发挥龙头作用。
2、城镇化建设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桃江县乡村公路建设投入逐步加大。农村道路通了,进入城镇做生意和务工的人也多了,这样,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扩大农民就业空间,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其次是采取优惠政策,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如在城镇购置房产的农民,解决其户口迁移、子女入学等问题,这样既能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拓展第三产业发展空间,又能促进房地产业和商贸、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城镇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
3、不断扩大城镇区域规模,逐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的优势就是劳动集聚,公用性设施集聚,社会事业性设施集聚,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市场集聚。因此,必须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就桃花江镇县城而言, 2008年,城市建成区面积13.76平方公里,城市人均建成区面积100.8平方米/人,城市道路总长度111公里,城市公共绿地面积4.97平方公里,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6.44平方米/人,城市自来水年供用量292万吨,月平均清运垃圾量6600吨,城市人均居住面积41.7平方米/人。上述这些基础建设与生活资料数据充分表明改善城镇居民生活环境,建设新型城镇化实在必行。因此,县城建设应以县城中心区域为中心向四面辐射,向东边发展,加速与益阳接轨,建设东部新区。作好科学长远规划,保持可持续性发展规划。如工业园区规划应远离城镇生活区又与县城相邻;社区建设应向纵横方向立体发展,如社区内公路两侧的绿化、商贸服务、医疗卫生、文化娱乐、居民休闲公共场所等等。规划发展区应做好"三通一平"工作,严禁在规划区内乱搭乱建。同时加快城镇居民公共娱乐休闲区开发,如围绕洪山竹海开发,搞好科学规划,建好桃花江美人窝渡假山庄,休闲农家乐,让城镇居民节假日有一个优美的休闲娱乐场所。
[供稿:桃江县统计局 胡辉]
[责编: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