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是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工作的攻坚之年。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按照“后发赶超”,建设“绿色益阳”的战略要求,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克服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力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上半年,全市规模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提高,节能降耗措施取得成效。但受电力等高耗能行业快速增长等因素的影响,节能降耗形势依然严峻。
一、上半年规模工业能源消费现状
1、能耗降幅逐月加快。上半年,全市规模工业能源消费总量189.27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8.5%;综合能源消费量(能源消费总量扣除加工转换产出)为155.30万吨标准煤,增长2.9%;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为2.31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17.56%,能耗降幅逐月加快。2-5月能耗降幅分别为3.50%、11.20%、12.11%、13.52%。
2、重点耗能企业节能成效显著。上半年,益阳电厂、沅江纸业、东方水泥、金北顺纸厂、万鑫水泥、双强化工和闽乐化工七家国家和省级重点耗能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75.18万吨标煤,占规模工业耗能量的48.4%。随着工业节能降耗技术改造措施不断到位,万元产值能耗同比下降17.0%。
3、化工、有色和建材等重点能耗行业能源消费同比减少。由于市场需求仍然低迷,导致开工持续不足,能耗总量下降较大。上半年化工、有色和建材综合能源消费量分别为8.96、5.33和37.29万吨,同比下降11.5%、7.7%和4.5%。
二、助推能耗下降的动因
一是工业增速放缓,结构性减耗作用明显。上半年,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8%,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个百分点,虽然出现了回暖企稳迹象,但仍未彻底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波及影响,增速是近年来的较低水平,从而相应减少了能源消耗。另外,化工、有色和建材等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量呈现负增长,电力行业能耗虽然增长4.2%,但推动增加值增速达44个百分点,从而带来的结构性减耗作用明显。
二是重点节能工程和节能管理推力明显。去年以来,益阳市围绕十大重点节能工程,积极推进项目建设。2008年有23个节能项目获得国家和省财政支持,2009年上半年申报国家和省财政奖励项目26个,上半年完成投资3000万元,其中21个新项目开工建设。重点节能项目的建成投入使用,使部分企业产出增加,能源消耗相对降低。同时,各级节能主管部门加强对能耗的管理,大力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和清洁推广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工业节能降耗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1、后段节能降耗压力仍然较大。按照省经委09年下达的56.4亿千瓦时的发电指标和能耗水平测算,预计益阳电厂2009年综合能源消费将达到120万吨标准煤,比去年多耗30万吨标煤。另外,随着工业经济的稳步复苏,高耗能行业也将逐渐走出低谷,综合能源消费量增幅势必出现回升,节能降耗工作仍将面临较大的压力,要完成全年节能降耗目标任务还需要不懈努力。
2、各区县(市)节能降耗工作进展不一。受建材、电力、化工、有色、造纸等高耗能企业分布的影响,加上各地采取措施的力度大小不一等原因,区县(市)间工业节能降耗工作进展程度存在着不均衡现象。上半年,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幅超过全市平均水平的有高新区及桃江县,同比分别下降22%、19.97%。而其余各县市区的能耗下降水平都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3、节能科技含量不高。当前,仅有沅江纸业等少数几家企业能够实测企业能源消费,提供详实能耗数据,大部分企业工艺技术及装备依然有些落后,管理水平低,造成资源耗能增多,特别是一些小型企业能源管理基础工作也极为薄弱,更谈不上对能源使用的有效监测。
四、对策及建议
1、积极调整结构,增强企业自身竞争力。继续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不断用更先进的技术和装备逐步改造建材、有色和化工等高能耗行业,大力降低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水平,逐步提高高技术产业比重。从企业自身来看,更要通过加强管理,调整好结构,加大节能等技术改造力度,增强企业自我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2、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抓好重点耗能企业。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定期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节能减排活动。重点抓好益阳电厂等25家高耗能企业的节能工作,提出节能降耗目标和措施,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
3、加强能源计量和统计等节能监测能力建设,努力提高管理水平。进一步强化工业企业的能源计量、能源统计监测等能源基础工作,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大力加强能源管理基础能力建设,使益阳市工业节能降耗工作进一步向更高的水平和更深的层次推进。
[供稿:益阳市统计局 罗彦]
[责编: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