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汽车消费进入全面成长期

来源: 时间: 2009-10-28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今年以来,受金融危机影响,消费市场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态势,1-8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3%,比去年同期回落3.3个百分点。与偏淡的消费市场形成对照的是益阳市汽车消费,市场购销两旺。1-8月全市新车上牌数达14391辆,比上年同期的8227辆增长74.9%。截止2009年8月末,全市汽车保有量已达82583辆,汽车消费正以超常的增长速度成为益阳市消费升级的主要力量。

   一、促进汽车消费对益阳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汽车消费上连工业生产,下连销售服务,产业链长,辐射面广,带动力强。汽车业能带动钢铁、机械、电子、橡胶、玻璃、石化、建筑、服务等156个相关产业的发展。根据有关专家测算,中国私人汽车每增加1万辆,将拉动GDP增加88.82亿元。汽车消费增加对服务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汽车消费需要大量的配套服务,如汽车维修、售后服务、汽车旅馆、配件、汽车金融、保险、汽车用品、驾驶员培训等等。有资料显示,在一个完全成熟的国际化汽车市场中,汽车生产消费环节的利润在整个汽车行业的利润构成中仅占20%,零部件供应的利润占20%,而50%-60%的利润是从汽车服务业中产生的。汽车消费增加带动汽车业税收快速增长。益阳市2008年车辆购置税突破1亿元,与2006年相比增长82.3%,年均增长35%,2009年1-8月车辆购置税已入库9446万元,占2008年全年的91.8%,车船使用税也从2006年的409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673万元,年均增长28.3%。汽车消费增加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较快增长。全市2005年-2008年汽车类商品零售额由40906万元上升至117832万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由3.6%提高到6.3%,汽车消费增长拉动石油及制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88076万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2%,有效拉动益阳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较快增长

   二、汽车消费市场趋旺,私车消费更具潜力
  
   (一)车市繁荣兴旺,销售增势强劲

   2008年末,全市从事汽车销售的法人企业29个,比2004年增加23家。2009年以来新增汽车销售4S店3家,使益阳市汽车销售4S店达5家。2005年-2008年全市分别实现汽车类商品零售额40906万元、56332万元、99499万元和117832万元,年均增长42.6%;实现汽车零售量5700辆、7684辆、17170辆和29205辆,年均增幅高达72.1%;每百户城市居民拥有家用汽车数量分别为1.6辆、2.4辆、2.83辆和3.76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34.5%、50%、17.9%和33%。2009年以来全市汽车类商品销售火爆,1-5月限额以上汽车类商品同比增长分别为61.4%、44.9%、25.6%、56.7和41.5%,高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39.4、26.5、9.4、39.2和24.6个百分点。 
  
   (二)汽车保有量上升,载客汽车保有量增速加快

   2008年益阳市新车上牌11397辆,比2005年的5048辆增长125.8%,年均增长31.2%。2009年1-8月新车上牌再创新高,达14391辆,超过2008年全年新车上牌数。2008年底,全市各类汽车的保有量为67079辆,比2005年增长71.6%。其中:载客汽车保有量为45204辆,载货汽车为17779辆,其他汽车为4096辆,分别比2005年增长88.6%、44.4%和45.6%,载客汽车保有量增速分别高于载货汽车和其它汽车44.2和43个百分点。在载客汽车中:非营运汽车达到36288辆,比2005年增长120.2%,其在载客汽车中所占的比重也大幅提高,由2005年的68.7%上升到2008年的80.3%。
  
   (三)私人汽车增长迅猛,私人轿车比重大幅提高
  
   2008年底,益阳市私人汽车保有量突破5万辆,达到53436辆,占汽车保有量的比重为79.7%,比2007年的44181辆增长21%,比2006年的36113辆增长48%,比2005年的29737辆增长79.7%,年均增长21.6%。近年来全市私人轿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全市私人轿车保有量由2007年的14073辆增加到2008年的18877辆,当年新增4804辆,新增数占2007年末私人轿车保有量28.1%;2009年1-8月新增私人轿车就已达6332辆,新增数占2008年末私人轿车保有量33.5%。私人轿车在私家车中的份额大幅提升,至2009年8月底全市私人轿车25209辆,占私家车的比重为37.2%,而这一比重在2005年、2006年、2007年和2008年分别是26.5%、29.5%、31.5%和35.3%,比重呈逐年提高之势。
  
   (四)持证人数迅速增加,形成巨大潜在消费群
  
   近年来,益阳市市民考驾照成风,仅今年1-8月益阳市33所驾校就培训学员32550人,比上年同期的23568人增长38.1%。2008年底全市持照人数达23万人,比2005年末的9.8万人增长134.7%。有照的人群的迅速扩大,形成巨大的潜在消费群,一旦购车条件成熟,“本本族”就将成为“有车族”。

   三、拉动汽车消费市场发展的有利因素
  
   (一)居民收入增加,奠定了汽车消费的经济基础
  
   近年来,益阳市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稳步快速增长的良好发展势头,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329.2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511.3亿元,年平均增长15.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7147元增加到12223元,年平均增长19.6%。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大幅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5年的8250元提高到2008年的12448元,年平均增长14.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976元提高到4527元,年平均增长15%;收入水平的提高带动消费增长,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由2005年的6269元增加到2008年的9382元,年均增长14.5%,其中用于交通通信支出由625元增加到845元,增加了222元。随着益阳市居民收入水平的逐年提高、财富的逐步积累、消费观念的进一步改变,中、高收入水平的市民消费信心增强,家庭购车逐步成为消费热点,拥有汽车已成为现代时尚生活的一个标志。
  
   (二)政策“组合拳”,改善了汽车消费的软环境
  
   汽车作为一种高档享受型的商品,不同于普通家用电器,不是生活必需的消费品,因而消费的伸缩性较强,受消费环境的影响较大。近年来,在政策支持下我国的汽车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整体制造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大大提升。形成了国际知名品牌和国内品牌竞相发展的良好新格局。不断下调的汽车价格,优雅的购车环境,良好的售后服务,完善的销售网络,促进了益阳市汽车消费市场的活跃。按照国家新的汽车消费政策,从2009年1月20日至12月31日,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按5%征收车辆购置税;同时,从2009年3月1日至12月31日,国家安排50亿元专项资金,对农民报废三轮车和低速货车换购轻型载货车以及购买1.3升以下排量的微型客车,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消费环境改善和促销政策刺激不但推动了私人购车,而且也促进公务和商务用车消费的快速增长。数据显示,今年1月20日以来,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新增7172辆,占全部汽车销售量的30.5%。
  
   (三)交通条件改善,构筑了汽车消费的硬环境
  
   近年来,益阳市加大了城乡道路建设的力度,农村“村村通”项目正在实施,市区新建和改扩建多条城市主干道,完成了多条重点公路的建设。2008年,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延续了近年来高速增长势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2.76亿元,比上年增长68.6%。全市形成了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国道、省道、县道和乡村公路并举的交通网。四通八达、快捷便利的现代交通网络和日益完善的城市交通设施为益阳市汽车消费市场快速发展铺平了道路。
  
   (四)公车制度改革.推动了私人汽车消费的增长
  
   近年来,为了防止腐败滋生和减少公务支出,益阳市公务用车改革正逐步推进。部分企业、事业单位也全面实行了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快了汽车进入家庭的发展进程,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个人汽车消费的增长。
  
   四、制约当前汽车消费的“两高、一小、一后”
  
   (一)汽车使用成本偏高,制约汽车消费市场

   中国已成为石油的净进口国,且进口量逐年增长,石油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此次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是在国际经济低迷,油价持续大幅走低的背景下作出的,未来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渐恢复,油价重新走高,国内成品油的价格仍将有提高的可能,所以未来消费者用油成本提升乃是大势所趋。除此之外,目前,私人轿车在购买阶段除了要承担必要的增值税和消费税外,还要承担车辆购置税、检测费、车辆牌照费等多种费用,在使用阶段还要承担养路费和车船使用税、车辆保险费、年检费、停车费、路桥费和汽车零配件更换和意外修理费等。据专家测算:家庭养车费用控制在居民家庭收入的30%以内时,居民家庭才有可能较为轻松地购车。按目前私家车一年养车费用约1.5-2.5万元折算,一个家庭养一部车的年收入应在4.5-7.5万元。目前益阳市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12448元,以每户三人计算,家庭可支配收入为37344元,离轻松购车的条件仍有一定差距,对年均可支配收入更低的农村居民收入来说更是难以负担。因此消费者担心出现“买得起车而用不起车”的尴尬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汽车消费的快速增长。 
  
   (二)汽车信贷门槛高,消费规模难扩大
  
   1998年10月建行率先推出汽车消费贷款,但汽车信贷作为拉动汽车消费的重要手段,仍有种种不完善之处。对于消费者来说,首付款过高和还款期限过短是使消费者不愿意贷款的主要原因,另外,汽车贷款形式单一,条件限制多,也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目前,我国只有10%左右的消费者买车时选择了贷款,在益阳市这一比例更低,而国外这一比例则占到了70%。对于放贷机构来说,由于我国尚未建立完善而有效的个人信用制度,放贷风险较大。贷款能否按期收回,信用风险如何防范?这些难题大大地阻碍了汽车信贷的进一步发展,进而波及到消费市场。
  
   (三)汽车销售规模偏小,档次偏低,购买力外流严重

   目前,全市虽有近三十家汽车销售公司,但总体普遍规模较小。全年销售额无过亿企业。2008年,益阳市汽车销售的龙头老大申湘汽贸全年销售额也仅为7391万元。另外,益阳市汽车销售的4s店偏少。4s店是一种汽车服务方式,包括整车销售(sale)、零配件(spare part)、售后服务(service)、信息反馈等(survey),4S是指将四项功能集于一体的汽车服务企业。全市仅有5个品牌汽车在益阳市设有4S店,是申湘汽贸的上海通用别克、华溢汽贸的广州本田、华世通汽贸的上海通用雪佛兰、兰天集团的东风日产、新力汽贸的吉利,除上海通用别克外其余4个品牌4S店都新开业不到一年。目前个人汽车消费的主流品牌如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北京现代、奇瑞、比亚迪等在益阳市均没有4S店,都是二级代理经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销售的持续增长。益阳市汽车销售品种不多,选择余地不大,加之主流品牌4S店偏少,零配件等售后服务无法保证,又在长株潭一小时经济圈内,不少消费者养成了去长沙买车的习惯,造成了益阳市汽车消费购买力大量外流。据汽车销售人员分析,益阳市本市外购车量占全市汽车市场消费量40%以上。
  
   (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成汽车消费瓶颈
  
   近年来益阳市交通基础设施和城市道路交通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公路、高速公路和桥梁建设成效显著,城市道路改造也日新月异,但城市建设速度低于汽车增长速度。上下班高峰期,在益阳市市内主要路段,时常出现前几年少见的道路拥挤状况,影响汽车行驶速度,对城市居民的汽车消费形成较大的制约。另外,城市小区停车场数量不足,也成为制约汽车消费的一大不利影响因素。同时驾驶新手的增多,也给交通安全带来新的安全隐患。
  
   五、进一步培育益阳市汽车消费市场的建议
  
   汽车消费是我国目前的消费热点,鼓励汽车消费有利于拉动内需、繁荣市场,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求, 也有利于汽车工业及相关服务业发展,对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进一步降低汽车消费成本
  
   今年年初,国家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如燃油税改革、购置税降低(将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购置税由10%降至5%)等,对汽车消费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汽车下乡”政策更直接推动了1.6L以下乘用车以及微型车销量的大幅增长。益阳市应在充分利用国家优惠政策的同时,进一步研究出台地方性的优惠政策,简化购车手续,在学车、购车、养车等多个环节挖掘潜力、降低成本,让利于消费者,使更多的家庭既买得起车也养得起车,更多的人加入“有车族”,促进居民家庭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二)加大对汽车专业市场的扶持力度
  
   随着家庭购车热潮兴起,高端奢侈品较快步入寻常百姓家庭,汽车消费量将越来越大。2008年底全市各类汽车保有量6万多辆,全省排名9位,而持驾驶证人数为23万人,全省排名8位,这些人有相当比例是有购车计划的.益阳市个人汽车发展的潜力和后劲还很充足。但益阳市无相对集中、规模化经营、有序竞争的汽车专业市场。规划汽车专业市场项目建设,大力扶持益阳市4S店的建设,提升益阳市汽车市场的规模和档次,让更多潜在的消费购买力在本地实现,确保税收不外流。
  
   (三)加快城市规划布局调整

   目前的城市规划设计还不能适应汽车大量进入家庭生活的要求。要从城市规划、道路交通体系构建、商业中心建设、社区规划建设等方面进行合理并适度超前的布局,充分考虑汽车消费的发展前景,为汽车消费的普及提供外部条件。在道路交通上,要继续加快城市干线公路的建设与改造,重视支路建设,切实提高城市路网密度,明确城市道路功能,构筑层次分明、结构完整的城市道路系统。解决道路交通拥堵、卡口路段多等行车难问题。在配套设施建设上,加快市区停车场的建设。一是从新建项目设计和规划上下手,提高建设项目、特别是新建住宅区的停车场配建标准。二是改造和完善现有配套设施,在主要商业中心地带增建一批停车场。同时,要切实加强对占道停车的管理。达到道路通畅,泊车方便,进一步改善用车环境。
  
   (四)鼓励汽车消费信贷

   鼓励金融机构开展汽车消费信贷业务,降低汽车消费贷款利率,增加贷款品种,不断扩大汽车信贷消费。推动金融机构根据信贷原则和汽车流通企业的特点,创新担保方式,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满足汽车流通企业的合理信贷需求。稳步发展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业务,推动保险机构与汽车消费信贷机构进一步加强合作,加大汽车消费信贷的比例。通过发展消费信用,促使居民消费模式从自我积累型向信用支持型转变,提前实现汽车这一高价值商品的消费,解决“购上不足,购下有余”的消费断层问题。相信随着对汽车消费信贷的进一步松绑,汽车消费信贷将成为撬动汽车市场需求的重要工具。 
  
   (五)促进农村汽车消费市场繁荣

   近年来,随着益阳市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村村通”道路硬化逐步完善,汽车消费政策的推动,潜力巨大的农村汽车市场日益活跃,尤其是低速汽车、微型车、低端客车和经济型轿车需求呈加速趋势。要积极研究培育和发展农村汽车市场的政策和措施,探索适合农村地区发展的汽车经营模式,引导企业开发和生产适合农村地区使用的低价位节能型汽车,建立和完善农村地区汽车销售服务和回收网络,确保汽车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严厉打击坑农害农、虚假开具报废汽车回收证明等违法行为,切实把汽车下乡政策落到实处。

[供稿:益阳市统计局 文寿平]
[审核:张映欣]
[责编: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