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规划以来,益阳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通过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优化投资结构等综合措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经济全面和谐发展,城镇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质量逐年提高。
一、“十一五”期间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
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十一五”期间,益阳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5年的8185元增加到2010年的15398元,五年间增长88.1%,年均递增13.5%。从收入结构看,呈现以下特点:
1.工薪收入仍占主导地位。“十一五”期间,益阳市通过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统一行政事业单位津补贴、打击拖欠员工工资等举措,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公益性就业岗位开发力度,城镇居民的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工资性收入稳步增长。2010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工薪收入9561元,比2005年增长67%,年均增长10.8%,工薪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尽管由2005年的67.2%降到了59.5%,但仍是城镇居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
2.经营净收入大幅增长。“十一五”期间,益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非公经济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发展非公经济、鼓励和支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及大学生毕业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促使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从而带动了城镇居民经营净收入的大幅增长。2010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2754元,比2005年增长近2.6倍,年均增长29.2%,占家庭总收入的17.2%。
3.财产性收入高速增长,但比重仍然很低。随着城镇居民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投资理财意识增强,理财观念更新,利息收入、股息与红利等在内的各类投资收益日益增多,同时在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下,特别是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促使出租房屋收入增长明显,使得财产性收入增长速度快于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财产性收入逐渐成为居民家庭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全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财产性收入358元,比2005年增长4倍,年均增长38.2%,财产性收入虽然成倍增长,但比重仍然很低,仅占家庭总收入的2.2%,比2005年提高1.4个百分点。
4.转移性收入稳步增长。“十一五”期间,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低收入家庭和离退休人员的生活,多次上调了离退休金或养老金标准,不断提高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最低工资标准和其他相关标准,努力提高离退休人员的收入水平。2010年,全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转移性收入3384元,比2005年增长73.1%,年均增长10.8%。
二、“十一五”期间城镇居民消费持续扩大
随着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国家各项鼓励消费政策的出台,益阳市城镇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明显提高。2010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11279元,比2005年增长79.9%,年均增长11.3%。消费支出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食品消费质量提高。随着生活节奏的明显加快和居民自我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城镇居民对一些低糖、低盐、低脂、低热量和高蛋白以及富含多种维生素的绿色食品消费继续增加,同时一些适应快节奏生活需要的各种快餐食品成为越来越多居民食品消费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2010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支出4412元,比2005年增长77.4%,年均增长12.1%,其中人均肉禽蛋水产品支出1359元,比2005年增长47.3%,年均增长13.3%;人均干鲜瓜果支出285元,比2005年增长72.7%,年均增长11.6%。
2.衣着消费档次提升。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城镇居民衣着消费品牌意识增强,穿着更讲究时尚、品牌和款式,一些用料考究、质地舒适、做工精细、款式新潮的品牌服饰深受青睐,着装的高档化、时装化、品牌化、个性化、多元化、舒适化已成为服装消费的一种潮流。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1543元,比2005年增长133.8%,年均增长18.5%。
3.耐用消费品升级换代加快。随着城镇居民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和家用电器升级换代,以及国家为“扩内需”出台的一系列政策的拉动,家用电脑、空调等一些多功能、智能型的高档家庭设备进入寻常百姓家庭,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呈现数量增多、功能增强、档次提升的格局。2010年末,全市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空调器88台,比2005年末增长27.5%;拥有家用电脑42台,比2005年末增长68%;拥有电冰箱90台,比2005年末增长25%;拥有摩托车25辆,比2005年末增长56.3%。
4.交通通讯消费成为消费亮点。随着城镇居民消费观念的更新,以及城市道路的新建、拓宽和提质改造,市区和城乡之间的道路四通八达,居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加之国家对1.6升及以下小排量汽车购置税减半征收及费改税、取消市内过桥过路费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同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通讯产品功能日趋多样化,交通、通讯消费逐渐成为居民消费的一大亮点。2010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交通通讯支出1051元,比2005年增长68.7%,年均增长11%。
5.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十一五”期间,益阳市房地产市场发展迅猛,大批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竣工并交付使用,给城镇居民住房消费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优美的环境、周到的服务、舒适宽敞的家居生活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2010年,全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用于居住支出961元,比2005年增长46.7%. 2010年末,全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35.28平方米,比2005年末增加1.2平方米;有69.7%的城镇居民家庭拥有两居室以上住房,有93.3%的居民家庭使用了自来水,有80.7%的居民家庭使用液化石油气,有86.6%的居民家庭有厕所浴室卫生设备。
6.健康意识不断增强。随着人们医疗保健意识不断增强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注重不仅体现在对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和对滋补保健品的合理需求上,而且体现在注重经常的身体检查、合理的饮食搭配和体育锻炼等自我保健上。2010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656元,比2005年增长64.8%。
三、贫富差距逐步缩小,低收入群体收入稳步增长
“十一五”期间,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居民收入的提高。在国家各项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的政策推动下,益阳市逐年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最低生活保障线和失业救济金,连续几年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或离退休金标准,使得低收入群体收入稳步增长。从不同收入层次增长速度的横向比较来看,全市201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5398元,年均增长13.5%,高10%组和较高20%组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2.5%和13.3%,分别低于全市平均增长速度1个和0.2个百分点;而最低10%组和较低20%组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达22.7%和14.9%,分别高于平均增长速度9.2个和1.4个百分点,比相对应的高10%组和较高的20%组的增幅快10.2和1.6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各级政府在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尽管贫富差依然存在,但其收入增幅的差距正逐步缩小。
综上所述,“十一五”期间全市城镇居民生活得到了有效地提高,居民生活质量逐步改善,收入、支出双双增长,贫富差距逐步缩小,但是低收入家庭收入仍然偏低,低收入家庭生活仍然需要进一步关注。如何加速低收入家庭收入增长水平,需要得到政府部门的关注和重视。
[供稿:益阳市统计局谢明星]
[审核:张映欣]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