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益阳市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用工、融资等情况,市统计局近期开展了规模以下工业企业问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138份,回收138份,有效问卷138份。调查情况如下:
一、被调查企业现状
(一)被调查企业分布情况
1、地域分布:此次被调查的138家企业涵盖全市各区县(市),其中安化县41家、桃江县21家、赫山区20家、沅江市19家、南县16家、资阳区11家、高新区9家、大通湖区1家。
2、经济类型分布:被调查企业中,国有企业占 2.9%、集体企业占11.6%、私营企业占57.2%、股份有限公司占2.2%、有限责任公司占20.3%、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占1.4%、股份合作和联营及其他企业占4.4%。企业覆盖面广,包含益阳市现有各种经济类型。
3、行业分布:被调查企业分布在28个行业大类中,但有71.7%的企业集中在六大行业:其中竹木加工业占22.5%、建材工业占18.1%、食品工业占15.2%、采矿业占8%、自来水的生产与供应业占4.3%、金属制品业占3.6%,其他22个行业占28.3%。
(二)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
1、与去年相比总体呈现平稳上升态势。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生产经营状况与去年相比无太大变化的占62.3%,有好转的占28.3%,不理想的占9.4%;产品销售情况与去年相比无太大变化的占58%,有好转的占29.7%,不理想的占12.3%。产品销售价格与去年相比较平稳的占48.6%,上升的占36.2%,下跌的占15.2%。
2、原材料价格上涨对企业影响明显。今年1-5月,全省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为111.9%,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2.5个百分点。被调查企业认为当前原材料价格上涨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产生不利影响的占72.5%,影响不大的占21%,有利的占5.1%,没有影响的占1.4%。
3、多数企业预测下半年走势平稳。被调查企业中有58%的企业认为下半年生产经营走势平稳,28.3%的企业认为走势趋好,10.1%的企业认为情况不乐观,3.6%的企业认为不清楚。
4、对停产或半停产原因的判断。假如企业当前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其中:40.7%的企业因产品需求减少、订单不足影响所致,11.9%的企业因资金链断裂所致,10.2%的企业因原材料供应不足所致,6.2%的企业分别因用工短缺和生产淡季所致,4.5%的企业因燃料、动力供应不足所致。
(三)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用工情况
1、六成以上企业用工需求同比相当。调查显示, 企业用工需求与上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的占65.2%,上升和下降的分别占17.4%。目前企业用工情况较好的占37.3%,缺少一线工人的占33.3%,缺少技术人员的占24.8%,缺少管理人员的占4.6%。
2、劳动工资普遍上涨。当前被调查企业劳动工资上涨的占97.4%,其中:62.8%的企业劳动工资普遍上涨,18.6%的企业一线员工工资上涨,13.3%的企业技术人员工资上涨,2.7%的企业管理人员工资上涨。
3、劳动力用工呈上升趋势。被调查企业预计后期对劳动力需求增加的占84%,其中增加10人以下的占73.2%,增加10-20人的占2.9%,增加20-30人的占6.5%,增加30人以上的占1.4%。16%的企业预计后期劳动力需求将会减少。
(四)规模以下工业企业融资情况
1、现行货币政策对企业有一定的影响。虽然绝大多数企业的资金不是依靠银行贷款,而主要是靠企业自身和民间借贷等其他途径解决。但基于市场流动性资金减少,现行货币政策对规模以下企业仍有一定的影响。调查显示,当前从紧的货币政策对企业没有影响的只占8%。
2、自有资金是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被调查企业依靠自有资金解决资金问题的占42.3%,民间借贷解决资金问题的占23%,内部集资解决资金问题的占18.4%,银行贷款解决资金问题的占15.2%,其他途径解决资金问题的占1.1%。
3、企业回笼和筹集的资金主要是维持生产经营。被调查企业融资所得资金,其中用于维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占53.6%,扩大生产的占36.2%,技术改造的占5.8%,归还借贷款的占3.6%。
(五)企业期盼
1、当前企业亟需解决的难题。被调查企业认为,当前亟需解决资金问题的占39.9%,市场问题占31.2%,技术、生产以及信息问题占15.2%,其他问题占13.7%。
2、企业最希望政府完善的政策措施。被调查企业中,要求政府完善融资政策的占24.4%,减免税费的占20.4%,拓宽销售渠道的占17.1%,降低行政成本的占11%,加强公共技术及信息平台建设、营造公平竞争的商业环境、鼓励创业与创新意识、加强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及创新产品应用分别占6%、5.7%、2.7%、1.7%,其他要求的占11%。
二、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1、八大问题制约企业生产经营。被调查企业中,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占27.6%,资金紧张的占16.9%,市场需求不足、销售下降的占15.7%,劳动力短缺、成本上升的占13.8%,产品竞争力不强的占12.2%,能源供应不足的占7.2%,政策限制和内部管理出现问题的分别占5%和1.6%。
2、用工矛盾重重。当前企业用工矛盾重重,其中用工对象对企业提供的报酬和工作条件不满意的占36.7%,找不到合适用工对象的占25%,难以招到工的占16.3%。
3、三分之二的企业流动资金紧缺。当前企业的流动资金有所紧张(缺口10%以内)的占34.8%,明显紧张(缺口10-20%)的占23.9%,严重紧张(缺口20%以上)的占8%,基本正常的占33.3%。
4、融资难问题没有缓解。被调查企业认为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导致融资难的占45.7%,缺乏有效的抵押和担保的占29%,银行门槛高的占10.9%,贷款手续复杂、审批时间长的占9.4%,其他占5%。
三、发展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的几点建议
1、努力拓宽融资渠道。解决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信用环境、企业自身及金融服务状况等诸多因素。企业要在稳固现有融资渠道的基础上努力拓宽其他途径的融资渠道。不能只满足于现有的融资渠道,应该着眼于构建一套有效的、多层次的融资体系。
2、开辟新的营销渠道。一个企业要长久的生存下去,营销渠道一定要加以完善和发展,要通过不断调整与建设营销渠道,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3、加大技术创新能力。被调查企业中有5.8%的企业把融资得来的资金用于技术创新方面。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决定着企业的成长道路,决定着企业竞争力的强弱。企业在现有基础上加大和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完善用人机制,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结构;②完善激励机制,更加理顺分配关系;③完善约束机制,强化考核与评估体系;④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为技术创新夯实“硬件”基础;⑤制定正确的技术创新战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⑥开展全方位的技术创新活动,提高企业品牌等无形资产的价值。
4、尽力规范企业用工。企业应积极投入资金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把硬环境建设逐步搞好。企业只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才更加能够吸引人才,在当前劳动力用工不足、技术人员短缺的情况下,一是企业应该加强对现有员工的培训,不仅提高了员工素质,同时也增强了对企业的归属感,使其感到培训是企业对自己的重视、关心和信任,达到增强企业凝聚力的目的。二是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充分挖掘现有员工的潜力,可使其创造出更大价值,适当弥补由于用工短缺所造成的损失。三是解决当前用工难的突出矛盾,还要充分依靠政府的主导作用。
[供稿:益阳市统计局王 皓]
[审核:张映欣]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