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进一步推进益阳“政金产学研”结合的思考

来源: 时间: 2011-07-22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从传统的以资本、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的工业经济时代,正在走向以科技发展为核心要素的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创新作为一个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政策平台、金融机构、产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多方面的深度广泛合作。近年来,益阳市科技投入得到稳步发展,科研环境明显改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全社会科技投入增加

  据第二次全国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资源清查数据显示,2009年益阳市R&D经费投入3.3亿元,R&D人员全时当量是1415人年,分别居全省第8位和第9位,R&D经费占当年GDP的比重是0.55%,居全省第8位。

  2.重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

  全市45家大中型工业企业中,有24家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研发机构。其中益阳橡塑技术中心被评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010年申请发明专利28件,占全市专利申请量的六分之一。2010年益阳市有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71家,比2005年增加43家。

  3.政策支持力度明显增强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出台多项举措积极推进科技发展及成果的转化:2007年益阳市建立留学生创业园,与国防科大、中南大学等6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2008年举办了益阳市首届产学研对接和科技成果交易会;2009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产学研结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2010成立了益阳市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

  目前,益阳市政金产学研合作发展虽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距科学发展的内在需要还有不小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科技研发投入强度偏低

  R&D经费投入强度,即R&D经费支出与GDP之比,是国际社会用于衡量科技创新投入强度的重要指标。2009年益阳市R&D经费占当年GDP的比重是0.55%,比全省1.18%的平均水平低0.63个百分点,比全国1.7%的平均水平低1.15个百分点。R&D经费投入占全省的比重为2.1%,明显低于同期全市GDP占全省4.5%的水平。

  二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目前全市许多工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不具备自主研发能力,生产处在产业链的低端,产品较单一,附加值偏低、能源消耗高。如资源优势产业之一的竹木加工业基本停留在原料采购到单板初级加工的阶段,有色冶金行业主要是为下游企业提供原材料产品。

  三是产学研结合缺乏长效联动机制

  由于历史和体制等原因,产学研各方追求目标存在差异,成果分享权益不清,致使对于产学研结合的理论研究虽然比较深入,但实际操作中却存在不少结合的障碍。据有关数据反映,目前高新技术产品中属于联合开发的不到10%。

  新时期益阳市要进一步推动科教资源的聚集,服务企业创新工作,就要立足益阳市情、转变思想、开拓创新:

  1.转变小农意识,树立人才第一的观念

  众所周知,江苏省是一个经济大省和科技强省,2010年江苏省的经济总量达4万亿,占全国的10.3%,财政收入达1.2万亿,占全国的14%,世界500强企业有400多家落户在江苏省。但从江苏省内部区域发展来看,仅一江之隔的苏南和苏北地区的发展差距却很大,苏北地区人均GDP只有苏南的四分之一,那么,是什么导致资源禀赋、宏观环境如此接近的两个地区却出现如此大的差距呢?最关键的原因就是思想观念上的差距。苏南由于是我国历代重要商埠,且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人们素有浓厚的工商意识,乡镇企业的发展又进一步荡涤了苏南人的小农经济意识,树立了一系列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化大生产的竞争观念、效益观念、人才观念等新的观念,并能在本区域使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蔚成风气,锻炼和形成了一批事业心强、懂经济、善管理、敢于开拓创新的发展生产力的带头人。而苏北过去一直以农业生产为主,人们的小农经济意识比较浓厚,如重农轻商、封闭保守、安于现状、畏惧竞争、依赖等待、怕苦畏难等等。小农经济意识和计划经济意识的双重束缚,阻碍着人们接受市场经济观念的洗礼,制约着人们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也影响着富有竞争、进取意识和创新精神的能人脱颖而出。益阳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小农经济意识比较浓厚,因此要后发赶超,加快发展,首要的是更新观念,营造尊重科技、尊重人才的发展氛围。

  2.管理创新与科技创新要双轮驱动,协同发展

  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广大企业要始终把科学管理作为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要环节,积极创新科学管理的体制机制。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表明,越是现代化,越是高技术,越要加强科学管理,科学管理与科学技术是相互促进,同时推动企业发展壮大的两个轮子。如著名的沃尔玛低成本供应链管理,就是借助信息化平台通过管理创新来实现的,因此,在推进政金产学研结合的进程中,我们要把管理创新与科技创新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创新体制,把各部门的力量统筹起来,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3.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

  在“政金产学研”合作中,“政”即政府,通过制定战略规划和激励政策、提供资源条件,对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发展起到引领和桥梁作用。政金产学研相结合是多方参与,涉及多种利益因素的复杂系统工程,因此政府要围绕各要素结合的动力、管理和激励等方面制定和完善相关支持政策,推动有关各方合作的制度化。建议全面梳理已出台的有关科技发展扶持政策,并借鉴发达地区成功经验,围绕益阳产业发展重点来制定政金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战略和系列发展规划。政策制定要遵循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

  4.强化金融市场与科技创新的良性互动

  现代科技创新的各个环节均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与驱动。例如早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出现以前的100多年,关于热与压力的关系就已经被科学家所证实。但从理论到产业化的这一过程最终得以在英国实现,却是得益于英国活跃的金融市场的出现。同样的道理,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新兴技术产业在美国的出现,同样与风险投资的发展以及美国发达的资本市场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中国台湾地区股市与技术产业的互动发展,也再次说明了技术创新与金融发展之间的相互依存性。因此,逐步建立“政府资金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市场融资为支撑”的多元化的科研投入机制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内在要求。各类金融机构要进一步改善对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加快发展创业风险投资,积极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另外,市财政每年可安排一定的政金产学研结合专项发展基金,对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正式产学研合作关系,当年研发拿出合格样品、产品技术含量高、产业带动性强的合作项目给予资助,降低企业产学研合作风险,并引导带动其他经费投入和企业经费投入。

  5.注重公平有序的法律环境的创建

  科技是一种无形资产,所以我们在重视科技创新的同时,还须重视运用有关法律法规来保护创新成果,维护各类创新主体的知识产权,使科技投入得到应有的回报,使竞争在公平有序的法律环境下进行。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政金产学研结合还可扩大为政法金产学研六大要素的结合,其中“法”是指打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为科技创新特别是企业自主创新保驾护航。

[供稿:益阳市统计局]
[审核:张映欣]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