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南县猪肉价格情况的调查

来源: 时间: 2011-11-02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今年以来,猪肉价格连续上涨,给居民生活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影响,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关注。为切实了解生猪市场信息,正确分析生猪市场形势,近期我们对湖南港湾牧业责任有限公司、天裕牧业、文跃养殖场、正起养殖有限公司等多家生猪养殖企业和养殖户进行了重点调研,现将情况综述如下:

  一、当前南县生猪市场基本情况

  南县生猪养殖基础较好,近年来,随着国家扶持生猪发展,南县生猪产业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生猪养殖已成为了南县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1、生猪生产呈发展态势。今年元至九月南县生猪出栏53.96 万头、存栏38.94万头,同比分别增长2%、1.2%;能繁母猪存栏4.18万头,同比增长1.95%。

  2、生猪养殖的良种化、区域化程度提高。由于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南县逐步形成了窑咀、石码、利群、新港、狗头洲、金球等良种猪养殖区。这些村的养殖规模大多年出栏5000头以上。其中窑咀村共有农户数208个,养猪户数187个,占到总户数的89.9%。2009年全村出栏生猪3.2万头。今年预计全村出栏生猪过4万头,比部分乡镇的总量还要多。

  3、生猪养殖的专业化、规模化程度提高。近年来,南县养猪专业户的科技水平在不断提高。主要表现为四个“更加注重”,一是更加注重防疫,提高生猪成活率。有很多的专业户,他们的生猪成活率都达到了9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了95%。如南洲镇新港村8组的母猪养殖户刘志祥,在美国辉瑞公司的指导下,通过自学掌握了防治母猪流产、死产、早产的技术,为了提高产仔率、成活率,他给母猪接种了猪瘟、小病毒病、蓝耳病等近20种疫苗。二是更加注重日常管理,提高饲料利用率。大部份规模养猪户都做到了猪舍冬防寒、夏避暑,通风采光良好;栏舍干燥、洁净、无噪音;给猪定时、定量、定质喂食;让猪增加睡眠、减少运动、降低消耗、加快生长。中鱼口乡石码村陈超元说,他喂一头肥猪总比其他专业户至少要多挣20元以上,就是因为他做好了以上几点。三是更加注重成本核算,提高利润率。四是更加注重市场调研,提高抗御市场风险能力。

  4、猪肉价格持续上涨。今年7、8、9三个月南县城区的白条肉批发价格每500克分别达到14.7、14.9、15元。而零售价格每500克市场价达到了16元、17元,甚至部分较偏远的小市场后腿肉已卖到18元。此轮猪肉价格上涨始于去年7月,按照往年规律,肉价上涨11-12个月后,就开始趋于稳定,并逐渐回落,但到目前为止,南县猪肉价格继续保持着上涨态势。据屠户反映,自猪肉涨价后,居民对猪肉的消费热情大大降低。猪类制品价格上涨的同时,毫无疑问带动了其他禽畜类产品的上升,牛、羊肉,鸡鸭鱼等均有一元左右的价格上浮。农产品价格上涨,随时波及着居民的生活,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生活压力剧增。

  5、生猪、仔猪价格上涨周期较长。目前,南县生猪价格已连续上涨一年左右,往年的季节性下降(春节后猪价下降)周期没有出现,生猪价格已高于2008年的最高水平,创历史新高。今年八月份、九月份南县良种猪收购价每500克分别为9.80元、10.05元,同比上涨65.8%、71.0%。良种仔猪收购价格每500克分别为18元、20元,同比上涨87.6%、100.0%,涨幅超过以往任何一年。

  6、养猪效益大幅提升。从几个养殖户了解的情况看,南县目前生猪销售价格突破历史最高水平,养猪效益大幅提升。目前每核算单位主产品产量为125.3公斤,核算单位主产品产值为2518.53元,较去年同期每核算单位1453.48元增加了1065.05元,同比上涨73.3%,扣除仔猪522.41元、饲料及防疫等直接费用1152.89元,每头生猪毛利为843.23元;部分潲水猪养殖户每头生猪毛利甚至可达1000元以上。可以说,生猪养殖户遇上了千载难逢的好时机。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猪价创出历史新高,养猪利润水平也大幅上升,但目前843.23元/头的养猪实际盈利尚未突破2008年4月份900元/头的高点,其中成本上升是重要因素。

  二、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

  今年以来生猪价格上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作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五方面:

  1、生猪生产周期性拉动。生猪的生产周期较长,其价格波动周期则更长,这使得生猪养殖业对市场的信号反应较慢,市场调节周期从下跌-低谷-反弹-上升-高峰,一般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从2008年2月的高峰期到今年的6月,正好是三年,从这个角度看,此轮生猪价格上涨符合其自身规律。具体来看,去年同期是猪肉价格最低的时候,造成当时养殖数量与母猪存栏减少,因此目前育肥猪上市出现阶段性偏紧,引发今年猪肉价格不断上升。

  2、总体供应量偏紧。从国内大的形势上看,2007年,国家为了鼓励生猪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使得大量社会资本涌入,导致2008年生猪存栏量陡增。2009年春节过后,进入生猪价格的正常调整期,由于存栏数量激增,其价格下滑趋势进一步加剧,国庆过后,猪价进入震荡阶段,部分游资开始退出,加上2010年春节过后,猪价又一次进入下跌态势,一直延续到6月下旬,社会资本基本撤出,养殖户的补栏也更加谨慎,导致当前存栏数量的锐减。同时,根据传统养殖习惯,每年6、7月份是生猪出栏的淡季,大部分生猪还达不到出栏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供应量。

  3、生猪疫情的影响。据相关报道,2010年11月底开始到2011年3、4月份,国内不少养猪场的哺乳仔猪死亡率高,生猪存栏下降,国内市场二、三季度可出栏生猪相对偏少。此外,饲料、人工等饲养成本的增加,也是推升猪价走高的重要因素。

  从南县实际情况看,养殖户结构变化导致供求矛盾突出。一方面,由于养猪投资大、比较效益低、疫病多、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多种因素导致生猪传统散养数量减少。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生猪发展的政策,但规模养殖户增加速度仍然有限,规模户生猪出栏量不能完全替补市场空缺,再加上一大批生猪散养户为规避养猪风险纷纷进城务工挣钱,使得农村社会化生猪养殖业呈逐年下降趋势,这就意味着退出市场的生猪养殖户也从生产者转变为了消费者,供求矛盾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仔猪求大于供。调查中了解到在去年价格低迷期,为了缩小养殖规模,部分规模养殖户和养殖农户淘汰、宰杀母猪,导致目前仔猪供应短缺。同时受到春节前集中消费的刺激,拉高了生猪价格,刺激了养殖户养猪积极性,对仔猪需求量增加,造成仔猪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3、养殖成本推动。据各养殖户介绍,饲料成本占生猪养殖成本65%左右,去年6月猪肉价格开始上涨时,同期玉米价格每500克仅0.95元,目前玉米价格高达1.20元,同比上涨近26.32%;饲料价格每吨3400元,较去年同期3060元/吨,上涨11.11%,达到近两年的高点。另外,养猪人力成本去年仅为50元,但今年达到70元,同比上涨40%,加上成品油价格多次上调,生猪运输成本随之上涨,直接推高了猪肉价格。此外,农产品价格特别是粮食价格的持续上涨,不仅导致市场通胀预期增强,也一定程度上支撑生猪价格高位运行。

  4、宏观政策和自然环境的影响。2010年至今央行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资金使用成本增加。加之突发事件的影响,年初的低温冻雨、4月份的干旱、成品油价格上调,使得运输成本增加等等,对生猪价格上涨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后期走势预测和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后期走势预测

  由于目前生猪价格涨幅较大,养殖户存在买涨不买跌的心理。据调查,目前南县仔猪价格涨幅较快,养殖户补栏量增多,规模养殖场虽以求稳为主,但也会适当增加补栏量,后期生猪出栏量将有所增加。另外,为控制居高不下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国家正在采取积极措施,提高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控制国外热钱的过度流入,总的物价水平过快上涨的可能性不大,从这点看畜产品价格也应该是达到了一个历史新高,继续上涨可能性不大。加上目前生猪价格已提高到近几年来的高位,价格会出现一个周期性的波动下跌,同时,作为猪肉替代品的鸡肉、鱼肉等产品的生产供应比较稳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猪肉的消费数量。预计,十月份以后南县生猪出栏将有所增加,价格将会有所下滑。但降幅不会太大。猪价每公斤将在17-19元区间振荡。2012年上半年才真正是生猪价格的拐点。

  (二)值得关注的问题

  由于生猪季节性的价格波动,造成生猪生产过程中存在以下两个问题值得关注。

  1、缺乏正确市场舆论引导。大部分养殖户缺乏长远的市场意识,信息资源不足,前瞻性差,难以把握未来趋势,当市场开始疲软不景气时,不是有意识地减少投入,强化技术管理,储备资金,等待市场价位的反弹,而是一成不变,盲目生产,一旦肉价贱卖,行业滑坡,便血本无归。这种经营很难适应市场的需求,久而久之导致部分养殖户对养猪行业丧失信心。

  2、养殖户抵御风险能力弱。首先是养殖业病疫风险高。近年来,生猪和家禽疫病呈现多发趋势。“禽流感、蓝耳病”等传染性极强的疫病,再次使农户感到了养殖风险大,特别是对于散养户来说,由于科学养殖能力欠缺,养殖方式粗放,抵御风险的能力又相对薄弱,很难有效降低病疫风险,而对养殖大户来说,养殖的畜禽一旦感染疫病,常会成批死亡,损失惨重。即使侥幸存活,也是生长缓慢,生长速度不到正常猪的二分之一,且价位低,品质差,难出售。其次是生猪出栏周期长,利润小。良种母猪生长8—10个月才能配种,4个月产猪仔,满月进栏,4-5个月出栏。据调查了解,养殖生猪的周期性延长和成本逐年增加,养殖业资金流通不畅,行业利润微薄,再加上人工费持续上涨、饲料价提高,市场行情不稳,疫情发生等问题导致养猪的风险不断增大。另外,从近10年养猪市场周期性波动规律来看,养猪3—4年一个轮回,即3—4年有一次价位低谷,人常说“养猪3年,赚钱1年”。长期来看,农民养猪纯利润为10%左右,远远低于其它多种经营。

  四、几点建议

  “大涨之后必大跌,大跌之后必大涨”的价格怪圈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生猪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如何稳定生猪市场、推动生猪养殖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农民增产增收,是政府实现稳定物价总水平目标的新挑战,要未雨绸缪、高度关注、积极应对、采取措施,从保民生、促和谐的高度,维持生猪价格的基本稳定。

  1、加大生产扶持,优化政策环境。一是及时给养殖户特别是规模养殖户在资金贷款上给予优惠扶持,解决养殖户的资金问题;二是鼓励多养猪,对规模以上的生猪饲养户应给予适当补助,进一步刺激生猪生产快速增长;三是尽快建立和落实养猪保险制度,提高养猪户抵御风险的能力,保证养猪户的利益,降低养猪户的损失,促进养猪行业的健康发展;四是进一步落实能繁母猪补贴制度,并适当提高补贴标准;逐步推行能繁母猪保险工作,防范疫病风险;不断完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提高良种覆盖率;大力扶持以养猪协会为主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建立生猪市场信息平台,提供准确的良种、价格、饲料、疫病、市场等信息,提高生猪养殖的抗市场风险能力。

  2、以科技为支撑,走产业化道路。只有科学养殖、科学生产,才能高产出、高效益。一是要大力宣传,培养农民科学养猪意识,形成懂科学、用科学、爱科学风气。二是要加大培训、指导力度,经常性地举办养殖培训班,组织养殖户出外参观考察,定期相互经验交流,不断提高养殖水平。三是要引导养殖走规范化、标准化道路。在饲养方面必须严格按照科学规范的程序操作,如品种良种化,饲料科学配方,环境卫生化。在疫病防治时遵循有关专业标准,提早、全面预防,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益,达到丰产稳收。四是要大力推广规模养殖,走现代化、产业化路子。采取“扶持大场,促进小场,带动散养”的办法,鼓励企业加大资本积累与投资,用“现代技术、现代管理、现代设备”去提高效益,逐步形成产供销三位一体的产业化道路。

  3、突破生猪产品深加工“瓶颈”,增加产业附加值。南县要积极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扶持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政策措施,以最优良的环境、最优质的服务、最优惠的条件鼓励发展生猪肉加工企业,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4、加强生猪市场监管。一是加强监测和信息服务。根据猪肉市场价格的动态变化,准确分析生猪产销、市场供应、价格波动等情况。特别是要加强生猪生产周期性变化规律的宣传,为养殖户提供市场信息服务。二是加强饲料市场价格的监管。要严厉打击养猪饲料供应中哄抬物价、掺杂使假、短斤少两等不法行为,维护好养猪饲料市场秩序。三是加强生猪收购,屠宰环节收费监管。要进一步加强生猪收购、屠宰以及流通环节的收费监督检查,坚决取消那些不应收取费用,确保有关扶持生猪生产、生猪运输绿色通道等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四是加强畜产品安全监管。要把猪肉纳入食品安全严密监管范围,加大对生猪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切实保障广大居民吃到“放心肉”,不断增强广大消费者信心。

[供稿:南县统计局汤殊萍]
[审核:李跃辉]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