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江县竹产业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

来源: 时间: 2011-11-04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桃江县是全国“楠竹之乡”,竹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着力推进楠竹产业开发,将发展竹产业作为“一把手工程”和“富民强县”的重大战略措施来抓,通过发放造林补助、抚育补助、防治病虫害补助等形式和采用政策引导、市场拉动、优质服务等措施调动各方造竹兴竹积极性。为进一步了解桃江县竹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更好地配合全县各个部门做好竹产业发展这篇大文章,县统计局组织人员深入桃花江、马迹塘镇、武潭镇、松木塘等6个竹资源相对较多的乡镇、12家竹产品加工重点企业和林业局、工业局等相关主管部门单位,采取召开座谈会、查阅统计数据资料、上门走访等方式,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调研,现将桃江县竹产业发展现状的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 发展现状及主要特点

  桃江现有林业用地面积130.9千公顷,森林覆盖率62.98%。其中竹林面积61.9千公顷,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47.3%,立竹1.68亿株,竹资源总量为全国第三,湖南第一。2010年创竹产业产值22亿元,占林产业总产值的73%。共转移安置农村劳动力15万多人,并带动3万多农户从事原竹生产及竹制品半成品加工。桃江县竹产业开发利用的主要特点:

  1、重视基地建设,加大资源培育力度。一是加大竹林低改、丰产林基地建设。全县先后建立了9个毛竹丰产示范点,改造低产竹林20万亩,培育丰产林10万亩。从1992年开始,县委、县政府就开始着手实施“开展一十百千科技示范,建设1.3万公顷楠竹丰产基地”的规划;1996年,县委、县政府作出了用3年时间改造3.3万公顷楠竹速生丰产基地的决定,连续三年全县每年垦覆竹林2万亩以上。结合国家退耕还林项目的实施,近十年来,全县每年新造竹林面积不断扩大,竹林面积由2001年4.0万公顷增至2010年6.2万公顷,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比重由34.2%增至47.3%。全县竹林面积在1万亩以上的乡镇有8个,集中连片在5万亩以上的有5大片。全县每年可采伐楠竹2200万株,约35万吨。2009年至今,县政府对新植竹林每亩补助、奖励100至150元。全县高标准新植竹林8万亩,成为全省造竹样板县。二是加大笋材两用林基地建设。在省林科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技术支持下,桃江县引进益阳世林食品有限公司,培育开发竹笋资源,建成示范基地1000亩, 2010年采挖冬笋约1万斤,春笋约100吨。在基地的示范带动下,通过组建楠竹笋材两用林专业生产合作社,目前全县已发展笋材两用林示范基地3000亩。三是着力研究、推广竹资源培育技术。已攻克技术难题27个,推广新技术12项,获得5个省级以上科研成果。

  2、出台优惠政策,引导产业向内集聚。提高产业集聚是推进产业化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桃江县委政府从优化发展环境入手,相继出台竹产业发展用地、信贷、规费、补贴、奖励等各项优惠政策,吸引外来投资。在桃江经济开发区专门设立了桃花江竹工业园,吸引萌立尔家具、家葳竹工艺品等企业落户。还建立了武潭竹工业园和鸬鹚渡——浮邱山竹业加工十里长廊等竹业集中区。全县已形成了以竹胶板、保健席、竹地板、竹家具、竹工艺品等为主导的竹产品生产,促进了桃江县竹产业产值的增加。目前,全县已发展各类具有一定规模的竹产品企业300多家,其中年产值在1000万元以上的达50多家。

  3、扶持龙头企业,逐步实现规模经营。采取扶优扶强措施,大力实施“龙头带动”战略。通过扩建、改造现有竹产品骨干企业和新建竹产品加工项目,在全县竹产品加工企业中多培育一批高层次的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和促进竹产品加工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截止2010年,全县有桃花江竹业发展有限公司、桃花江实业有限公司等15家竹加工企业被评为省级龙头企业,2010年龙头企业全年总产值达6亿多元,占全县林产业产值的17.8%,占全县竹产业产值的27.3%。

  4、打造企业品牌,产品开发多元发展。通过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桃江县先后开发出竹炭、竹装饰板、家具等一批科技含量较高的新产品。2010年在长沙举办的湖南首届家具博览会上,萌立尔(湖南)家具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竹家具、天京金竹木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竹木浴具在本届家具博览会上荣获金奖;桃花江竹业发展有限公司荣获“湖南省诚信企业”荣誉称号,该公司生产的“万维”牌竹胶板荣获湖南省名牌产品,“桃竹”牌水竹席和“天京金”牌竹制泡浴桶在2009年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奖;“桃竹”牌水竹席被指定为上海世博会参展产品;上海世博会湖南馆展馆主体“魔比思环”的制作由桃江县桃花江实业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共同研制,并提供竹材,行内反响很好。去年,桃江县竹业产值中竹胶板企业创年产值14.5亿元,保健席企业创年产值3亿元,竹家具、竹工艺品企业创年产值1亿元,竹地板企业创年产值0.9亿元,竹笋等实用原材料创年产值0.6亿元,其他各类竹产业创年产值2亿元。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桃江县竹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总体水平有较大提高,但在竹资源科学利用、企业合理布局和做大做强等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和差距。

  1.发展观念淡薄。一是部分竹农和竹产品加工户发展观念淡薄,满足于现状,认为发展有风险,能有口饭吃就足够了;二是片面的认为各级政府鼓励种植竹和发展竹加工的行为是“上级命令”,没有要改变自身经济状况和发展当地经济的意识,缺乏发展的动力;三是以眼前效益为重,认为种竹和做竹加工投资高、风险大,不如畜牧、种植蔬菜、外出务工等方式可靠、踏实;四是底气和信心不足,受行情影响,一些投资较小的业主积极性受到打击后,容易打“退堂鼓”。 2、资源利用率低。竹主要生长于山区,而山区交通状况还有待改善,很多产竹区域还没有通山的公路,运输主要依靠人力,导致原竹和竹资源的运输、利用受阻,成本增加,严重影响到竹产品的开发生产。在调研中有很多竹农反映,他们的原竹除非有人上门收货,自己外运出售的很少,他们一般都是自家把竹采回来后,先对原竹进行简单的加工,再将半成品或产成品外运出售。桃江县有近万户以家庭作坊为主的竹加工户,它们的规模小,投入少,科技含量低,在加工过程中由于没有机械设备、没有技术,所有的竹头、竹尾、竹屑等都被烧掉,对原竹材的利用不高,给竹资源造成很大的浪费。

  3、企业人才匮乏。竹产品加工企业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很少,由于技术人员的缺乏,有些企业的产品都是靠仿制别人的产品或样品来加工,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同时,大多数竹加工企业的企业管理者素质不高,没有引导企业做大做强的能力。从调研的12家竹产品加工企业情况来看,共有从业人员848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42人,中级职称的102人,其它技术员704人;分别占总从业人数的5%、12%、73%。

  4、布局不合理。桃江县有大小竹加工企业、个体户上万户,可已纳入园区和乡镇规定区域内进行统一管理的还不到1000户,其余的竹加工户都是就地布局。因加工户分散,交通、信息闭塞,劳动力缺乏等因素的影响,无法及时了解市场行情和需求,只能对原竹进行简单加工或盲目生产,更谈不上集约市场的形成,严重阻碍了竹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在调研的6个乡镇中,松木塘镇、马迹塘镇、武潭镇都是属于竹资源较丰富、离县城较远的乡镇,共有竹加工企业、个体户及家庭户1万多户,乡镇政府的同志和一些大户提出了将竹加工业进行统一管理、合理布局的设想和要求。

  5、供需关系不稳定。桃江县绝大部分竹产品加工企业和竹农仍然在两个独立领域内分开运作,竹产品加工企业与分散的林农之间缺乏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许多交易是一次性的、松散的市场买断关系。一些竹产品加工企业对竹原材料收购采取一次性方式,不签订任何合同,自由买卖,随行就市,竹产品加工企业和竹农之间的关系极不稳定,缺少明确责任。一方面导致有些加工企业采集不到竹材,竹加工生产受阻或被迫停工的影响;另一方面,竹农因找不到销售渠道,竹材不能对外销售,原本应砍伐的竹材不能及时砍伐,影响竹农的经济效益。

  6、生产技术不过关。竹资源的采集、加工,竹产品的储藏等各个环节都是技术活,每个环节都有它规范的操作流程要遵循和注意。一些竹加工户在技术和管理上因无法得到新的方法、技术,往往凭借老经验生产、保管竹产品,使竹产品生产的风险增大,产品品质不高,导致竹产品的销售受阻、加工户利益受损。调研时,沾溪乡竹签加工户仓库里堆满了发霉的竹签,这原是一批出口新加坡的竹签,因为没有按严格的技术要求对产品进行消毒、风干处理,产品在运往新加坡的途中就出现了发霉现象。产品因质量不过关,刚运到购货方就被无情的退回,损失了好几万元。

  7、相关产业发展缓慢。虽然桃江县在竹产品开发上取得一些进步,但与之相关的其他产业却没有多大发展,比如加工机械设备、化学化工原料、产品包装等,没有一个上规模的企业,这些基本上要依赖外县外省企业。特别是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2008年自桃花江国家森林公园成立以来,桃江县先后虽已引进数千万元资金,建设了以观竹赏竹为主的桃花江竹海、桃花江森林公园、竹乡农家、浮邱山等旅游景点,并将其纳入湖南省和全国“竹子之旅”的旅游线路。但因基础设施还是相对落后,景点基本要素不健全、档次低,致使景点层次不高,氛围不浓,游客稀少,竹旅游业发展步伐十分缓慢。

  三、前景分析

  1、打响竹品牌、做活竹文章前景可观。桃江县属雪峰山余脉向洞庭湖平原过渡的环湖丘岗地带。海拔高度一般在50—1000米之间,县境内属于中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6.6℃,无霜期263天;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为1533毫米。水热分布等值线呈扇形展布,自西南至东南,雨量递减,热量递增。板页岩风化物是全县的主要成土母质,占全县田土山总面积的72.4%,发育成的土壤主要有板页岩红壤、板页岩红黄壤。其次还有灰岩风化物、砂砾风化物、花岗石风化物、第四纪红色粘土、近代河流冲积物,非常适宜于楠竹的生长。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认识的逐步加深,竹子的培育和加工利用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和重视,无论是从宏观环境来考察,还是从微观条件来分析,桃江县竹产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竹制品在汽车、建筑、装饰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以说,竹产业作为一项新兴产业,正在蓬勃发展。桃江县作为竹子之乡,在“资源做大,加工做强”这两个环节下功夫,竹产业可为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企业增效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2、经营历史悠久、营销市场前景广阔。桃江县竹加工企业生产的竹制品自然、实用、美观,具有防潮抗湿、防蚊虫、无污染、无异味等优点,同时又物美价廉,倍受国内各城市,港、澳、台地区以及日本、韩国、蒙古等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产品远销全俄罗斯和欧美、东南亚等一些国家。从国际市场上看,竹制品国际市场十分活跃,竹家具、竹地板、竹沙发垫、竹床垫、竹花架、竹幕帘以及各种式样的竹篮、竹笔筒等竹制品在不少国家颇受欢迎,尤其是近些年来投放市场的竹拼花板、竹旋切板等制品,由于强度高、结构美观,在国际市场上十分走俏。如桃江萌立尔公司生产的竹家具、壹艺竹木制品公司生产的厨具等深受美国、法国、英国、德国、韩国等国家民众的喜爱;家葳工艺制品公司生产的沙滩竹屋、竹椅行销法国;桃花江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竹地板、竹集成材、竹刨切片和竹地板附件出口到美国华盛顿、德国法兰克福、日本东京、福冈、加拿大多伦多和罗马尼亚、捷克、奥地利、阿尔巴尼亚、新西兰、南非等20多个国家,桃江县的竹类制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了一席之地。

  3、区域渐成气候、外围原材市场形成。随着桃江县竹产业的蓬勃发展,桃江县已形成了中南五省楠竹原竹集散市场,现有益阳安化、常德汉寿、桃源、长沙浏阳、株洲攸县、怀化沅陵、会同、岳阳平江、郴州、娄底等82个县、市、区以及江西、湖北等周边省的20多个县、市的原竹流向桃江县。以上地区共有66.7万公顷以上的竹林资源,可供楠竹达2.5亿株。在满足各县、市自用的需求后,其中的2/5约1亿株楠竹可供桃江县作为竹产业资源利用,且均可在当天运抵桃江县。

  四、几点建议  

  1、大力整合资源、做大做强龙头企业。鼓励引导企业在自愿的基础上,整合现有竹资源,支持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和具有良好潜质及业绩的企业做大做强。充分利用“桃江竹文化”这张响亮的名片,在现有基础上,重点围绕竹胶板、竹地板、竹炭、竹编加工、竹笋等产品的深加工,力争在全县组建一个上规模、上档次、有雄厚经济实力和科技支撑的集团公司来引领全县竹产业发展。

  2、突出以人为本、培植发展技术人才。桃江县竹产业要发展,必须突破人才要素的制约。一是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企业要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力资本是第一资本的观念,从根本上改变家族式企业的管理办法,建立起科学管理制度,形成有利于人才尤其是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大胆创新的制度。二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提升团队综合素质。应借现在学生就业难之机,从大专院校和人力资源市场引进一批优秀的专业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充实到企业。

  3、注重科学谋划、加快竹科研基地建设。桃江县要注重科学研究,认真谋划,利用竹科研基地能更好地收集、保护优良竹种,对竹栽植、培育技术有推广作用的有利条件,积极开展竹种优良性,竹生物、生态学特性,竹子繁育、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力求把现有的竹科研基地建设成含竹科技实验区、竹类植物园、竹丰产培育示范园、竹子展览室、观赏竹种繁育示范区、竹子科技培训所等为一体的中心区。

  4、浓厚文化氛围、促进人竹和谐发展。一丛丛一片片的翠竹既美化了人们的生活,又能陶冶和升华人的情操。长期以来,竹子对人们的贡献除了体现在建筑、器具、穿戴、医药等物质方面外,它还对中国文化的传播作出了十分重大的贡献,早已被人们总结升华成了一种做人的精神风貌。桃江县在利用竹资源发挥其物质功能的同时,要继续挖掘其文化传播功能,可以通过组织广大人们群众开展“植竹”、“添竹”、“竹工艺展”、“竹画比赛” 等活动,增加人们对竹的认识和知晓度,促进人与竹的和谐发展。

  5、转变发展方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现代竹产品加工业企业的发展应该是以市场为导向,加工业围绕市场的需求发展,林农种植围绕加工业发展。桃江县可通过各种利益联结机制与竹农相联系,带动竹农进入市场,使竹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从“林农种植→产品加工→市场需求”转变到“市场需求→产品加工→林农种植”的发展模式上来,提高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效改变林产品以初级产品和竹原材料的形态直接进入市场,实现竹产品的高附加值。并在这种发展模式的指导下,促使原来的生产结构合理化。

  6、加大园区建设、促进产业全面升级。以桃花江镇为中心,延伸至“两型”社会实验区,凭借传统的手工艺术和现代工业技术,加强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同企业的合作,搭建产学研平台,设立产品研发机构,利用自身优势,以竹家俱、工艺品的规模化生产为特色,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促进加工产品的更新、升级和换代,逐步向科技含量高的竹生化、食品等方向转变。

  7、提升产业品位、快速发展竹旅游业。今后,桃江县要下大力气开发以竹资源为主的旅游业,采取争资立项、招商引资等形式继续对已初步成形的竹旅游景点进行深度开发,促进桃江县竹旅游业上档次、上水平。同时,向国家森林公园以外的其它点延伸,拓宽景点范围,形成熔竹文化、山水、人文、佛教、民情风俗于一炉,建设具有旅游、度假、休闲、避暑、疗养、野营等多种功能的旅游胜地。

[供稿:桃江县统计局戴军辉 夏海燕]
[审核:李跃辉]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