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电量“晴雨表”折射经济变化

来源: 时间: 2013-06-04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作为经济的一张重要“晴雨表”,反映经济运行的重要指标,全社会用电量的举手投足、细微变化均成为当前经济走势的最直接反映。据益阳市电业局统计:1-4月,全社会用电量为19.27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3%;比一季度下降2.53%小幅回升。说明用电量正发生积极变化,整体经济状况比一季度有所改善,折射出益阳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经济稳步回升的良好迹象。

  一、用电量是经济变化的风向标

  作为工业经济繁荣度指标的工业用电量,一季度同比增长7.3%;1-4月同比增幅达到8.7%。相对于去年同期工业用电量下降2.8%和下降3.0%,分别上升了10.1和11.7个百分点,说明工业用电量下滑的势头已经初步遏止,出现工业用电需求企稳迹象,摆脱了2012年持续一年“底部震荡”的格局,并逐步向好的方面走。

  (一)益阳工业用电量增速高于全省。从2012年11月以来,虽然全省工业用电量还在低位徘徊,但益阳工业用电量异军突起,连续6个月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特别是今年2、3、4月,分别比全省高出11、9.9和8.3个百分点,位居全省前三甲。工业用电量的平稳增长,为益阳经济“后发赶超”提供了坚实支撑,1-4月,益阳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3%,比全省高1.8个百分点,增速继续稳居全省第2位;一季度益阳市GDP同比增长10.3%,高于全省0.2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5位。

  (二)四区县用电量出现“正增长”。1-4月,资阳、南县、安化、桃江等区县的全社会用电量分别同比增长10%、7.9%、5.3%和1.2%,已实现“正增长”,涨幅均高于益阳市平均水平,这表明当地的经济运行情况开始出现积极变化。

  (三)轻工业用电恢复明显。今年以来,工业用电量增速连续回升,释放出积极信号,说明益阳市工业经济已经从最困难的阶段慢慢走了出来。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方向的工业各领域回升态势明显,促进了用电量的平稳增长。1-4月,益阳市轻工业用电量3.29亿千瓦时,增长62.4%;重工业6.69亿千瓦时,下降6.5%。在经历了2012年的“寒冬”之后,虽然重工业用电的恢复依然步履沉重,但是轻工业的用电激增,反映出益阳市食品、纺织、电子信息、竹木加工等行业生产明显回升,对全市工业经济的复苏具有重要意义。

  (四)用电量走势预计。今年以来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放缓,一方面是受经济放缓的被动拖累,另一方面也受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因素。根据目前形势判断,如果经济不能出现大的回暖,二季度益阳市用电需求快速增长的可能性较小,电力供大于求的形势仍将明显持续。估计到下半年开始,随着经济温和回暖,益阳市全社会用电量有可能实现正增长,工业用电量也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二、用电量反映工业“调结构”成效显著

  近年来,益阳市以项目管理、项目建设为抓手,一方面严控“两高一低”项目,促进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逐步调整和优化本地产业结构;另一方面,淘汰落后产能,发展清洁生产,加强节能技改。高耗能行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逐渐下降,重工业占规模工业的比重由2011年的60.8%下降至2012年的59.1%,同比减少了1.7个百分点。1-4月,全市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4%,分别比规模工业和轻工业增速慢0.9和2.2个百分点。重工业是用电大户,带动电力的回落幅度更大,用电量的增长随之受到影响。一季度,益阳市单位GDP电耗同比下降11.6%,工业用电结构反映产业结构,也反映了益阳工业经济在转方式、调结构上取得积极成效。

  三、促进益阳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转变职能,改善环境。新一届政府成立一个多月内,两次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取消和下放133项行政审批事项。这要求政府部门要激发市场主体创造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把政府工作重点转到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来。我们要认真落实中央精神,最大限度降低对生产经营活动、一般投资项目和资质资格等的许可和审批的门槛;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使企业和产业在公平的市场竞争中优化升级;加快企业工商登记等制度改革,大力发展中小微企业和服务业,提供更广就业门路、更多就业机会。进一步深化软环境建设,不断探索整治软环境深层次问题的办法,努力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二)创新思路,加大投资。自国际金融危机、全球经济不景气以来,重化工原材料行业经历了一个较长时期的调整,钢铁、有色、建材等行业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生产能力过剩。高耗能行业增速放缓,发电量增长水平持续走低。今后,国家还将严控产能过剩行业新增项目,并通过能耗指标、环保核查标准、银行信贷、问责制等提高行业门槛,防止产能过剩进一步恶化。益阳市是典型的投资拉动型城市,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是扩充经济总量、拉动经济发展的最有效途径。我们要把招商引资和争资立项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紧盯国家政策,严控新上“两高一低”项目,突出重点行业,策划包装好项目,大力争取上级投资、加大民生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力度,尽快发挥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三)优化结构,提升实力。2012年以来,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以及部分产业政策调控对益阳工业经济造成了较大冲击,金属冶炼产业影响相对突出。因此,积极培育新兴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要继续坚持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首先,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服务业及旅游业,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商贸、饮食、住宿和其他服务业的发展,提高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其次,要大力发展先进装备、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改造提升建材、纺织等传统产业,着力推动信息化与先进制造业的融合,加强信息技术推广应用,通过信息化带动制造业的发展。大力发展物流、金融、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积极培育服务外包产业,启动高新区服务外包产业基地建设。打造适合益阳发展的低碳产业体系,增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能力。

  (四)夯实基础,再创佳绩。益阳市工业用电量情况虽然好于全省,有力支撑了经济增长,但还应继续加大力度促进工业经济增长,夯实‘稳增长’基础。经信委等有关部门应抓好重点行业、重要骨干企业、重点产品和重要生产要素的运行监控,出台政策措施,全力以赴稳定工业增长。一是实施重点企业跃升工程。对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太阳鸟游艇、克明面业等重点企业,进一步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加大服务扶持力度,加快企业内部挖潜,促其做大做强。二是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对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积极组织开展银企对接、产需衔接活动,着力解决资金、市场、用工等瓶颈问题。三是加快推进企业上市步伐。健全完善扶持企业上市政策,力争年内实现艾华电子、益华水产、宇晶机器成功上市。同时,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步伐。

[供稿:益阳市统计局孙凌]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