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益阳经济形势分析及后段工作建议

来源: 时间: 2013-07-26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今年以来,益阳上下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大力实施“两大会战”,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上半年益阳GDP、财政总收入、规模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经济指标增幅均超全省平均水平,增速居全省前列。展望后势,经济运行环境依然十分复杂,年初部分经济工作目标的实现仍面临严峻考验,必须倍加努力,迎难而上。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初步核算,上半年,益阳实现GDP 470.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5%,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4位,增速排位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增长4%,第二产业增长11.7%,第三产业增长11.4%。三次产业的贡献率分别为5.5%、49.7%、44.8%。从去年一季度开始,全国、全省和益阳经济增速均呈缓慢回落之势,但益阳经济增速整体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一)农业生产稳步发展。上半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3.2亿元,同比增长4%,全省平均增速为3.4%,益阳增速居全省首位,但与一季度相比,增速回落0.8个百分点。

  春粮春油喜获丰收。全市春收粮食产量5.86万吨,增长7.2%。油菜籽产量22.55万吨,增长11.9%。蔬菜生产稳步增长。上半年全市蔬菜产量139.22万吨,增长11.7%。水产品形势看好。上半年全市水产品总量17.26万吨,增长9.9%。受猪肉价格持续走低、禽流感疫情影响,生猪发展放慢,家禽销售下滑。上半年生猪出栏同比增长1.8%,增速比一季度回落2个百分点,出笼家禽同比下降2.9%。

  (二)工业保持平稳增长。上半年,全市83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为199.7亿元,同比增长11.9%,全省增速为10.3%,益阳增速居全省第3位,与一季度相比,增速回落0.5个百分点。

  益阳工业生产的特点:一是主要行业平稳增长。1-6月主要行业实现增加值169.5亿元,占规模工业的84.9%,同比增长11.9%。增速居前三位的建材业、纺织业和化学行业分别增长19.6%、14.5%和14.2%,其次是食品行业、造纸行业,增速分别为11.8%和6.5%;电力工业则同比下降,降幅达12.8%,主要原因是益阳火电厂发电量仅24.3亿度,同比下降14.8%。二是园区工业发展较好。上半年,益阳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实现工业增加值101.2亿元,增长11.6%。三是节能降耗成效明显。上半年全市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3.3%。

  (三)投资保持快速增长。上半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2.8亿元,同比增长35.8%,全省增速为26.1%,益阳增速居全省第4位,与一季度相比,增速回落2.9个百分点。

  益阳投资呈现四个特点:一是项目数量明显增加。目前全市在建项目1317个,比去年同期多306个;其中新开工项目773个,比去年同期多167个。二是工业投资占据半壁江山。工业完成投资162.49亿元,占投资总额的53.7%。三是基础设施投资增长较快。1-6月全市基础设施投资55.83亿元,增长36.6%;四是房地产投资和销售升温。房地产业完成投资39.64亿元,增长15.8%;商品房销售面积111.13万平方米,增长37%。投资和销售增幅均比上年同期有较大提高。

  固定资产投资中值得关注的是,重大项目特别是亿元项目投资比重低。上半年益阳投资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44.39亿元,同比仅增长8.3%,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只有14.7%,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2个百分点,有较大差距。

  (四)消费市场稳步发展。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3.2亿元,同比增长13.1%,达到全省平均增幅,益阳增速居全省第10位,增速与一季度持平。

  随着全市石油及制品类增长放缓,倡导节约等新政的出台,上半年益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比上年回落2.3个百分点,其中石油类零售额同比仅增长3.8%,中高档住餐业企业零售额下降明显。华天大酒店、旺府酒店和佳宁娜国际酒店营业收入分别下降23.4%、21.5%和6.5%。

  (五)财政金融运行平稳。上半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44.4亿元,同比增长18.1%,全省增速为15.1%,益阳增速居第3位,增速比一季度快18个百分点,呈逐月上升之势。6月末,益阳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993.9亿元,比年初增加118.83亿元,同比增长21.7%;本外币贷款余额472.26亿元,比年初增加47.81亿元,同比增长16.7%。

  综上所述,今年以来益阳经济运行总体表现较好。一季度GDP增长10.3%,上半年增长10.5%,呈不断回升之势,且增速排位处全省前列。但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主要经济指标仍与年初目标有一定距离,区县(市)经济增长仍不平衡,值得关注。因此,要全面实现年初目标仍需全市上下共同努力。

  二、下阶段经济运行趋势分析

  当前,益阳经济稳中求进的积极因素不断积累,但受国内外环境及及益阳结构性矛盾的影响,益阳经济运行仍面临下行风险,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并存。

  从有利因素看:

  虽然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比较复杂,但世界经济复苏的大趋势没有变,世界银行预计今年全球GDP增长2.2%左右;我国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变,国内外环境总体上有利于较快发展,特别是央行7月20日起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下限,这对中小微企业发展长期有利,对于中小微企业多、劳动密集型产业多的益阳来说是利好因素。

  从自身看,经过多年的发展,益阳经济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一是发展的空间进一步拓展。2012年益阳经济总量突破千亿大关后,竞争优势进一步加强,在承接产业转移、结构调整、招商引资和科技创新等方面将出现更多的机遇;二是经济发展的内生驱动力依然较强。2012年益阳人均GDP达到3750美元,第一产业比重降至20%,城市化率为42.15%,这些关键指标标志着益阳已由工业化初期阶段迈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作为经济主导力量的工业发展中不乏新的亮点。如今年黑茶、医药等产业发展迅猛,水泥产业快速增长,预计这些产业下半年形势继续看好。特别是随着中技桩业、陈国泰食品、海螺水泥等重点项目陆续投产,益阳工业增速下半年有望回升,对经济的支撑力将进一步增强。三是投资依然保持高位增长。这几年市委、市政府连续开展“两大会战”、“三项行动”等常态化、长效化活动,益阳始终把握住了全市经济活动的方向标和主动权,确保了投资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对经济的拉动依然强劲。

  从不利因素看:

  一方面宏观经济形势仍然趋紧。从国际看,经济环境仍然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复苏总体上比较缓慢;从国内看,全国经济增长速度适度下滑是党中央、国务院主动调控的结果。目前中国正处于调结构、转方式的关键期,中国经济已进入新一轮调整期;从省内看,经济下滑幅度明显。上半年全省经济增长10%,比上年同期回落1.5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经济增长的主动力明显减弱。规模工业是益阳经济增长的主动力。据测算,益阳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每下降1个百分点将影响GDP增速0.3个百分点。尽管益阳上半年规模工业增速为11.9%,列全省第3位,但与全年18%的增长目标还有6.1个百分点的差距,仅此一项影响GDP增速1.8个百分点。

  三、下阶段工作建议

  下阶段,针对重点指标的差距开展工作是益阳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要以三大产业提速为核心大力促进经济总量、人均均量、运行质量“三量齐升”。各县市(区)、市直相关部门要增强紧迫感,强化“四大举措”,对照年初目标进一步落实好、完成好各项工作。

  (一)确保农业稳产增收。农业大市是益阳最大的市情,稳定发展农业经济,对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意义重大,要确保全年农林牧渔总产值增长4.5%以上。

  (二)确保工业增长优势。下阶段要确保工业持续较快增长,保持在全省前列的优势,进一步提升工业对经济的拉动,包括: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着力培育重点税源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等。

  (三)确保投资拉动有力。投资对益阳经济的贡献率一直在70%左右,对益阳经济的增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狠抓重大项目建设,要坚持对接珠三角、长三角、长株潭,吸引企业产业转移,坚持对接央企,引进战略投资者和重大项目落户益阳。

  (四)努力扩大消费需求。要全面落实中央一系列惠民政策,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解决教育、医疗卫生、住房等领域的突出问题,稳定居民支出预期,扩大即期消费。加强农村流通体系和市场建设,为农民增加消费提供便利,激活农村消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