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湖南省委全委会议通过《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分类指导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见》。湖南省全面小康建设分类为四大区域板块,益阳市与岳阳市、常德市同纳入洞庭湖地区。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它吞吐长江,接纳四水,自然资源丰富、区位条件优越、产业基础较好,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南洞庭湖在益阳市,东洞庭湖居岳阳市,西洞庭湖属常德市,三市环抱洞庭湖。
2012年,三市GDP总量为5258.7亿元,财政总收入454.2亿元,其中岳阳、常德现为湖南第二、三大经济城市。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已成为湖南省第二大经济增长极,成为省内潜力巨大、加速崛起的地区。
一、三市生态建设指标对比分析
国务院拟将建设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列入国家战略,大力发展绿色工业和生态经济,推行生态文明建设,洞庭湖区将从农业经济向工业化文明和生态文明加速迈进。益阳、岳阳、常德三市将迎来良好的生态建设发展机遇。对照国家环保部《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修订稿)》标准要求,我们对三市在生态市建设指标方面做如下比较,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经济发展指标比较
1、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012年益阳市为7958元,分别比岳阳市(8326元)常德市(8023元)低368元和65元。
2、第三产业占GDP比例:2012年益阳市为35%,比岳阳市(32.8%)高2.2个百分点,比常德市(35.7%)低0.7个百分点。三市均未达到国家要求超过40%的标准。
3、单位GDP能耗:2012年益阳市为0.777吨标煤/万元,比岳阳市(0.927)低0.15吨标煤/万元,比常德市(0.674)高0.103吨标煤/万元。益阳市和常德市已达到国家要求小于等于0.9吨标煤/万元的标准。
4、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2012年益阳市为21.4立方米/万元,比岳阳市(15)高6.4立方米/万元,比常德市(11)高10.4立方米/万元。岳阳市和常德市已达到国家要求小于等于20立方米/万元的标准。
(二)生态环境保护指标比较
1、森林覆盖率:2012年益阳市为54.4%,比岳阳市(45.3%)高9.1个百分点,比常德市(46.05%)高8.35个百分点。三市均达到国家要求超过40%的标准。
2、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2012年益阳市为16.03%,和岳阳市、常德市三市均低于国家要求超过17%的标准。
3、空气环境质量:2012年益阳市空气质量达标率100%,酸雨频率100%;岳阳市空气质量达标率94.3%,酸雨频率23.1%;常德市空气质量达标率95.6%,酸雨频率46.4%。
4、水环境质量:2012年益阳市资水干流优和良好,沅江、赫山、桃江部分水域水质为劣Ⅴ类、Ⅴ类和Ⅳ类;岳阳市以Ⅱ类和Ⅲ类水质为主,有Ⅳ类水质;常德市的沅水澧水干流Ⅱ类,部分水域水质为劣Ⅴ类、Ⅴ类和Ⅳ类。三市均未达到国家要求城市无劣V类水体的标准。
5、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2012年益阳市9.3千克/万元,比岳阳市(6.81)高2.49千克/万元,比常德市(5.76)高3.54千克/万元。三市均未达到国家要求小于4千克/万元的标准。
6、二氧化硫排放强度:2012年益阳市5.3千克/万元,比岳阳市(3.05)高2.25千克/万元,比常德市(2.23)高3.07千克/万元。岳阳市和常德市已达到国家要求小于5千克/万元的标准。
7、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三市均为100%,达到国家标准。
8、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2012年益阳市为99.96%,比岳阳市(85.1%)高14.86个百分点,比常德市(81.69%)高18.27个百分点。益阳市和岳阳市均达到国家要求超过85%的标准。
9、工业用水重复率:三市均达到国家要求超过80%的标准。
10、噪声环境质量:三市中心城区均达标。
11、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三市均为100%,达到国家要求超过90%的标准。
12、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2012年益阳市为100%,比岳阳市(91.94%)高8.06个百分点,比常德市(96.5%)高3.5个百分点。三市均达到国家要求超过90%的标准。
13、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012年益阳市为12.5平方米,比岳阳市(12.44)多0.06平方米,比常德市(14)少1.5平方米。三市均达到国家要求人均超过11平方米的标准。
14、环境保护投资占GDP的比重:2012年益阳市为1.7%,比岳阳市(2%)低0.3个百分点,比常德市(2%)低0.3个百分点。三市均未达到国家要求超过3.5%的标准。
15、城市化水平:2012年益阳市为42.15%,比岳阳市(49.3%)低7.15个百分点,比常德市(42.95%)低0.3个百分点。三市均未达到国家要求超过55%的标准。
(三)社会进步指标比较
公众对环境的满意率:2012年益阳市为79.98%,比岳阳市(82.6%)低2.62个百分点,常德市已达到国家要求超过90%的标准。
通过以上三方面指标对比分析,虽然益阳市在经济指标上与岳阳市和常德市存在较大差距,但在生态环境保护指标上有一定的优势。益阳市的森林覆盖率、空气质量达标率、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等四大指标都高于岳阳市和常德市;第三产业占GDP比例、单位GDP能耗和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三大指标均优于岳阳市。这说明益阳市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以生态产业为核心、以生态环境为依托、以生态文化为支撑、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走出了一条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路子,也为生态市的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十二五”发展目标对比分析
翻开益阳、岳阳和常德的“十二五”发展规划,三市都制定了较高的发展目标,总量都接近翻一倍,增长速度都在10%以上,都在各自的战略谋划和具体部署体现不同特点,发展战略各有不同。
益阳:“十二五”期间,预计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7%,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5:48:37,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0%。到2015年,工业总量进入全省第二方阵,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以上,占GDP的比重达到45%左右。壮大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电子信息、电力、纺织、建材、有色冶炼、造纸、化学工业、新材料等10个工业产值50亿至100亿元产业。发展造纸、纺织,有色、建材,新材料,机械制造、电子元件、工程机械,面业,米业,黑茶等产业工业产值50亿至100亿元集群,打造一批百亿到千亿级园区。重点抓好粮、棉、油、茶、蔬、果、花卉、中药材、苎麻、生猪、家禽、牛羊、水产等13大优势产业区域布局,做响具有益阳特色的“淡水鱼都”、“中国黑茶之乡”等品牌,建设一批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创汇农业基地。大力发展新兴行业,全面提升服务业的规模和发展水平,促进服务业与工农业融合发展。建设环省会中心城市、现代新型工业城市、宜居山水生态旅游城市。
岳阳:“十二五”期间,预计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以上,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6.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7%,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55:36,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5%。实施“千百十”工程,努力形成石油化工、食品加工2个产值过千亿元产业,10个产值过百亿元园区,70个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企业。推进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市场化经营,扩大农产品精深加工,建成国家商品粮棉油鱼猪基地、中部地区重要的农产品加工转化中心。深度整合旅游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知名旅游开发企业和战略投资者,以多种方式参与旅游开发和经营。加快建设现代工业大市、现代农业强市、现代航运物流旺市、现代旅游热市和现代生态宜居城市。
常德:十二五”期间,预计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2:50:38,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8%。努力实现烟草产业产值过1000亿元,装备制造产业过500亿元,食品产业过400亿元,有色金属产业过300亿元,纺织产业过200亿元,建材、造纸、电子信息产业过100亿元。现代农业更具优势,80%以上农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70%以上农产品实现精深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50%以上农户的生产经营。现代服务业更有活力,成为区域性重要物资集散地、金融机构聚集地和国内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建成湘西北中心城市和湘鄂省际经济重镇。
三、启示与动力
(一)凸显生态优势,“资源环境”率先小康
益阳没有岳阳得天独厚的地理和资源优势,也没有常德的经济基础优势,加上历史原因,导致三市发展不平衡,益阳处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根据《省和市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全省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共分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和资源环境六个部分。据初步测算,2012年益阳市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78.7%,而岳阳为85%,常德为84.7%,益阳市全面小康实现程度比洞庭湖地区整体进程落后4.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部分“经济发展”方面有较大差距: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仅为58.2%,比岳阳市(78.7%)低20.5个百分点,比常德市(72.9%)低14.7个百分点,比洞庭湖地区整体进程(72%)落后13.8个百分点。益阳市要实现2017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十分艰巨。
差距就是潜力,希望就是动力。益阳市也有自己的特色优势和发展潜力。据初步测算,第六部分“资源环境”的全面小康实现程度2012年已经达到92.6%,三项指标中,单位GDP能耗实现程度79.3%,耕地面积指数实现程度100%,环境质量指数实现程度98.9%。益阳“资源环境”指标可望在2017年率先实现小康。所以,我们要选准方向,加快发展,缩小与岳阳和常德两市之间的差距,力争到2020年益阳与岳阳、常德一同建成全国农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二)加快生态发展,“丽都益阳”天蓝水碧
1、发展创新经济,增强知识动力。国家规划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新一轮发展是创新型经济。益阳市政府要真正成为扶持、引领社会创新体系发展的服务型政府;社会中介机构要充分发挥其对创新的媒介、协调与支持功能,让企业真正成为独立运作的市场主体、创新主体,加快自主创新的步伐。积极引进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让一个人才带动一个团队,一个团队带动一个产业。
2、发展服务经济,增强产业动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推进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龙头企业。强化政府部门的服务意识,对服务业的工商登记、土地使用、财税政策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为服务业发展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
3、发展绿色经济,增强持续动力。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来转换经济增长模式,实现绿色增长,创造支撑经济长期稳定、快速发展的“新的增长动力”。发展低碳经济,重视新兴产业项目的投资。制订重点行业的能耗、物耗和环保技术标准规范,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发展绿色工业,加快实现传统工业向以生态保护为准则的绿色工业转变。
4、发展消费经济,增强需求动力。要逐步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增强即时购买力。目前,益阳市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依然偏低,要促使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劳动生产率增长水平基本同步。有效扩大消费需求,加快消费结构升级,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大力开拓农村消费品市场,建立健全服务体系,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促进农村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
[供稿:益阳市统计局孙凌]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