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提出,我国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湖南省委第十届七次全委(扩大) 会议研究制定了《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分类指导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见》。《意见》要求洞庭湖区的益阳、岳阳、常德在2017年提前实现全面小康。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指标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资源环境六大项,二十三小项,其中第五大项文化教育中要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5%,这一要求标准高,时间紧,任务非常艰巨。
一、益阳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全面小康目标的差距
近年来,益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出台了《中共益阳市委关于建设文化强市的决定》,文化产业发展较快,但与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相比差距很大。
(一)益阳文化产业发展现状。2012年全市拥有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1390个,文化产业总产出(含个体户)84.5亿元,增加值25.5亿元,排全省第12位,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5%,排全省第13位。按文化产业占GDP比重5%的要求,小康实现程度只有50%。
(二)与全省平均水平和洞庭湖区岳阳常德的差距。无论是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还是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全市与全省及洞庭湖区的岳阳常德相比都差距甚远,要提前达到全面小康要求,任务特别艰巨。
(三)与省委要求洞庭湖区提前实现全面小康要求的距离。按照省和市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国家标准),2017年益阳市GDP总量要达到2100亿元,按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5%的要求,2017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要达到105亿元,而益阳市2012年文化产业增加值仅有25.5亿元,差79.5亿元,要完成这个目标,必须平均每年增加文化产业增加值15.9亿元,年均增长32.7%;按照湖南省县市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考评指标体系(二类、三类),2017年二类区县(市)人均GDP要达到3.4万元(可比价)、三类的安化人均GDP(可比价)达到2.1万元,按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5%的要求,2017年多数区县文化产业增加值与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差距更大,任务更艰巨。
二、全市文化产业发展与建成小康目标差距大的原因
益阳文化产业从纵向比较,有长足发展,但真正从产业化角度来分析,尚处在一个起始阶段,总体实力比较弱小,发展水平、经营服务水平还很低,与小康要求差距大。主要表现在:
一是文化产业规模小。2012年,益阳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1390家,加上个体户数据总产出84.5亿元,增加值25.5亿元,各项指标都与全省平均水平、岳阳、常德有很大差距。
二是缺少大型文化产业企业。2012年,全市虽然有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三上”法人单位88家,但总产出在2千万元以上真正属于文化产业的单位仅10家,上1亿元的单位仅3家。缺少总产出上2亿、5亿、10亿多元的大型文化产业企业,更不用说象湖南广电集团这样上百亿元的文化产业单位。
三是新引进文化产业项目少。近几年,虽然各级政府大力招商引资,也引进了象皇家湖、江南古城等文化旅游项目,但整体力度不大,真正属于文化产业企业的数量不多、规模不大,项目建设进展不快,经营收入少,占GDP比重低。
四是文化资源还没得到有效利用。益阳虽然缺少韶山这样的伟人故里和张家界这样的迷人风光。但也有茶马古道、蚩尤故里、美人文化、“三周”文化、铁铺岭古城遗址等文化传承和梅山文化生态园、南洞庭湿地(湖乡文化)等文化旅游地可以大做文章,但目前效果不太佳,产业弱小。
五是区县(市)发展不平衡。由于产业结构不同,区县(市)文化产业发展速度快慢不一,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相差大。2012年年报显示,全市只有造纸业发达的沅江、大通湖(GDP总量小),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相对较高、其它区县都和全面小康要求相差很大,特别是赫山、高新区,南县、安化四区县的GDP总量达579亿元,占全市GDP比重的56.8%,而四区县文化产业增加值只有11.3亿元,只占全市比重的44%。四区县文化产业增加值平均占GDP比重仅有1.96%,大大低于全市的平均水平。
三、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益阳文化产业要实现全面小康目标要求,任务艰巨,但只要我们抓住机遇,积极作为,采取有效措施,还是有希望尽快缩小差距,迎头赶上。
(一)加强对文化产业的领导。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树立新的文化产业发展观,强化产业发展意识,不能因为文化产业工作难开展、文化产业发展难见成效而弱化文化产业工作。要把文化产业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认真思考、研究和解决文化产业如何加速发展、如何协调发展、如何可持续发展等深层次问题,制定一个完善的文化产业实现全面小康的五年发展规划。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宣传文化部门主要负责、党政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工作体系和工作格局,确保文化产业小康目标的实现。
(二)大力扶植现有优势文化产业企业的发展。各级政府和宣传、文化部门,要加大对现有优势文化产业单位在资金、政策、人才等方面的帮扶力度和税收优惠,使它们能尽快得到发展,做大做强。一是要加强对造纸业的整合、提高科技水平,多生产出市场急需的新产品;二是要加强对广电、出版印刷、网络、文化旅游产业的帮扶,早日出现大型的广电集团、出版印刷集团、网络集团、文化旅游集团等产值上亿元甚至10亿元的文化产业企业;三是要利用湖南工艺美大的资源,大力发展竹工艺及其它工业美术品的生产和烟花鞭炮业,创出品牌。只有现有优势企业得到快速发展,才能为小康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战略投资者。益阳的文化产业还很弱小,要实现文化小康目标,必须有质的飞跃,必须大力招商引资,引进大型、特大型文化服务、文化用品生产、销售企业,或象长沙世界之窗、株洲方特这样的大型文化旅游休闲项目。江南古城要督促其尽快建成投产。如果我市每年要增加15.9亿元的增加值,也就意味着每年要增加50个总产出上亿元的文化企业,我市才有可能提前实现文化小康目标。
(四)利用铁铺岭古城遗址申报益阳历史文化名城。铁铺岭古城遗址中简牍记载,益阳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可能设县,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是名副其实的历史古城。利用它和茶马古道、蚩尤故里、美人文化、“三周”文化等文化传承来申报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是有很大把握的。一旦申报成功,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这张名片将大大提升益阳文化品位,为益阳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和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提供可靠保障。
(五)培养文化产业发展人才。益阳文化产业能否做大做强,早日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培养出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管理水平高的复合型人才很重要。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和完善适合文化人才特点的柔性引进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产业人才的创造才能,积极主动地吸引优秀外地文化企业人才到益阳发展,鼓励有特殊才能的文化艺术人才和文化经营人才以其艺术特长和管理才能作为无形资产,按一定比例持有文化企业股份,参与收益分配。实施文化产业领军人才工程,加大对领军人才的培养力度、扶持力度和激励力度,造就一支政治强、素质高、业务精的文化产业人才队伍,为益阳文化产业腾飞和早日实现文化产业全面小康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供稿:益阳市统计局周建新]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