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益阳市经济形势分析

来源: 时间: 2013-10-29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今年以来,益阳上下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大力实施“两大会战”,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前三季度益阳GDP、财政总收入、规模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经济指标增幅均超全省平均水平,增速居全省前列,但年初部分经济工作目标的实现仍面临严峻考验。

  一、1-9月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1-9月,益阳实现GDP 817.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0.5%,增速与上半年持平。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长2.4%,第二产业增长12.3%,第三产业增长11.3%。三次产业的贡献率分别为3.2%、56%、40.8%。

  (一)农业稳步发展。1-9月,益阳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4.1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增速虽然比上半年回落1.6个百分点,但仍居全省首位,全省增速为2.1%。由于第一产业增速比上半年回落1.6个百分点,从而影响益阳GDP增速0.2个百分点。

  (二)工业稳中有升。1-9月,益阳84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17.3亿元,同比增长12.6%,比上半年加快0.7个百分点,全省增速为11.4%,益阳增速居全省第2位。从同步指标看,益阳工业用电量保持较快增长,由上半年的9.9%上升至21.1%。

  (三)投资较快增长。今年以来,益阳投资各月均保持了30%以上的增幅。1-9月,益阳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50.6亿元,同比增长34.5%,全省增速为26.3%,益阳增速居全省第8位。房地产投资和销售升温。房地产业完成投资68.2亿元,增长14.9%;商品房销售面积169.7万平方米,增长44.4%,投资和销售增幅均比上年同期有较大提高。

  (四)消费平稳增长。1-9月,益阳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9.3亿元,同比增长13.4%,增速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增速排位由上半年的第10位前移至第8位。

  (五)财政收入稳步增长。1-9月,益阳实现财政总收入59.2亿元,同比增长12.9%,增速较上半年回落5.2个百分点,比1-8月回落2.5个百分点,全省增速为11.4%,益阳增速居第5位。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6.4亿元,增长14.1%。1-9月益阳地方财政支出126.4亿元,增长27.1%。

  (六)金融运行稳健。9月末,益阳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破千亿元,为1014.8亿元,比年初增加139.8亿元,同比增长19.7%;本外币贷款余额499.6亿元,比年初增加75.2亿元,同比增长18.3%。

  二、益阳经济“稳中有进”和“进中有忧”并存

  (一)“稳中有进”特征明显

  1、经济增速排位创历史最好水平。今年以来益阳经济运行总体表现较好。一季度GDP增长10.3%,上半年增长10.5%,前三季度稳定在10.5%,呈回升趋稳之势。从增速排位看,一、二、三季度益阳GDP增速在全省排位分别为第5位、第4位、第4位,经济增速领先优势明显,增速排位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应当看到,前三季度益阳第一产业的比重较上半年明显提高,但GDP增速仍居于全省前列,显示益阳经济增长动力在增强,稳定性在提高。

  2、工业引擎作用明显。从前三季度看,益阳第一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逐步提升,加之速度回落,在一定程度上拉低经济的增长。但由于益阳第二产业特别是规模工业的提速,由上半年11.9%提高至12.6%,对经济的贡献率明显上升,前三季度突破50%,达到51.3%,从而拉动益阳经济列车平稳行驶。

  3、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从工业结构看,省级以上园区工业增长12.6%,占全部规模工业比重为51.8%,同比提高4.1个百分点;从投资结构看,基础设施投资和民生投资所占比重同比提高1.2个和0.4个百分点;从消费结构看,限上法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6.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从财政结构看,地方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达61.5%,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76.6%,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

  (二)“进中有忧”不容忽视

  1、主要指标增速仍与年初目标有一定差距。GDP增速比年初目标低1.5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低于年初目标5.4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增速低于年初目标7.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低于年初目标2.6个百分点。同时区县(市)经济增长仍不平衡,值得关注。

  2、全省范围内农业增速回落影响较大。受今夏严重旱灾影响,全省今年粮食、棉花等产量均受到一定影响。据益阳农业部门初步统计,益阳中稻产量下降幅度在5-10%之间。棉花预计亩产在80公斤左右,较去年减产。同时,棉花质量较去年均有所下降,受此影响,收购价格较去年略有下降。前三季度,全省第一产业增速仅为2.1%,为近10年来同期最低。益阳虽居第1位,但也只有2.4%,预计全年增速将明显低于上年4.7%的增速。

  3、工业生产发展趋缓。据测算,如果益阳全年经济要增长12%,规模工业的增速相应要达到18%。从目前来看,全省规模工业虽保持了稳中有升的势头,但前三季度增速只有11.4%,仍低于去年同期3.2个百分点。虽然今年以来益阳规模工业增速稳居全省前列,但要实现年初18%的增长目标难度非常大。

  从调度的120家重点企业来看,1-9月,有20家企业产值同比下降,累计下降幅度达26亿元,同比下降25%。其中中联重科(完成33.2亿元,同比下降22.2%)。同时,部分行业发展面临困境。今年以来,有色产业行业市场持续疲软,行业发展面临较大压力。9月份,益阳22家锑品企业有9家停产。

  据测算,规模工业增速每低1个百分点将影响GDP增速0.3个百分点。如果全年规模工业增速达到13%,但仍低于全年目标5个百分点,仅此一项将影响全年GDP增速1.5个百分点。

  三、全年经济走势基本判断

  当前,益阳经济稳中求进的积极因素不断积累,但受国内外环境及益阳结构性矛盾的影响,益阳经济要实现年初目标任务,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并存。

  从有利因素看:虽然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比较复杂,但世界经济复苏的大趋势没有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13年世界经济增长3.5%,略高于2012年的3.2%;我国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变,国民经济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升、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前三季度全国GDP增速均比上半年有所加快,由上半年的7.6%上升至7.7%;从全省看,前三季度全省经济运行呈现企稳回升态势,GDP同比增长10.2%,比上半年加快0.2个百分点。国际国内宏观经济运行逐步回暖,有利于益阳经济后段平稳向好。

  从不利因素看:从国际看,经济环境仍然复杂严峻,世界经济仍将延续低速增长态势;从国内看,目前中国正处于调结构、转方式的关键期,不追求过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强调稳增长、促改革,着力打造升级版中国经济;从省内看,经济增长比上年明显放缓。今年前三季度我省GDP增长 10.2%,比上年同期回落1个百分点。特别是工业经济发展困难较多,前三季度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1.4%,同比回落3.2个百分点,增速降至近10年来最低点;全省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回落14.4个百分点,收支平衡压力加大;从市州看,前三季度各市州经济增速均较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回落,除长沙外,其余13个市州增速均在11%以下。在此形势下,益阳全年经济要实现12%的增长目标难度较大。

  综合以上分析,预计四季度益阳经济仍将保持平稳增长的发展态势。

  四、几点工作建议

  四季度是关键时期。针对重点指标的差距开展工作是益阳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各县市(区)、市直相关部门要对照年初目标进一步落实好、完成好各项工作。

  (一)确保农业稳产增收。农业大市是益阳最大的市情,稳定发展农业经济,对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意义重大,要确保全年农业经济发展处在全省第一方阵。

  (二)确保工业增长优势。下阶段要确保工业持续较快增长,保持在全省前列的优势,进一步提升工业对经济的拉动,包括: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着力培育重点税源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等。

  (三)确保投资拉动有力。投资对益阳经济的贡献率一直在70%左右,对益阳经济的增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各级各部门各责任单位必须坚定不移地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全力推进,确保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四)努力扩大消费需求。要全面落实中央一系列惠民政策,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解决教育、医疗卫生、住房等领域的突出问题,稳定居民支出预期,扩大即期消费。加强农村流通体系和市场建设,为农民增加消费提供便利,激活农村消费市场。

[供稿:益阳市统计局苏霓 陈跃昌]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