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县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考

来源: 时间: 2013-12-20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南县是一个农业大县,随着近几年农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产业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促进了南县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但总体上,南县农业小规模、高成本、低效益的传统生产方式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城乡之间的差距仍未得到根本改变。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农业市场化的新形势,如何实现南县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迫切需要我们深入分析研究,积极寻找对策。

  一、南县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南县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和指导农业,以项目建设为支撑,着力改善农业基础条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农业产业不断发展。

  (一)壮大规模,科技支撑,现代农业建设基础增强

  一是壮大规模建基地。在巩固传统农业、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科学确定区域产业发展重点,形成了优质稻米、棉花、油菜、蔬菜等产业带。全县建成了50万亩优质水稻产业带、25万亩优质棉花产业带、52万亩优质油菜产业带、8万亩榨菜产业带、5万亩冬南瓜产业带、2万亩韮花生产基地和1万亩大葱生产基地。二是依靠科技增效益。坚持科技兴农的方针,积极引进名特优新品种,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不断提高主导产业的发展层次和产品质量。先后引进粮、棉、油优良品种40多个。大力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发展反季节蔬菜,精细菜、反季节菜占到蔬菜总产的40%以上。组织百名科技人员,采取科技承包、示范推广等多种形式,先后推广了轻简栽培、配方施肥、节水灌溉、设施农业等新技术,使科技在全县农业增产中的贡献率达到65%以上。三是典型示范抓引导。通过县上抓示范园,乡镇抓重点村,村上抓示范户,层层示范,级级推动,促进了主导产业发展。近两年,全县先后建成南洲科技示范园、蔬菜良种繁育基地等各类示范园区10多个。特别是为了进一步推动粮、棉、油产业发展,全县建立了农业部确定的茅草街镇整镇推进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带、华阁镇整镇推进油菜高产创建示范带及5个水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2个棉花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

  (二)健全机制,培育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

  一是打造品牌农业。近几年来,南县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围绕农业特色品牌做文章,把树立南县品牌、发展品牌经济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积极打造了“农家烟火”、“农夫老坛”、“渔家姑娘”、“洞庭牧歌”、“裕康榨菜”、“茅草街米业”、“厚道食品”等20多个农业品牌,已成为县域农业产业发展的领跑者。同时,积极做好农产品认证工作。其中榨菜、冬瓜、韮菜等13个特色产品获得了国家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蛋品、草龟、挂面等46个特色产品获得了国家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顺祥水产鱼、虾、野菱角等9个特色产品获得了国家农业部有机食品认证。二是开发订单农业。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民加强联系与合作,走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路子,实现农企“双羸”目标。目前口口香米业、长康集团、油中王等省市级龙头企业在南县发展优质稻、油菜、蔬菜等农作物订单面积达50多万亩,占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的40%以上。全县订单农业受益农户4.2万户以上。三是发展休闲农业。依托南县颇具规模的油菜、芦苇、鱼塘、林带等特色产业,重点打造南茅线百里油菜花观光带、天星洲万亩芦花荡和光复湖千亩荷花生态园建设,通过举办油菜花、芦花等旅游文化节,扩大了南县休闲农业的影响力。全县已发展5家集科研、生产、观光、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精品休闲农庄,推动全县乡村生态旅游业快速发展。

  二、南县发展现代农业应关注的问题

  (一)农业生产力水平不高。一是农户经营规模较小,生产要素配置水平低,农业机械化程度和农业比较效益不高;二是农业组织化程度偏低,生产盲目性大,农业总体上还是以粗放型生产为主,更多地追求数量的增长,农民对提高质量的认识有欠缺;三是产业化经营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县域内农产品加工企业不多,加工能力不大,以初级产品和鲜活产品出售居多,产业链条短,农产品附加值低,品牌效应难以发挥。

  (二)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一是除粮食生产外,其它高效农业和特色产业发展缓慢;二是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格局形成缓慢,大部分村组结构调整雷同,单一农产品生产量大,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弱;三是农产品标识化程度不高,鲜活产品销往大中城市超市的数量不多。

  (三)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据调查,全县部分水利基础设施还难以满足发展现代农业的需求,目前全县472处电排、机埠等有40%处在“带病工作”状态,全县抗旱排涝机械总功率6.5万千瓦,与实际需求相差2万千瓦左右,沟渠淤塞、渗漏、损毁的现象在全县比较严重,达到30%左右,“天晴就有旱、落雨必有涝”的情况在某些地方依然存在。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成为了制约南县现代农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四)农业科技水平有待提高。一方面,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主要表现为“三多三少”现象:即体力型多、技能型少,生产型多、经营管理型少,老人妇女多、青壮年少,致使农民科学种田水平不高,增收致富能力不强。另一方面,公共性支农支出相对于现代农业需求还不够,重大病害控制、品种改良、农产品安全保障等缺乏足够的投入。

  三、南县发展现代农业的建议

  发展现代农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发展观念,坚持以新型工业化理念引领农业;以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以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以现代经营方式推进农业;以新型农民发展农业。从政策、资金、技术、体制等方面构建现代农业发展的合理机制,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优质高效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具体来讲,应把握好以下几方面:

  (一)加强引导,建立机制,促进土地流转

  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是解决目前农业产业诸多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一是县乡村干部要帮助农民寻找外出务工致富的行业,让田土面积小、经济效益不好的农户尝到甜头后,主动离土离乡,把田土自愿转包给种植大户。二是以目前土地信托流转为平台,建立规范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如金融信贷支持机制、土地流转审查机制、土地流转风险保障机制等,解决土地流转户的后顾之忧。三是县财政要设立农村土地流转基金,对具有稳定的土地流转关系,在一定流转期限以上,单宗土地流转达一定面积的,县财政按一定标准对土地流出方(农户)给予一定奖励。同时,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引导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等,加速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

  (二)集约经营,龙头带动,实施品牌战略

  农业品牌的打造是影响农业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从全县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一是要抓好龙头带动,以工业园区为纽带,重点引进一批与本地优势和特色关联度高的农业龙头企业,对现有的骨干企业集中力量扶持,并健全品牌创建激励机制,确保全县几个大宗农产品都要有叫得响的品牌。二是要着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条件成熟的合作组织开展区域性合作与配合联动,引导农民加入合作组织,推动农民产前、产中、产后实行集约化经营,以统一生产、批量经营的方式,形成农产品销售的固定通道,逐步打造品牌。三是以建设湘北物流中心为契机,积极发展农产品专业市场和农副产品交易市场,打造湘北地区有影响的农产品集散地,以快捷的流通来占领市场,培育基地。四是搞好“三品认证”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工作,加快“名牌”农产品质量体系认证,让更多具有特色、高附加值的农产品“走出去”。

  (三)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积极发展特色农业

  一是发展高效农业。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围绕榨菜、冬瓜、南瓜、韭花、大葱、葡萄等产业,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强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引导农业从小、杂、弱向特色块状农业转变。二是发展主体农业。重点抓好粮食生产,要稳定面积、优化品种、挖掘单产、落实粮补政策;要控制直播、实施“单改双”战略、增强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生产先进县的地位不动摇。三是发展旅游农业。春季打造百里油菜花观光带;夏季推出莲-鱼生态风景区和荷花观赏区;秋季推出金穗稻浪田间游,把农业生产和农业资源当作旅游资源来开发,把农产品直接转化为旅游产品。四是发展休闲农业。以打造南茅生态运河为契机,一方面南茅运河两边的农户根据实际情况,在自己的承包地划区分块出租给城里人,让上班簇在假日自己劳动耕种,既体验农民生产场景和农俗文化,又锻炼身体,放松心情;另一方面在南茅运河两边规划建设一批农家乐,发展一批现代设施农业,打造几处现代农业科技园区,让人们在观光旅游的同时,体验农家特色小餐和湖乡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现代农业科技成果,以此推动我县乡村生态旅游业快速发展,将南县打造成三湘第一大农业旅游景区。

  (四)加快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化生产尽快实现。农业结构调整关键是要以培育主导产业为切入点,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现代农业基地化、机械化和规模化

  一是大力扶持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联结市场和集体、农户的纽带,其经济实力的强弱和带动能力的大小以及市场开拓面的广阔,直接决定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和成效。要扶持壮大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需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培育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在政策、资金、技术等各方面进行扶持,鼓励有条件的龙头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造。二是大力培育农业品牌。加快农业的品牌建设,积极开展注册商标、名牌产品认定工作,鼓励特色农产口申请产地保护,加强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标志管理,强化对农业品牌的监管和保护。三是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要确立主导产业,围绕主导产业发展骨干项目和拳头产品,明确竞争力强、科技含量高的发展方向。建议争取优惠政策,还要结合南县实际,建设以服务益阳城市圈为主的农业产业链,不断扩大规模。同时,龙头企业要吸收零散农业个体或小型农业企业,整合相关资源,形成产业化、基地化和机械化。四是加快循环农业建设。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理念,以农村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为切入点,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循环农业发展。建议南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开发农村清洁能源,大力普及农村沼气,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能源生态模式,如以沼气建设为龙头,带动沼气池施工、管理维护和配件生产等产业的发展。

[供稿:南县统计局]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