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益阳市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在宏观经济环境趋紧、生产成本上升、市场需求乏力的背景下,仍保持了整体较好的发展态势。
一、企业运行情况
(一)主营业务收入稳步增长。2013年,益阳市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9.82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其中,私营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3.21亿元,增长12.2%,占全部工业企业的比重达83.4%,高于上年0.6个百分点。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中食品、竹木加工、皮革及制鞋这三大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占整个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的53.1%,比上年分别增长20.8%、16.3%、13.1%。
(二)营业利润和税金保持增长。本年度,由于国际国内大环境的影响,企业生产成本和用工成本不断上升,但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克服困难,加强成本控制,使营业利润和税金均保持了一定的增长。2013年,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实现营业利润8.61亿元,比上年增长4.5%;税金总额4.88亿元,增长3.4%。
(三)促进居民就业增收。2013年,全市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共吸纳从业人员7.88万人,比上年增长3.0%,并为其带来12.86亿元的工资性收入,不仅增加了居民收入,还解决了一部分本地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直接缓解了本地就业压力。
(四)设备利用率有效提高。2013年,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平均生产能力(设备)利用率为79.3%,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生产能力(设备)利用率在80%以上的企业占59.2%。
(五)资本运营状况良好。2013年,益阳市规模以下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26.7%,比上年降低1.5个百分点,企业资本运营状况呈良好态势。
(六)资金回笼速度加快。2013年,益阳市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应收账款为2.92亿元,比上年下降3.3%。应收账款减少使企业资金回笼速度加快。
二、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成本上升的压力仍难以缓解。据对128家规模以下工业企业调查了解,65.6%的被调查企业认为存在用工成本和生产资料成本上涨的双重压力,其中:认为用工成本上涨快的占42.2%,认为生产资料上涨快的占23.4%。
(二)融资问题依然困扰企业发展。企业融资难是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企业资金来源渠道较为单一,部分企业是依靠民间借贷的方式来组织生产。据对128家规模以下工业企业问卷调查,2013年末,有59.4%的企业存在借款需求,其中,35.2%的企业有借款需求但是没有借到款项;21.1%的企业只借到很少一部分款项;只有3.1%的企业借到大部份的款项。
(三)部分企业对后期走势持谨慎态度。问卷调查显示,对2014年一季度生产经营情况持乐观态度的企业仅占9.4%;预计生产经营情况与上年相当的企业占68.8%;预计生产经营将放缓的企业占21.8%。
三、加快企业发展的途径
(一)积极促进集聚发展。一是结合益阳市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引导不同地区形成不同的特色产业群,如:资阳区的皮革、毛皮及制鞋业、糕点加工制造;赫山区的粮食加工;桃江、安化的竹木加工及制品制造、水泥及水泥制品生产制造、烟花鞭炮制造等。二是通过整合、重组,形成小微工业企业相关产业链,建立合理的产业布局,提高小微工业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二)倡导节约降低成本。一是企业要加强成本管理,挖掘内部潜力,以降低成本为重要举措来完全消化或消化一部分涨价因素,通过减少人、财、物的浪费等,有效消化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压力。二是通过更新设备,技术改造等降低原材料、能源的消耗,提高资源的重复利用,尽量降低成本,把成本上升所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水平。
(三)切实解决企业融资困难。金融部门要积极研究适合小微工业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降低银行贷款门槛,提供更多类型的小额贷款业务。同时,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通过正常渠道参与到小微工业企业融资中去,切实解决小微工业企业燃眉之急。
(四)扶持企业改革发展。一是要完善现有税收政策,规范收费项目;二是要继续加大税费减免力度,提高政策覆盖面;三是要做好相关服务工作,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切实将国家及省市有关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有关优惠政策落实到位。
[供稿:益阳市统计局 王皓]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