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益阳认真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保供增收惠民生”的目标,努力克服诸多不利因素影响,积极推进现代农业进程,确保了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一、农业经济总体运行情况
2013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43.33亿元,比上年增长3%,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快0.2个百点,连续两年领跑全省。
(一)区县(市)农业经济实现全面增长。2013年,区县(市)把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加快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经营,农业经济实现全面增长。其中赫山区发展突出,连续两年增速居全市第一。
(二)土地流转促进种植业集约经营。益阳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引导,规范操作,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快速流转,为种植业适度规模发展创造了条件。2013年,全市耕地流转面积达184.41万亩,比上年增加16.4万亩,占耕地总量的46.4%,提高4.1个百分点,耕地流转率走在全省前列,促进了规模发展。全年承租3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达1.37万户,其种植面积占粮食总面积的三成,是压单扩双、高产创建的主力军,南县成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赫山区、沅江市、资阳区进入全省先进行列。种植20亩以上蔬菜大户2189家,蔬菜专业合作社达120个,入社农户1.48万,已有11个蔬菜生产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级蔬菜标准园,全年蔬菜产值达65.49亿元,占到种植业的38.7%,比粮食高出4.4个百分点,位居第一,实现了跨越式发展。50亩以上的茶叶种植户497户,其面积达20万亩,占到茶叶种植总面积的62%,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三)规模化发展助推养殖业稳定增长。虽然疫情、旱情给养殖业造成了一定影响,但随着规模化进程加快,生产仍呈现健康向上的态势。一是规模生产稳定了生猪产业。全市生猪规模养殖户发展到1.53万户,规模养殖比重达69.2%,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稳定了生产。全年出栏生猪479.62万头,增长0.4%。二是标准示范场建设加快了渔业发展。全市通过验收的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有25个,面积超过25万亩,占到养殖总面积的32%,提高4个百分点,加快了发展。全年水产品产量达33.87万吨,增长8.6%。三是牛羊规模发展与效益同步。牛羊价格一直高位运行,牛肉80元/公斤,羊肉75元/公斤,农户每出售一头牛可获利3000元,一只羊可获利500元,促进了生产。全年肉牛肉羊规模比重分别均达到50%,出栏牛19.21万头、羊42.2万头,分别增长10.3%和7.5%。
(四)产业化经营增强辐射带动能力。益阳以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立足本地资源,培育重点产业,已初步形成以粮食、水产品、黑茶、畜禽、果蔬、棉麻、竹木、油脂为主的八大产业经营。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309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28家,实现加工销售收入461.7亿元,创税9.4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4%和10%,约占全市全部工业销售收入的30%和全部税收的13%,农产品加工转化率由上年的1.2:1提高到1.34:1,是益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湖南华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克明面业股份有限公司、辣妹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年产值达到和接近10亿元,益阳益华水产品有限公司、顺祥食品有限公司、益阳森华林业发展有限公司年产值越过5亿元。农业产业化水平提高,增强了辐射带动能力,全市有一半以上农户从中受益,这部分农户纯收入有三分之一来自农业产业化经营。
二、农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尽管益阳农业经济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制约快速发展的因素仍然较多。
(一)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老化。通过多年建设,益阳农业基础设施虽有较大程度改善,但与现代农业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如2013年7、8月的持续高温,全市有半数以上的乡镇受到影响,农作物受旱面积超过200万亩,干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亿元,影响农业经济增幅近0.7个百分点。旱情不利影响,很大程度上是水利设施建设没有跟上,特别是“五小”水利工程存在不配套、年久失修、功能老化、易涝易旱等问题,关键时刻不能发挥正常功能。
(二)效益下滑影响种粮热情。2013年,由于受自然灾害、市场波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种粮效益下滑。据对赫山区一何姓种粮大户调查,种植1亩双季稻所需费用约2015元,比上年增加190元,其中人工费和灌溉费增加200元;由于早稻遭受“龙卷风”袭击,晚稻遭遇干旱和台风“天兔”的双重影响,亩产仅654公斤,减产144公斤,加之出售均价2.52元/公斤,下跌0.14元/公斤,亩产值只有1648元,减少475元,尽管政府每亩给予的高产创建和集中育秧补贴有130元,但难以弥补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造成的损失,扣除成本后的收益为-237元,而2012年亩收益达428元。效益下滑影响粮农种植热情,部分生产资金压力较大的种粮大户表示将调减种植规模,承租田块相对较差的种粮大户有“压双扩单”的意向,还有部分种粮大户为降低生产成本将扩大直播面积。
(三)生猪养殖污染亟待整治。生猪养殖给居民生存环境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据桃江县畜牧部门对15个乡镇的209个生猪规模养殖场调查,目前生猪养殖总量增加与环境治理的矛盾依然突出。一是布局不合理。由于历史原因,有的养殖场建在城镇规划区内、资江干支流沿岸、饮用水源地等禁养区,且已具有一定规模,退养或搬迁难度较大;有的虽不在禁养区内,但紧靠溪流、小港,污水直接排入水体,特别是在养殖场密集的地方,污染问题尤为突出。二是排污方法简陋。调查的养殖场中,清粪方式以水冲粪和水泡粪的接近四成,少数养殖户粪污直排。三是处理设施不完善。目前生猪养殖户建有沼气的虽超过九成,但大部分还没达到每头猪0.2立方米的配套要求,难以及时消化产生的粪污。同时其他配套处理设施如干粪棚、沉淀池、氧化塘等建设还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更是严重不足。
(四)农业产业化水平偏低。一是龙头企业规模偏小。2013年,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值过亿元的有45家,约占全省总数的十分之一,但过10亿元的仅2家,不到全省的7%,同时全省过50亿元的有2家,过100亿元的1家,益阳单个企业年产值要达到20亿元的规模,任重而道远。二是精深加工能力低。益阳虽有丰富的农业资源,但精深加工能力不强,生猪、果蔬等大宗农产品还停留在出卖原料的初级阶段,其加工产值不到全部加工产值的10%,大米、油料以简单的一次性加工为主,缺少竞争优势。在2013年湖南省第一轮农副产品加工重点县评选中,益阳榜上无名。三是加工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接不紧密。益阳多数农业企业存在生产、加工、流通没有实现有效对接,导致产品出现结构性过剩,不仅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而且加工企业优质原料难以保障,制约农业产业化纵深推进。
三、益阳农业经济的发展方向
自2006年以来,益阳农业经济保持了持续发展,增速分别为7.3%、6.5%、5.4%、6.3%、4.3%、4.6%、4.7%和3%,呈递减之势,表明益阳农业经济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提高型转变,稳量提质将是益阳农业经济后一阶段的发展方向。
(一)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是现代农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各级要加大投入,特别是争取中央、省级投入,加快农田基础设施、山洪灾害防治工程建设,在继续推进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和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的基础上,大兴“五小”水利,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千方百计保护耕地,筑牢土地用途管制、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节约集约用地“三大堡垒”,确保占补平衡,为农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二)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提高粮食供给能力。中央明确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摆在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进一步释放了重农抓粮的强烈信号,为下阶段粮食工作指明了方向。益阳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肩负着为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的重任,稳定粮食生产意义重大。一是实行粮食生产目标管理考核。继续落实粮食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大力推进粮食稳定增产行动,依靠良种、良法、良田提高单产,力争常年粮食生产面积超过620万亩,总产量突破240万吨。二是出台生产扶持政策。在确保中央惠农政策落实到位的基础上,要依据本地实际,制定更多扶持政策,如政府出台贴息贷款政策、完善种粮大户奖励基金政策、提高农机设备补贴标准、扩大农业保险范围等,以保护和调动粮农生产积极性。三是抓好土地流转工作。目前全市30亩以上种粮大户种植面积约占粮食总面积的30%,集约化经营空间较大,各地要努力创造条件,推动土地向种田大户、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集中,力争粮食规模种植面积过半。四是加快粮食产业园建设。充分发挥益阳粮食产业资源优势和“兰溪米市”的集聚、辐射效应,加快粮食产业园建设,全方位对接全省粮食“千亿产业”工程,推动全市由“产粮大市”向“粮食强市”转变。
(三)突出特色经济作物,促进农业提质增效。严格落实“菜篮子”工程市长负责制,助推100万亩放心蔬菜基地建设,打造1个以上省级蔬菜产业示范乡镇,力争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超过170万亩,提高益阳蔬菜市场占有率;加大茶叶产业资源整合,探索组建茶叶生产专业合作社,制定以品牌建设为重点,以基地建设为中心,以科技创新为突破的产业发展策略,把基地建设、产品加工、销售联成一体,延长产业链,力争年新扩茶园面积2万亩,茶叶产量增幅20%。紧紧围绕水果、棉花、中药材等产业,加快优势经济作物品改步伐,扩大标准果园、中药材基地创建规模,做大做强一批特色经济作物强镇,为农业增产增效奠定基础。
(四)推进现代养殖模式,实现生产环保双赢。按照稳总量、转方式、增效益的原则,积极推进现代养殖模式,实现生产与环保双赢。政府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规定,科学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准养区,并对禁养区内的养殖场户逐步实行退养或搬迁,尽快调整不合理布局。畜牧部门要把畜禽养殖治污纳入制度化管理轨道,规范畜禽规模养殖准入制度,严格审查批准程序,高标准制定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的参数和建设标准,对已建成但没有达标的规模猪场,要限期整改,对新建规模养殖场,要在选址、布局、建设上进行全程监控,以确保生产与治污同步进行。
(五)加快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纵深发展。紧紧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以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业现代化。一是优化产业结构。根据资源优势、区位特点,对现有农产品加工业进行优化布局,湖区重点发展粮食、水产、禽蛋、油料精深加工,山区重点发展竹木、茶叶、中药材精细加工,城市郊区重点发展粮畜、蔬菜、花卉等高档产品加工,以提高辐射带动能力。二是推动科技创新。坚持“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倡导企业增加科研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三是搞好品牌培育。支持企业争创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同类产品向名牌集中,同时通过开办“黑茶文化节”和“水产品博览会”等优势农产品节,大力推介益阳农字特色农产品,使益阳加工品牌逐步走向全国、迈向世界。四是培育龙头企业。通过加快技术改造、资源重组、资本聚集、品牌整合等途径,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引领性的大型强势龙头企业,加快形成大型龙头企业引领、中小型梯次跟进的发展格局,促进益阳农业经济向纵深推进。
[供稿:益阳市统计局林志平]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