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益阳市上下牢牢把握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工作总基调,扎实工作,全市经济保持稳中有进态势。经省统计局评估认定,前三季度全市实现GDP 902.8亿元,同比增长10.3%,增速比上半年上升0.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5.3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396.3亿元,增长10.5%;第三产业增加值331.2亿元,增长12 %。
一、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从生产角度看,三次产业均保持稳定增长
1、第一产业稳步发展。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2.7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8%。其中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分别实现产值132.76、12.33、90.52、33.43、3.7亿元,增长5.5%、5.3%、2.1%、8.3%、17.7%,其构成为48.7:4.5:33.2:12.3:1.3。
主要特点:一是农作物播种面积稳步增长。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1205.76万亩,比去年增长5.3%。其中粮食播种面积增长5%;油料增长3.5%;中药材增长14.9%;蔬菜增长5.9%。棉花因受上年价格大幅度下降和今年国家取消南方棉花临时收储政策的双重影响,种植面积下降15.2%。二是养殖业生产发展平稳。目前,肥猪毛重价730元/50公斤,比6月底提高130元/50公斤,高于盈亏平衡点,生猪价格的回升,稳定了生产。1-9月,全市出栏生猪431.86万头,同比增长2.5%。三是水产品持续稳定发展。水产品产量达30.7万吨,增长8.3%。
2、第二产业持续增长。一是工业生产有所回升。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72.2亿元,增长11.4%,增速比1-8月上升0.4个百分点;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增速为6%。前三季度工业用电量增长3.4%,增幅比1-8月提高2.8个百分点。九大主要行业实现增加值313.5亿元,增长11.4%。市级及以上园区工业增加值210.92亿元,增长12.9%,占全部规模工业的比重为56.7%。 二是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市建筑业企业呈现稳步发展态势。今年前三季度,全市96家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106.6亿元,同比增长13.4%,增加值增长8%。
3、第三产业增势良好。今年以来,益阳第三产业一直保持快于全省的增长水平,前三季度,全市第三产业增速比全省平均增幅高1.9个百分点。从七大行业看,各行业增长有快有缓。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津补贴大幅度增加,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最快,增速达20.8%,其余依次为营利性服务业、批发零售业、金融业、住宿餐饮业,分别增长12.9%、8.9%、8.6%和7.3%。由于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大幅回落,由上年同期的44.4%增幅回落至目前的5.8%,房地产业增加值增幅较低,仅为4.6%。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政业增速最低,仅为2.9%。前三季度全市公路运输总周转量增速为7.3%,比上年同期回落7.2个百分点。
(二)从支出角度看,三驾马车保持一定增长动力
1、固定资产投资稳中趋缓。前三季度,全市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76.3亿元,同比增长22.8%,增速较上半年回落0.4个百分点。全市在建项目1869个,同比增加177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23个,同比增加4个;新开工项目1270个,同比增加120个。按投资方向分,工业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增长较快,分别完成投资366.2亿元和151.2亿元,同比增长28.5和23.5%,两者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超过七成。房地产投资加速下滑。前三季度,全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61.6亿元,同比下降9.7%,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24.6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5.2个百分点。
2、城乡消费同步增长。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6.5亿元,增长12.9%。消费增速有所减缓,比上半年回落0.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回落0.5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城乡消费同步增长。城镇消费增长12.8%;乡村增长13.5%,增速高于城镇0.7个百分点。
3、进出口保持较好增势。前三季度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4.47亿美元,同比增长30.3%。其中完成出口4.1亿美元,增长30%。
(三)从经济质量看,财政收入和工业效益、居民收入稳步提高
1、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公共财政收入64.75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比上半年上升0.4个百分点。财政收入质量较好,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为75.6%,居全省第2位。
2、工业效益稳步提升。前三季度,全市规模工业经济效益指数为331.1%,同比提高13.2个百分点。企业利润与收入同步增长。其中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227亿元,增长12.5%;利润总额40.89亿元,同比增长5%。
3、居民收入继续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益阳调查队对全市8个区县(市)820户住户抽样调查显示,前三季度,全市全体居民收入11974元,增长10.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91元,增长9.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45元,增长12.1%。支撑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是三个方面:一是工资性收入增长较快。二是国家转移净收入增幅较大。三是财产性收入增长较快。
二、经济运行中的问题
今年以来,虽然全市多数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发展态势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经济指标增速回落。前三季度与去年同期相比,部分指标增速有所回落,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比去年同期低0.2、3.5、11.7、1.2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和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比上半年分别回落了0.4个和0.7个百分点。同时与全年目标有一定差距,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比全年增长目标分别低0.2个、2.6个、2.2个、1.1个百分点。
(二)要素制约比较突出。一是征地拆迁难度加大,用地成本提高。二是融资环境趋紧,实体经济融资困难。9月末,益阳市各项贷款余额567.83亿元,比年初新增62.3亿元,同比少增12.87亿元,信贷规模趋紧常态化,部分银行贷款权限上收影响贷款投放。三是生产要素价格上涨,企业经营成本较高。特别是近年来劳务成本上升较快,今年农民工日工资同比增幅达15-20%。
(三)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虽然全市财政收入增速比全省高1.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位,但地方财政支出158.57亿元,增长25.5%,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主要是因为:一方面,受国家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影响,全国增长速度整体放缓,全市造纸、水泥、房地产等行业经济效益下滑、中联重科等部分重点税源企业税收大幅下降,减收因素增多,增收因素少,财政收入形势严峻,各区县(市)均不同程度落后时序要求;另一方面,公务员津补贴和事业单位人员绩效工资题标、保障性住房等重点项目建设配套、农村清洁工程等重点工作经费保障、地方政府债务偿还等各项民生刚性需要支出不断增加,今年的财政资金调度和收支平衡压力突出。
(四)部分企业生产低迷。部分产业不景气。今年以来,锑、钨等主要矿产品价格持续走低。目前,精锑、精钨价格分别为5万元/吨、9万元/吨,分别下降10%、18.5%。全市有色产业增加值下降1.8%。造纸产业一直处于低位运行态势,全市最大的造纸企业沅江纸业仅完成产值5亿元,增长1.2%。部分企业运转艰难。至9月底,全市915家规模工业企业中有52家企业停产、半停产。
三、全年趋势判断及建议
从目前看,全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底线防守区面临冲击。前三季度,全国GDP增长7.4%,其中第三季度增长7.3%,为近年来季度最低增幅。全省前三季度GDP增长9.2%,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1个百分点。虽然全国全省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但随着中央出台的一系列关于财政金融、房地产等方面的微刺激政策的进一步落实,预测第四季度经济增速将略有回升。
现在距年底只有两个多月的时间,为力争全年经济增长达到年初目标,我们建议:一是加强要素保障,服务市场主体,尤其是要千方百计帮助企业和项目解决融资、用地等难题,确保企业正常生产需求,确保工业提速,增强对经济的拉动力。二是狠抓项目建设,突出抓好几个高速项目的实质性开工和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切实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三是全面深化改革,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切实推进政府机构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重点改革,增强发展动力,激发发展活力。
[供稿:益阳市统计局 苏霓 陈跃昌]
[审核:陈思]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