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上半年农业经济形势分析

来源: 时间: 2015-08-07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今年以来,益阳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加快现代农业进程,努力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上半年全市农业经济经受了自然灾害与市场波动的考验,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下半年如何确保农业经济稳定增长,还应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

  一、上半年农业经济运行基本情况及特点

  上半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3.1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9%,增速比一季度快0.5个百分点,与全省平均水平持平。

  (一)种植业生产形势较好。一是春粮春油喜获丰收。去冬今春以来,益阳市强化政策扶持,积极引导农民扩大种植面积,着力推广良种良法,春收作物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全市春收粮食面积达27.33万亩,比上年增长15.5%,产量5.23万吨,增长26.2%,主要是马铃薯增加。油菜籽面积202.07万亩,增长0.1%,产量23.6万吨,增长4.6%。二是蔬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全市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思路,引导蔬菜生产基地逐步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了“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特色发展模式。全市蔬菜播种面积10亩以上的专业大户达4350户,蔬菜合作组织和家庭农庄达306家,促进了生产。上半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85.11万亩,增长4.1%,产量158.93万吨,增长5.5%。三是春茶量价双升。今年以来雨量充沛,光照时间长,加之茶园培管给力,茶叶质量普遍较好,价格稳中有升。全市春茶产量达9793吨,增长36.1%,加工的品牌千两茶出厂价由上年的3000元/支上涨到5000元/支以上,普通千两茶出厂价由2000元/支上涨到3000元/支。

  (二)林业生产特色明显。益阳市紧紧围绕“健康森林、美丽湿地、绿色通道、秀美村庄”四大建设主题,重点突出生态风光带建设和珍贵树种整乡整村推进,林业生产保持稳定发展。一是造林任务全面完成。全市完成造林任务23万亩,其中重点工程造林10.6万亩,比上年增加1.3万亩。二是珍贵乡土树种培育加快。今年全市珍贵树种繁育推一体化基地建设在上年基础上再投入100多万元,基地珍贵树种种苗储备达100万株,新增20万株,为落实珍贵树种整乡整村推进创造了条件。此外,秀美村庄建设顺利进行。全市有七成以上行政村开展了秀美村庄创建活动,其中超过半数的创建村已通过县级林业部门验收。如赫山区竹泉山村投资170多万元绿化美化村庄,成为全省两型社会建设现场会之一;桃江县朱家村投入300多万元,打造成远近闻名的秀美村庄。

  (三)牧业生产来势趋好。一是生猪生产进入盈利通道。自今年4月以来生猪价格触底回升,到6月份肥猪收购价达15元/公斤,比上年同期上涨15.4%,养殖户每出售一头肥猪可获利200元以上,有利于后段生产恢复性发展。二是牛羊价格持续高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变,牛羊连年价高货畅。目前牛肉市价为76元/公斤、羊肉70元/公斤,养殖户出售一头牛可获利3000元、一只羊可获利600元,牛羊养殖成为养殖业中发展空间较大的潜力股。上半年,全市出栏牛13.3万头、羊25.44万只,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7%和5.3%。三是活禽养殖有利可图。今年以来没有出现大的疫情,活禽市场消费正常。目前土鸡出笼价35元/公斤、可获利30元/只,肉鸡20元/公斤、利润15元/只,稳定了生产,全市出笼家禽1611.52万羽,增长4.6%。

  (四)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市加大渔业适用技术和名优品种的引进推广力度,着力提高水产养殖含金量,渔业生产保持了健康稳定发展。上半年全市水产品总量达20.09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6.8%。一是推进水产健康养殖。一方面按照健康养殖操作规程和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标准,全市改造精养塘面积达18万亩,新增1万亩;另一方面在原成功申报国家级健康养殖示范场30个的基础上,今年又有5个单位开展创建;同时南县、资阳区继续创建农业部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二是开展渔类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全市从3月底起多批次向资江益阳段、南洞庭湖等渔业水域投放“四大家鱼”优质苗种9000余万尾,对增殖洞庭水域渔业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加强水产品质量监管。上半年全市共对水产品产地抽检52批次,水产品苗种抽样29批次,合格率均达100%。

  (五)探索互联网销售增效明显。当前在互联网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组成部分的同时,农产品销售也在赶潮流,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开始尝试采取互联网销售模式,以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消费需求,不仅拓宽了销售渠道,且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益。如湖南闽益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今年6月开通了网上微信买菜平台—“闽益卖菜郎”,通过把有机生态农产品从田间直接搬到餐桌的一站式配送模式,让更多的都市人群及时吃上有机农场的放心农产品。据了解通过微信订购的蔬菜价比常规销售要高出40%,其中青椒价格比常规销售番了一翻。桃江县上半山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利用互联网微信平台销售在海拔700余米高山放养的跑猪、山鸡,因为产品质量好,赢得了顾客和市场。湖南日报在2014年《八一特刊》作了特别报道,湖南卫视用“农产品走入电商时代,乡村跑猪,微信卖到30元一斤”为主题作了专访。目前合作社的产品进入了苏州、上海、深圳,且供不应求。

  二、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的障碍

  (一)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依然不强。近年益阳市农业基础设施虽有较大程度改善,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依然较弱,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今年5、6月份,全市出现多轮持续降雨过程,降雨量比往年同期偏多四成,特别是6月2日后发生的3次强降雨,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全市农业累计受灾面积30万亩,成灾面积达5万亩,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过亿元。区县(市)中,安化县各乡镇的蔬菜、中药材等农作物不同程度受灾。如东坪镇农夫缘有机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280亩基地,由于柳溪河水倒灌全部被淹没,局部水深过2米,基地直接经济损失200万元以上。

  (二)生猪生产形势暂难乐观。虽今年4月份猪价触低回升,5月份生猪养殖进入盈利通道,但由于前段猪价长时间持续低迷,部分散养户和小规模户选择退出,规模户缩减规模,生猪存栏下降,导致生产下滑。上半年,全市生猪出栏269.59万头,比上年同期下降3.8%,生猪存栏316.19万头,下降6.2%,其中能繁母猪下降6.8%。据赫山区25个生猪监测小区散养户和全区生猪规模户养殖情况调查,6月末25个小区生猪散养户数为94户,比上年同期减少6户;全区生猪存栏400头以上的规模户72户,减少3户。由此调查资料推算,第二季度赫山区生猪饲养量降幅达两位数,从而影响上半年该区生猪生产出现负增长。

  (三)资困难制约大户做强。近年来,虽然国家不断出台农村金融鼓励政策,但由于现行政策限制较多,导致融资渠道狭窄、资金短缺,严重制约农业大户做大做强。桃江县一家专业从事无公害蔬菜种植和富硒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现代化农业企业老板反映,公司已开业三年,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公司通过采取“互联网+农产品”和“社区直销店”的经营模式,提高了生产效益,发展前景尚好;但目前受资金周转问题的制约,经营受阻,公司曾多次到当地银信部门争取贷款,但由于前期投入和土地流转经营权不能做为抵押实物,暂没获得贷款支持,加之民间借贷难度较大,导致公司发展难以实现预期,如不能及时解决融资问题,公司只能缩小经营规模。

  三、促进农业经济稳定发展的建议

  (一)进一步夯实农业生产基础。为确保后阶段农业生产丰收,一方面各地要积极筹措资金,及时修复、加固因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损毁的水库、塘坝等农田水利设施,以迎接新的气候变化。据气象部门预测,8月上半月、9月中旬为益阳主要高温干旱时段,相关部门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和中期天气预报,兼顾水库的合理蓄水与科学调度,提前做好高温干旱的应对准备工作。另一方面切实抓好当前水稻病虫防治工作。目前是病虫害转移危害的关键时期,水稻病虫害防治容易被忽视。因此,各地应加强病虫害监测,把握关键节点,科学安排防治,搞好分类指导,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同时积极协调农业保险赔付。各级农业部门要在多方筹措资金的情况下,积极协调农业保险的勘灾理赔工作,争取将农业灾损降至最低。

  (二)推进生猪健康稳定发展。生猪产业在农业经济中占到非常重要的位置。依据目前情况,我们应坚持“市场主导、总量调控,稳定发展、满足需求,政策支持、减少波动”的发展战略,以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给、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打造现代生猪产业升级版。一是调整猪群结构。及时将老、弱、病、残、差,以及发情不正常、配种难、窝产仔数低的母猪淘汰,更新品种,规范引种。二是科学饲养,降低成本。一方面积极倡导自繁自养模式,减少购买仔猪的成本;另一方面在保证营养供给的情况下,大力推广科学养殖技术,充分利用农副产品、青饲料等,降低生产成本。三是加快生猪产业化经营。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与家庭农场、养猪专业合作社加强产业、要素和利益联结,积极组建养猪产业化联合体,着力促进养猪产业抱团发展。四是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示范创建。全面实施生猪粪污治理设施改造工程,逐步实现生猪粪污达标排放。

  (三)提升农业服务业水平。农业服务业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不仅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也是建设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各级要高度重视,加快发展。一要积极扶持农村金融业。在加大农村信用合作社支农扶农力度的同时,吸引各类商业银行进入农业领域,拓宽农业融资渠道,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二要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技术创新。建立粮食、水产、黑茶等优势产业公共研发平台,为农产品升级换代提供技术支撑。三要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引导作用,为农民提供生产、技术、加工、销售和信息咨询服务,着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四是加快海吉星等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园,提升农村服务业发展层次和水平。

  (四)积极引导互联网+农业销售。随着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互联网+农业”将成为现代农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将发挥重要作用。全市要紧紧围绕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目标和要求,积极引导和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不断提升农产品流通的信息化水平。一是培育经营主体。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依托优质稻米、特种养殖、花卉园艺等当地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农产品网络营销,开展农产品在线采购与销售业务,打造属于自己的“米袋子”、“菜篮子”等购物网站,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二是促进产销对接。引导农产品生产企业加强与网购市场对接,了解市场需求,生产适销产品,推进农业实体经济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三是培育电商人才。为深入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实施“公共培训、定向培训、自主培训”相结合的模式,加强与职业学校、专业培训机构、电商企业和行业协会的联系,着力培养一支电子商务应用技能人才队伍,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供稿:益阳市统计局 林志平]

  [审核:周凌]

  [责编:罗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