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面对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益阳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适应新常态,克服困难,顺势而为,开局整体良好。初步核算,一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68.17亿元,同比增长7.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4.32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102.89亿元,增长5.3%;第三产业增加值120.96亿元,增长10.6%。
一、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农业生产稳步发展。一季度,益阳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2.56亿元,同比增长2.8%,增速居全省第2位。一是蔬菜生产稳步提高。今年种植结构与产品质量得到进一步优化,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增长3.2%和8.3%。二是牛羊养殖发展加快。全市出栏牛6.92万头、羊13.87万只,分别增长4.7%和3.9%。安化县、桃江县依托丰富草地资源,坚持发展草食牲畜,确立了“牛羊产业化工程”战略,成为牛羊生产优势明显的产业带、示范区,两县占到全市牛羊肉产量的70%以上。三是水产品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市拥有养殖渔场320个,其中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36个,产值在50万元以上的养殖大户超过420家。一季度全市水产品总量达12.29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6.4%。区县(市)中,发展最快的大通湖区,增幅达15.2%。四是生猪生产喜中有忧。一方面,生产效益明显。年初以来,生猪价格一直高位运行,目前肥猪价格在9元/斤以上,养殖户每出售一头300斤的肥猪,盈利800元,部分规模养殖户添栏扩规。另一方面,生猪出栏下滑。一季度出栏生猪153.54万头,同比下降5.6%。
(二)工业经济增速放缓。一季度,全市971家规模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增速居全省第9位。一是新企业发展有动力。一季度,全市新进规模企业达97家,其中新建、新投产企业30家,成长型企业67家,这些企业大部分上年没开工,或处于试生产阶段,同期数小增速高,这部分企业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51%,拉动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0.7个百分点。其中伟豪粮食、五洲米业、鸿利来彩印包装和华兴玻璃等规模较大,今年产值均有望突破亿元。二是经济结构加速变化,股份制企业发展加快。一季度,股份制企业同比增长6.1%,其增加值占全部规模工业的比重达90.9%。三是九大主要行业七增二降。一季度,全市规模工业中9大主要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其中有7个行业正增长,化学行业、建材行业和食品行业增速较快,分别为17.7%、15.6%和7.2%。四是园区发展稳步推进。一季度,全市10大工业园区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69.7亿元,同比增长6.7 %;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8.71亿元,建成标准化厂房31.6万平米;引进创新创业企业58家。
(三)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长。一季度,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6.96亿元,同比增长14.6%,增速居全省第10位。一是在投资主体方面,国有投资下降较快,非国有投资起了支撑作用。一季度完成国有投资33.52亿元,同比下降28.6%;非国有投资133.44亿元,增长35.3%。二是在投资方向上,基础设施投资投入增加,工业投资发展强劲,房地产投资小幅上涨。基础设施投资52.19亿元,增长9.3%;工业投资82.02亿元,增长26.8%;房地产开发投资16.17亿元,同比增长2.6%。与此同时,商品房去库存收效明显,一季度商品房销售面积47.26万平方米,增长9.2%。三是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投资10亿元的“一江三路”综合整治,一期工程已近完工;投资近7.6亿元的319资江特大桥建设全面加速;总投资6.6亿元的银城大道改建工程全面开工,将于4月30日前建成通车。同时益马高速、益娄高速、益南高速等高速公路建设施工进度加快。
(四)市场消费稳步增长。一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9.84亿元,同比增长11.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7位。一是乡村消费增速快于城市。一季度,城镇实现零售额136.8亿元,增长11.2%;乡村实现零售额23.1亿元,增长12.4%。二是限上企业增速加快。一季度,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51.9亿元,增长13.8%,高于上年同期8.7个百分点;限额以下企业(单位)实现零售额108亿元,增长10.8%。三是四大行业均衡增长。一季度,批发业实现零售额12.6亿元,增长11.6%;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18.8亿元,增长11.3%;住宿业实现零售额5.1亿元,增长11.0%;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3.4亿元,增长11.7%。四是由于价格上涨因素影响,刚性需求快速增长。限额以上法人批发和零售企业商品零售额中,“吃”类商品实现零售额20.1亿元,增长23.6%;“穿”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7亿元,增长30.5%;“用”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7.0亿元,增长12.8%。
(五)居民收入增速居全省前列。一季度,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44元,同比增长10.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3位。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93元,同比增长10.3%,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5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1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28元,同比增长9.9%,高于全省平均增速0.2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6位。
(六)财政收入较快增长。一季度,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2 亿元,同比增长14.1%(原口径),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9.8个百分点,比2015年全年快3.9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5.67亿元,增长13.9%。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1.55亿元,增长30.5%。
(七)金融支持发力,存贷款明显增加。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478.78亿元,比年初增加115.04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31.73亿元,同比增长17.6%;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683.44亿元,比年初增加66.54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38.15亿元,同比增长16.6%。
二、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
(一)工业生产低迷。一是规模工业增速明显回落。一季度,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5.6%,增速同比回落2.1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2%)0.6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8%)0.2个百分点。二是造纸和电力两大行业生产为负增长。我市9大主要行业中的造纸及纸制品业、电力行业两大行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29.8%、-25.4%。三是部分企业生产不景气。全市971家规模工业企业有111家产值负增长,54家停产。其中一些重点骨干企业产值下降较多,如益阳火电厂下降44.1%,中联重科下降93.6%,辣妹子下降22.6%、三一中阳下降28%、圣德锰业下降41.9%,东方水泥下降23.8%,奥士康下降14.7%。艾华电子、南方水泥生产呈低速增长之势,产值仅增长2%和2.9%。四是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大。一季度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8.9亿元、利税总额9.97亿元,分别只占全省的3.8%和3.2%,对整体工业带动较弱。五是相关指标支撑力偏弱。工业用电量和工业税收双双下降。一季度全市工业用电量同比下降20.4%(排全省第11位),工业税收同比下降14.6%,其中工业增值税下降23.5%(排全省第14位)。
(二)投资不旺。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6%,增速同比回落11.4个百分点。一是大项目明显减少。一季度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个数为153个,仅占全部项目个数的18.8%。二是房地产投资增速缓慢。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16.17亿元,同比增长2.6%,增速低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4.6%)12个百分点。如好润佳本年完成投资0.09亿元,同比减少93%;碧桂园本年完成投资0.5亿元,同比减少61.5%;富兴嘉城本年完成投资0.3亿元,同比减少66.7%。
(三)生猪生产形势不容乐观。生猪是益阳市农业中的主打产品,一季度生猪产值占全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38%(上年全年占比为19.6%),生猪生产的好坏直接关系整个农业的发展。由于受2013年、2014年生猪养殖效益下降影响,养殖户有的调减产能,有的退出生产。2015年,全市生猪出栏489.62万头,比上年下降2%,存栏304.28万头,下降2.1%,其中能繁母猪32.66万头,下降5.1%。尽管目前生猪价格突破20元/公斤,养殖户每出栏一头150公斤的肥猪可获利800元以上,但养殖户心存余悸,填栏扩规不积极,加之国家新《环保法》出台,养殖门槛提高,没有达到环保要求,且技术不过关的将被淘汰,导致生猪生产持续下降。一季度,全市生猪出栏153.54万头,比上年同期下降5.6%;存栏281.85万头,下降6.2%;能繁母猪29.51万头,下降10.2%。
三、几点建议
(一)着力工业发展,扩张经济规模。工业增加值约占全市经济总量的40%,其增长快慢左右大局。目前,全市工业总量仍然不大,仅与宁乡县相当。因此,加快新型工业化是经济增长的关键着力点。一是强力推进园区发展。坚持以“扩量、提质”为核心,全力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坚持以“精准、扩面”为重点,深入开展企业帮扶工作;坚持以“强基础、出特色”为抓手,持续开展园区建设大会战。二是加大战略投资者引进力度。三是注重产业集聚发展。加强高新区东部新区汽车零配件生产基地,长春经开区电子产业园、沅江船舶产业园及服装产业园区建设,引导产业集聚式发展。四是注重科技创新,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一方面要鼓励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推动企业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另一方面要支持鼓励企业开展产学研对接,引进创新成果,加快对传统产业的高新技术改造,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五是要培育支持创新型小微企业发展,培育工业经济发展未来增长极。
(二)推进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投资仍是全市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一是着力抓住高速公路建设。益阳迎来高速公路高速发展的大好时期,要按有关规划加快落实,整体布局,全面展开,尽快促进项目落地,抓好项目实施,力争今年有更大突破。二是着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不仅直接扩大投资,而且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和带动其他投资。三是着力加大民生和旅游项目投资。充分挖掘益阳的各种优势,扩大益阳宣传,提高益阳知名度,加快旅游业的投资和发展。四是着力加大商贸流通领域投资。主城区合理增加较大商贸投资项目,进一步完善城区商贸流通设施建设。五是加快农村互联网建设,为互联网+农业的发展及电子商务进农村打好基础。要特别着力解决好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偏少、产业投资增速放缓、房地产投资减少等问题,力争投资增速进一步提升。
(三)发展新兴产业,提升消费拉力。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居民储蓄存款保持较快增长,国家产业政策更加关注消费拉动,注重供给侧改革。这为全市拉动消费提供了良好机遇。应围绕居民消费升级,进一步在汽车、房产、文化旅游、乡村旅游、黑茶竹艺、教育卫生、电子信息、健康养老等多方面扶持壮大新的支柱产业。
(四)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益阳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一是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现代农业链条。坚持“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积极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加快技术改造、资源重组、资本聚集、品牌整合等途径做大做强。二是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主体。三是加快土地流转步伐。针对目前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的现状,各级要毫不松懈的抓好土地流转工作,引导和鼓励农民以托管、互换、租赁、入股等形式,将土地向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流转,推动农业生产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四是加快农村电商发展,促进现代农业升级。益阳作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湖南省现代农业改革基地,全市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提升农业经营管理水平,全面落实国家、省“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战略部署,大力促推农业发展。五是加强生猪市场监控,合理引导生猪生产。一方面,生猪养殖全市要整体规划,合理布局,加强宏观调控,制定相关措施,促进生猪市场健康发展,政府要指导、协助并督促企业搞好污染物的处理与排放,统一规范,并建立长效机制;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生猪生产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其对生猪市场流通、生产养殖、繁殖等方面的行业指导、管理和自律作用。
总之,益阳市要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市政府有关经济工作的各项部署,认真制定各项工作措施,攻坚克难,找准着力点,全力推动全市经济发展,坚决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力争上半年经济增速进一步提升。
[供稿:益阳市统计局 陈跃昌]
[审核:刘雁]
[责编:罗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