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民用车辆拥有量快速增长的喜与忧

来源: 时间: 2016-05-11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民用车辆包括汽车、电车(益阳市没有)、摩托车、拖拉机、挂车、其他类型车等六大类型。随着经济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以及居民消费观念的不断改变,近年来,益阳市民用车辆拥有量快速增长,同时也对全市交通管理、道路建设提出了挑战。

  一、民用车辆快速增长的特点

  (一)民用车辆拥有量快速增长。益阳市民用车辆拥有量由2009年末的37.79万辆增加到2015年末的66.02万辆,年均增加4.71万辆,年均增长9.7%;其中私人汽车由7.46万辆增加到24.55万辆,年均增加2.85万辆,年均增长22%,高于同期GDP年均增速11.2个百分点。每百户居民家庭私人汽车拥有量由2009年的5.87辆增加到2015年的18.69辆,益阳市民用车辆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二)私人汽车拉动增长明显。汽车快速进入寻常百姓家庭,私人汽车增长成为民用车辆增长的主要拉动点。2009-2015年,益阳市私人汽车拥有量年均增幅达22%,快于民用车辆增幅12.3个百分点;民用车辆年均4.71万辆的增量中,2.85万辆由私人汽车所贡献,贡献率为59.9%,拉动民用车辆增长5.8个百分点。

  (三)非营运车辆增幅高于营运车辆。2015年年末,全市营运车辆8.15万辆(不包括校车),比2009年末增加3.21万辆,年均增长8.7%;非营运车辆57.78万辆,比2009年末增加24.93万辆,年均增长9.9%,高于营运车辆年均增幅1.2个百分点。非营运车辆中,私人汽车比2009年末增加17.09万辆,摩托车比2009年末增加7.62万辆。

  二、民用车辆快速增长之喜

  (一)促进人们消费观念转变,提高生活质量。民用车辆特别是小汽车快速增长,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改善了出行条件,提高了工作效率,丰富了居民生活。它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改造着人们生活方式和传统观念,改变人们的住地选择、消费结构和休闲方式。

  (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增长。汽车工业连接着国民经济三大产业,不仅直接带来经济效益,而且带动相关产业发展。2015年,全市限额以上汽车销售企业实现零售额20.6亿元,是2009年的10.5倍,年均增长47.9%。

  (三)促进城市道路建设,加快交通现代化进程。2015年,益阳市完成交通建设固定资产投资40.73亿元,是2009年的3.7倍,年均增长24.3%。民用车辆的增加对城市道路交通服务的要求更高,促进了城市道路建设的发展和交通现代化进程,有助于城市由带状式向网络式拓展,使城市建设由单中心向多中心发展,城市空间半径变得越来越大。

  三、民用车辆快速增长之忧

  (一)能源消耗增加,环境污染压力日渐加重。民用车辆快速增加,对燃料的需求持续攀升,给节能减排带来了压力。油料燃烧产生的化合物是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车辆尾气排放的增加直接影响城市空气质量。此外,车辆运行带来的噪音对居民居住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二)城市道路网络不能满足迅速增长的交通需求。近几年虽然益阳市城区道路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但由于大量私家车涌入,城市道路负荷持续增加,使得城区上下班高峰交通拥堵现象日趋严重,行车环境逐渐恶化。另外,益阳市中心城区停车泊位不足,尽管交警部门在有条件的路段,利用人行道富余空间规划设置路边临时停车泊位,并在城市支路以及背街小巷合适位置划设停车泊位,但城区停车泊位的缺口仍较大。

  (三)摩托车拥有量高,驾驶员安全意识淡薄。摩托车具有轻便、快速、经济的特点,目前为益阳市大多数居民出行首选代步工具,拥有量比重最大,且保持平稳增长势头。2015年,全市摩托车拥有量34.92万辆,占民用车辆拥有量52.9%,年均增长4.2%。摩托车行驶的随意性、无序性、摩托车驾驶员安全意识淡薄成为道路交通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新手上路缺乏经验,交通安全隐患大。近年来随着民用汽车特别是私家车的快速发展,益阳市持有机动车驾驶证的人员愈来愈多。2015年末,全市机动车驾驶员88.24万人,其中汽车驾驶员63.54万人。2009年以来,机动车驾驶员、汽车驾驶员分别以年均11.7%、14.4%的速度递增。新手驾驶汽车现象增多,增加了交通隐患。

  四、缓解行车难、行路难的建议

  (一)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国际经验表明,对于私家车拥有量的调控,必须采取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交通政策,不断提高公交系统的客运分担率,促使小汽车出行方式向公共交通出行方式转移。益阳市公交出行分担率处于较低水平,而国外同类城市的公交分担率一般在40%~80%之间。每个公共汽车载客量为小汽车的30—80倍,而每个公共汽车乘客占用道路面积只相当于小汽车乘客的1/20~1/10,所以城市交通主体方式选择公共交通,是减少交通总量、提高城市交通效率的必然要求。在政策上应优先积极发展公共交通,减少公交服务盲区把每一个交通参与者吸引到公共交通工具上。

  (二) 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和安全出行。一是政府应引导和鼓励居民购置小排量汽车,提倡环保出行,短距离出行选择步行、自行车、公交等出行方式,减少环境污染。二是公安、公路、安检等部门联合执法,引导和规范运输业有序竞争,严厉打击客货运车辆超速超载及非营运车辆非法载客行为,最大限度的减少由此带来的交通隐患,促进道路运输业规范发展,保证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三是增强市民交通安全意识,对驾驶员和普通市民加强交通安全意识宣传,加强交通法规教育,树立良好交通意识,改善不良交通习惯。

  (三)优化道路建设和交通管理。一是优化城市交通网络布局,提升城市交通承载能力。以城市交通规划为基础,以优化城市交通网络布局为出发点,大力实施综合交通工程,统筹考虑行人、非机动车和机动车等不同交通流需求,协调停车设施用地,根据公共停车需求,合理布局公共停车场,优化配置各种交通资源。二是完善城乡交通管理体系,创造良好的汽车营运环境。交通管理部门要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协调配合,改善汽车消费环境,改进服务方式和提高服务效率。

[供稿:益阳市统计局 刘佩]

  [审核:刘雁]

  [责编:罗昊]